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秦成功游说六国加入合纵联盟,然而联盟却很短命

苏秦成功游说六国加入合纵联盟,然而联盟却很短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374 更新时间:2024/1/25 8:46:32

苏秦到了韩国,用激将法说服韩宣加入合纵联盟。

苏秦指世,韩国四边险要,兵卒众多,个个骁勇善战,剑戟弓箭等武器十分精良,而且国君十分贤能。具备这么好的条件,却要服侍秦国,岂不是让国家遭到羞辱而受天下人耻笑。

韩国的土地有限,但秦国贪得无厌。以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尽的贪求,这就是所谓的破财消灾,却埋下祸患,不必打仗而土地已经被夺走。

苏秦说:“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牛的肛门)。’假设大王现在向秦国拱手称臣,那跟做“牛后’有什么两样?大王贤能又拥有强大的军队,却落个‘牛后’之名,我真为大王感到惭愧呀!”

这些话让韩王气得脸色大变。他睁大双眼,挥着手臂,握剑仰天长叹:“寡人就算再不济,也不会去侍奉秦国。我愿意把国家托付出去,加入你们的行列。”

苏秦随后前往魏国去游说魏襄王

就像游说韩宣王那样,苏秦指出,以魏国军队的强大和国君的贤能,没有必要割让士地并对秦国顺从,应该与其他五国进行合纵,齐心合力,一起抵抗泰国。

魏襄王也答应加入合纵的行列。

[var1]

接着,苏秦又到齐国说服齐宣王

苏秦首先称赞了一番齐国的山川之美和国势之强,尤其夸奖都城临淄的富庶,说临淄人口繁盛,大家挥挥汗便能成雨。齐宣王的贤能和齐国的强盛,天下哪个国家比得上?如今若向西臣服秦国,岂不惹人笑话?

韩、魏两国之所以惧怕、臣服于 秦国,是因为与秦国相临。齐国位于东方,没有韩、魏两国地缘上的顾虑。没有认清秦国根本无法危害齐国的事实,却要向秦国表示臣服,这是齐国臣子们的失策。齐国应该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齐宣王采纳了苏秦的建议,决定加人合纵之约。

游说六国的最后一站是楚国。

苏秦对楚威王说:“秦国最大的忧患是楚国。楚国强,秦国就弱;秦国强,楚国就弱。秦国与楚国势不两立。我为大王着想,认为楚国应该和各国进行合纵,建立盟约关系,以孤立秦国。大王要是不合纵,那么秦国只要出动两支部队,攻击武关和黔中,楚国的鄢城、郢城就有危险了。大王若是接受我的建议,我可以让崤山以东的国家,一年四季都来向您进献;让大家都听您的指挥,把宗庙委托于您保护,并且请您训练他们的部队。所以,合纵政策成功,楚国就能称王;连横政策成功,秦国就会称帝。”

楚威王说:“寡人知道秦国是个虎狼之国,正在为这个问题烦心,连觉都睡不好。先生今天要把各诸侯国聚在一块儿,合天下为一体,让危亡的国家得以存续,寡人怎么敢不跟从呢?”

至此,苏秦的合纵计划实现了。

苏秦被聘任为六国的“纵约长”,也就是合纵联盟的召集人,同时担任六国的宰相。

[var1]

二项良田与六国相印

苏秦完成任务,北上向赵王复命,途中经过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行李。诸侯们都派使者相送,人数众多,让苏秦看起来非常气派,就像一位王者。

周显王听说之后,想起当年苏秦前来求见,却被他的臣子屏退,感到十分惶恐,于是命人清扫道路以示欢迎,并派使者前去犒劳。

苏秦的兄弟嫂嫂路跪地上,进奉食物,每个人都不敢正视他。

苏秦笑着对嫂嫂说:“你以前对我很傲慢,现在为何如此恭敬?”

嫂嫂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过来,把脸贴着地面说:“这是因为小叔官位大,钱财又多。”

苏秦叹了一口气,说:“同样一个人,富贵时,亲威对他感到敬畏;贫贱时,大家却瞧不起他。亲威尚且如此,何况是一般人?想当初,我若满足于拥有洛阳郊外的二亩良里,每天忙着耕种,今天还能佩挂六国相印吗?”即便如此,苏秦还是将干金分送给了宗族和朋友。

先前,苏秦到燕国去,向人借了一百钱,现在富贵了,苏秦还他一百金。凡是过去对苏秦有恩的,苏秦都加倍回报。

随行的人员中,有一个人迟迟没有得到赏赐,于是上前向苏秦讨赏。

苏秦说:“我并没有忘记你。你先前跟我到燕国,在易冰河边,好几次想离我而去。那是我最穷因潦倒的时候,我对你的行为无法释怀,因此把给你的赏赐放在最后。”

