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八大家训,这才是真正的贵族教育!

康熙八大家训,这才是真正的贵族教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51 更新时间:2024/1/26 8:47:20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此外,他对家教非常重视,所施行的方法也比较成功,从他之后即位的雍正乾隆等有作为的皇帝身上,可以看到其家教思想的影响。

康熙平时在宫中经常给皇子皇孙以教诲,雍正即位后对康熙的家训加以追述,并整理汇编成《庭训格言》,共246则。今天我们摘取《庭训格言》中的八条精华,不管是对教育子女还是提升自我修养,都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

01

怀善念、行善事,最能安详平和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译文:人活在世上,应当追求内心的喜悦安详,内心的喜悦安详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境界。心中充满喜悦,就会产生善良美好的念头;心中充满忿怒,就会产生凶险恶毒的念头。所以,有句古话这样说道:“一个人只要产生一个善念,即使还没有去付诸实践,吉祥之神已在陪伴着他了;如果他产生了一个恶念,即使还没有去做恶,凶神已经跟上他了。”

欢喜和善念,在我们身上所起的作用非常大。“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福禄随之,众神卫之,众邪远之,众人成之” 。我们自己应该也有这样的感受,人有了善念,身心都会轻快欢喜;人有了恶念,心中就会充满愤怒怨恨。人活在世上,应当追求内心的喜悦安详,而达到这种美好境界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怀善念、行善事。

02

慎独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圣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不欺暗室。”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在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之地。夫私居独处,则人不及见;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

译文:《大学》《中庸》都把一人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作为训诫,这是古代圣贤视为第一重要的要节。后人把它引申解释为“不欺暗室”,也就是在别人见不到的地方,也不做那种见不得人的事。所谓暗室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隐秘。当一个人独处时,别人就看不到他的言行举动;深藏隐秘的内心深处,就使别人很难了解和看清楚。只有那些有德行的君子才能认识到,在这种时候,尤其要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事事谨慎小心不越礼法,时刻保持警惕;即使任何事都不做,也保持一种令人恭敬的态度;即使什么也不说,也使人感到可以信赖;这才真正是不欺暗室的正人君子!

慎独就是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时候,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良心、表里不一、没有素质的事,任何时候都绝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南宋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慎独之时,人主要面对的是自己,是与自己的内心赤膊相见。能做到慎独的人,是战胜了自己的人。老子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自胜,才称得上强大;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

03

聪明人,借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训曰: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

译文:我从来不敢轻视人,说人家无知。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识。我经常和各位大臣说,你们但凡知道什么、见到什么,都可以进奏,让我知晓;对于那些合理的意见,我将赞许并乐于采纳。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观察和见识。因此,学会聆听,你就相当于在借别人的眼睛观察世界,也包括审视自我,于是才能周全、有高度和格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听别人的建议是完善自我、事业进阶的必由之路。

04

无事如有事,有事如无事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

译文:当人们在没有事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有事在身的状态,时刻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有任何意外之事发生。如果人们在有事的时候,要能够像没事时那样泰然自若,使种种忧虑平静下来,那么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会自然消失。古人说:“心中越谨慎小心越好,在行事风格上则又要泼辣大胆、雷厉风行。”遇到事情都应该如此对待。

老子云:“其未兆易谋。”事物在还没有显示出明显征兆时,容易谋划成功。北宋苏辙说:“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事情没有发生时能深忧远虑,才能当事变发生时毫不畏惧。自古以来的大人物,都是这样的先见和大气之人,所以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谋定才能沉静,沉静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05

自律,才有生活品质

训曰: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

译文:节制饮食,严格起居,实在是消除病痛的良方。

康熙还说,要“起居有常”,不可“贪睡”“贪食”,更不可“沉湎于酒席中”。唯“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其实康熙想表达的深层意思还是告诫子孙们自律的重要性。自律是生活的基石,自律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更能让我们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远离疾病。

06

认错、改错,才是成长契机

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译文:作为人,谁能不犯错误?只是人们有了过失,犯了错误,大多自己不愿承担或承认自己所犯错误。我就不是这样。平常和人闲谈偶有因为自己遗忘而错怪他人的事情发生,事情过后,我一定会主动认错,并说:“这是我的过错啊!”正因为这样,竟使别人被我的行动感动而觉得不安起来,这种情况确实有过。大抵能够自己认错并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多为德行高尚的人。

发现自己的错误也许不难,但坦诚地面对它、改正它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自欺欺人。一个人,如果能够看清自己的错误,坦诚承认,并且积极改正,这个人在修养和事业上一定会有所成就。犯了错误不肯承认,更不会坚决地改正,这是一个很大的陋习。

07

谨慎,才能人生安稳

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

译文:大凡一个人对于即将发生的任何事情,无论是事大还是事小,一定要十分谨慎,仔细地观察和研究,这样才不会留下后患。

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大小与其谨慎程度成正比。《管子》中说:“其所谨者小,则其所立亦小;其所谨者大,则其所立亦大。”谨慎是成大事之人不可缺少的素质。诸葛一生唯谨慎,曾国藩以其为人生楷模,以“慎”字撑起了人生之舵,谨言慎行、谨始慎终,才让他能够从各种危机中从容度过,成为一代圣贤。

