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垓下之战:韩信指挥三十万合围项羽,兵仙和霸王的巅峰对决

垓下之战:韩信指挥三十万合围项羽,兵仙和霸王的巅峰对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93 更新时间:2023/12/27 12:35:52

荥阳对峙

京索之战

彭城之战时项羽以三万精骑一举大乱了刘邦的防御体系,进而把刘邦打回关中。刘邦一路败退到荥阳,然后整合残兵败将以及萧何派来的新兵,最终在京、索一带阻击前来追赶的楚军(注释1)。在此有个不起眼的史料,那就是郦食其也退回到荥阳了。刘邦刚刚经历彭城溃败,他自己的家人都丢了,但是这么一个七老八十的人竟然完好无损,而且刘邦的嫡系列侯一个都没死(140多个)。

[var1]

刘邦彭城溃败,死去的士兵尸体能让水断流,但刘邦的嫡系精英一个都没损失,这就十分让人起疑了。后世有阴谋论分析刘邦是故意失败的,目的就是削弱诸侯们和项羽的实力。至于是不是故意的,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就此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刘邦的嫡系精英毫发无损,而诸侯们和项羽都互有损失。刘邦能正面应对楚军,并且将其阻击在京、索之间让其不得深入荥阳以西,可见两者军队的差距越来越小。

荥阳之战

荥阳是中原的交通枢纽,天下最大的粮仓(敖仓)也就在这里。因此项羽和刘邦就展开了争夺战,目的就是荥阳。原本刘邦驻守荥阳,但是项羽屡次侵夺汉军甬道(粮道),最后刘邦也不得不率精兵逃跑。(注释2)之后刘邦利用反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并且猛攻成皋。

此时项羽的主力在这里,但是刘邦的中心不在这里,刘邦的重心在张耳韩信的身上。刘邦趁项羽的主力在荥阳的时候派张耳和韩信出兵伐赵,并且成功占领赵国。当项羽的主力还在荥阳的时候,刘邦就已经遣兵调将伐赵了。虽然丢了荥阳,但是刘邦占领了赵国。项羽主力被拖住、韩信伐赵,这两件事情从另一方面佐证了上面的看法,彭城之战同时削弱了诸侯们和项羽的实力,但是刘邦的实力保存完好。

[var1]

成皋之战

汉三年七月,刘邦多次挑起成皋之战,但是楚军坚守不出。之后因为不堪受辱,所以出城作战,但是被汉军击败,刘邦也趁机收复成皋。随后就食敖仓,围困荥阳。项羽得知后火速西进,试图解荥阳之围。与此同时彭越连破十七城,兵锋直指彭城(项羽大本营)。同年,韩信击败龙且,平定了齐地。

刘邦和项羽两人在荥阳对峙两年多,互相都有所胜负,但是真正赢的人是刘邦。因为刘邦的地盘在不断扩展,而项羽的地盘在不断的缩减。刘邦在荥阳对峙时期,趁机夺取赵、魏、齐、燕、楚等大片土地,而项羽却被荥阳对峙拖垮了,自己的实力也一天不如一天。

[var1]

聚兵垓下-兵仙和霸王的巅峰对决

汉四年,楚汉双方达成了鸿沟和议,也就是以鸿沟为界线,楚和汉划分天下。项羽带领自己的十万军队撤回楚地,而刘邦也欲西返关中。但张良和陈平却建议撕毁和议,乘胜追击(注释3)。刘邦采纳了二人的建议,开始追击楚军。原定计划的刘邦追至夏南,而彭越和韩信一同南下,最后合围楚军。但是韩信和彭越并没有如约南下,反而是让刘邦一个人面对项羽。项羽一路被追也很恼火,发现只有刘邦的时候就开始扭头反击,并且轻松将其击败。

[var1]

刘邦赶紧退兵,最后固守陈下。刘邦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彭越和韩信都不听他的?如果彭越和韩信南下,那么他们就能合围项羽,进而击败他。张良解释道:“现在项羽败局已定,但是彭越和韩信都还没有封地,他们肯定不会卖力。如果你提前给他们许诺,那他们就会来了。”于是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把陈以东的地区都给齐王韩信,把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此换来了彭越和韩信出兵。

