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位宰相多次对安禄山暗下杀手,可惜功亏一篑,全被唐玄宗阻止!

这位宰相多次对安禄山暗下杀手,可惜功亏一篑,全被唐玄宗阻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922 更新时间:2023/12/8 1:00:13

关注读书狗子

盛唐之世,最为家乡增光添彩的人非张九龄莫属。

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当时的两广一带是文化、经济极度落后的地区,被中原士人目为蛮荒瘴疠之地,当地人相应地被当作南蛮看待。一个“蛮”字,说尽了中原人对他们的鄙视。张九龄正是从这蛮荒之地走了出来,并在弱冠之年进士及第。

仅凭在进士科中取得胜利这一项,已足以光耀门楣、轰动家乡,张九龄却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在仕途上捷足登高,一直坐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高位。两广之地出了一名宰相,这在当时足以被当成一件奇闻。

这位荒蛮之地走出来的当朝宰辅,不但没有一点乡村非主流的气息,反而有一番过人的神采风姿。自他去世之后,但凡再有人向唐玄宗推荐宰相人选,玄宗总要问一句:“这个人的风度可及得上张九龄吗?”

张九龄在政治上颇有过人的本领,其中最让时人,尤其让后人佩服的就是他的识人之明。他总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人的贤愚善恶,并且他还是第一个洞察出安禄山有不臣之心的人。

后世文人论及这段历史,常常叹息说,如果唐玄宗能够始终如一地信任张九龄,那么就不会有安史之乱发生。

因为,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剪除安禄山似乎可以说是张九龄毕生政治事业的重心所在。

最典型的一件事情发生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当时安禄山讨伐契丹失败,老帅张守珪奏请朝廷,要斩首安禄山以谢天下。张九龄作为当朝宰相,非常认真地批示了这封奏章,认为军令严明,安禄山非杀不可。

或许在私心上,张九龄并不认为这场败仗是坏事,倘若可以因为这场败仗而除掉安禄山,那么一切损失都是值得的。更何况安禄山确实干犯军法,此刻杀他完全名正言顺。

然而自负比张九龄更有识人之明的唐玄宗始终对安禄山心存偏爱,这一回更要展示帝王之大度以收买人心。事后张九龄痛呼奈何,说张守珪当初在阵前就应该当机立断,马上将安禄山按律处斩。

其实平心而论,对于很多事情,尤其是久远的历史,我们很难分清因果关系。有时候不自觉地倒因为果,有时候又会不自觉地倒果为因。自张九龄之后,朝中大臣总觉得安禄山要反。李林甫说他要反,杨国忠也说他要反,在这样的舆论环境里,哪怕是一个毫无反心的人也不免要动一动造反的念头了。唐玄宗坚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朝廷给安禄山发出的信号却不是这样,使安禄山不得不对自己的未来满怀焦虑。

史官从结果推理前因,要给历史找出逻辑一贯性的脉络,自然会赞赏张九龄敏锐的先见之明,但事情的因果关系究竟是怎样的?究竟是安禄山的反心被张九龄察觉了出来,还是张九龄点醒了安禄山的反心,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了。唯一可以从中学习到的是,在读史的时候,知人论世其实不难,而能够容许多种可能性在我们头脑中并存而不轻易下结论,这才是最难也最审慎的。

张九龄的确是干国忠臣,他的一生堪称正直的一生,也正因为这份正直,他自然会在与奸佞小人的斗争中落败。仕途上哪怕小小不言的职位都有无数人觊觎,更何况宰相的高位呢?

人情世故如此,任何一个正人君子都注定无法久居高位,张九龄在相位争夺战中败给以奸险、善谀著称的李林甫,这虽然会勾起人们的愤懑不平,却完全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

更多文章

  • 鲁国史话卅二:7国会战如此重要,桓公姬允为何还会姗姗来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齐桓公为什么要去攻打鲁国,桓公姬允为什么这么厉害,鲁隐公时期历史事件

    这次战前的会面,乃是鲁、纪、郑三国国君的小型聚会。虽然,三位国君在会上到底聊了些什么,或者计划了些什么,由于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咱们已不得而知。但从参会的这三个国家,以及之后那场战事来看,想必是鲁桓公收到了齐、卫两国放弃和鲁国修好,并与宋国联合的消息。为了应对之后将要出现的变局,姬允才邀请与宋人不和的

