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0名倭寇竟敢攻打南京!还把明朝将领打死,明军孱弱背后的原因

10名倭寇竟敢攻打南京!还把明朝将领打死,明军孱弱背后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06 更新时间:2024/2/4 17:16:18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最令国人深恶痛绝的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其实,日本早在明朝时期就对中国虎视眈眈。

明代嘉靖期间,是倭寇最横行霸道的时期。

他们就像是话本里的海盗,令沿海百姓闻风丧胆。

或许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让整个朝廷都束手无策的“海盗”们,应该是数量庞大成群结队的。

但其实,嘉靖年间的这些倭寇只有七十人。

可就是这不到一百人的队伍,不仅让朝廷对海域避之不及,甚至后来他们还杀到首都,试图占领都城,把明朝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

这七十名倭寇难道是身怀绝技,能以一敌百吗?

其实不然,之所以这几十人能够抵抗明朝军队,主要还是明朝军队百不敌一的原因。

明军混吃等死,倭寇四处流窜

众所周知,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损失十分惨烈。

对此,不少人都认为是当时政府的不作为。

但其实,明朝政府并没有任其作乱。

倭寇常年在海上作乱,早就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1534年,当时正逢蒙古入侵中国地区。

明政府分身乏术,对于蒙古问题采取了逃避态度,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打击海上倭寇方面,甚至连民间收缴的税费都投入在军队中。

嘉靖皇帝

嘉靖34年,倭寇首次从海上登陆到了内地。

此举正式打响了抗倭战争的钟声,却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一场浩劫。

见状,朝廷立刻做出了反应,任命朝廷上下一致看好的胡宗宪为抗倭首领。

而后,作为总指挥,胡宗宪又将徐渭提拔为抗倭军师。

彼时,徐渭有着“明朝诸葛亮”的美称,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后来也是他制定了擒贼先擒王的作战方针。

那个时候,倭寇每打下一个地方,都会大肆宣传是日本人的手笔。

但事实上,当时的倭寇首领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人,叫做王直。

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士兵发现了中国人的混入,也不会揭穿,反而是将计就计,默认他们日本人的身份。

而士兵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时政府的规定:不论是谁,只要能擒获一名倭寇,就可以获得五十两银子的报酬或是升官。

抗倭士兵们为领取奖励,哪顾得上究竟是日本人还是伪装成日本人的中国人。

而王直一群人之所以打扮成日本人的模样,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

在他们看来,只有剃头穿日本衣服,改头换面伪装成日本人作恶,才没有后顾之忧。

彼时,倭寇为抗击军队,分成每队只有十几人的小队伍流窜于各地。

他们对松懈的官兵毫不留情。

很快只有几十人的倭寇队伍占据了上风。

其中最惨烈的一次,是10名倭寇进攻南京的事件。

倭寇

当时,这帮倭寇从海上到杭州,一路危害百姓。

但由于他们人数过少又灵活,明军根本察觉不到其踪迹。

以至于倭寇到达南宁时,明军首领朱襄还在和手下饮酒作乐。

最终,哪怕军队有近百人,朱襄还是没能防住偷袭,他也不幸战死。

随后,朱襄战死的消息传到南京。

闻言,南京的抗倭军队以为倭寇来势浩荡、不可抵挡,便直接封闭城门,拒不作战。

而此举让倭寇队伍更加嚣张,开始大摇大摆地为非作歹。

这件事无疑成为抗倭队伍的耻辱。

但奈何,倭寇跨省作乱。

即便心有余,可根据规定,胡宗宪也不能统一管理军队。

长此以往,倭寇更加横行霸道,丝毫不畏惧政府。

不得已之下,胡宗宪向朝廷提出想要扩大管理范围,统一管理全国军队。

好在他的建议得到了皇帝的首肯。

至此,全国各地的抗倭队伍终于开始一条心。

后来,随着抗倭的难度不断加大,谭纶、戚继光等人也加入到作战中。

他们分别在海上和陆地打击倭寇。

戚继光还根据作战心得,写了一本《纪效新书》。

徐渭也向军队传授方法,为万历年间抗击倭寇提供了宝贵经验。

最终,在倭寇流窜祸害百姓近百天后,胡宗宪带领的明朝军队招降了倭寇首领。

原本,王直以为投降就会得到胡宗宪承诺的诸多好处。

但他坏事做尽,哪有这么容易就被原谅。

胡宗宪趁机将其一举拿下,当众斩首。

谁料,就在众人以为抗倭战争就此圆满结束时,那些没被捉到的倭寇不仅没有消停下来,反而是越闹越凶。

直到嘉靖皇帝退位,戚继光成为军队首领。

同时,沿海地区的经济贸易也有了势不可挡的发展,才渐渐消灭倭寇的声势。

从这次抗倭战争中不难看出,不是倭寇的实力太强,而是明朝军队的实力太弱。

敌强我弱,二十万人竟不敌七十人

明朝军队的作战能力之所以这么弱,和当时的制度、政治环境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军队制度的崩溃。

