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亨夺取了李隆基的皇位,李隆基为何不起兵攻打自立为帝的李亨

李亨夺取了李隆基的皇位,李隆基为何不起兵攻打自立为帝的李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74 更新时间:2024/1/6 3:38:25

公元756年7月9日中年的李亨在心腹的陪同下北上灵武,然后在心腹的支持下,在灵武城南门楼即位称帝。“唐肃宗”将在四川的老父亲唐玄宗李隆基立为太上皇,并派侍从到四川向唐玄宗李隆基通报情况。

唐玄宗李隆基得知消息后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儿子李亨会超越他,独自称帝。对于身为父亲的唐玄宗李隆基来说,这无疑是恰如其分的“夺权”。

然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唐玄宗李隆基并没有起兵攻打自己称帝的儿子李亨。相反,他选择了承认李亨的皇位,开始以自己为皇帝。

这不禁让人不禁要问,李隆基为何不起兵讨伐自立为帝的李亨呢?这是什么原因?笔者接着结合历史文献分析了这个问题。

冷静王子

李亨是唐朝的第八位皇帝。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生母是元县杨皇后。李亨出生之时,正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争夺皇权最为激烈的时期。最终,在这场皇权争夺中,李隆基笑到了最后,成为了新的唐朝君王。

李隆基即位称帝后,对三皇子李亨情有独钟,不仅称他为安熙护法,还请来当时的名士名士,为李亨传道授业。他,使李衡逐渐成为学识出众、才华横溢的文人。

《旧唐书·肃宗本纪第十》:两岁封为陕西王,五岁封为安西都督,河西四城使。

公元725年唐玄宗李隆基封15岁的李亨为忠王,将他和其他诸侯安置在安国寺附近的“十王府”。

不是轮到李亨当太子,而是在公元738年六月。太子李应被废杀,太子之位空缺,唐玄宗李隆基在高力士手下太监李亨礼的建议下,忠诚温和的国王,被封为王子。

《旧唐书·肃宗本纪第十》:二十五岁,太子辱瑛。二十六年六月,庚子登基为太子。

而成为太子的李亨也很快成为众矢之的。李林甫杨国忠轮流向李衡发起进攻。好在李衡性格沉稳,冷静应对,多次化险为夷。毕竟,他苦了18年。时间一长,在“安史之乱”的帮助下,他成为了唐朝的第八位皇帝。李隆基的纠结

公元756年逃离四川战乱的唐玄宗李隆基得知儿子李亨超越自己称帝后悲愤交加。在让李亨即位后,他开始自立为皇,那么李隆基为什么不起兵讨伐自立为帝的李亨呢?

笔者认为,身为唐玄宗李隆基的他,内心有诸多纠葛,导致他无法起兵讨伐李亨。

第一个复杂点是,虽然唐玄宗李隆基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但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等将领却一点一点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表扬。玄宗李隆基不仅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大臣们的心。因此,当李亨自己称帝后,唐玄宗李隆基意识到自己失去了民心,只能选择承认李亨皇位的合法性。

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唐玄宗李隆基手上只有贴身侍卫,实力有限,战斗力有限,而刚刚“马嵬坡”之变,这个贴身侍卫不稳固,唐玄宗李隆基根本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李亨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被老父唐玄宗李隆基封为天下元帅,指挥大唐驻守朔方、河东、平卢的军队。而如果唐玄宗李隆基贸然出兵征讨李亨,那也不是鸡蛋撞石头自取灭亡。

《新唐书·卷六·本纪第六》:十五年,玄宗避贼游马嵬。父与长老拦路,请太子留下来乞贼。玄宗答应派守望茂和侍从高力士去禀告太子,太子便回来了。

复杂之三是,唐玄宗李隆基知道对手不是儿子李亨,而是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这让唐玄宗李隆基宁愿向儿子李亨妥协,承认自己的皇位。法律的合法性,不会起兵讨伐已经自立为帝的李亨。如果唐玄宗李隆基执意要从李亨手中夺回皇位,这就给了安禄山可乘之机。山也坐山观虎斗,等收拾残局。

唐玄宗李隆基意识到这一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承认李亨的皇位,全力支持他起兵平定安史之乱。

第五个并发症是唐玄宗李隆基不得不依靠李亨来稳住局面。众所周知,安史之乱历时7年,平叛之路可谓艰难。以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古板的态度来看,这场旷日持久的平叛战争他根本无法指挥,只能让儿子李亨指挥这场平叛战争,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真的李亨是天下兵马之将,李亨居然饶过自己的老父,自立为帝,让唐玄宗李隆基极为被动。不过,唐玄宗李隆基权衡利弊,决定以大局为重,承认李亨皇位的合法性,让唐朝的所有人都托付给他。

而李亨也没有辜负唐玄宗李隆基的期望,平定了安史之乱,平定了唐朝的乱局,给唐朝的百姓带来了希望。一大批宦官亲戚为晚唐埋下了“宦官专权”的恶果。

更多文章

  • 曾让曹操胆寒的马超,为何后半生碌碌无为?妻子闺蜜道破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马超追曹操完整版视频,马超追曹操的全过程,三国志11曹操能招降马超吗