十五‬年的合纵之约

苏秦游说六国签订合纵盟约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当武安君。

苏秦把六国盟约送去给秦国看,因此有十五年的时间,秦国都不敢凯觎函谷关以外的国家。

之后,秦国派犀首出使齐、魏两国,诱骗他们一起攻打赵国,以破坏六国的合纵关系。

齐、魏两国果真出兵攻打赵国。赵王责备苏秦,苏秦非常惶恐,请求出使燕国,发誓要报复齐国。

苏秦离开了赵国,合纵之约也就自动瓦解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下跪吗?方丈回答8个字救下全寺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涌现过很多思想流派,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有过“百家争鸣”的历史。但这些流派中很多缺乏传承手段,和群众基础,还有一些自身存在弊端导致无法兴盛。这也导致在封建王朝发展到后期,世间著名的思想体系只剩下了儒道释三家。其中佛家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发展的最为顺遂。因为战火四起,中原混战的时

  • 秦王嬴政,是如何打赢他的“王位保卫战”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王嬴政简介,秦王嬴政50集全完整版,大秦帝国秦王嬴政登基

    秦始皇13岁继位,但他真正掌权,是在22岁,那一年,秦国爆发了“嫪毐之乱”,赵姬的老情人嫪毐,居然妄想杀掉秦始皇,然后拥立他和赵姬生的孩子继位为王。这是秦始皇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好在他镇定自若,命令昌平君带兵反击,一举打败了嫪毐,罢免了吕不韦,囚禁了赵姬,才真正的坐稳了秦王之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

  • 考古重现北宋东京州桥(考古进行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州桥复原图。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州桥石壁上的北宋浮雕壁画。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核心阅读州桥是北宋东京城中心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州桥及汴河位置的确定,为东京城提供了可靠的时空坐标,对研究城市布局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北宋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的重要时期,州桥石壁代表了宋代浮雕艺术水平,也是目前国

  • 打工人之毛遂:毛遂自荐更多是运气,没有大才难以逆天改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司有晋升机会要不要毛遂自荐,毛遂自荐的故事视频,怎么向老板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国战神白起死后,秦王任命范睢的朋友郑平安为三军统帅,继续攻打赵国。眼下秦国士兵已经层层围住赵国都城邯郸,国祚覆灭只在旦夕。关键时刻,赵国还得仰仗平原君赵胜。为了挽救赵国命运,赵国同意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求救,试图再启用合纵之策共拒亲兵。平原君赵胜算是战国时期鼎鼎有名的大

  • 清朝灭亡,为何不学元朝退居故地,重新做一方霸主?原因有2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什么不承认元朝却承认清朝,元朝和清朝在形势图上有什么不同,元朝灭亡后清朝还存在吗

    元朝被朱元璋等一竿子“乱民”兴起后,朱元璋建立大明,元朝灭亡后,回到北方蒙古草原,担当皇帝专制统治,史称“北元”。而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由外族入侵中原而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有两个,一个是元代,一个是清代。而元朝灭亡后,元朝是退居故地,重新做一方霸主,而元朝能回蒙古继续做皇帝,那么同样是少数民族的清朝满人

  • 就算有100个胆子,朱棣也不敢在他没死之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明朝是一个神奇的王朝,明朝的建立是一个乞丐朱元璋建立的,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开始对太子朱标进行培养。但是没曾想到朱标英年早逝,对于朱元璋则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是没有办法,只得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历史上称为建文帝。可是好景不长,竟然朱元璋四子朱棣发动了政变夺得了地位,成功称帝

  • 刘伯温一句话,朱元璋义子当了云南王,300多年后,成明朝救命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虽然在历史上,朱元璋毁誉参半,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此人相当会笼络人心,在打天下的过程之中,率领了大批的开国朝臣,每一个都相当有能力,而刘伯温,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朱元璋相当认同此人,对此人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最终,朱元璋当上皇帝,刘伯温成功当上宰相。当上皇帝之后,肯定要分封开国功

  • 三国中这三个人死得最可惜,留下任何一个都可能没晋国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晋国怎么灭亡的,三国中死得最可惜的五人,晋国明君

    [var1][var1][var1]1.周瑜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小气,“羽扇纶巾”说的正是周郎,周瑜凭借赤壁之战一役,把自己推上了人生的巅峰,也正是周瑜让人们看到了东吴强大了力量,周瑜本想先夺荆州再夺益州,随后北上伐曹,最后天下归一。这时候的周郎,心怀大志,年仅三十有余便死在征讨

  • 齐桓霸春秋(二):有才终出头,管仲大难不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管仲最后死于谁之手了,管仲图片,管仲的谋略完整版

    春,齐人杀无知。公及齐大夫盟于既。夏,公伐齐纳子纠。齐小白入于齐。注解见:齐桓霸春秋(一):天意,小白不死,入主齐国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冬,浚洙。上一篇:齐襄公之死,苍天饶过谁?公元前685年,周庄王12年,鲁庄公9年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

  • 朱元璋的帝王心,放任宰相胡作非为7年,“胡惟庸案”牵连3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胡惟庸投靠朱元璋后,起初朱元璋并没有重用胡惟庸,因为朱元璋要的是能打天下的猛将,而胡惟庸只是一个资质一般的文官。投靠朱元璋之后胡惟庸仅仅只是一个“奏差”的苦差,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跑腿的。从投入朱元璋门下到大明王朝建立12周年胡惟庸能逆袭的一个原因和李善长有很大的关系。在1373年洪武六年,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