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颠覆传统认知:五代真的能算朝代吗?聊聊“五代十国”那些事儿

颠覆传统认知:五代真的能算朝代吗?聊聊“五代十国”那些事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739 更新时间:2024/1/20 3:22:27

五代十国时期全图

但从延续时间来看,朱温建立后梁是在开平元年(907年),而赵匡胤在建隆元年(960年)灭亡后周,这五个王朝加起来也不过五十多年而已,五个王朝的名字也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以在后人的称呼中都要加个“后”字,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样的王朝实在是太小了点。

难称朝代的“五代”

总的来说,“五代”很难被严格地视为五个王朝,后梁十七年、后唐十四年,这两个王朝的历史还稍微长一点,后晋十一年、后周十年,后汉前后不过四年!四年的时间,能称之为朝代吗?如此短暂的政权,又没有什么特殊贡献和长期影响力,为什么要将其单独区分出来?能否对这种观点提出质疑?

南唐后主李煜画像

其实,历史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看法,于是又多了一个新的名词,统称“五代十国”,但如果加上“十国”,那就更没有说服力了。“十国”的出现是由于“五代”时期的统治力量无法控制南方,而“十国”之中只有北汉在北方,其他九个国家都在南方。而且,“十国”的存续时间都比“五代”要长。“五代”中最长的只有十七年,而“十国”中最短的前蜀也有十九年,吴越最长,有七十二年,诗人李煜的南唐也有三十九年。

五代十国时期形势示意图

问题在于,为何将梁、唐、晋、汉、周视为王朝,却将“十国”排除在外?“十国”也都是以王朝自居,都有扩张和统一的野心,从时间、疆域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统治能力并不比梁、唐、晋、汉、周差多少,那为何不能称之为“五国十代”呢?

“五代十国”概念上的混乱,证明这个时期的变迁并不是按照王朝的方式进行的,后人为了便于整理历史叙事,把统一王朝的观念硬生生套进了这个特定时期,导致了很多错误的理解。

后晋高祖石敬瑭画像

从朝代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就会把重点放在朱温、李存勖、石敬瑭等人是怎么建国的,他们的后代又是怎么亡国的。但是,这些事情真的有那么重要么?详细了解一个王朝是如何建立又是何如灭亡有何意义呢?

武人治理的“五代”

抛开王朝的框架,再结合唐朝的藩镇割据,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迁。“安史之乱”后,唐德宗唐宪宗经过数次改革,才勉强维持了朝廷的统治。

朝廷统治的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了藩镇的管辖范围,也就是说,藩镇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朝廷统治,只是维持着名义上的臣服。藩镇与朝廷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藩镇要求更多的自主权,朝廷则想方设法限制藩镇自主,矛盾激化的结果就是朝廷败多胜少,藩镇越来越强大。唐宪宗时期,朝廷曾收回部分权力,但是长期的发展趋势并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唐朝藩镇图

在此期间,武人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藩镇最初是军事单位,后来发展成军政结合体,最后成为独立的王国。藩镇的首领大多都是武人,他们能打仗带兵,在军中站稳脚跟后势必需要增强实力,以便与朝廷对抗。

“五代十国”,实际上是藩镇发展到一个新高度的产物。唐朝的统治此时已经完全崩溃,梁、唐、晋、汉、周虽然不能完全取代唐朝,但足够成为各大藩镇的核心,所以基本的结构依然是藩镇割据,“五代”只是控制了中原的新一代藩镇势力。

后晋与后汉

从历史上来看,控制了中原就拥有了王朝的地位,这似乎是最重要的。但是,从藩镇的变迁和发展来看,这似乎与实际情况不符。藩镇之间的战争会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因为生产条件的限制,北方的情况不会比南方好。因此,“十国”的存续时间比“五代”要长久。

事实上,中原已经不够支持多个藩镇了,经济和生产的问题让北方只能有一个统一的力量,就算暂时统一了,还要面临其他藩镇的威胁,所以才会出现快速更迭的情况。在这半个世纪中,朝廷早已无法维持,所以并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王朝,“五代”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五个王朝,而是由藩镇统治取代唐朝的特殊历史时期。

北宋统一战争

“五代”的说法使人误认为王朝仍在,自然也就无法看清藩镇割据造成的严重分化,以及自中唐以来武人权力越来越大的局面。武人治理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独特现象,也是宋朝建立后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道德失常的“五代”

这半个世纪是历史上罕见的大混乱局面,其混乱程度甚至超过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朝虽然没有统一的政权,但不管南方北方,门第都是统治阶层的中流砥柱,对国家的统治有很大的影响。门第起源于汉末,历经三国、魏晋、南北朝,哪怕是异族的入侵也无法将其彻底消灭,若没有崔家的合作,北魏不会成为北方的强权。在南方,东晋以来的各王朝都要争取王家、谢家这样的门第势力,甚至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这是经历了漫长的分崩离析,但最终还可以统一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代后梁图

