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里面细细说来,有许多必然偶然的原因在内。
其一:刘备的人生经历。刘备出道很早,出道时诸葛亮刚断奶,这时的刘备就成为一小公司的老总了,不过,商海如战场,虽然刘备有冲锋陷阵的三个万人敌,不过屡次创业,既上过市,也要过饭,饱经辛酸,所缺的最后才明白,只差一个大谋士!
其二:三人成虎。刘备流落荆州,屯兵新野再次“创业”时,虽然挂靠在荆州集团的名下,但贼心不死,结交士人,当时荆州集团的元老级人物纷纷给其推荐了诸葛亮,都说成一朵花了,再加上刚投奔的大才徐庶也这样说,不过刘备很犹豫,想让徐庶请,徐庶说你爱请不请,不去人家谁稀罕你!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围的环境已经给了刘备充足的心理准备,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了。
其三:诸葛亮的“吓唬”。要论诸葛亮的人生经验,刘备强他十倍,若是说眼光,刘备可就差远了,屡次创业,不明创业方向,苍蝇乱撞,诸葛亮投所好,给其指明了方向,然后画上一个大饼,给了刘备前进的方向,这下刘备不迷茫了,虽然前路未知,但也看到了希望。
如此,当26岁的年轻帅哥遇上46岁的成熟大叔,一下子就能忽悠住了,不过,成也如此,失落也是如此,正是因为诸葛亮经验太少,以至于后来很长时间一直被陆续投奔刘备的庞统、法正等人的光芒所笼罩,貌似“雪藏”了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