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故宫里的国宝,揭秘了秦人起源,可惜被乾隆几个字糟蹋了

故宫里的国宝,揭秘了秦人起源,可惜被乾隆几个字糟蹋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952 更新时间:2023/12/11 6:28:20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史前时期有很多部落,每个部落的图腾都不一样。有些部落的图腾是鹰,有些则是熊,还有些是蛇等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玉器圭,属于龙山化,距今超过4000年,因为上面有一只老鹰纹饰,所以称为“鹰纹圭”。

圭是一种祭祀用的礼器,长条形,上圆下方,后来改成上尖下方,与斧钺有点像但更长。圭在使用时有严格的等级限制,不能僭越。

“鹰纹圭”长30.5厘米,最宽7.2厘米,最厚1.05厘米,一面上半部牙黄泛灰,下半部则是显赭红色,刃部近黑色;另一面则全泛灰色。其形制是窄长梯形,平直正刃。刃上颇多伤痕,柄端也有伤缺。这件“鹰纹圭”有一圆孔,圆孔上方的两面及窄边上,浮雕有精美的花纹。在祭祀的时候,圭的刃部需要朝上捧握。

鹰纹圭的一面雕琢着有大漩涡眼、头戴“介”字形宝冠的神祖,宝冠两旁还插着飘逸的凤羽。另一面雕琢上冲飞的鹰,象征通天的“介”形。之所以刻为介形,可能是抽象化的野牛牛角形象,而介形越尖越高,则代表通天的神力越强。另外,在鹰纹圭的窄边上,还雕有一个长发女子,戴圆耳环,可能是传说中的东夷母后。

这只鹰与后来的秦朝,有着一缕关系。

这件鹰纹玉圭出土于陕西,4000多年前,那儿属于东夷。所以,鹰纹圭上雕琢了东夷人信奉的图腾,也即是他们所认为的祖先像。不过,当年的陕西也有部分属于华夏地区,当时的东夷人语华夏文化有交流。

众所周知,陕西是老秦人的大本营,他们的祖先则是从东夷迁移过来的。

根据《史记》记载,秦人祖先大业,大业生大费,大费曾帮助治水,也曾帮大舜训练鸟兽,所以舜赐他姓嬴,所以秦人本就是东夷鸟图腾成员。到了夏朝时期,嬴氏不少人开始显贵,做了诸侯,并负责为君保卫西陲之地,即今天陕西一带。

秦氏世居西陲,又与西戎通婚。周孝王时期才被“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从此嬴氏又称称“嬴秦”。嬴氏虽然更多地融入华夏文化,但却保留着祖宗的鸟图腾,这就是秦朝崇尚玄鸟的由来。

这一点,从商周时期,秦人的玉器花纹等方面也能证明。

不过,鹰纹圭在出土后就收入清朝皇宫,主人翁自然是乾隆皇帝。乾隆很喜欢这这件玉器,所以他让人雕琢了自写的诗和玺文在上面。不过,专家说了,乾隆的文字与原有的纹饰走向是反过来的,他闹了笑话。乾隆为了表现自己治下的国家是盛世,还命人刻了“好来开英世”五个字,简直是糟蹋文物。

鹰纹圭堪称是国宝级的玉器,去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朋友不可错过。

更多文章

  • 作为乾隆仅剩的嫡子,他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却被母亲给坑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最可怜的嫡子,乾隆嫡子小说,乾隆皇帝坐了几年皇位

    乾隆皇帝想行先人未行之事,所以早早地就决定将嫡长子立为皇储,乾隆十七个儿子,算的上嫡子的,只有四个,次子永琏,皇七子永琮,皇十二子永璂,还有皇十三子。其中,永琏和永琮都是乾隆第一个皇后富察氏所生。乾隆爱屋及乌,对他们都曾寄予厚望。刚登基的时候,就将永琏密定为皇储,不过没想到,两个孩子都病死了。两个嫡

  • 康熙铲除鳌拜,除了孝庄太后,一个少年是重要帮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除掉鳌拜后第一次上朝,孝庄与鳌拜,康熙智除鳌拜

    清康熙帝,名为玄烨,登基时还是个孩子。朝廷的权力由辅政大臣控制,其中鳌拜有很大的政治野心。鳌拜还结党营私,在朝中大有很多党羽,专横跋扈。康熙帝听说过,并准备好了除掉鳌拜的邪恶阴谋。除了贴身侍卫,康熙皇帝还挑选了数百名武术与鳌拜战斗。康熙决心消灭鳌拜等党羽。鳌拜的党羽已经传遍了整个朝廷。如果鳌拜有野心