相比之下,唐朝打击了门第阶层,自然不能指望门第去抵御武人,这一时期的战争并非比以往更加惨烈,而是留给整个社会的损害更为严重。比如,长达数年的战争使军队失去了秩序,路上碰到根本分不清是敌是友,一种特殊方法就是在士兵脸上烙印,用来识别他属于哪方势力。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军队是多么混乱,同时也说明当时社会动荡的严重程度,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宁愿接受在脸上烙印,还依然选择参军。军队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身份识别,阻止官兵叛逃,到了后来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五代后唐图

武人身上都有难以抹去的烙印,这让当时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人对武人的偏见很深,所以脸上有烙印的人用正常手段很少能找到女人,于是他们自然会利用自己的力量来破坏伦理道德。“抢婚”是“五代”时期的一种特别习俗,在当时,几乎所有脸上有烙印的人,都在用这种非常规的手段来破坏社会的现有习俗。

同时,烙印反映出了严重的忠诚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失去了彼此的信任,只能采取这种野蛮的手段来维护军队内部的忠诚。那个时候盛行“养子制”,“养子”并不是很小的时候抱来的孩子,而是一种很常见的武人之间的关系。年长的将领在军中发现了合适的青年才俊,通过认养子的方式来巩固他们之间的关系,保证年轻下属对将领的忠诚。

后唐庄宗李存勖画像

李克用和李存勖都是养子,说明他们年轻时很受重用,是重要将领。通过家族的人伦传统来增强武人之间的忠诚,希望养子能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尊敬和服从养父,但军中养子的风气很常见,养子遍地都是,不仅意味着养子的重要性降低了,而且还影响到了传统的家庭关系。“五代”时期可以看到许多儿子背叛父亲的记载,大多发生在养子和养父之间,但也有一些是亲生父子。换句话说,养子是不会真正尊敬和服从养父的,在这种背景下,亲生父子的关系也被影响了。

文人治理的宋朝

接替“五代”的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赵匡胤很清楚,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改变武人治理的局面,结束武人之间的纷争,修补受损的社会关系,如果不这样做,统治就无法长久。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赵匡胤想要结束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混乱,于是“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流传了下来,故事的真正重点并不在于赵匡胤的手段有多高明,而是在于参加宴会的将领们为了活命同意放弃兵权之后,是如何心甘情愿离开现有位置的。除了实力之外,为赵匡胤做好铺垫的是长期以来难以维系的军事力量,即便是那些掌握兵权的人也为这种生活而担忧,看不到光明的未来,不认为自己能够一直安稳地坐在这个位置上,所以在性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愿意相信赵匡胤的承诺,答应用兵权换取一份安逸的生活,远离不安定的生活。

杯酒释兵权

宋朝的重大政策都与“五代”相抵触。宋朝“重文轻武”的方针,显然是出于“五代”的前车之鉴所造成的一种矫枉过正的心理。自唐末至五代,文人的地位和作用跌至史无前例的最低点。官僚体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已经形同虚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构成官僚体制的文人,自然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科举依然循规蹈矩地考出了进士,可这些人空有名头,却什么也做不了。

冯延巳成为“五代”文人中的典型代表,背负了数百年的骂名,他所表现的恰恰是文人失去职能之后的下场。在这个强权为尊的时代,皇帝不需要文人,甚至根本不会在乎他们忠心与否。文人们所做的不过是些表面文章,并不在政府的治理架构之中,甚至朝廷连治理架构也无法维系,只能做出一些简单的因应措施。

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赵匡胤在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升了文人的地位,不仅恢复到了武人治理之前的水准,甚至超过了唐朝以来的水准。自宋太祖至宋太宗,建立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方针,并将大量权力与士人共享,从而使近代的文人文化得以复兴和突破。

在复兴的文人文化中,家庭伦理道德是极其重要的。即便是在南北朝异族入侵的时期,伦理道德的价值观也没有遭受过如此严重的伤害,而“五代”的伦理混乱更是让这些恢复了权势的文人们变得无比坚定,不断地强调伦理道德的束缚,并将这种观念推向极致。

宋太宗赵光义画像

从这个视角出发,一方面可以直观地理解“五代”与唐朝藩镇之间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从“五代”的混乱状况中了解宋朝所采取的基本方针以及文人意识形成的历史渊源。

更多文章

  • 颠覆传统认知:乱华的真的是“五胡”吗?聊聊五胡乱华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五胡哪五胡,乱华,老梁谈五胡之乱

    “五胡乱华”的说法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隋唐之际广泛流传。从字面上看,这种说法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那就是把“五胡”看成是外来异族,将“五胡乱华”与灭亡西罗马的“蛮族入侵”联系起来,认为当时中国也出现过一次外族入侵,打破了原来的统治秩序。匈奴人刘渊是“五胡”中重要的一支,也是最早“乱华”的一股力量。刘渊