朱元璋在明朝开国的时候就确立了军队制度,要求军户世袭制。

此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军队对朝廷的忠实。

吸引人的军队条件为明朝军队招募到不计其数的优秀士兵。

在这个时期,明军数量和质量都十分有保障。

但是,好景不长。

后期明朝的官员逐渐开始腐化。

士兵们的军饷被上级不断克扣,甚至指示下级士兵为自己种田耕地。

忍无可忍下,苦不堪言的底层士兵为了生存,纷纷私自出逃。

可面对此情此景,上级不仅不重视,反而开始吃空饷。

则直接导致军队制度的崩溃。

除了军队制度,朝廷官员之间的党争也是倭寇得手的因素之一。

倭寇队伍刚到达江南时,如果能及时铲除,就不会有后面在南京的草菅人命。

但是当时江南的总督一行人刚刚上任,只顾着笼络人心。

他甚至杀了浙江的总督,还把一众官员削职流放,让自己的亲信担任。

无疑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江南的军心混乱,无暇顾及倭寇。

要知道,突袭南京的这群倭寇其实就是在浙江地区集结登录。

原本他们已经被当地的士兵包围。

但是新任总督把军队搞得乌烟瘴气,包围圈很快就出现缺口。

倭寇队伍才突围成功。

当然,除了明朝军队的疏漏,倭寇实力也是不容小觑。

要知道,这批倭寇并不是民间几个百姓随便集合起来形成的。

根据其一步步深入内地的作战计划来看,他们之间一定有战斗技术和军事思想都过关的正规士兵。

《明史》中记载,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训练有素的日本士兵,并不属于日本海盗。

日本士兵和海盗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日本海盗在日本就和莽夫一样,并不具备军事头脑。

而正统的士兵则从小接受战场熏陶,有着拼死杀敌的武力,也有运筹帷幄的头脑。

当时在南京逃避战争后,倭寇队伍毫不犹豫地在一个晚上就突袭了四个城市。

足以见得其实力非同小可。

而这时朝廷的军队制度松散。

真正能打仗的士兵远比估计的要少,只能临时在民间号召壮丁充数。

即使在数量上有了优势,质量方面也根本不能匹敌。

在以上几个原因的加持下,明军抵抗倭寇的过程十分艰难。

以至于这支不到一百人的倭寇队伍能到处突袭,搞得中国各地都兵荒马乱。

但好在一旦明朝政府认识到自身原因,倭寇被消除的下场也是早晚的事。

明朝在接连溃败之后终于认真起来,下令不得放过任何一个倭寇。

哪怕是中国人。

而军队也在几个月的作战下逐渐成熟,最终将倭寇包围并擒住首领,向朝廷证明了实力。

虽然这次抗倭战争的结局是胜利,但是作战过程中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破坏。

明朝付出的代价无疑是惨重的。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为维持领土完整,抵抗外来入侵的战争不在少数。

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明朝之后,面对外来入侵,中国人不再手软犹豫,誓死保卫国家。

在二十世纪之前,中国曾因为清政府的无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对此,国民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维护家园。

农民起义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严厉打击了封建统治,义和团运动更是阻止了各国对中国的瓜分......

一次次反抗体现的是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反抗,中国才逃脱了被殖民的命运。

抗日战争更是中国保护领土完整的里程碑。

无数的革命烈士为此献身。

在他们毫不动摇的决心下,才迎来了新中国完全独立的地位,才有我们如今让整个世界都感叹的中国发展。

正是这些反抗战争,为中国赢来了现在的自由与和平。

结论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独立自由的同时,不应忘记无论何时,都要有反对外来势力的勇气和决心。

领土完整,守卫家园是中国人的理想,我们拥护和平,面对阻碍也不会手软。

参考资料

《明史》

《明实录》

《明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老妇拿出清朝金钗 上面刻了5个字 价值1000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晚清三大刻铜名人,清朝的一块石碑能卖多少钱,博物馆藏十二金钗图片

    说到这枚金钗,它的主人是一个普通人,她的祖辈也不是什么皇亲国戚或者富贵人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金钗的主人陈菊英在经济上遇到了一点问题,她迫于无奈,便拿出这枚金钗,让儿子将金钗卖了缓解一下经济危机。他的儿子立马在四处找卖家,然后引来了一些古玩商家,就连天津文物部门也前来造访,而专家在看到这枚金钗后,

