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若是曹操同意华佗做他开颅手术,结局会发生改变吗?下场只有一个

若是曹操同意华佗做他开颅手术,结局会发生改变吗?下场只有一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142 更新时间:2024/1/27 22:39:06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如此评价对曹操来说确实是很合适,毕竟作为一代枭雄徒手建立起来强大曹魏政权,同时也能够雄据北方,与东吴和蜀汉三分天下,曾经最强大的时候哪怕是孙刘联盟也难以与之抗衡,若不是他赤壁之战大败,或者这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尽管曹操戎马一生,呕心沥血,他还是没能见到魏国一统天下的结局。

不仅如此,他还在痛苦中死去,相信很多看过三国,或者是了解曹操这个人物的都知道,他早年间患有很严重的头疾,难受的时候生不如死,幸运的是有神医华佗帮他治疗,可也就只能延缓而已。

依据华佗所说唯有做开颅手术才能根治,可曹操怎么可能冒着这样的风险,不但不同意,还杀了华佗,那倘若当初曹操同意华佗做开颅手术,结局会不会发生改变,其实下场只有一个!

深受“头疾”困扰的曹操

曹操的头痛病最早发作是在官渡之战前夕,本来在这之前好好的,什么事情都没有,也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就头疼起来,而且还越来越严重,根据史书记载来看曹操此时已经征战多时,或许是在某次征战后因为身体太热,没等体温降下来就急忙摘下了自己的盔甲,在这之后导致头部受凉,进而产生了头风病。

就连后来的神医华佗也诊断说曹操的头风病是“患风而起”,可是这种病来的容易,要想根治可是很难的,在加上曹操当时忙着建立自己的政权,经常熬夜,也不注意休息,带兵打仗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这个病一拖再拖,以至于后来曹操经常发病,疼痛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好在有华佗帮他医治。

不过时间长了曹操也很烦心这件事情,一来是他要忙于战事,平日里不可能好好休息,更不能经常得病,这会影响他争夺天下,二来就是这个疼痛十分难忍,即便是曹操这种枭雄也被疼的冷汗直流,甚至都快到了满地打滚的地步,足以见得这头疾多么让曹操难受,正因如此,曹操想彻底治愈困扰自己多年的疾病。

当世神医华佗,难以根治顽疾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他只能找到华佗,毕竟当时只有华佗有办法,也确实只有他可以帮他延缓病情,减轻疼痛,可是这些都是暂时的,华佗暂时用针灸的方法,再加上内服汤药来控制曹操的病情,让他少受苦,但是这样做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放到现在来说,病症在内外服药剂无法清除,例如肿瘤、癌变等等。

而根据华佗后期的诊断和相关的记载来看,曹操后来的病情越发严重,已经到了“脑瘤”的地步,所以华佗也决定提醒曹操,要做出相关的应对,别看华佗无法通过外服药治疗曹操的疾病,可他有其他的办法,史书对华佗的诊断是这样记载的:“大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不能出……某有一法:先饮麻沸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方可除根。”

可见华佗是想给曹操做“开颅手术”,这样就可以从脑部去除肿瘤和病变的部位,之后在缝合上,从现在医学的角度来说,华佗这个想法是没有问题的,曹操的病只能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只不过这个说辞让人难以接受,再就是当时可从未有过开颅手术的先例,就连一些外科手术都没有,华佗还是这方面的鼻祖,可见当时医学发展的滞后,医疗手段的短缺。

曹操因为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治疗方法,听到华佗这样说之后勃然大怒,认为华佗根本不是想治好他,而是想要谋害于他,所以不但没有答应,还把华佗赶了出去。

见此情景华佗也是废话不多说,麻溜回老家了,一来曹操生性多疑,自己一番言辞已经让曹操多心了,搞不好日后就会杀了自己,二来就是华佗在他这没什么发展,只能当医生,从他的诊断来看曹操时日不多,继续待下去也治不好曹操,到头来还是死路一条,所以赶紧跑路为好。

只是没想到曹操不依不饶,多次派人去请华佗来给自己治病,华佗就以妻子生病为由多次推辞,曹操一看软硬不吃,还这么不给自己面子,于是一怒之下杀了华佗,而在这之后曹操也是后悔不已,自己的头疾无人能治,最后也是痛苦而死。

若是做开颅手术,曹操下场如何?

那话说若是当时曹操真的答应华佗做开颅手术呢?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其实结合实际来看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为何这样判断呢?这是有客观的因素为依据的。

首先就是卫生问题,现在无论是开颅手术还是其他的外科手术都要保证在无菌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才能避免给病人带来其他的疾病危害,也可以防止感染,而且整个手术过程都是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做,配合默契才能很好的完成手术。

反观华佗只有自己一人,当时灭菌的方法还是原始的用火烧,其他的方法都没有,根本不能保证无菌,而且就算是可以避免其他细菌感染,那手术之后康复怎么办呢?缝上之后如何止血,如何处理伤口不复发和恢复正常,这些都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其次就是当时开颅手术从未有过先例,华佗自己也没有实践过,尽管他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那他在外科手术方面也只是刚刚入门而已,其中很多的知识尚未知晓,更何况还只是“小白”,对于人体脑部的构造根本不熟悉,也无法迅速找到病因。

