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已晚于关东数百年,十分适合当时情形

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已晚于关东数百年,十分适合当时情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36 更新时间:2024/2/7 5:21:17

从甲骨卜辞看,殷商时期的土地制度,也应是所有土地属商王所有,只可惜卜辞用于占卜,其对当时土地制度的记载并不清晰。西周,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所有耕地都属于周天子所有,这异常明确。这就是“井田制”。

“井田”,是指土地“方方正正”,划分如“井”字,九块。

这种形制,一是很可能与古人自天文观象而形成的“八方九宫”理念有关;二是与田地灌溉有关,水井居于“井田”的中央,篆体的“井”,写为“丼”,中间的一点就是水井。

《说文》云:“八家为一丼。”井田周围的一圈,分给八家耕种,中间有水井的一块是公田,由周边的八家共同耕种。

[var1]

井田制

“井田”的“九块”,都归周天子所有,为何还专分出“公田”?

“公田”的收获,是西周的“国家”租税收入,用于国家开支,叫“耡”,是“租”的本字。

除去中央的“公田”,四周一圈,具体来说,还包括“籍田”。毛亨《诗经·瞻仰》传曰:“古者天子为籍千亩,诸侯百亩。”郑玄笺云:“籍田,甸师氏所掌,王载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

“籍田”的收成,交予天子和诸侯享用。剩下的才由八家农夫分享。

孟子·滕文公上》云:“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这里的“私”,不是指私有,是说自家耕种。

一家种一百亩田,看似面积相当大了。其实不然。“亩”,最初不是面积单位。《国语·周语》韦昭注云:“下曰畎,高曰亩。”畎是水渠,高出水渠的耕地就是亩。《谷梁传·文公十一年》范宁注:“广一步,长百步为一亩。”古时“一步”合“六尺”,约1.38米,长百步是138米,当时“一亩”约为190平方米左右,是现在所说一亩666平方米的28%稍多。“一百亩”,也就是现在的不足30亩。

[var1]

《礼记》

问题在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礼记·王制》云:“制:农田百亩。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耕地是分等级的,最好的百亩良田,可养活九人,依次递减,下等农田百亩也就能养活五人了。这还没把当时的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的因素考虑在内。

总之,西周时期以农业生产为主,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毫无生产积极性。

这就是商鞅为何要“废井田,开阡陌”的历史大背景。

其实,随着平王东迁,西周消亡,东周天子的统治管控能力已经极度衰微。

春秋中期开始,“井田制”就逐渐名存实亡了。

[var1]

管仲

周庄王十二年(前685年),齐国管仲实行了“相地而衰征”的新税法;周襄王七年(前645年),晋国“作爰田”、“作州兵”。尤其是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 即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征收的比例是“十抽一”。这是后来历代延续很久的“十一税”之滥觞。

“初税亩”,标志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局面的终结,也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开端。

商鞅在世时,已晚了鲁国初税亩200年,他改革的功绩在于,从法律上进一步废除“井田制”的同时,鼓励开垦荒漠作为农田。

原来人们认为,《商君书·垦令》就是商鞅当时公布的《垦草令》,现在的研究者认为,《垦令》是他呈给秦孝公的谏议书,而非法令本身。但此篇明确表述了商鞅“开阡陌”的意图和主张。具体是——整顿吏治、统一法规使百姓不受不良官吏盘剥,以稳定民心;提高税负,迫使贵族子弟及依附他们的食客仆役去务农;限制商业经营规模和范围,是更多地人从事农业生产;从各方面控制引导百姓心无旁骛地耕种。

全篇二十条措施,最后都以“则草必垦矣”结尾,就是说,开辟荒漠太重要啦!

[var1]

《商君书》

《商君书》的下一篇,是《农战第三》。开篇即说:“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他分析说,如果一百人从事农耕只有一个人闲着,这个国家就可以称王天下;十个人耕作一个人闲着,这个国家还能强大;若一般人农耕另一半人闲着,这个国家一定危险。

他说,所以,治理国家就要人民去务农。国家不重视农耕,就会在诸侯争霸中不能自保。其他诸侯国就会趁其衰弱老侵扰它进犯它,土地就被侵占而从此一蹶不振,到那个时候就来不及想办法了。

[var1]

商鞅

现代一些人责怪商鞅“重农抑商”,殊不知,在战国那个时代,农业是“农工商”中最重要的“实也”。民以食为天,打仗也必须有充足的军粮。应该说,商鞅的想法谏议是非常高超的。

即便现在,“发展实业”,在国际竞争中也是上上之策。

吕思勉先生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务实且适合时代需要的是法家。而秦国的崛起,与其开垦了大量农田且吸引了周边他国劳力去务农,有很大关系。

徐中舒先生又补充了一条,他认为,中国牛耕,是最早经由蜀地传入的,最早普及的是秦国。他估算,秦国的农业生产力应能比其他六国高五至六倍,这也能抽出更多原来务农的人充实到秦军中去。吃饱喝足,兵多将广,大胜仗就属于大概率了。

两位先生说的都极有道理。

更多文章

  • 如若没有嬴政,秦国能否一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嬴政是怎么回的秦国,嬴政是秦国第几位皇帝,如果嬴政活到100岁秦国会怎么样