随后韩信、彭越、英布和刘邦回合,刘邦把指挥权交给了韩信,就此开始绞杀项羽。垓下之战流出来的细节并不多,史书记载如下: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韩信)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费候陈贺)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史书对此战描述比较少,但是我们可以推演当时的情况。大军部署如图所示:

[var1]

韩信为先锋,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为中军,周勃和柴武带领预备军坐镇后方(左侯,右侯)。

部队类型部署如图所示:

[var1]

战争流程如下:

1:韩信为先锋,但是韩信佯装败退,然后诱敌深入。

2:项羽紧跟其后,追击韩信。但是发现了刘邦的中军,于是转向追击中军。

3:左将军和右将军同时出击,彻底将项羽部队包围。然后吹楚地的音乐,逐步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

4:韩信的部队将项羽的部队撕裂开,分而攻之。

[var1]

部署分析如下:

1:韩信未得到刘邦许诺封地之前是拒绝出兵的,现在刘邦也只是口头承诺,鬼知道是不是真的,毕竟刘邦有不守信的例子。如果直接把自己的部队拼完了,那岂不是成为砧板鱼肉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就不可能让自己的部队和项羽的部队硬碰硬,毕竟这样下去损失太大了。但是韩信是总指挥,他又不能把自己的部队放在后方,这样谁都会起疑。所以韩信把自己的部队放在先锋,然后佯装失败,这样既没有多打大的损失,还方便抢功劳,这就是为什么韩信的部队类型为最弱的精骑兵的原因。既能示弱又跑得快,这才是最合适的。

2:韩信败退之后项羽可能会追击,但是项羽不是百分百追击的,所以韩信就需要引诱项羽追击。用什么当诱饵最好?毫无疑问,用刘邦当诱饵是最好的。因为彭城之战胜利的原因就是项羽摧毁了刘邦的指挥部,项羽的作战风格也偏向于斩首行动。所以韩信就把指挥部摆在这里,项羽没有道理不上钩。中军毕竟是刘邦所指挥的,所以必定是精锐的重骑兵,不然很难抵挡项羽。

3:骑兵也有强弱,项羽的部队不可能速度一致,定然会有一些慢的。所以左右将军率领最精锐的轻骑兵冲杀项羽后方,将项羽军队切成两半(将楚军的步兵和骑兵分开)或者直接包围。左右两翼的重点是一定要快,而且要防止项羽部队突围,所以必定是最精锐的轻骑兵。包围之后就开始吹楚地的音乐,开始逐步瓦解敌军的意志,以便更好的绞杀。

4:项羽被包围之后并没有固守,反而是选择突围。突围出去就是项羽,突围不出去就是另一个赵括。此时的情况和白起包围赵括的情况差不多,韩信的部队只需要将项羽的部队撕裂开,然后反而攻之就可以了。但是项羽突围出去了,所以韩信也不用将其撕裂开了,想办法追击项羽就行了。

[var1]

垓下之战的影响:

1:西楚就此走向覆灭,项羽乌江自刎空留千古悲叹。汉朝也开始走到舞台中央,开了长达四百年的统治。

2:垓下作为古战场也闻名于世,地名文化永世长存,而且垓下遗址也成了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3:虞姬和项羽自杀之后给后世文人墨客提供了素材,以至于后世创作出很多墨宝,比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注释4)。

注释1:京索之战:《史记·项羽本纪》:“汉王(刘邦)闲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2:《史记·高祖本纪》云:“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与项羽相距岁余,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又,“汉王绝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被甲,楚因四面击之。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3:张良、陈平: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4: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临终前给赵云一项特权,赵云却没听懂,诸葛亮听懂了但不敢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也许正是这样的历史才显得扑朔迷离,假若智者诸葛亮帮助扶不起的刘禅得到这个天下,假若关羽没有因粗心大意而失荆州,那没有残缺的历史是否还能让人们如此着迷呢?赵云即使得不到重用,但他为刘备效忠的初心没有改变,在历史中赵云是没能发挥他最大的才干,但在《三国演义》里,他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敬佩,赵云也在刘备心里