08

吃苦是福

训曰: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矣。

译文:世上的人都喜好安逸而厌恶劳苦,我心里则认为一个人只有经常劳苦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安逸。如果他一味追求安逸而不求进取,那他就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安逸,因此一碰上劳苦的事情就觉得不能忍受。《易经》上说:“天道运动昼夜不息、周而复始,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从这一点上看,圣人是把劳苦看作是福分,把贪图安逸看作是导致灾祸的起因。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顺境当中,大部分人都会不知不觉地忘记自省、忘记谨慎、忘记进取,在越来越大的松懈和得意忘形中堕落和垮掉,这是人性的必然。逆境则反而会激发人的潜力,并让人谨慎小心、步步为营,充满进取精神。所以吃苦是福,之所以觉得苦是心志还未磨炼成,修为还未修炼就。而吃苦,正是磨炼和修炼的最好方式。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博国学”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全国六地林则徐纪念馆共同推出“云思往事 追忆先贤-民族英雄林则徐史迹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六馆线上联展线上联展结合各馆特色,通过“科考之路”“入京交友”“虎门销烟”“开眼看世界”“生死之交”“戍边垦荒”等主题进行展示,同时配合展览推出“云游”各地林则徐纪念馆,以期广大观众足不出户,就能够更加生动、更加全面、多角度地了解林则徐的活动足迹、历史故事和禁毒精神,共同纪念林则徐诞辰236周年,更

  • 乾隆为之赋诗50多首的玉扳指,才不是个简单装饰品,骑射征战都少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看古装片的时候,经常都看见那些公子哥儿都带着个玉扳指,而且都戴在大拇指。你说是戒指吧,又不太像,边也太宽了,而且没有其他装饰品,都是简单的素面。那么,它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呢?其实,玉扳指本质上,并不是装饰的配饰,而是一个必须古代男子射箭时的保护工具。扳指,又叫谍(se),《说文·韦部》载:“韘,射

  • 乾隆遇到一瓜农,两人相谈甚欢,随后却让侍卫去把那人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有近四百位皇帝,其中不乏无功者。而且康熙、雍正、乾隆父子三人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启了“康乾盛世”的时代。以先祖父亲勤政为民为民,形成了空前发展的“家族企业”,乾隆继承“家业”后勤俭持家,立志成为祖父那样了不起的人。没错,他有。当达到目的后,便开始安逸享乐,常下江南,游历

  • 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却不如刘邦,只作了两首诗却广为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简历,刘邦为什么写乾隆的诗,乾隆为啥能写四万多首诗

    乾隆一个人几乎可以与全唐诗词文化最繁盛的时代相比较,然而他并不是每首诗词都写得很好,很多都只是因为他是皇帝才特意记录了下来。有学者表示,乾隆虽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诗词歌赋都懂得,但是却不如从小没有受到教育的刘邦。混混出身的刘邦一生摸爬滚打,他虽然只做了两首诗,但是却广为流传深得人们的喜爱。公元前1

  • 一代权臣多尔衮,一生只有一个女儿,是生理原因?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很多影视剧中,编剧都有意无意地将多尔衮与大玉儿捆绑在一起,似乎皇太极就是个局外人。但这样的思路完全是不正确的,多尔衮与大玉儿之间,完全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有人说,大玉儿死后不愿长眠于关外的昭陵,而是选择睡在孝陵附近,这样的决定就说明了他对多尔衮的爱之深、思之切。然而事实上,大玉儿之所以做出这样的

  • 揭秘关于乾隆身世的传说!身世被怀疑,他和甄嬛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身世传说有人说乾隆有一半汉族血统,说他是雍正跟一个汉族宫女私生的。甚至有的人彻底质疑说,乾隆就不是满族人而是汉族人,他亲生父亲是浙江海宁的陈阁老。雍正还是雍亲王的时候,这陈阁老在朝为官。当时雍正生了个女儿,但那时母以子贵,父以子贵,所以雍正想要儿子,一看陈阁老家生男孩子了,那就“狸猫换太子”。乾

  • 乾隆对夏雨荷宠爱有加,为何多年不去济南寻找她?只有读史书才能知道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部影视剧中,描绘了乾隆对夏雨荷宠爱有加,为何多年不去济南寻找她?唯有翻阅史书,方能知晓答案。乾隆游济南《还珠格格》取材于为紫微提供信物的小燕子,在猎场中被永琪射杀,随后误入宫中闹出一幕作为背景。帮助紫薇认亲之路并不平坦,他们面临的是欺君之罪。在第一部的结尾,紫微说了一句“这块石头不是可以转让的吗

  • 被电视剧骗了!清朝妃嫔不宫斗,真相出乎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表示,在明朝史料中有不少宫斗记载,但在清朝不管正史还是野史,都 鲜少有关于妃嫔之间宫斗的记载,而少量出现的文献经过分析研究后,也被认为不具真实性,因此 清朝后宫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如同电视剧中勾心斗角的宫斗。 毛立平指出,清朝后宫没有宫斗的原因主要有2点, 首先就是宫廷内

  • 如果康熙不把这人弄死,中国武器能领先全世界,又怎会落后挨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戴梓,戴梓无论在学识还是排兵布阵方面都一无是处,但是偏偏是个科技狂人,还是研究的还是火器。火器有多厉害,清朝深有体会,当年不可一世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在攻打宁远的时候被明军的红衣大炮给打死的,所以清朝一直对火器这方面有恐惧。戴梓的出现给清军带来了大量新式的火器,火炮,让原本处于弱势的清军渐

  • 《北洋军阀史话》:北洋激荡岁月,浮沉汇此一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丁中江 著★入选“2013年度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世界各国大图书馆中,凡有中文藏书,必有《北洋军阀史话》★行销华语世界数十年,至今累计印行10余版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春秋战国的纷争,到秦王扫六合;从东汉末年的乱世,到三国终归晋;从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大一统……几千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