  • 为什么宋孝宗的“隆兴北伐”会归于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孝宗隆兴北伐,宋孝宗为什么没北伐,隆兴北伐真实照片

    当然,隆兴北伐的结局是以南宋失败为告终。那么,为什么这次北伐会失败?1、气势如虹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夏季,宋高宗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宣布禅位给太子,同时宋高宗升格为太上皇。太子继位后,便是历史上的宋孝宗。宋孝宗登基以后,对高宗朝廷时代的一系列主张做出了修订:之前高宗朝廷奉行和金朝和

  • 清代乾隆的12位绝色后妃的真实画像,各个貌美如花,乾隆艳福不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原配妻子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出身高贵,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富察皇后与乾隆鹣鲽情深,乾隆帝即位后就封为皇后。二、慧贤皇贵妃高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女。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初,封贵妃。三、纯妃纯惠皇贵妃苏氏,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月二十一日,苏召南之女。纯惠

  • 名角刘喜奎被袁世凯看上,刘喜奎:不嫁袁家一人,除非我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致远号有超过200多名的官兵光荣殉国。但是有7名船员获救。其中机轮修理工刘义文就是其中之一。刘义文精通水性,在船体沉没后拼命往外游,幸运地被海水冲到了岸边。在那个年代战败的人容易被人指指点点,他只能隐姓埋名,默默地为生活奔波,后来他的女儿却多次被各路军阀骚扰,这是为何?大难不死的刘

  • 朱元璋的第八子谭王朱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朱梓十六岁时就藩于长沙,正妃是前军都督佥事于显的女儿。朱梓二十一岁时与王妃在家中自焚,没有谥号,是朱元璋去世的第二个儿子。关于朱梓自焚的原因有这样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根据《明史》的记载,朱梓自焚是受胡惟庸案的影响。洪武二十三年,朱梓的岳父于显因牵涉胡惟庸案被诛,朱梓忐忑不安。朱元璋听说后派使者去长

  • 李鸿章签马关条约时放了狠话,让日本人集体沉默,如今都实现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李鸿章为了国家,他也做出过很多的努力。他非常爱国,而且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也不是李鸿章决定的。从名义上看来,确实是李鸿章把土地割让给了列强,因此老百姓埋怨李鸿章也是很正常的。他们将这些罪责全部都归咎在李鸿章身上,可是李鸿章只是大臣,他这么做是因为慈禧太后的命令,这并不是李鸿章个人意愿。他只是奉命

  • 蓝玉怎么敢霸占王妃?谁给他的底气?皇帝是怎么处置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统治期间汉人的地位并不太好,跟其他的少数民族比起来,此时的汉人地位是最低下的,甚至可以说毫无人权可言,后来到了元朝末期出可一个朱元璋,这位从当过乞丐又当过和尚的人,却能够凭着实力将元朝赶回了北方,重新让汉人掌握了政权。而汉人在历史上算是一个比较爱好和平的民族,在汉人统治的朝代里,往往都是将经济发

  • 开国皇帝出生时都不同寻常,朱元璋出生时,有什么神异的天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一些文献中能够查询到,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些人原本只是普通人,如果他们要成为皇帝,就要有一个借口,普通人又怎么能够成为天子呢?所以他们从出生就注定不平凡。并且会赋予他们神仙的身份,这样就会让老百姓深信不疑,愿意臣服于他们。有的天象根本就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这些人自己编造的。那么曾经司马迁就透露

  • 李鸿章临终前曾告诫后人,中国要强大必先灭此国,此国是哪一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中国国库实力不强,但是慈禧还是坚持要建圆明园,所以花了不少的钱。结果就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但也不能因为晚清的情况太差,就说晚清没有才人。众所周知的四大名臣都是从清末的。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李鸿章,他就是四大名臣中的一位。一、谈李鸿章李鸿章生于1823年,祖籍在合肥,因此人们常常把李鸿章叫做李合肥。李

  • 君子温如玉,古人也很潮,孙策仙气飘飘,辛弃疾很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古人也很潮也是无意间发现的这款宝藏,大家作为颜控,对古代帅哥真的是毫无抵抗力,如上图立牌分别有白居易、苏轼、白起、孙策等人,要是早知道他们原来可以这么好看,那背他们写的古诗文也不算是很痛苦的事情,而且学古代历史也不会头疼记不住古人事迹。来一张高清仙气系列,看看孙策居然这么仙气,我都有些动心了,原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