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下跪吗?方丈回答8个字救下全寺的人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下跪吗?方丈回答8个字救下全寺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930 更新时间:2024/1/13 19:13:52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涌现过很多思想流派,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有过“百家争鸣”的历史。但这些流派中很多缺乏传承手段,和群众基础,还有一些自身存在弊端导致无法兴盛。这也导致在封建朝发展到后期,世间著名的思想体系只剩下了儒道释三家。

其中佛家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发展的最为顺遂。因为战火四起,中原混战的时候,百姓对于悲惨的命运难免有所不满。当统治阶级满足不了人民的心理需求的时候,大家都会诉诸神明,此时的佛家学说就有了用武之地。不仅民间百姓,古往今来的许多君主同样对僧侣寺庙比较重视,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一个例子。

曾经有一次他前去礼佛,在佛像前突发奇想,寺中方丈问道:“朕需要下跪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好在方丈灵机一动,完美的避免了尴尬的发生,也间接的挽救了全寺人的性命。他究竟是怎么说的,才让朱元璋心满意足的呢?

佛教入中土

佛教起源于印度,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佛教在中原的发展,要归功于东汉的皇帝汉明帝。据传说汉明帝在一晚梦中,梦见了一位身泛金光的神人,这人身在西方,身躯大放光明。

汉明帝醒来后询问学士,有人上奏听说西方有佛,就和您梦中的神人一样。汉明帝大喜,决定从西方迎佛入中原。于是一支皇帝组建的代表团来到西域,求得了佛经回返。为了迎解心心念念的佛法典籍,汉明帝修建了中土第一座寺庙白马寺,从此佛教开始在中国流传开来。

其实早在汉明帝“做梦”之前,佛教的传教僧侣就已经在中土出现了。所谓的汉明帝迎佛,或许只是水到渠成,把名不见经传的佛教捧上高位的一个契机。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很多宗教大多和政治脱不开关系。

我国本土的道教就曾经数次成为各朝代的国教。谁又能肯定这一次的佛教盛事,跟汉明帝希望凭借佛教达到自己的统治目标有关系呢?不过无论真相如,佛教终于还是繁盛起来了,并且在唐代玄奘西游之后,登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元朝以后,佛教在本土慢慢发展成为一个所谓的“方外之地”。所谓方外之地,表面上看起来是与世无争的地方,但其实它也同样无需纳税,不受世俗影响,不受法规约束。

很多影视作品中佛家收容了很多犯罪之人,表面上说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也在无形中破坏了法律法规,打破了某些约定俗成的平衡。元代末期这种情况更加普遍,很多的“反贼”就有相关背景,明朝的朱元璋也不例外。

和尚当皇帝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幼年家中贫寒,曾有一个年幼的妹妹因为饥荒活活饿死。偏偏家里人口多,所以他在年纪不大的时候就离开了家,曾经要过饭,后来也曾干脆剃了头发出家为僧。

当时的和尚是一份工作,还是包吃包住的那种。穷人家的孩子除了务农以外,想吃饱肚子可以选择的出路不多。即使有意进宫当太监,可能也需要有熟人引荐。和尚的生活虽然清贫,好在门槛低,付出的代价也少,所以朱元璋还是在寺庙中呆了好几年。

不过天下大乱的时候,躲在寺庙里也很难得到安宁,不久庙里因为收益不佳,渐渐荒废了。无奈之下的朱元璋不得不一路乞讨,一路去投奔自己的朋友。靠着朋友的带领,朱元璋最终还是走上了起义军的道路。

人挪活树挪死,为人机敏又粗通拳脚的朱元璋,在义军队伍中如鱼得水,很快就混出了名堂。从一个普通小兵成长为小头目,最终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成为元末几大义军势力之一。

在南征北战的军旅生涯中,朱元璋和佛家的渊源也没有结束。曾经他因为赶路错过了宿头,在一个雨夜不得不借宿于一间寺庙。看着一群人手持刀剑来投宿,尽管寺中僧侣一万个不情愿,为了保命也只好答应了下来。

不过在表情中自然有一些轻视的表现,朱元璋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却并没有发作。只是在第二天清晨临走的时候,他在墙上写下诗句:“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看到这首诗,和尚们才知道原来昨晚那人正是朱元璋。

一语救众人

当上皇帝以后,朱元璋同样喜欢偶尔出门游历。只不过此时的他出门时,大多是前呼后拥,排场浩大,再也不会出现认不出皇帝的人了。一次他来到一间庙宇游玩,皇帝亲临方丈自然不敢怠慢,全程小心翼翼的陪在他的身边。

一行人走到大殿之上,朱元璋看到殿中矗立着佛像金身,出于习惯性的就想参拜。不过他转念一想,今时不同往日,自己已经不是那个三餐不济的小和尚了。如今的九五至尊向佛像下跪,是否有失自己的威严呢?气氛陷入了尴尬,令朱元璋生气的是周围没有一个人出来打圆场,这也加深了他的愤怒,一股浓烈的杀气从他身上散发出来。

或许是为了借机发火,朱元璋故意问方丈:“朕需要下跪吗?”听到皇帝话中的怒意,方丈明白回答不好很可能全寺上下都难活命。好在方丈佛法精湛,他缓缓的说:“现世佛不拜过去佛。”一句话把皇帝捧到了佛的高度,既然是佛那就要心有慈悲,自然不能大开杀戒了。朱元璋听完很满意,和尚们也捡了一条性命。