  • 武则天晚年放弃酷吏决定还政于唐,是良心发现,还是厌倦了争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昏庸重用酷吏,武则天晚年作风令人诟病,武则天建立的酷吏机构

    圣历元年(698),在狄仁杰、吉顼、张昌宗、张易之等人的劝说下,武则天决定立李显为太子。并让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武氏诸王一起盟誓罢斗。长安元年(701),武则天回到阔别二十年之久的长安,这一李唐的龙兴之地,这一行为向世人传达了一个信号,女皇决定还政于唐。武则天不断为酷吏造成的冤假错

  • 朱棣为何不学李世民一样逼父退位,而是要去抢夺侄子的皇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能和李世民比吗,朱棣与李世民的差距,朱棣的一生真实事迹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为了自保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全国统一后,在唐朝内部存在皇位继承问题,李建成是太子,但是李世民军功显赫,握有实权,双方为了争夺皇位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李渊也想调节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但是没有作用,当时李世民处于劣势,李建成拥有合法的皇位继承权。李渊这个人有才

  • 现实版“杨贵妃”张榕容,展现大唐丰腴美,给人一眼万年之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榕容杨贵妃回眸一笑壁纸,张榕容杨贵妃合影,张榕容版杨贵妃片段

    唐代最火的明星当属“杨贵妃”,因此后人拍摄有关杨贵妃的电视剧是数不胜数,很多女演员都因饰演过杨贵妃一炮走红,张榕容就是其中之一,看过某电影的人都被张榕容的高颜值以及好身材所折服。看看你自己的小肚腩,再对比张榕容的平坦小腹,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是不是感到了一丝的羞愧?近期由张榕容主演的网剧已然收官,不

  •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一生有多少诗词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白诗仙帖,李白和杜甫谁是诗仙,李白是渣男还是诗仙

    李白自称一生创作了万篇诗文,但很多诗篇都丢失了,而最后被收录在《全唐诗》的作品大约1700余首,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七言绝句或是五言绝句等诗歌的形式,李白一生放荡不羁,但是他唯一最认真做的事情就是作诗。李白一生创造万篇诗词,诗句里尽显放浪形骸的自由态度李白一生不随波逐流,诗词风格独一无二的李白又是一个

  • 被称为“诗鬼”的唐代诗人,是哪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被称为诗鬼的诗人,诗人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杜牧和唐代诗人谁被称为小李杜

    。并且他的诗想象力非常的丰富,在构思奇特的同时,也非常的有浪漫主义的风格。而且他的诗中能够反映出对于宦官专权所呈现出来的强烈不满,同时李贺作为中唐的诗人,也是中唐到晚唐诗风中转变的一个代表者。虽然李贺仅仅只活了27岁,但是他所做出来的诗有200多首,每一首诗中都展现出了他独特的风格。文学名气高而且他

  • 为什么关中平原在唐朝以前,能在中国历史上发挥那么大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运城属于关中平原吗,赞美关中平原的古诗词,关中平原重要性

    接下来,津城沐雨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具体因素。 其一,关中地区地形险要,适合避险。 关中地区从周王朝开始直到唐朝,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王朝都是在关中地区建都,比如周王朝、秦朝、西汉王朝、唐朝等。可见,关中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关中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很多王朝的古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关中地区地

  • 东晋开国隐秘大功臣 被一堵墙压了17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晋最厉害的将军,东晋的三个历史人物,东晋领袖人物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广为人知的诗句,说的是魏晋时期,王谢两家辉煌的家史。其中的琅邪王氏家族,屡居高位,人才辈出。晋朝时号称“王与马,共天下。”司马家和王家共统江山,这个王家不一般的牛。之前我们说说王敦:东晋开国唯二人功劳最大,哥哥死后遭开棺斩首,弟弟葬礼同霍光!天下豪族还蛮多的,

  • 唐朝诡事录之反转画面让人疯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诡事录解说合集,唐朝诡事录郭庄是好是坏,唐朝诡事录十一娘

    长安红茶(元来放狠话了)长安红茶的主犯长安县令元来对苏无名放狠话:我要把你做成长安红茶,拿到鬼市上贱卖;这么正经的画面,放出这么搞笑的狠话!我都想去买一点回来喝了;甘棠驿大雨将至,卢凌风和苏无名路遇甘棠驿,结果被驿卒拒之门外,理由是:不干净!这样的场景,这样的68,这样的妆容,确实怪吓人的;刘十八说

  • 《唐朝诡事录》复杂的时代背景,比诡案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诡事录八个故事,唐朝诡事录郭庄是好是坏,唐朝诡事录十一娘

    #唐朝诡事录#电视连续剧《唐朝诡事录》讲述了主人公破获八个诡异案件的故事。你可以把它当作探案剧看,但绕不开的是,这些案件和破案过程,以及剧中人物的命运,都与政治斗争有关。剧中的八个诡异案件,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政治斗争的衍生品;剧中的探案小组,既是大唐盛世的守护人,也是盛世危机的吹哨人;剧中的众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