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一战中赵军主力己经被秦军消灭了,为什么40年后才灭掉赵国?

长平一战中赵军主力己经被秦军消灭了,为什么40年后才灭掉赵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42 更新时间:2023/12/14 15:40:09

有人或许要说了,范雎就是个奸臣,他收受了苏代的贿赂,然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为名,请求秦昭襄王同意。假如不是范雎在秦昭襄王面前建议秦兵班师,后来又进谗言,说白起的坏话,导致白起被杀,赵国或许很快就被灭掉了,白起的功劳更大了,正如那个说客苏代所说:“白起会在秦国位列三公之一,超越范雎”;秦国也将更强大------

[var1]

其实,说这种话的人,都是非常浅薄的表现,也是对范雎的不了解和极大的侮辱。

我们来看看当时长平之战以及长平之战以后的具体情况,就明白了。

一,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和赵国发生长平之战,秦军最终获胜,耗时三年。

长平之战是这场战争的最后阶段,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人。

这场战役,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

[var1]

战役进行到中期,秦国见赵国固守不战,也非常着急,便派间谍散布老将廉颇暗中要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国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这都是范雎的谋略。

赵括替代廉颇统帅赵军以后,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积极组织进攻。

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括战败殉国,被包围的四十多万赵军被坑杀。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点,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不存在可能不可能的问题。

[var1]

二,秦军为什么不乘机灭赵国

那么,这时候问题来了:长平之战,秦国大军既然已经摧毁了赵国的有生力量,为什么不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灭亡了赵国呢?

其实,我们只是看到秦国大军战胜了赵国军队,却并没有考虑秦国其实也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赵军被消灭四十五万,秦军自己也付出了二十多万军队的伤亡代价。

战争后期,不仅秦昭襄王自己也亲临前线,秦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几乎全部奔赴战场。秦国参战军民达到六十万人。可见秦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消耗也非常巨大。也就是说,长平之战,秦国属于惨胜,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轻松。

当时的战国七雄,秦国、赵国是七国中实力最雄厚的两个国家。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决战的时候,齐、楚、燕、韩、魏五国一直在紧张地关注着这场战争。他们的心态非常复杂、非常矛盾。

[var1]

对于秦国来说,五国是既惧怕,又担心。假如五国救援赵国,他们担心得罪秦国,引来秦国的虎狼之师。

但是,假如赵国灭了,五国又害怕秦国的虎狼之师立刻掉头对准他们而来。其实,他们或许更愿意坐山观虎斗,看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兴许秦赵两军打得两败俱伤时,他们五国备不住还可以在战后乘机出击,捡一点“莲花落”,发点小财呢。

但是,战争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看到白起残忍地杀害了几十万赵国降卒的时候,五国的确是怕了,但也明白了:秦军的确是虎狼之师,他们并不是为了在赵国占便宜,而是要消灭其他六国。故此,当秦军后来围困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楚国、魏国就立刻明白了,他们毅然停止了观战,而是选择了出兵救援赵国。

[var1]

我们不应该忘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平之战以后不久。当时,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其妻子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委托他向魏王发兵救赵,于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

魏王派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但由于秦昭襄王的威胁,魏王只好让军队在邺城驻扎待命。魏无忌为了救赵,只好用侯嬴计,窃得虎符,杀大将晋鄙,率兵救赵,在邯郸城外大败秦军,才避免了赵国过早地灭亡。

也许在长平之战后白起杀害那四十多万赵军降卒的时候,他就无意中犯了一个十分愚蠢的大错,让其他五国提前窥知了秦国的战略意图;也让其他五国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结果,那就是:秦军不但要占领战败国家的土地,还要灭绝所有战败国家的军队。

故此,作为主导秦国军国大事的丞相范雎,立刻做出了一个决定,停止进攻,休养生息。范雎对秦昭襄王说:

秦兵劳,请许韩、赵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var1]

这么做,显然有三个好处,一是让征战三年之久的秦兵休养一下;另一个好处是,不用继续作战,就可以得到韩国、赵国的大量领土;第三个作用是,暂时停止战争,借以麻痹其他五国,不至于让他们搞合纵连横。

