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日:袁绍短见不迎天子,臧洪倔强不降袁绍

东汉末日:袁绍短见不迎天子,臧洪倔强不降袁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565 更新时间:2024/2/28 15:17:14

斯时,关东重望首推二袁,袁术复蓄异图,隐然有帝制自为的思想,怎肯西向救主;袁绍虽未敢称帝,但因冀州新定也不愿轻离。从事沮授进谏道:“将军累代辅政世笃忠贞;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为将军计,正应西迎帝驾,安宫邺中,挟天子足以令诸侯,蓄士子足以讨不庭,名正言顺,事必有成,愿将军勿失此机。”原是最好机会。袁绍颇被感动有出兵意,偏有两人入阻道:“汉室久衰势难再兴。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辄万计。这好似嬴秦失鹿,先得可王的时势了!今若迎入天子,动须表闻;从命即失权,违命即被谤,不如勿行。”沮授见是同僚郭图淳于琼出来阻挠,即驳说道:“今奉迎天子,既合大义,又得时宜,若不早图,必落人后。沮授闻权不失机,功在速捷,请将军急自裁断,毋惑人言。”袁绍听了三人议论各执一是,又累得迟疑不决。即此可见袁曹之成败。会闻东郡太守臧洪,背袁绍自立,袁绍遂将迎驾问题搁置不顾;竟发兵围攻东郡,数月不下。东郡本属冀州管辖,臧洪得为太守,也是由袁绍简放出去;当曹操围雍丘时,张超曾向臧洪乞救,臧洪尝为张超功曹,因联兵往讨董卓,慷慨宣言,得邀袁绍赏识,留参帷幄,嗣即使领青州,盗贼屏息;乃复调任东郡。他本生有侠气,好济人急,一闻张超求援,便徒跣号泣,向袁绍请师。袁绍与曹操尚无怨隙,不愿援张超,张超竟被灭族,臧洪由是怨袁绍,绝不与通。袁绍恨他背惠,驱兵往攻,偏臧洪誓死固守,历久相持,袁绍尚爱臧洪多才,不忍遽迫,乃令里人陈琳,作书晓谕,力劝臧洪悔罪投诚;臧洪竟执意不屈,复书约千余言,略云:

仆本因行役,谬窃大州,恩深分厚,宁乐今日;自被兵接刃,登城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抚弦搦矢,不觉流涕之满面也,何者?自以辅佐主人,无以为悔,主人相接,过绝等伦,盖幸赞襄大事共尊王室。乃者本州见侵,郡将遘厄,杖策乞师,一再见拒,使洪故君遂至沦灭;区区微节,无所获伸,斯所以忍悲挥戈,收泪告绝者也。昔张景明(张超字景明)亲登坛歃血,奉辞奔走,卒使韩牧让印,主人得地,曾几何时?不蒙观过之贷,反受赤灭之祸;足下试思,景明负主人乎?抑主人负景明乎?吾闻之,义不背亲,忠不违君,故东宗本州以为亲援,中扶郡将以安社稷,一举二得以徼忠孝,未敢为非。足下乃欲使吾轻本忘家,倾向主人,主人之于我也;年为吾兄,分为笃友,道乖告去以安君亲,亦可谓顺矣!若吾子之言,则包胥宜致命于伍员,不应号哭于秦庭也?足下或者见城围不解,救兵未至,感亲邻之义,推平生之好,以为屈节而苟生,胜于守义而倾覆也。昔晏婴不降志于白刃,南史不曲笔以求生,故身著图象,名垂后世。主人苟鉴谅苦衷,正当返旆退师,治兵邺垣,西向迎驾,岂可徒盛怒暴威于吾城下哉?行矣孔璋,足下徼利于境外,臧洪授命于君亲,吾子托身于盟主,臧洪策名于长安,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悲哉本同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陈琳得了复书,当即呈示袁绍。袁绍阅书中来意,已知臧洪倔强到底,不肯再降;乃增兵急攻东郡。臧洪昼夜督守害得力竭身疲,不得已遣二司马,缒城夜出,南赴徐州,向吕布处告急。看官!你想吕布方寄食小沛,自顾不遑,怎能往救臧洪?臧洪待了旬余毫无影响,更兼粮尽矢穷,朝不保暮;因召集吏士,涕泣与语道:“袁氏无道所图不轨,且不救臧洪郡将。臧洪为义所迫,不得不死;诸君与臧洪有别,毋与此祸,可就城未陷时,挈眷逃生,臧洪从此与诸君永诀了!”吏士皆垂泪答道:“明府与袁氏本无嫌怨,只为了本州郡将,自致困迫。明府不忍舍故主,我等也何忍遽舍明府呢?”于是同心誓死,守一日,算一日。初尚掘鼠为食,煮筋充饥;及至鼠无可掘,筋亦俱尽,内厨只有粝米三斗,由主簿据实闻,谋为饘粥。臧洪叹息道:“我何甘独食?可作薄粥,分饷众人。”至粥已煮就,召众共饮,须臾立尽;臧洪复取出爱妾,亲自下手,把她杀死,烹肉啖众。众皆涕泗滂沱,莫能仰视。可为唐张巡先声,但与巡相较,亦有微异。结果是人人枵腹,同为饿莩。等到城池陷没,男妇七八千名,已皆死尽,无一叛亡;臧洪亦气息奄奄,坐被擒去。袁绍盛设帷帐,大会诸将,令将臧洪推至面前,拈须与语道:“臧洪何相负如此,今日可服我否?”臧洪据地瞋目道:“诸袁事汉,四世三公,可谓受恩深重!今王室衰乱,不能急往扶翼,反且觊觎非望屈害忠良。可惜臧洪兵少势孤不能推刃乱臣,为国报仇,有什么服不服呢?”责袁绍无君却有至理。袁绍不禁怒起,叱令左右推出斩首。忽有一人出阻道:“将军首举大义本欲为天下除暴;今乃先诛忠义,上违天心,下乖人望,且臧洪抗命实为故将效节,将军应该格外鉴原,奈何加戮?”袁绍闻声瞧着,乃是前东郡丞陈容,与臧洪同籍,便怒叱道:“汝已被臧洪遣出,寄居我侧,怎得尚私袒臧洪?”陈容顾袁绍道:“人生只凭仁义,不徇爱憎,蹈义为君子,背义为小人,容宁与臧洪同死,不愿与将军同生!”也是硬汉。袁绍怒上加怒,亦令左右牵陈容出帐,与臧洪同受死刑。列席诸将,无不叹惜,或私相告语道:“奈何一日杀二烈士。”还有臧洪遣往求救的两司马,自小沛还报,探得城陷臧洪死亦皆自杀。可见得汉末士人,尚重气节,得失利害,在所不计,要死就死罢了!言下有感慨意。

