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仪费尽心机助秦这个邻国真够皮四擒四纵就是打不服

张仪费尽心机助秦这个邻国真够皮四擒四纵就是打不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210 更新时间:2024/2/14 7:24:04

[var1]

二擒二纵

公元前328年,张仪刚刚被同学苏秦用激将法送到秦国,心里一面是有怨有恨,一面又急于表现自己。秦惠文王看到张仪就像发现了个宝贝,立刻任他为客卿,随后派儿子公子华和张仪共同去攻打魏国。经过奋战,二人攻下蒲阳,张仪开始提出了连横策略,劝秦王先擒后纵,以换取魏国的亲近。

秦惠王十年,使公子华与张仪围蒲阳,降之。仪因言秦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

[var1]

秦王认真的思考了这个连横的计策,他非常喜欢众星捧月的感觉,所以支持了张仪的想法,顺便搭上了一个自己的儿子繇,把他送到魏国当作人质。张仪则对魏国君主好生相劝:秦国打下了蒲阳又归还了,还派亲儿子来做人质,你怎么好意思还跟秦国打下去?魏王被张仪的巧舌说服,主动把上郡和少梁城送给秦国,通过此事秦惠文王觉得张仪高才,任他为相。

魏因入上郡、少梁,谢秦惠王。惠王乃以张仪为相

[var1]

三年后,魏与韩崛起,两国君主互称为王,以此联合对抗秦国。秦惠文王派张仪进攻魏国,以此教训这个不安分的邻国。张仪攻下魏国的陕县,又向秦王申请,将陕县的百姓全都交还给魏国,在那里修筑了防御要塞。

使张仪伐取陕,出其人与魏。

四擒四纵

公元前322年,张仪为了连横大局,来到魏国任相国。在战国时期,为了两国亲近和利益,派人到对方国家当相国是一种相互信任的表现,这种情况在当时非常常见。张仪到魏以后就劝解魏王尊秦为上,向秦称臣。魏王固执的坚决不肯,秦王则暗通张仪消息,立刻攻打下了魏国的三个郡县,在战争层面向张仪进行策应,想促成魏国低头。

[var1]

又过了三年,魏惠王去世,他儿子襄王继位。张仪又劝襄王向秦国称臣,谁知这魏国还是相当嘴硬,襄王也不同意。秦王知晓后又开始攻打魏国,魏国大败。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齐五国联合攻秦,但秦国实力强劲,兵强将勇,大败联军,斩兵8万人。

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

五国攻秦以战败告终,人心惶惶,各国君王对此既无奈又害怕。第二年张仪又劝魏国向秦称臣,心灰意冷、恐惧难忍的魏襄王终于答应退出攻秦联盟,拜倒在强大的秦国脚下。

魏王乃倍从约,而因仪以请成于秦。

[var1]

魏国就像皮出了规律,三年后的公元前314年,魏国又背叛秦国加入攻秦联盟。秦王无奈地派兵打下了魏国的曲沃,第二年魏国再次向秦国服软称臣。即使这样,魏国自始至终也没完全臣服秦国,直到秦始皇嬴政王贲用水泡塌了大梁城,才最终征服全魏。

三岁而魏复背秦为从。秦攻魏,取曲沃。明年,魏复事秦。

顽皮的魏国

要说魏国也算是张仪连横策略的第一个绊脚石,刚下山开始施展才华,就被同学苏秦摆了一道,气还没消,又碰到了这个顽皮的敌人,很让人头疼。那么魏国为什么这么顽皮呢?秦国这么打为何就是打不服他?

[var1]

首先魏国的起源非常正统。他是周文王的子嗣毕公万的后代,是最早被周朝封为诸侯的。这正统的传承血脉让魏王自降生就带了荣耀的自豪光环,所以即使战败、即使割地求饶,骨子里魏国仍然有着自己的自傲和坚持。

其次是秦国的原因。秦国最早的起源是马夫起家,周王见秦祖先最善养马,为周国的兴盛出力极多,才封秦为诸侯国,将最优良的牧场分封给他们。从心底里,魏国肯定瞧不起这养马的戎国,所以比较抗拒向秦国称臣。

再次,苏秦的存在。苏秦与张仪在策略上是相对的,苏秦主张合纵六国共同抵制、攻伐秦国。苏秦多次劝魏王:魏国兵强马壮,不必惧怕秦国,如果向秦屈服,其他国家肯定不会相救,也会不耻这种行为,所以魏国为了面子也要撑一撑。

最后,魏国立场不坚定。在战乱的时代,各国都有自己的谋略和生存之道,并不是只有魏国立场不坚定,韩、赵、楚、齐、燕哪个不是多次与秦交好,又多次相互攻伐。适者生存,诸侯国都想借乱世发展自己、吞并其他,壮大和延续自己的王国,魏国自然不想一直被压制在秦国强权之下。不过魏国骨子里却是有点顽皮,打输就服,不打再反叛,十分有趣。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庞德之子诛灭关氏一族,为何关羽还有后人传世?多亏赵云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念及庞德忠义,就给庞德儿子封侯,其中庞会性格勇猛刚烈,立志要为父亲报仇。不久后,荆州被孙权派兵袭击,关羽与长子关平因此丧命。但庞会仍然不解恨,在几十年后,庞会随军入蜀,刘禅投降后,大军仍然进入成都大开杀戒。其中庞会为了泄愤,闯入了关府,把关羽后代全部杀光。因此,关羽的后代就被认为已经尽灭,但这一

