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的墓志铭,仅有10个字,却高度概括了他的一生

韩信的墓志铭,仅有10个字,却高度概括了他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85 更新时间:2024/2/5 20:45:07

和大多数能人将士一样,韩信也是一个久历磨难的人,正如孟子所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韩信可谓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韩信家境贫寒,年少时虽有才却不得志,平时不仅吃不饱穿不暖,寄人篱下的他还经常遭受旁人的辱骂和鄙视。

有一次韩信实在饿得不行了,就打算到城外的河边钓鱼充饥,但是那天运气不好,钓了一上午也没能钓上来一条鱼。时至中午,韩信饿得饥肠辘辘、头晕眼花,仿佛随时都会栽进河里。

这时候,一位在河边漂洗衣物的妇人看见了,就发善心拿了点饭菜给他吃。韩信果了腹,觉得是这位大妈救了她一命,发誓日后一定会报答她。但妇人听了却只是笑笑,说“我不图你的回报。”

很多人发迹都需要贵人提点,韩信也不例外。韩信的贵人就是萧何

韩信由项羽转投刘邦麾下时,只获得了一个不受器重的粮草小官。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萧何结识了韩信。几番接触中,萧何发现韩信有勇有谋,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然而还未来得及召见,自以为不受重用的韩信就负气出走了,不得已,萧何又放下紧急公务快马去追。

刘邦最终接见了韩信,一番畅谈后,刘邦认可了韩信的才能,于是设建封将台,正式封韩信为汉军大将。

武有韩信,文有萧何、张良。弥补了武将短板的刘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平定魏国,击败代、赵,劝降燕国,刘邦在同项王的争斗中逐渐占据了有利地势。当然,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也被拜封为了齐王。

此时的韩信可做的选择就多了,要提防的也多了。正所谓功高盖主,韩信显然盖了刘邦不止一两个头。

蒯彻曾劝韩信说:刘邦心思深沉,不可不防;还说现在刘项二人相互牵制,齐王又手握重兵,可‘一分天下也’。但韩信觉得刘邦是一位知人善用的英主,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况且朝中又有位极人臣的知己萧何,自己断然不会有什么弊害。于是,蒯彻的提议被否决,而韩信也注定了自己的“妇人之仁”。

韩信在接封楚王后享受了短暂的天伦。那时的刘邦刚刚一统楚汉,意气风发,对自己的功臣许下了很多承诺,其中就包括“三不杀韩信”。

“能看见天的地方不杀韩信,能看到地的地方不杀韩信,能看到铁器的地方也不杀韩信”。似乎是为了让韩信宽心,也似乎是对天下质疑他的人的一种回应,更似乎是为了堵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弑才之心,庆功宴上,刘邦双手揽着韩信,亲口立下了这番重誓。

所以,时过境迁之后,为了不违背自己的誓言,刘邦选择让自己的女人动手。

诛杀韩信的陷阱是吕后和萧何共同设下的,尽管此前韩信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他也数月没有参加宴请且极少外出,但是他却终究逃不过对知己的信任。

当萧何假称北方传回捷报,邀请自己进宫向吕后道贺时,韩信没有一丝犹豫,他整理好装束,立刻就与萧何一同前往后宫。然而刚刚走进宫门,韩信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拥而上,捆了起来。随后吕后将他带至长乐宫钟室,再出来时,韩信已然没了生命迹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位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大将军,最终却死在了“妇人”和自己的知己手上。正如他墓碑上刻的那样: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夫人。

更多文章

  • 揭秘: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显武则天小说,武则天把李显接回长安,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怎么读

    失去权力和男宠的武则天于正月26日迁至上阳宫,过起了半禁闭半隐居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李显每十日便会带上群臣去参拜武则天。李显曾经说过:“朕每隔十日到上阳宫探望母亲一次,她心绪不畅、饮食不佳,常常整天不说话,一日比一日清瘦,看着真叫人难受啊!”这便是武则天最后一年日常生活的概括描述。可以想象武则

  • 欧洲三国,现为欧洲大陆三强,历史上竟然源自同一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欧洲最强三国排名,欧洲三大帝国分别是什么,高加索三国属于亚洲还是欧洲