袁绍既杀死臧洪又欲进图幽州。幽州为公孙瓒所据日渐骄矜,记过忘善,黜正崇邪。八字是致亡原因。前幽州从事鲜于辅潜集州兵,欲为刘虞报仇,州民多怀念刘虞恨公孙瓒,乐为效死。燕人阎柔素有恩信,为胡人所悦服;鲜于辅即将他推为乌桓司马,令他招诱胡骑一同攻公孙瓒。公孙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闻风防御,被辅柔连兵进攻把邹丹击死。又探得刘虞之子刘和,留居袁绍幕下,尚然存在,乃相率至冀州,欲将刘和迎归;袁绍当然允许,并遣大将曲义领兵十万,护送刘和,长驱入幽州境。公孙瓒连忙出阻,麾下兵却也不少,但与曲义等交锋,一边是劲气直达,一边是观望不前,眼见是有败无胜。鲍邱一战,公孙瓒军大败,好头颅被敌斫去,约有二万余颗,公孙瓒遁还蓟城,不敢出头。代郡、上谷、右北平等处,皆响应鲜于辅、刘和等军,戕吏叛公孙瓒,公孙瓒越觉孤危。先是幽州有童谣云:“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公孙瓒得闻歌谣暗想燕赵交界,莫如易地;因即由蓟徙易,缮堑自固。复设园堑十重就堑筑室;内分数层,每层高五六丈,悬梯相接,中层最高,由公孙瓒自居,熔铁为门,屏除左右。但令姬妾旁侍,凡男子七岁以上,不准擅入,遇有文书往来,辄悬絙上下,以免需人传递;又饬妇女习为大声,宣扬教令。一切谋臣猛将,罕得接见,嗣是群下懈体,雍隔不通。或问公孙瓒何故为此?公孙瓒喟然道:“我北驱群胡,南扫黄巾方谓天下可一麾而定;哪知海内愈乱,兵革迭兴,看来非我所能荡平,不如休兵息民,静待时变。兵法有云:‘百楼不攻。’今我设楼橹数十重,积谷三百万斛,可以安食数年,食尽此谷,再作后图便了。”看官阅此,应无不笑公孙瓒为愚,只是命未该绝还有两三年的运数,所以曲义等捣入境内,为了粮运不继,引军退去;反被公孙瓒追击一阵,夺得许多车仗,满载而回。曲义还报袁绍,只言公孙瓒势尚盛未可遽灭。袁绍乃暂缓进兵,但心中总想并吞幽州,方肯罢手;那迎驾勤王的大计划,反拱手让诸别人。这真叫做一着弄错,满盘尽输,岂不是大可划惜么?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武则天的“秘密花园”,每天都要进入一次,死后谜团才被人揭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密室中是堆满了金银财宝?还是有着武则天不可言说的秘密?甚至是藏匿了见不得的人?这一切一切都由不得人不好奇,不是没有人去探究,一个宫女想要悄悄的潜进去看一眼,结果直接被武则天下令斩杀,严苛程度令人咋舌。密室中的东西没有大众想的那么复杂,中间是一尊巨大的佛像,唐朝时期盛行佛教,武则天信服礼佛也不难理解,