这样的话就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别说他那个时代,哪怕是现在开颅手术都得是慎重考虑,成功率也不是很高,所以如果曹操真的让华佗这样做了,结果肯定是必死无疑。

结语

这样来看当初曹操发怒否决了华佗的想法是对的,虽然疼痛难忍,但是起码没有因为这种没有保障的手术“早死”,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华佗的贡献,他在这方面还是很有成就的,只不过受时代发展和科技因素,华佗无法真正让外科手术自成体系。

同时自己只是刚刚开始研究,但是他作为开山鼻祖的地位无可动摇,更是值得后人尊敬,毕竟当时何人敢提出这样划时代的想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被邀请喝酒,中毒后吐血数升,为何大难不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祖李渊是幸运的,儿子们个个能力超群,帮助他成功登上皇位,但是随着唐朝疆域的不断扩大,亲骨肉之间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一统天下已经成为公认的趋势,但是朝堂上暗流涌动,大臣们纷纷选择战队表明忠心,渴望能够赌赢,换来家族的未来的荣华富贵,有人选择太子李建成,也有人选择声势正隆的李世

  • 诸葛亮去世前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仅86字,却说透一生,值得所有人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千古名相诸葛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誉为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他的智慧不仅在战场上,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能完胜数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数他临终前写给儿子的这封信。《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 三国时期十大武将实力排行:赵云第九、马超仅第四,第二不逊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十、张辽:曾经吕布手下的第一战将,个人实力十分的厉害。关于张辽相信大家一定十分清楚,在吕布手下他就曾大放异彩,而后归顺曹操之后更是势不可挡。在攻打吴国之时,张辽仅凭七千之众就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十分的勇猛。九、赵云:蜀国五虎上将之一,是三国之中唯一没有败绩之人。将赵云排在此处可能很多读者十分的不服,但

  • 无字碑是谁立的?是武则天故意卖弄,还是她的后人无意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武则天本身就非常具有传奇色彩,所以有关于她的一切,后人都会拿到桌面上讨论讨论,无字碑这么独一无二的事情当然逃不了众人的“吐沫星子”。有些后人通过揣测武则天的心意,给武则天的无字碑赋予了三种解释:雄伟的无字碑一、武则天觉得自己功盖千秋,再长的碑文也无法叙述她的丰功伟绩;二、武则天觉得自己罪孽深重,

  • 韩信的墓志铭,仅有10个字,却高度概括了他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信的主要事迹,韩信临终遗言3个字,韩信发迹前的五件事

    和大多数能人将士一样,韩信也是一个久历磨难的人,正如孟子所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韩信可谓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韩信家境贫寒,年少时虽有才却不得志,平时不仅吃不饱穿不暖,寄人篱下的他还经常遭受旁人的辱骂和鄙视。有一次韩信实在饿得不行了,就打算到城外的河边钓

  • 揭秘: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显武则天小说,武则天把李显接回长安,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怎么读

    失去权力和男宠的武则天于正月26日迁至上阳宫,过起了半禁闭半隐居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李显每十日便会带上群臣去参拜武则天。李显曾经说过:“朕每隔十日到上阳宫探望母亲一次,她心绪不畅、饮食不佳,常常整天不说话,一日比一日清瘦,看着真叫人难受啊!”这便是武则天最后一年日常生活的概括描述。可以想象武则

  • 欧洲三国,现为欧洲大陆三强,历史上竟然源自同一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欧洲最强三国排名,欧洲三大帝国分别是什么,高加索三国属于亚洲还是欧洲

    罗马帝国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大帝国,其于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其中西罗马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西部地区,于公元476年灭亡,由于罗马帝国在欧洲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了中古时代。查理曼帝国是中世纪欧洲早期的封建帝国,也是继西罗马帝国之后欧洲又一大帝国,其为日耳曼人的一支

  •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起兵反隋,是迫不得已,还是精心谋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唐高祖李渊简介,李渊起兵反隋什么电视剧,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真的吗

    农民起义军主要是在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活动,牵制了大量的隋朝军队,然后将隋王朝的统治集团分割于江都(江苏扬州)、洛阳,长安这三处。这就使隋王朝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就在这个时候,隋朝的一些贵族和地方豪强也趁机而起,纷纷占据地方州县,建立割据政权,称王称帝。李渊父子也就在这样的形势下,于公元617

  • 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他个问题,诸葛亮大惊:原来你一直在装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开始刘备和诸葛亮对刘禅并没有抱多大希望,直到诸葛亮死之前,他与刘禅的一番对话才彻底明白,刘禅这些年一直隐藏了自己真实实力。一、诸葛亮在临死前嘱托阿斗,阿斗问了他一个问题让诸葛亮大惊刘备的一生其实一直在征战,尤其是在东吴之战溃败之后,他的心力更是消耗殆尽,况且他的身体还一直病痛缠身,到最后刘备意识到

  • 唐朝的高考到底有多难?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毅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本期视频我们将回到那个令人向往的唐朝,去探访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科举取士制度,去了解科举制度背后那些让人心酸的故事。其实科举制度最早是隋炀帝杨广提出来的,虽然这位皇帝在位期间劳民伤财,使得刚刚统一全国的隋朝迅速走向了衰亡,但是不得不说他提出的科举取士制度,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阶级对官员选拔的控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