    罗马帝国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大帝国,其于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其中西罗马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西部地区,于公元476年灭亡,由于罗马帝国在欧洲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了中古时代。查理曼帝国是中世纪欧洲早期的封建帝国,也是继西罗马帝国之后欧洲又一大帝国,其为日耳曼人的一支

  •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起兵反隋,是迫不得已,还是精心谋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唐高祖李渊简介,李渊起兵反隋什么电视剧,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真的吗

    农民起义军主要是在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活动,牵制了大量的隋朝军队,然后将隋王朝的统治集团分割于江都(江苏扬州)、洛阳,长安这三处。这就使隋王朝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就在这个时候,隋朝的一些贵族和地方豪强也趁机而起,纷纷占据地方州县,建立割据政权,称王称帝。李渊父子也就在这样的形势下,于公元617

  • 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他个问题,诸葛亮大惊:原来你一直在装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开始刘备和诸葛亮对刘禅并没有抱多大希望,直到诸葛亮死之前,他与刘禅的一番对话才彻底明白,刘禅这些年一直隐藏了自己真实实力。一、诸葛亮在临死前嘱托阿斗,阿斗问了他一个问题让诸葛亮大惊刘备的一生其实一直在征战,尤其是在东吴之战溃败之后,他的心力更是消耗殆尽,况且他的身体还一直病痛缠身,到最后刘备意识到

  • 唐朝的高考到底有多难?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毅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本期视频我们将回到那个令人向往的唐朝,去探访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科举取士制度,去了解科举制度背后那些让人心酸的故事。其实科举制度最早是隋炀帝杨广提出来的,虽然这位皇帝在位期间劳民伤财,使得刚刚统一全国的隋朝迅速走向了衰亡,但是不得不说他提出的科举取士制度,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阶级对官员选拔的控制使

  • 引狼入室?刘璋邀请刘备入川背后的种种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江陵城内的曹操行辕迎来了一位客人。此人名叫张松,乃是刘璋帐下别驾从事,这次他来拜见曹操,带来了益州方面极大的善意。其实这已经不是刘璋第一次联络曹操了,蜗居益州的刘璋一直在观察的中原的局势。早在曹操发起南征之前,刘璋就曾派阴溥前往许昌对曹操表示祝贺。曹操为表示回报,给刘璋封了

  • 毛主席评汉武帝刘彻执政期间的“奢侈、黩武、方士之弊”和晚年的“罪己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所谓‘萧规曹随’,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年—前87年),字通,西汉第七位皇帝。他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

  • 唐代40吨镇河铁牛,黄河底1200年完好如新,重现天日引国内外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黄河,作为我们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句“母亲河”的确名副其实!可她在给我们带来无尽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文明带来了无尽的灾难,那奔流壮阔的湍急,不知让古今多少国家上位者为之头疼!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麻烦,于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下令搬来了一尊护法神兽,用来镇压黄河的水灾和威慑塞外胡族。那是建

  • 论带兵打仗,刘邦远不是项羽对手,项羽数次以少胜多击败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打仗赢过项羽几次,今日思项羽还是至今思项羽,专精项羽和普通项羽有什么区别

    刘邦把精锐配给韩信,应该是想着汉弱楚强,对楚很难速胜,但汉对其他诸侯国则需要速胜,所以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既然刘邦把精锐分到了北线,那么在荥阳一带的刘邦就被大大削弱了。项羽想的也应该是集中优势兵力,先击溃刘邦一路,再打其他不服的诸侯。但他没想到自己集中了优势兵力也啃不动刘邦,韩信一路告捷直接迂回到

  • 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成谜,最终被两位农民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武则天墓前的61个无头石人是什么,武则天墓无头石人之谜

    陕西咸阳市有一座梁山,山上有一座帝王的寝陵,这便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二圣''合葬墓。它是唐朝''依山为陵''建筑工程的代表之作,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也是现如今唐朝十八陵的唯一''幸存者''。作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可谓是传奇,从明争暗斗的后宫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