假如秦兵当时不停止进攻,五国军队必然对秦军群起而攻之。而这么做的结果,很可能最终被灭亡的不是赵国,也不是其他五国,而是秦国。

三,一直以来的争论

有人也许要说:“你这是胡扯!这都是奸臣范雎贪财,嫉妒白起的功劳,担心白起功劳太大超过他。”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不了解当时的情况,也不了解范雎其人。

范雎是什么人?在魏国的时候,他险些被打死,扔进厕所受尽侮辱。后逃往秦国,游说秦昭王,成为秦国丞相,秦昭王面前说一不二的红人,战国时最有战略思想的大政治家之一。

[var1]

假如他嫉妒白起的能力,白起根本不可能在他执政秦国时扬名立万。至于说苏代贿赂范雎,我个人认为,那一定是范雎的将计就计,而不可能是范雎贪图那些财物。范雎身为秦国丞相,说一不二,一手遮天,他会在乎苏代给的那点贿赂吗?简直就是笑话!

故此,我个人认为,秦国军队当时已经没有雄厚的实力灭亡赵国了。

白起自己也说过:“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可见,长平之战,不仅使赵国一蹶不振,就连秦国自己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即使秦国当时按照白起的思路不顾一切灭了赵国,它也逃脱不了被其余五国群殴的下场。秦昭襄王和范雎非常明白秦国当时的处境,因此只能暂时选择休战。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赵国一直有尚武精神,军和民很难分得十分清楚。只要国家有难,军队力量不够,民众加入军队,立刻就是一股有生力量。就像我们现在的预备役一样。

[var1]

因此,尽管长平之战赵国损失了四十五万军民,国力大损,但后来仍然还有足够的防御力量,并没有变成一个一触即溃的国家。

四,长平之战的意义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使长平之战成为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点。秦统一六国的态势已经形成,统一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不存在可能与否的问题。

范雎显然是秦国统一六国最大的功臣。正是秦昭襄王任命范雎为相以后,执行了范雎主张的“远交近攻”策略,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并占据了越来越多的领土。

“远交近攻”策略的意义,就是先把斗争重点放在离秦国较近的韩、赵、魏三家,而暂时对较远的齐、楚和好相处,置之不顾。

[var1]

“远交近攻”不仅巩固了秦国所攻取的土地,还破坏了东方诸侯国的“合纵联盟”,加快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但是,长平之战,秦国尽管击溃了赵军主力,使赵国一蹶不振,但秦军真的不宜立刻灭亡赵国,也不可能、不容易灭亡赵国。这或许就是直到40年以后才真正攻灭赵国的原因。

退一万步说,假如秦军真有灭亡赵国的实力,而范雎阻止白起灭亡赵国,秦昭襄王首先就不答应,他会立刻撤了范雎的丞相职务,听从白起的灭赵要求。因为,当时最急切想要扫平六国的,并不是白起,也不是范雎,而是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秦昭襄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被严重低估的一位君主,整个三国只有他不在曹操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孙权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孙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拿下整个江东,为吴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孙权虽然在开疆拓土方面颇不如其兄长,但其守成之战略极为出色,终其一生也没有让曹操和刘备占到便宜,而且谋得了荆州,使得东吴跨有扬州、荆州两块地盘。很多人认为孙坚的才能并不如他的儿子孙策和孙权,如果孙坚没

  • 三国唯有他能救关羽,曾留下八个字泄露天机,可惜关羽太傻没听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生在三国时期,各国纷争,每天随时都会有战争发生。当年,刘备终于决定入川,于是便派得力大奖关于去镇守关键要地荆州。此消息被诸葛亮听到了,便觉得大事不妙,觉得单凭关羽是守不住荆州的。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因为足智多谋而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神”,所以在当时人人都很敬拜诸葛亮先生,对他说的话可是深信不疑

  • 资治通鉴卷第三(1):张仪说魏王反纵,司马错谏秦灭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资治通鉴张仪详解,史记秦灭蜀,资治通鉴之纵横家张仪

