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墓前原本跪着5人,为何现在只剩4人?还有一人去哪了?

岳飞墓前原本跪着5人,为何现在只剩4人?还有一人去哪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0 更新时间:2024/1/23 17:21:04

中华民族用自己鲜血淋淋的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这一道理,泱泱华夏五千年,历经了无数次的朝代更迭,到了晚清时期及近代,一个东方大国沦落到西方列强肆意践踏的地步。

但中华儿女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凝聚和感召下,经过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在抗日战争期间,华夏大地涌现出了很多英雄的儿女,他们和很多历史上人物一样,成为了我国爱国主义英雄人物群像中的一员。

翻开爱国人物史册,一个个名字印刻在了历史和人们的脑海中,岳飞就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除了岳母刺字的故事,他被奸臣陷害而死的结局也让心怀正义的人愤愤不平。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后人为了纪念岳飞,在他的墓前雕刻几尊雕像,这些雕像以跪着的姿态向岳飞谢罪。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岳飞墓前原本跪着五个人,为何后来却只剩四人?还有一人去哪了?

爱国之心

影视剧喜欢翻拍经典作品蹭热度,文化圈中也有人喜欢炒冷饭,把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或者事件做新的解读。

就像秦桧这样在岳飞墓前跪了几千年的人,也有人给他证明,比如有人洋洋洒洒地写了一本《秦桧大传》,开篇就给秦桧戴了几个帽子,“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这样的开篇任何人看到都会为之一惊,想要看看是不是历史和人民真的冤枉了秦桧。

《秦桧大传》的作者想让秦桧从岳飞的墓前站起来,但是事与愿违,因为岳飞不可能倒下去,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受到了前人的发,所以想让秦桧站起来,因为的确有人从岳飞的墓前站了起来。

岳飞墓前跪着的人不是一成不变的,也经过几次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由原来的五个人变成了四个人,有一个人从岳飞墓前的消失了。

不管到了哪个朝代,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都广为流传,因为他就是民族的脊梁,他身上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仰。

时间到了明朝,一位爱憎分明的官员为了替岳飞打抱不平,就在岳飞的墓前做了三个雕像,秦桧夫妇自然在其中,还有一位就是秦桧的帮凶万俟卨

明朝这位官员的举动可以说是深得人心,自从这是三个跪在岳飞墓前的雕塑做好之后,几乎到了岳飞墓前凭吊的人都会对着雕塑发泄心中的不平,或打、或踢。加之时间久了,风雨的侵蚀也厉害,这三个雕像就出现了损毁。

后面历任的官员也就有了重塑雕像的想法,在重塑雕像的过程中,岳飞被杀的真相也逐渐地明朗,为了表达对岳飞的爱戴和对奸臣的痛恨,岳飞墓前的雕塑数量也越来越多。

尊重史实

从最初的三个人,又增加了张俊和罗汝楫,变成五个人。张俊也是一名武将,只不过他为人圆滑,属于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在岳飞被陷害这件事上,他做了为证,成为了秦桧的帮凶。

罗汝楫相比于前面的几个人,他在岳飞被害中起到的作用不大,他的雕像出现在岳飞的墓前,更多的是因为人们把爱国情感放在首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五个雕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雍正年间的浙江总李卫再一次开始重塑雕像,他秉承着尊重历史的原则,把罗汝楫从岳飞的雕像前去掉了。

罗汝楫本身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只不过是在政治站队的时候做了秦桧的帮凶,虽然如此,他在位的时候也做出了一些惠及百姓的事。

不知道什么原因他选择了跟随秦桧,不过他在岳飞被杀一事中不是关键人物。他负责审理岳飞一案,按照秦桧的授意和捏造的证据,给岳飞定了一个“行军逗留、耽误军情”的罪名,最关键的是他斩断了秦桧所有的羽翼,让岳飞很难沉冤得雪。

罗汝楫只是做了秦桧的一个爪牙,不过因为在这件事上得到了秦桧甚至是宋高宗的认可,他用岳飞的鲜血浇灌了自己的仕途,过上了高官厚禄的日子。

如果把罗汝楫放在岳飞的墓前,那么还有很多帮凶都应该跪在岳飞墓前。在岳飞墓前竖雕像的最初目的就是让人们不忘岳飞的爱国主义,并不是在岳飞的墓前纠清楚历史的真相,所以李卫的这个决定尚且在人们能接受的合理范围之内,但笔者前文提到的邓光华为秦桧翻案的事,就显得十分荒唐和滑稽。

不忘历史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和秦桧成了历史上永远的一对仇敌,甚至民间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岳和秦两个姓氏的人不通婚,这大概就是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忠臣的爱戴和对佞臣的痛恨。

南宋的恩恩怨怨的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宋朝的很多人也早已被历史忘记了姓名,但岳飞却是一个比当时皇帝知名度都高的人。

如果说岳飞是名流千古,那些跪在岳飞墓前的人就是遗臭万年,或许他们生前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陷害忠臣一事而被后人记住。

岳飞的故事会永远的流传下去,岳飞的爱国壮志以及被陷害致死,是被无数历史史料证明了的事实,所以想要给秦桧等人翻案的人,还是不要哗众取宠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朝历代的人之所以都如此地敬重岳飞,痛恨秦桧,是因为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是流淌在每一位华夏儿女骨子里的东西,这也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动力。一首《满江红》写满了岳飞的报国情和未了的心愿,至今读起来依然荡气回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⑿。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结:

时间会变,历史的细枝末节也会逐渐增多,但岳飞被陷害一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史实,精忠报国的故事也不会变,除非哪天考古有重大的新发现。