  • 武则天“宠爱”薛怀义后,为何沉迷到难以自拔?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在中国历史上有女皇帝。这位女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位女皇帝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武则天。可以说她的一生充满了传说中的颜色。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时代,她可能成为了一代帝王,武则天成为皇帝后也受到很多大臣的反对和抗议,武则天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厉害的手段,征服了这些大臣,自己也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上。

  • 吕后害过的两个女人:一个被奉为“厕神”,一个被尊为“花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吕后执政期间,汉朝一直奉行黄老之术,实施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也正是有了她当政时的积累,才给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由此看来,吕后的政治能力确实能够足以担当得起一个朝代的主政者。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作为当时全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其政治手腕的高超、行事手段的狠辣也是常人所不能比的。即便是汉初

  • 杨玉环为何独爱吃荔枝?当今科学给出原因,难怪被唐玄宗宠爱16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每年6、7月份就是吃荔枝的时候,现在各大超市已经摆上了来自广东的荔枝,哪怕你是北方人也能吃到新鲜的岭南荔枝。边吹空调边吃荔枝,这日子比杨贵妃还要舒适,杨贵妃吃一口新鲜的荔枝,唐玄宗还要修建专门的送荔枝驿道,累死几匹马才能让杨贵妃吃到,长安又不是没有好吃的水果,荔枝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杨贵妃如此喜爱?

  • 秦始皇后代子孙被找到,这3个姓氏的人都是他后裔,看看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后代14个姓最纯正,秦始皇的子孙后代的姓氏,秦始皇后代14个姓都是哪几个

    提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人们的评价下来是褒贬不一的。有人感激他修筑长城,守卫民众安全,有人骂他暴虐无道,用严厉的律法惩罚百姓;有人说他是千古明君,开创了许多前人未有之新法,也有人说他德不配位,根本不配当皇帝。人常说每个人的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人无完人,今天的我们对于秦始皇的功绩予以肯定,也对

  • 杨广真的是一个暴君吗?其实,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历史的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从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寇”,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有些故意抹黑前朝的皇帝也不是没有,就拿我们刚才提到的隋炀帝来说,历史上,真正的隋炀帝其实做过很多的丰功伟业,有一些功绩其实还可以千古留名。隋朝是个短命王朝,而杨广则是这个短命王朝的第二任统治者。所谓隋炀帝,其实,则

  • 曹冲聪明绝顶,为何13岁便早夭了?司马懿说出实情,他是真的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冲怎么死的最真实,司马懿对曹冲的评价,曹冲历史上是怎么死的

    对比魏蜀吴三国的实力,会发现曹操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而且除了曹操,二代的曹丕以及后面的曹叡,让魏国在三国时期也傲视群雄。而相对应的蜀国二代就是刘禅,甚至没有三代。但事实上,曹操所领导的魏国,如果不出意外,让曹冲或者曹昂来领导魏国的话,魏国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强。而在曹冲和曹昂的选择中,曹操可能十分倾

  • 李渊退位时说的一句话,李世民没在意,16年后一一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渊退位后评价李世民,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对待他好吗,李渊给李世民分析天下大势

    不过也有很多人对李世民的评价是不怎么好的,这主要就是因为李世民得位的手段不正,是踩在自己兄弟和父亲的头上,才登上皇位的。而当初李世民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位的时候,李渊说过一句话,当时李世民没放在心上,在16年之后还都应验了。李渊当初虽然选择了退位,但是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于是他就对李世民说“汝杀吾子孙

  • 若是曹操同意华佗做他开颅手术,结局会发生改变吗?下场只有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如此评价对曹操来说确实是很合适,毕竟作为一代枭雄徒手建立起来强大曹魏政权,同时也能够雄据北方,与东吴和蜀汉三分天下,曾经最强大的时候哪怕是孙刘联盟也难以与之抗衡,若不是他赤壁之战大败,或者这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尽管曹操戎马一生,呕心沥血,他还是没能见到魏国一统天下的结局

  • 李世民被邀请喝酒,中毒后吐血数升,为何大难不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祖李渊是幸运的,儿子们个个能力超群,帮助他成功登上皇位,但是随着唐朝疆域的不断扩大,亲骨肉之间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一统天下已经成为公认的趋势,但是朝堂上暗流涌动,大臣们纷纷选择战队表明忠心,渴望能够赌赢,换来家族的未来的荣华富贵,有人选择太子李建成,也有人选择声势正隆的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