    骠骑英名神威天, 独镇阳平蜀关闲。兼资文武运多舛, 生就锦绣谥曰威!公元222年,三国蜀汉骠骑将军,斄乡侯马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此时蜀汉五虎将,仅剩常山赵子龙一人。临终时马超,没有了年轻时的威猛,平淡地恳求刘备,“宗族门下二百口人,仅剩从弟马岱一人,我卑微请求宗族让他来继承,并把他托付给您,我也没

  • 岁末闲聊隋唐四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唐好汉排名四猛四傻,隋唐四猛完整版,隋唐四猛与八大锤

    “铜锤太保”秦用,早年被秦琼收为义子,九阳观中拜师学艺,学得一身本领。秦用号称“铜锤将”与“金锤将”李元霸、“银锤将”裴元庆、“铁锤将”挂锤庄庄主梁师泰合称“四猛八大锤”。《兴唐传》大破铜旗阵而名扬天下,秦用十七岁锤震突厥勇将红海,随罗通扫北时,勇斗北国一流名将祖车轮,秦用自持斩杀红海之勇,轻视祖车

  • 隋朝诸史议论——说说隋朝的“开皇乐义”(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开皇盛世指的是哪些方面,隋朝开皇的文物值钱吗,隋朝墓志铭开皇八年

    隋朝建立后,为巩固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与各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在全国实行了一系列“以俗治国”的政策。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各民族交往频繁,隋朝还大力推行汉文化政策,以适应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政策主要体现在开皇时期建立了以《开皇经》为核心的新文化政策体系。开皇乐义是在继承隋朝旧制度的

  • 武则天在狄仁杰的劝说下停止了房事,给他看了两样东西,狄仁杰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狄仁杰临死前对武则天说了4个字,武则天和狄仁杰吻戏,武则天狄仁杰cp漫画

    在华夏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不乏名人异士,因为他们的身世过于曲折离奇,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比如一代女皇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成功登基的皇后,武则天在历史上的名声已经两极分化。仰慕她的人用各种美言赞美她,恨她的人则用极其贬损的话语来形容她。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武则天在历史上取得了一系列的功

  • 朱元璋热衷反贪,为何效果很差?专家:没人性瞎搞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反贪的效果到底好不好,并不是看具体杀了多少官员,主要是看当时的官场风气是否得到了整肃,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确实是很差劲的。当然从皇帝本人来说,由于他小时候受过苦,为此见不得官员作威作福,这从感情上来说是相当好理解的。那么他究竟做了些啥,为何没有效果呢?对于那些敢于作奸犯科的官员,他是动不动就满门抄

  • 古代战争|淝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

  • 他收藏了三希堂的二希,监制最后的官窑瓷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本为农家子弟,读过几年私塾。早年曾在北京西华门“德聚成”古玩店学徒,后在海王村前门开照像馆,专门拍摄古玩静物。33岁时当上了顺德府(今河北邢台)知县,后来还当过九江关监督。他极聪慧,靠自学精于鉴赏,尤擅长瓷器之道,又懂得官场接人待物的本领。郭葆昌觯斋藏瓷 叹为观止郭葆昌在国家动荡的年月,利用自己的地

  • 朱元璋宴请群臣,刘伯温看到酒杯上4字后辞官回乡,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给刘伯温留纸条,朱元璋跟刘伯温见面,朱元璋第一次请刘伯温出山

    刘伯温出生在1311年,从小就博学多闻,尤其是精通天文学,尽管现在搞天文学的被很多人认为找不到工作,但是在古代搞天文学却被认为是一件很厉害的事,因为天文学在古代又被称为帝王之学,精通这种学问的基本上都是“帝师”一类的人物。刘伯温在23岁时便考中了元朝进士,并且还曾经短暂地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官员,并且做

  •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真是武惠妃炮制的冤案?一个意外发现的证据表明:太子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惠妃个人简历,唐玄宗杀三子是否后悔,武惠妃传

    李瑛不敢怠慢,立即叫上五弟鄂王李瑶、八弟光王李琚,以及大舅哥薛锈,四人身披铠甲,手执利刃火速入宫救驾。等他们闯进武惠妃的宫殿时,却没有看见一个盗贼,迎接他们的是武惠妃的阴笑和父皇唐玄宗的一脸怒容。“逆子!”唐玄宗举起颤抖的右手,“惠妃娘娘说你们谋反朕还不信,没想到你们真的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四人

  • 明朝的最高军事长官是谁?是什么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四川夔州府的长官,明朝大将军官职一览表,明朝北直隶最高行政长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开国将军蓝玉。他在自己家里很多庄奴,还认了很多干儿子,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做了很多违反的事情。因为侵占民田,御史去责问时,蓝玉直接把御史逐出。这种事情的发生,对于朱元璋来说,就是一声警钟。他必须设立一套制度,可以用来管理军队,约束武将的行为。在刘伯温的帮助下,朱元璋把全国的军队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