在岳飞的墓前跪着五个人,为何后来却只剩四人,还有一人去哪了,这个问题恰恰证明了后人对待历史的态度越来越客观,也越来越理性,消失的那一个人不是没有罪责,而是罪责不够大,这样的雕塑放多了反而会削弱了秦桧在整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靖康之耻:耻辱到何程度,公主嫔妃的遭遇还不如娼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靖康之乱的资料,靖康最惨公主是谁,靖康美女

    唯一没有的便是尊严,他的女人简直被金人们踏遍了,而且对他的后妃也是格外的轻视。根据历史资料《皇朝通志》的说明,说是满清的爱新觉罗家族几乎都是徽钦两个皇帝的后代们。虽然这种说法听上去有些不妥,但是这都是有根据的,清朝时期的满族和金国的女真族本来是同一个族,甚至连努尔哈赤都有可能是宋徽宗后妃所生的,只不

  • 明朝永宁公主,遭民间富家子弟骗婚,终身不识闺房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永宁公主怎么死的,关宁永宁公主全文免费阅读,永宁第一美女是谁

    而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每个朝代也都有着数量众多的公主。这些公主有的掌控权势拥有着极其奢华的享受,比如唐朝的太平公主。而也有着像文成公主这样为了国家的和平嫁入偏远之地苦寒一生的存在。除了这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公主之外,在明朝还有着这样一位永宁公主。虽然名为永宁但是她的一生过的却一点也不安宁,不仅被骗婚嫁

  • 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两位发小前来要官,为啥一个被砍头一个高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当皇帝后两个发小上门讨官,汤和和朱元璋是发小吗,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发小前来要官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之后,也有两个儿时的玩伴过来找他,这两个人都是他小时候一起打闹的朋友。本来发小重逢,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和庆祝的事情,但为什么是一个被杀头,一个却升官了呢?原来这其中蕴含的,是为人处世的说话技巧和情商的展现。一、幼时经历朱元璋在小的时候,家庭条件十分艰苦,全家人经常过着

  • 朱元璋的一项政策百姓叫好,死后就被废除,再没皇帝愿意恢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废除了什么制度,朱元璋胡军版废除宰相制是哪一集,朱元璋颁布的三个法令

    正因为朱元璋出身草莽,深知底层人民生活的贫苦,痛恨贪官污吏。因此,他建立的王朝,对官员极为严酷苛刻,但对百姓去无比宽容。后世称朱元璋是暴君,但他的“暴”是对官员“暴”,而不是对老百姓。朱元璋为了限制官员,照顾百姓,制定很多从前没有,后世也再没启用过的制度。其中一项就是:押官面圣。顾名思义,就是老百姓

  • 易中天为何认为明朝是中国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最窝囊的朝代,易中天谈明朝完整版,明朝皇帝评价易中天

    我看过很多评价明朝的人,其实都是在田忌赛马的模式在批判明朝,也就是拿明朝缺陷与其它王朝的优势做对比,用这种极其不公平的方法做对比,别说是明朝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可以看作是最黑暗、最腐朽、最残忍的时代,包括现在,下面具体说说明朝的黑暗、腐朽、残忍。关于明朝,前两任皇帝朱元璋朱棣脾气暴躁,残酷嗜

  • 公主:天下贪官你是杀不完的,朱元璋回答五个字,却万古流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对贪官的狠话,朱元璋治理贪官,朱元璋处理贪官

    中国历代皇帝对那种欺压百姓,贪污的官员更是厌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正因为朱元璋出身平民在孩童时期受尽欺凌,所以他对那些欺压姓百姓、贪得无厌的官员甚是厌恶。所以从那时候起,因为受尽贪官的欺压,他便发誓让一定要那些贪官得到应有惩罚。后来经过他努力,一步步走上了皇帝的位置,也正是因为有滔天的

  • 明朝的这位皇帝,竟然当了两次皇帝?而且都和太监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太监洪宝,明朝皇帝和太监的关系,明朝那些事儿太监

    很多读者这个时候就感到奇怪了,中国古代皇帝,要么是子承父位,要么图谋篡位,也有少量的弟继兄位,就是没有听说过,有两次登基为帝的。那么明英宗为何当了两次皇帝?又为什么说两次当皇帝和太监有关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释明白。朱祁镇出生于宣德二年(1427年),他的父亲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三年(1428年

  • 明史:朝堂政治之外的东林党,组织起来做慈善,在野也能治世救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学术界的成果也是非常多的。正是因为众多人注意到了东林党的官场活动,而忽略了其在江南地区进行的地方建设活动,尤其是慈善活动,本文将对此简略论述。一:东林人士的实践活动明代自然灾害频发,有学者统计明代灾害达1011次,也有统计出明代平均每年发生洪涝灾害达7次之多。而明末官方救济又已

  • 袁崇焕被杀因为反间计?皇太极:那是骗人的这个大招才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袁崇焕不打皇太极,皇太极与袁崇焕电视剧,袁崇焕死后谁当皇太极

    关于袁崇焕被杀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被一个姓杨的太监忽悠,杀了袁崇焕。这个说法来自满文老档,清太宗实录也采取了类似的说法。问题是皇太极就这么有信心,能够保证自己和群臣的演技都是一条过,都能保证杨太监看不穿自己,能保证杨太监一定能说服崇祯,而崇祯就一定会硬着头皮杀袁崇焕,这个反间

  • 一口气养废三只强大军团元朝侍卫亲军的等级政策玩死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人十个等级,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历史上最强的三支军队蒙古铁骑

    元朝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朝代,不光各族民众享受不同的政治经济待遇,就连军队也一样。等级制度也是元军最大的战力削减工具,它生生的养废了元朝侍卫亲军三支强大军团,造成了元末的一系列奇景。侍卫亲军人数最多的族群军团是汉人诸卫,它是这只队伍的原始股东,也是战功最卓越的团体。忽必烈之所以要组建侍卫亲军就是因为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