    本卷是《资治通鉴》第三卷,名为“周纪三”,起于周慎靓王元年(公元前320年),止于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共记录了战国各诸侯二十三年间的历史大事。主要事迹有秦惠文王采用司马错的计策收服巴蜀;秦国甘茂攻占韩国宜阳;燕国内乱,名君燕昭王即位;张仪游说六国割地纳币结交秦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振兴赵

  • 诸侯列国都是24个节气,为什么齐国偏偏要有30个节气?^Retitle^1675816105045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齐国有个稷下学宫,学宫里各种人才应有尽有,懂天文地理的也比比皆是,这些人身处于齐国的稷下学宫,但对齐人的风俗都非常不认同,曾说“明国异政,民人殊俗,不及天下。”这就是说齐人跟周人采用的节气不同,是一种“异政”。在周人的观念中,只要带了个“异”字,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东夷西戎是“异”,北狄南蛮是“异”;

  • 曹操为什么不请孔明出山?绝对不是请不动,真正的原因很好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有的人说可能是诸葛亮当时隐姓埋名,没有太大的名气,所以曹操并不知道这样一个神一般的人物,理所当然的就错过了,但是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成立。因为诸葛亮是贵族世家,他与刘表等人的关系十分的好,关系网是很复杂也很有用的,可以说的上是名声在外的,曹操不去请诸葛亮并不一定是对诸葛亮闻所未闻。其次刘备请诸葛亮的时

  • 秦始皇用什么办法灭了其余六国,武力只是一方面,而计谋才是王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真实简介,王立群讲秦始皇全集完整版,老梁故事汇秦始皇

    很多历史人物说秦始皇嬴政是一位暴君,要知道当时的年代战乱频繁,只有杀鸡给猴看秦始皇才能实现自己的统一霸业。当时秦国是凭借什么统一了六国,难道真的只是靠庞大的铁骑和武力吗?其实武力只是一方面,真正实现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计谋方面。[var1]从地图来看,当时一共有秦国,楚国,赵国,韩国,齐国,燕国

  • 街亭那么重要,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令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统军镇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率蜀汉大军首次北伐曹魏时,原本势如破竹,进展顺利,是最接近北伐成功的一次。只因司马懿派名将张郃率十万大军扑向街亭,诸葛亮安排了参军马谡镇守,最终惨败,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首次北伐成了泡影。马谡也因为没有守住街亭而被诸葛亮挥泪斩首,让人不甚唏嘘。感慨之余,不禁一问:既然街亭是两军对垒的咽喉之地,

  •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原好声音”,两大诸侯因此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国时期诸侯更相征伐的原因,战国诸侯武力有多强

    在春秋战国的音乐界中,有着一段非常著名的传说,就是师旷在晋平公的宫殿中,与卫灵公,还有卫灵公的著名乐师师涓,共同品谈世间音乐,说到靡靡之音,也说到盛世之音,师旷和师涓共同抚琴而奏,那一场音乐盛会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冥冥之中甚至决定晋卫两国君主之生死,对晋国霸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这究竟是一

  • 考古发现一西汉“木鼎”,鼎内的逆天文物,出土后瞬间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鹿鼎鼎,西汉出土著名文物,西汉古墓出土珍贵文物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这批漆鼎中,最珍贵的便是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且被国家文物局规定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云纹漆鼎”。这件文物目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是该馆最重要的文物之一,也是重点展出的文物。这件文物为何如此珍贵,各界对其关注度如此之高呢?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因为文物本身的历史价值,可以看到这件文物尽管历经了

  • 韩信临死前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情商实在太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之死看出一个人性格,韩信老婆,韩信飞衡没削的图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韩信的政治才能实在不高明,作为臣子心里完全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此时不表示尽忠,反而是开口要东西,这不是给刘邦心里种仇恨么?刘邦当时的反应使者回去后也未必没有跟韩信学,只是韩信没看出来刘邦不高兴,屁颠屁颠儿的做了齐王。刚刚戴上王冠,项羽的说客武涉就来拜访,他劝韩信三分天下称王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