  • 雍正最聪明的儿子,装疯卖傻一辈子,却保全了子孙的荣华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之死,吕四娘三刺雍正,雍正13年完整版

    康熙帝晚年时期出现了九子夺嫡,这让每一位皇子对皇位都产生了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皇子对皇位是蠢蠢欲动。之后又形成了四爷党、八爷党等等,只不过最终的赢家是皇四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不可否认的是,雍正帝的皇位来之不易。毕竟经过九子夺嫡后,最终的康熙选择了雍正。雍正即位之后,对待曾经的兄弟还算可以,

  • 清朝男子留辫子,那他们如何洗辫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独特的发型,清朝人,全部剃光,只留下了长长的辫子,鲁迅先生为此还写了清朝辫子的文章,我们更多的是看作是一个封建文化,以统一满族颁布标志,也是一个政策较早,但我们更关心的是,清朝人怎么洗自己的长辫子吧,多长时间洗吗?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清代通过男士着装的电视剧看,大辫子的

  • 与姜子牙、诸葛亮比肩的杰出谋臣刘伯温到底死于何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的关系,朱元璋第一谋臣刘伯温,大明谋臣刘伯温完整视频

    有人怀疑是胡惟庸指使太医,在药方上动了手脚,把刘伯温毒死了!同时也有位监察百官的官员揭发胡惟庸指使太医毒死了刘伯温!这样一来,胡惟庸毒害刘伯温似乎就成了定案。但分析起来,这案件有很多疑点。疑点一:刘伯温为什么没有发现药方上有问题?我们都知道,刘伯温可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同时还能未卜先知、料事如神,被

  • 姜子牙为什么封他老婆为扫把星?说出来你别不信,原因太搞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姜子牙媳妇为什么被封为扫把星,姜子牙封玉皇大帝典故,姬昌封姜子牙为丞相

    我们都知道,姜子牙刚开始是不顺利的,一直到八十岁才被周文王请出山,才被重用。姜子牙学艺下山的时候,已经72岁了,由于没有地方可去,于是他就投奔他的结义兄弟宋员外。这个宋员外对姜子牙那是真心的不错,看他年纪一大把了,还孤身一人,于是就给他介绍了一个媳妇。她就是67岁的马氏,姜子牙娶过来以后,本想着好好

  • 颠覆传统认知:牧野之战后周人如何重塑中华文明的走向(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牧野文化,十大牧野之战,牧野古战场遗址

    周人的哲学《尚书·酒诰》中,周公将周人的特点与失败的商人相比较,认为他们“畏天,显小民”,既敬畏天,又关心人民。他们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经德秉哲”,遵从道德准则,善于治国。周公在此仍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商人,称其为“殷先哲王”。商先王也是聪明人,从成汤到帝乙都是好王,但在帝乙之后,他们就变得不为人民着

  • 颠覆传统认知:牧野之战后周人如何重塑中华文明的走向(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牧野誓师,十大牧野之战,重塑文明

    把周原的甲骨文与晚商的甲骨文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别,特别是熟练程度上的差别,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周人学习和模仿商人卜文的证据。到了安阳时期,商人卜甲卜骨上几乎都有文字,周人卜甲卜骨则相反,文字很少见。在发掘出的一万七千多片中,有文字的仅有一百多片。周人卜文用到的字也非常有限,远远比不上商朝甲

  •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由甲骨文到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汉字的故事300字,二年级甲骨文汉字对照表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上)甲骨文带来的启示甲骨文对我们有何启示?首先,甲骨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则,从问卜到刻辞,都有一定的规范,并且越来越严格。骨和甲都是重复使用的,到了祖甲改革后,规定十日为一旬,所以每块甲都要凿十个孔,十天用一块。一块甲上有十个卜痕,并不一定有十

  •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由甲骨文到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汉字的故事300字,二年级甲骨文汉字对照表

    文字的发明文字和文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文明起源,并不一定有文字,但要让文明快速地发展,就必须依靠文字。不能用现在的观念来设想新石器时代的传播速度,一种事物流传开来,需要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时间。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字。文字可以累积和记录,许多东西在不同的地方重复被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