  • 司马懿看中的3个小青年:1灭魏,1灭蜀,1灭吴,奠定西晋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看中的3个小青年:1灭魏,1灭蜀,1灭吴,奠定西晋千秋霸业,那这三个人才都是谁呢?灭魏:王基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王基文武兼备,德高才广,深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器重。在魏国黄初年间,各地推举孝廉,王基被任命为郎中,不久又被青州刺史王凌推荐为别驾,而王凌之所以被百姓称颂,基本都是王基的

  • 诗词里的唐朝 | 从唐诗中看遍大唐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真正的唐史,都在诗歌里!历经289年,唐朝开放包容,风气开放,诗人辈出,是中国文学史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在唐朝写诗就像今天发朋友圈一样,从皇帝到众生百姓都以此来抒发感慨。“春风得意马蹄疾”时写诗,“西出阳关无故人”时写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时写诗,“落花时节又逢君”还写诗……个人的悲喜、感慨都以诗意表

  • 长平之战廉颇李牧都拿不下,纸上谈兵的赵括,千年黑锅背的憋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长平之战赵括对赵国的评价,长平之战赵括为什么会败

    [var1]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长平之战开战的背景。当时的秦朝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一跃为当时的大国,秦始皇吞并各国统一天下的野心日益增长,当时的六个国家,国力非常衰弱,国内状况也非常不好。当时的秦始皇的作战战略是远交近攻,这样的话,国力相对强盛的赵国就变成了秦国的首个阻碍。其实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秦国的思想

  • 魏晋南北朝的“再嫁自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晋南北朝婚姻特点,魏晋南北朝的自由精神,寡妇再嫁叫什么

    不过,在中国漫长历史上,也有例外的情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婚恋观念颇为开放,女性再嫁较少受到束缚,尤其是身份较高的女性。如果王宝钏是魏晋南北朝的女子,或许会演绎出不一样的故事。再嫁女子不受歧视魏晋南北朝的女子能够实现“再嫁自由”,最著名的例证是曹操在《让县自名本志令》中表达的价值观。他说:“常以语妻

  • 宋徽宗在金国生了14个孩子,是不是代表他在金国待遇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的皇室人丁一直不兴旺,比如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均没有留下太多子嗣。年轻有为的宋哲宗去世时,就是因为没有儿子(唯一一个儿子在3岁时就夭折了),所以群臣才拥立了宋哲宗的弟弟端王继位,这就是宋徽宗。宋徽宗虽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在玄学、书画、玩乐等方面的成就还是很高的。此外,由于徽宗非常好色

  • 李白眼中的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杜甫赞李白的八句话,杜甫是李白的迷弟,老梁谈李白杜甫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赠杜甫(唐·杜甫)在我的印象中,李白是飘逸的、超凡脱俗的,生活恣意而为,更多的在精神层面上。杜甫是深沉的、贴近生活的,悲天悯人的,尝尽了人间的疾苦,并把对社会的爱深深地通过字里行间透露出来。按照性格、脾气,他们本就不该是一路人,一个要上九天揽月,一个只能在人间疾

  • 此人一眼就看穿宋江的本性,暗地赠鲁智深16个字,鲁智深得以保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鲁智深看透了宋江了吗,鲁智深师傅送给宋江的几句话,鲁智深看到宋江弱点

    显然,宋江之前所构想的荣华富贵的生活已经破碎,剩下的只有后悔和无奈。在那一段烽火四起的日子,一百多位的梁山好汉基本上都在战争当中伤的伤,死的死,有幸回来的,也没有多长命可以活,不是病死,就是被人害死。在这中间,很少有人可以善始善终,不过鲁智深却是例外。鲁智深之所以能够逃脱厄运,并得以善终,很大一部分

  • 大诗人白居易:高境界的吃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白居易是历史上著名的大诗人,这一点,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其实,白大诗人还是著名的酒徒、茶人、吃货。比如喝酒吧,他是得意时喝,失意时也喝。比如喝茶吧,他是早晨起床后喝茶,中午喝茶,午睡后醒来喝茶,半夜酒醒了喝茶,一天到晚简直就离不开茶。白居易一生写了大量的诗作,除了写民生疾苦的那些著名诗篇,还有很大一

  • 武则天醉酒后给一小国改名,国称沿用至今,现已经成发达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作为堪称世界强国之一的中国,不管是历史还是如今,我国文化一直都是别人学习效仿的。中国文化一直影响着各个国家,在大唐时期,中国的治国理念获得世界多个国家认可,文化输出达到巅峰时期,邻国都争相前来献供,学习中国文化。其中受我国影响最深的一个国家当属越南,越南的国称都是清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