  • 庞涓残害孙膑另有其因?汉墓出土一竹简,说出孙膑膝盖被挖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膑被庞涓挖膝盖骨,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庞涓斗智批注

    且说孙膑和庞涓二人,原本同是鬼谷子门下的同窗,两个人拜在鬼谷子门下修习兵法多年,原本也是关系不错的师门兄弟。结果庞涓在下山出师之后,唯恐孙膑贤能过人,怕自己饭碗被抢,于是有一天,派人把孙膑讹来魏国,借共事之名吃一顿饭,结果就这样把孙膑坑害了——为孙膑捏造了罪名,并惩以膑刑。[var1]于是孙膑本来不

  • 正是这三位谋士的离去,给刘备的事业带来不利影响,让他壮志难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半路离去的徐庶。刘备在北方失败后,来到荆州休养生息。不甘失败的他在荆州壮大实力,网罗人才。徐庶就是主动投奔刘备的人才之一。徐庶不但为刘备效力,还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这件事可以说是徐庶为刘备阵营做出的最大贡献,直接影响了刘备阵营的命运。当时诸葛亮在荆州并非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受人敬仰。相反,木秀于林

  • 孔子诛杀少正卯,暴尸3日方才解恨,冯梦龙:他杀得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子杀少正卯的真正原因,孔子为什么杀了少正卯定了什么罪,关于孔子杀少正卯的问题

    少正卯能牛到什么程度呢?他也办了一所私学,时间要比孔子晚一些。但他学识实在过于渊博,以至于连孔子学生都无法抵御他的诱惑,过去听他讲课。[var1]孔子也很无奈,但他总不能绑住学生双腿,只能看到自己手下学生越来越少,最后听孔子讲课的只剩下颜回一个人。这个人从13岁时就在孔子门下,对孔子一直忠心不二。颜

  • 曹丕荒淫至极不知收敛,年仅四十岁就驾崩,难怪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曹丕作为开国之君,若说到治国能力,他还是有的,虽然在武功方面不如他父亲曹操,但是在文治这方面还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登上皇位不久之后就将青徐之乱平定也足以证明他的能力,还同意了朝臣提出的“九品中正制”,虽然这项制度在后人看来有很多能吐槽的地方,但是对于当时的曹魏来说,无疑是最合适。可是他的寿命与他的父亲

  • 孔子的画像上,为何总要露出两颗门牙?原来背后意义非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的祖先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所以他拥有着贵族的血统。他的父亲叔梁纥本来是宋国人,后来为躲避战乱来到了鲁国定居。他的正妻为了他生了九个女儿,小妾生下一个儿子还有足疾,无法继承家业。为了得到儿子,孔子的父亲在66岁时又娶了不满20岁的颜徵,但是因为二人年纪差距太大,被人们议论,后来就迁到

  • 曹丕抢夺第一美人甄宓后,为何将她赐死?还往她嘴里塞满污秽之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丕和甄宓最后结局,曹丕妻子甄宓扮演者,新洛神曹丕甄宓吻戏

    曹丕抢夺第一美人甄宓后,为何将她赐死?还往她嘴里塞满污秽之物甄宓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美女,但是古代的美女最终的下场几乎都是非常悲催的。甄宓同样也是如此,甄宓曾经嫁过两任夫君,第一任夫君是袁熙,也就是袁绍的儿子。但是袁绍败兵曹操之后。曹丕先行自己的父亲曹操一步,将甄宓强行占有了!甄宓在三国时期非常的有

  • 孔子三代对妻子很残忍,一代比一代狠,孙子甚至立下规矩不丧出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家语》记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有休妻的记录。而且根据《史记》的记载,孔子的出身并不好,是“叔梁纥和颜氏女野合而生,祷于尼丘得孔子”。至于叔梁纥是在和颜氏在一起前休妻的,还是和她在一起后休妻的,不得而知。孔子三岁时,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被叔梁纥正妻施氏驱逐。颜氏只好带着孔子庶兄孟皮以及

  • 汉武帝为何老年昏聩,放了匈奴一条生路?因为遭遇了顶级无间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帝后期为何打不过匈奴,汉武帝打匈奴全过程,汉武帝北击匈奴纪录片

    汉武帝,这个称呼是刘彻的谥号,“武”字是他生前行迹的一个总结。看到这个字我们脑中就能浮现出,卫青、霍去病驱匈奴于千里之外、开疆拓土的画面。凡是都有两面性,“武”字的另一面对于刘彻来说,就是武断、跋扈,刚愎自负,这一切在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这也让后人对他近乎完美的帝王生涯,略表遗憾

  • 康熙拜孔子却不愿跪,大臣用黄布挡住1字,康熙双腿扑通下跪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历代帝王为了拉拢那些读书人成为朝中的栋梁,对这位孔圣人都推崇备至,这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古时候就出现过帝王实行唯独尊崇儒家文化的制度。所以每一个朝代的帝王都会很重视精神上的统治,尤其是在清朝,康熙十分敬仰孔子[var1]公元1683年,年仅29岁的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