结语

在朱元璋当政期间,佛教确实成为了皇朝第一大教。除了他曾经当过皇帝的香火情谊以外,跟佛家亲近皇家,他们的理念可以为统治者所用这一点是分不开的。江山初定百废待兴,这样的重建之世也正是佛教可以大展身手的良好时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王嬴政,是如何打赢他的“王位保卫战”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王嬴政简介,秦王嬴政50集全完整版,大秦帝国秦王嬴政登基

    秦始皇13岁继位,但他真正掌权,是在22岁,那一年,秦国爆发了“嫪毐之乱”,赵姬的老情人嫪毐,居然妄想杀掉秦始皇,然后拥立他和赵姬生的孩子继位为王。这是秦始皇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好在他镇定自若,命令昌平君带兵反击,一举打败了嫪毐,罢免了吕不韦,囚禁了赵姬,才真正的坐稳了秦王之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

  • 考古重现北宋东京州桥(考古进行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州桥复原图。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州桥石壁上的北宋浮雕壁画。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核心阅读州桥是北宋东京城中心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州桥及汴河位置的确定,为东京城提供了可靠的时空坐标,对研究城市布局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北宋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的重要时期,州桥石壁代表了宋代浮雕艺术水平,也是目前国

  • 打工人之毛遂:毛遂自荐更多是运气,没有大才难以逆天改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司有晋升机会要不要毛遂自荐,毛遂自荐的故事视频,怎么向老板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国战神白起死后,秦王任命范睢的朋友郑平安为三军统帅,继续攻打赵国。眼下秦国士兵已经层层围住赵国都城邯郸,国祚覆灭只在旦夕。关键时刻,赵国还得仰仗平原君赵胜。为了挽救赵国命运,赵国同意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求救,试图再启用合纵之策共拒亲兵。平原君赵胜算是战国时期鼎鼎有名的大

  • 清朝灭亡,为何不学元朝退居故地,重新做一方霸主?原因有2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什么不承认元朝却承认清朝,元朝和清朝在形势图上有什么不同,元朝灭亡后清朝还存在吗

    元朝被朱元璋等一竿子“乱民”兴起后,朱元璋建立大明,元朝灭亡后,回到北方蒙古草原,担当皇帝专制统治,史称“北元”。而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由外族入侵中原而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有两个,一个是元代,一个是清代。而元朝灭亡后,元朝是退居故地,重新做一方霸主,而元朝能回蒙古继续做皇帝,那么同样是少数民族的清朝满人

  • 就算有100个胆子,朱棣也不敢在他没死之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明朝是一个神奇的王朝,明朝的建立是一个乞丐朱元璋建立的,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开始对太子朱标进行培养。但是没曾想到朱标英年早逝,对于朱元璋则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是没有办法,只得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历史上称为建文帝。可是好景不长,竟然朱元璋四子朱棣发动了政变夺得了地位,成功称帝

  • 刘伯温一句话,朱元璋义子当了云南王,300多年后,成明朝救命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虽然在历史上,朱元璋毁誉参半,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此人相当会笼络人心,在打天下的过程之中,率领了大批的开国朝臣,每一个都相当有能力,而刘伯温,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朱元璋相当认同此人,对此人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最终,朱元璋当上皇帝,刘伯温成功当上宰相。当上皇帝之后,肯定要分封开国功

  • 三国中这三个人死得最可惜,留下任何一个都可能没晋国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晋国怎么灭亡的,三国中死得最可惜的五人,晋国明君

    [var1][var1][var1]1.周瑜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小气,“羽扇纶巾”说的正是周郎,周瑜凭借赤壁之战一役,把自己推上了人生的巅峰,也正是周瑜让人们看到了东吴强大了力量,周瑜本想先夺荆州再夺益州,随后北上伐曹,最后天下归一。这时候的周郎,心怀大志,年仅三十有余便死在征讨

  • 齐桓霸春秋(二):有才终出头,管仲大难不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管仲最后死于谁之手了,管仲图片,管仲的谋略完整版

    春,齐人杀无知。公及齐大夫盟于既。夏,公伐齐纳子纠。齐小白入于齐。注解见:齐桓霸春秋(一):天意,小白不死,入主齐国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冬,浚洙。上一篇:齐襄公之死,苍天饶过谁?公元前685年,周庄王12年,鲁庄公9年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

  • 朱元璋的帝王心,放任宰相胡作非为7年,“胡惟庸案”牵连3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胡惟庸投靠朱元璋后,起初朱元璋并没有重用胡惟庸,因为朱元璋要的是能打天下的猛将,而胡惟庸只是一个资质一般的文官。投靠朱元璋之后胡惟庸仅仅只是一个“奏差”的苦差,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跑腿的。从投入朱元璋门下到大明王朝建立12周年胡惟庸能逆袭的一个原因和李善长有很大的关系。在1373年洪武六年,胡惟庸

  • 魏国陷害了两位人才,他们逃出魏国后,让齐国和秦国更加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齐国和秦国,围魏救赵后魏国怎么样了,齐国不投降可以跟秦国打吗

    一一方面,就孙膑来说,他原本出自齐国,而且是孙武的后人。春秋末期,孙武来到了吴国,通过帮助吴王阖闾训练了一支精锐的兵马,孙武推动了吴国的崛起。现在,对于他的后人孙膑,也拥有类似的成就。[var1]《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