  • 三位刘氏开国皇帝,刘邦,刘秀,刘备,谁的军事才能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三人能从草根一步步成为帝王都是经历了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的,他们也都是能力非凡之人,那么现在如果要对比一下他们的个人能力呢?首先我们从三人一生的功业大小来看:刘邦、刘秀都是一统天下之主,而他们所开创的西汉、东汉两个王朝又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伐匈奴、通西域,中国的主体民族以为他们的功业而

  • 说赵括是“纸上谈兵”冤枉不冤枉?既冤枉也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赵国完全处于下风。它由于实力不济,与秦国的较量,实在是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接受上党地区的问题,接受要面对秦国的报复,不接受要面临秦国的高压。战役中,防守肯定失败,反击廉颇野战又打不过秦军。所以说,赵国的失败是大家都可以预料到的。[var1] 这个时候,赵王想起了过去的一个成功的战例,那就是

  • 三国乱世第一谋士:一生智略超群,真正的谋己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凉州还有一路军马是马腾, 马腾的级别原先比李傕等人要高。现在, 李傕等人犯上作乱, 居然可以控制朝廷, 号令天下, 并且皇帝还认账, 这一笔买卖真是赚大了。所以, 马腾也想做这一笔买卖。于是, 凉州的马腾伙同并州的韩遂, 二将引军十余万, 杀奔长安来。声言讨贼, 再来帮皇帝锄一次奸。因此, 李傕等人

  • 此人堪称唐朝版吕不韦,做生意做到唐朝开国元勋,后来还成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吕不韦,吕不韦什么时候当上宰相,吕不韦最出名的故事

    [var1]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肯定会有不同的答案。而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末期,著名的吕不韦同志,曾经给出过一个被后世广为信奉的答案:卖人!当然,这个卖人,不是去买卖奴隶之类的生意,而是投资一个人的未来。吕不韦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就是因为曾经投资秦国公子异人。后来,异人成了秦国国君,吕不韦也

  • 三国乱世之猛将许褚:虽勇猛非凡,却三次败于此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正史里不好排列,毕竟,真实的战场上各大名将单打独斗的机会不是很多,难定一二三四五的名次,但许褚在正史里绝对算得出超级猛将。有几个地方可以充分体现出他的悍猛。一、东汉朝廷濒临垮台,政府管理失控,地方盗贼蜂起,天下大乱。许褚为了保护自家宗族利益,聚集起宗族千余人坚壁深垒,抵御敌寇。曾有汝南大盗葛陂率领上

  • 汉武帝一生都没办成的事,为何汉宣帝轻而易举就办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汉宣帝的历史功绩,班固在《汉书》中赞叹道:班固画像孝先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汉宣帝画像汉

  • 此女是民国第一外交夫人,精通六国语言,丈夫有外遇后霸气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黄蕙兰的父亲曾经是爪哇国的首富,家庭很好,虽然她的父亲有很多的小妾,但是很疼爱她的母亲。因为黄蕙兰的身体不好,所以就找了老师对她进行死角。随着黄蕙兰的不断长大,她跟着母亲去世界各地旅游,聪明的黄蕙兰也学会了六国的语言。黄蕙兰的母亲不希望女儿生活在这样很多小妾的家庭里,就带女儿去了伦敦。在

  • 刘邦为何一定要韩信死?800年后 李世民道出背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会觉得,韩信居功自傲,要是不杀了他,他有一天可能会骑到刘邦的头上。其实,像刘邦有这样的想法,再正常不过了。比如说鳌拜吧,他就是仗着自己是大功臣,从来不把康熙放在眼里,从而让康熙有了杀他之心。800多年后,尉迟恭帮着李世民打的天下后,自然也会得到了李世民的封赏,尉迟恭仗着自己功臣的身份也确实有点

  • 能吃饱饭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怎么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共多少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和影响

    秦始皇 秦始皇之所以能顺利统一六国,除冶炼技术、兵制的改革提升作战能力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粮草的供应,古往今来行军打仗素来粮草是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没有之一。诸葛亮六出岐山北伐中原,最后不得不退守蜀中,还命陨五丈原,关键因素就是粮食补给跟不上。[var1] 运输粮草的兵士 “兵马未动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