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指世,韩国四边险要,兵卒众多,个个骁勇善战,剑戟弓箭等武器十分精良,而且国君十分贤能。具备这么好的条件,却要服侍秦国,岂不是让国家遭到羞辱而受天下人耻笑。
韩国的土地有限,但秦国贪得无厌。以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尽的贪求,这就是所谓的破财消灾,却埋下祸患,不必打仗而土地已经被夺走。
苏秦说:“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牛的肛门)。’假设大王现在向秦国拱手称臣,那跟做“牛后’有什么两样?大王贤能又拥有强大的军队,却落个‘牛后’之名,我真为大王感到惭愧呀!”
这些话让韩王气得脸色大变。他睁大双眼,挥着手臂,握剑仰天长叹:“寡人就算再不济,也不会去侍奉秦国。我愿意把国家托付出去,加入你们的行列。”
苏秦随后前往魏国去游说魏襄王。
就像游说韩宣王那样,苏秦指出,以魏国军队的强大和国君的贤能,没有必要割让士地并对秦国顺从,应该与其他五国进行合纵,齐心合力,一起抵抗泰国。
魏襄王也答应加入合纵的行列。
[var1]
接着,苏秦又到齐国说服齐宣王。
苏秦首先称赞了一番齐国的山川之美和国势之强,尤其夸奖都城临淄的富庶,说临淄人口繁盛,大家挥挥汗便能成雨。齐宣王的贤能和齐国的强盛,天下哪个国家比得上?如今若向西臣服秦国,岂不惹人笑话?
韩、魏两国之所以惧怕、臣服于 秦国,是因为与秦国相临。齐国位于东方,没有韩、魏两国地缘上的顾虑。没有认清秦国根本无法危害齐国的事实,却要向秦国表示臣服,这是齐国臣子们的失策。齐国应该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齐宣王采纳了苏秦的建议,决定加人合纵之约。
游说六国的最后一站是楚国。
苏秦对楚威王说:“秦国最大的忧患是楚国。楚国强,秦国就弱;秦国强,楚国就弱。秦国与楚国势不两立。我为大王着想,认为楚国应该和各国进行合纵,建立盟约关系,以孤立秦国。大王要是不合纵,那么秦国只要出动两支部队,攻击武关和黔中,楚国的鄢城、郢城就有危险了。大王若是接受我的建议,我可以让崤山以东的国家,一年四季都来向您进献;让大家都听您的指挥,把宗庙委托于您保护,并且请您训练他们的部队。所以,合纵政策成功,楚国就能称王;连横政策成功,秦国就会称帝。”
楚威王说:“寡人知道秦国是个虎狼之国,正在为这个问题烦心,连觉都睡不好。先生今天要把各诸侯国聚在一块儿,合天下为一体,让危亡的国家得以存续,寡人怎么敢不跟从呢?”
至此,苏秦的合纵计划实现了。
苏秦被聘任为六国的“纵约长”,也就是合纵联盟的召集人,同时担任六国的宰相。
[var1]
二项良田与六国相印
苏秦完成任务,北上向赵王复命,途中经过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行李。诸侯们都派使者相送,人数众多,让苏秦看起来非常气派,就像一位王者。
周显王听说之后,想起当年苏秦前来求见,却被他的臣子屏退,感到十分惶恐,于是命人清扫道路以示欢迎,并派使者前去犒劳。
苏秦的兄弟嫂嫂路跪地上,进奉食物,每个人都不敢正视他。
苏秦笑着对嫂嫂说:“你以前对我很傲慢,现在为何如此恭敬?”
嫂嫂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过来,把脸贴着地面说:“这是因为小叔官位大,钱财又多。”
苏秦叹了一口气,说:“同样一个人,富贵时,亲威对他感到敬畏;贫贱时,大家却瞧不起他。亲威尚且如此,何况是一般人?想当初,我若满足于拥有洛阳郊外的二亩良里,每天忙着耕种,今天还能佩挂六国相印吗?”即便如此,苏秦还是将干金分送给了宗族和朋友。
先前,苏秦到燕国去,向人借了一百钱,现在富贵了,苏秦还他一百金。凡是过去对苏秦有恩的,苏秦都加倍回报。
随行的人员中,有一个人迟迟没有得到赏赐,于是上前向苏秦讨赏。
苏秦说:“我并没有忘记你。你先前跟我到燕国,在易冰河边,好几次想离我而去。那是我最穷因潦倒的时候,我对你的行为无法释怀,因此把给你的赏赐放在最后。”
十五年的合纵之约
苏秦游说六国签订合纵盟约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当武安君。
苏秦把六国盟约送去给秦国看,因此有十五年的时间,秦国都不敢凯觎函谷关以外的国家。
之后,秦国派犀首出使齐、魏两国,诱骗他们一起攻打赵国,以破坏六国的合纵关系。
齐、魏两国果真出兵攻打赵国。赵王责备苏秦,苏秦非常惶恐,请求出使燕国,发誓要报复齐国。
苏秦离开了赵国,合纵之约也就自动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