    嬴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帝的君王,也正是他创造了“皇帝”这个称呼。在嬴政一统六国之后,他觉得自己的成就,在秦朝以前,没有任何一位君王做的到,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与之相比,那么自己的称呼自然也要前所未有。于是他便从“三皇”之中取了“皇”,又从“五帝”之中取了“帝”,并称作“皇帝”。意思是

  • 勾践灭吴后,下命令处置了一个人,让所有人感到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勾践灭吴的对策,勾践灭吴免费完整版,勾践灭吴朗读音频

    [var1][var1]越王勾践被夫差的军队团团包围在会稽山,军中士卒多伤病,粮草也早已用尽,情势非常的危急,可以说已经濒临绝境,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只有向夫差请和这一条路可以走,可他多次派使者去吴国军营请和都被拒绝,心情烦闷之下只得在营中喝闷酒。这天,文种来营中汇报军情,看到了在一直喝闷酒的勾践,感

  • 秦国攻郑国,被“养马官”劝退,诞生一尊称,如今很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出自贾谊《过秦论》。虽秦二世而亡,但六世之奋,依旧令人钦佩。在此之前,秦国还处于“弱秦”阶段,地处偏僻不说,还被众多诸侯国疏远,像夷狄一样对待。[var1]秦孝公继任秦国君主后,以恢复秦穆公霸业为己任,在国内颁发了著名的求贤令,希望能得到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的求贤令将商鞅吸引了过

  • 刘禅说过的3句话,句句气势非凡,1句让魏国心寒,1句诸葛亮跪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禅说的最霸气的话,刘禅三句霸气话,刘禅经典话

    [var1]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很多不存在人却被传为神话,而一些历史上的小人却被说成是重臣,还有一些实际上有才能的人,因为一些小的错误,却被说成是奸佞小人,历史就是这样,你没有亲身经历就会别被人以讹传讹,就有什么现在的说法。 [var1] 在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很多人的看法和知道的情

  • 学生问孔子: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吧?孔子斥其无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相关资料孔子语录,孔子的母亲几岁生孔子,孔子学府与孔子国际学校

    [var1]然而,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却有不同的看法。这个人就是宰予,宰予这个学生,能言善辩,也非常喜欢较真,常常让孔子下不了台。这次他就对孔子说:父母亲去世,为什么要守丧三年呢?时间太长了吧?一个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啊!礼坏乐崩,就是从这里来的。不过,宰予这恐怕是诡辩。因为

  • 当晏婴遇见孔子:谁才是那个被诸侯国们抛弃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孔子和晏婴是一个时代的人么,晏婴的个人资料,晏婴传

    [var1]这个晏婴也是个很能说的人孔子很会说话,很会忽悠,到列国就想用这个办法,求取功名。可是当时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人,孔子到齐国去,想在齐国当官,说的都是些大道理,就是所谓的君君臣臣那套,在当时的乱世中,诸侯国君们听起来还是很有市场的,只是这种观念源自周礼,而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们,立国之本即是这个周

  • 《芈月传》芈月:芈姝要害死我儿嬴稷。秦王:那就立嬴荡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芈月传芈姝得知嬴荡举鼎而死,嬴荡和嬴稷兄弟情,嬴荡的生母是芈姝吗

    芈月称芈姝要害稷儿,秦王却不废后,反立嬴荡为太子正所谓最毒妇人心,在芈月和芈姝这对姐妹的身上,这句话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初阴差阳错,让月儿成了姝儿的媵妾,嫁到了秦国,于是她远离母国,嫁到了偏远的秦国来,原本,月儿对争宠毫无兴趣,可命运太喜欢捉弄人了,她为了救弟弟魏冉,还是侍寝了,还怀了孩子,这

  • 《芈月传》芈姝永远想不到,秦王不仅喜新厌旧,还有特殊的癖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芈月传》芈姝永远想不到,秦王不仅喜新厌旧,还有特殊的癖好都说自古君王最无情,在秦王的身上,这句话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初因为在街上的惊鸿一瞥,让芈姝心里被这个男人彻底地填满,于是她不惜远离母国,也一定要嫁到偏远的秦国来,为此还得罪了齐国,可她无怨无悔,一路辗转,险些丢了性命,好不容易达成了自己

  • 武松打虎的背后暗藏玄机,我国史上从未听过的奇怪灾害,孔子都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松景阳冈打虎在哪章,打虎英雄武松落草阅读感悟,武松醉酒能打虎下句

    [var1]在中国的历史上,老虎就是山中之王,是中国最早的图腾形象,主要运用在武将的身上,就连调兵遣将的调令都叫虎符,但是老虎也是一般人不敢惹也惹不起的动物,这种人和老虎之间最特殊的情感,也就成了今天大家对于老虎的认识,要知道中国有很多成语都是对老虎不利的,像是为虎作伥,养虎为患等。这些都是在春秋战

  •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决定攻打邯郸,白起为什么拒绝出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01.总述据《战国策》记载,长平之战,秦国坑杀了赵国40余万投降的士兵,这使得赵国兵力大为空虚,于是白起主动提出,要一鼓作气拿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但是秦昭襄王却拒绝了他的提议。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终于决定要打邯郸了,派出了五大夫王陵,但是其进展十分缓慢。于是又派王龁代替王陵,但依然没能攻下邯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