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饮食文化的特点,服务和特色接近现代,宋仁宗生日赐群臣包子

宋朝饮食文化的特点,服务和特色接近现代,宋仁宗生日赐群臣包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968 更新时间:2024/1/7 23:16:28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在京城的街巷,酒楼、食店、饭馆、茶肆比比皆是,小食摊蜂攒蚁聚。据史载,当时汴京有“正店”72家,“脚店”、“分荣”不计其数。

正店即大型酒店,这种酒店建筑雄伟壮观,装饰富丽堂皇,环境优美典雅,主要为上层顾客服务,基本上集中在城市里。脚店在规模上低于正店,据《东京梦华录》卷二《酒楼》记载:“卖贵细下酒,迎接中贵饮食”。

这种酒店多为特色经营,著名的有:楼包子、曹婆婆肉饼、薛家羊饭、周家南食、梅家鹅鸭、曹家从食、张家乳、万家馒头等等。这些小店每家制售的食品品种不多,但都有特色,各有绝活。

再就是沿街串巷流动叫卖的零售熟食摊贩,他们顶盘提篮出没于夜市庙会,直到偏僻场巷,比比皆是。这样,东京汴梁由正店、脚店和流动食商组成一个繁荣的分等划级的饮食市场。

一.北的饮食市场的构成

北宋东京的饮食市场大致由这三种不同的店面形式组成,正店多是高楼大厦,宋人喜欢在闲暇时呼朋唤友在正店摆上一桌上好酒菜,或者在有喜事时也在正店里招待客人,习惯于现代人无异。

有的酒楼食市为了招揽食客,满足饮食享受,店堂设置、器具陈设十分讲究。各大酒楼门面都结成彩棚,或用彩画装饰,设红绿杈子,绯绿帘幕,悬挂金红沙栀子灯。有的则张挂名画,巧设盆景,留下食客。

只要顾客登门,便有人“提瓶献茗”,入座后先饮茶一杯,然后端上“看盘”,询问点什么酒菜。逐一记唱念报与厨房。厨房里有“铛头”,记录在案,依次烧菜,须臾“行菜者左手三碗,右臂自手肩驮叠约二十碗,散下尽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错”。

如顾客有急事,欲速饱,饮食店就先上盖浇饭之类,再上细菜,近乎现在的“快餐”。东京一些有名的大酒店基本都会有自己的招牌饭菜来吸引食客,比如距离皇宫御街很近的宣德楼一带,有名为王楼的大酒楼,王楼所售的山洞梅花包子为一绝,是现在灌汤包的始祖。

脚店以及流动食商是另外的一种饮食化的载体,脚店与流动食商一般出售日常的食物或者特色小吃,一些有名的脚店会有自己的主打小吃,比如上文提到的曹婆婆肉饼,薛家羊饭,周家南食等等。

还有一些脚店或者流动食商主要靠出售日常食品来为生,比如说米粥,炊饼之类。北宋东京人生活较为慵懒,往往在辰时(大概是现今的八九点)才起床梳洗,中产以上之家极少在家内吃早饭,大多前往离家较近的脚店或者小摊进行简单的就食。

这也就给了这些脚店和流动食商生存的空间,除此之外,有些流动的食商还有着自己的特色小吃,比如夏天时出售的冰雪(即现在的饮)。冷饮店在宋代之前从未见到过,但是在北宋时期,用冰雪制成的冷饮已经相当的普遍。

“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浮瓜沉,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东京市民并不把冰雪当成一种稀罕物,冰雪经常在“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

可见冰雪的消费非常容易,主要出售的载体也就是这些流动的食商,他们使得伏天的解暑不再困难。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每当夏天,有钱的人家还会在街头路口义务“散暑药冰水”。

二.宋代饮食文化的特点

宋代饮食文化的发展带动了酒楼行业的发展,酒店业已经成为了都市经济发展的风标。这些大酒店都有着极其考究的装潢,“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就连一些脚店都要“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

大酒店不仅有着豪华的装饰,于此同时也有自己独特而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比如在东京的正店都有自己的上乘佳酿,有些店的美酒足以和宫廷御酒相媲美,其中以“仁和正店”为最胜。这些酒店不仅经营各自的佳酿,还是大型的造酒作坊和美酒的批发店。

有的酒店却靠各色佳肴来吸引食客,比如“东京的白厨”,“州西安州巷张秀”等靠着精细的菜色来招揽顾客。最不同的是任店,凭借着女色来招揽生意,那里有“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兼面上,以待酒客呼唤”。

至于临安的著名酒楼,《武林旧事》一书中就记述了29家,如和乐楼、和丰楼、中和楼、春风楼、太和楼、丰乐楼等。

在大的酒楼出现“筵会假赁”的服务项目,顾客若要在家宴席,则有“四司六局”承包,租赁器具,供应酒菜,从下请书到安排座次、桌前执事等等,都有人承揽备办,主人只要出钱,不用费丝毫力气。

同时实行上门服务,东京饮食店还派专人“就门供卖”,以应顾客“仓卒之需”。至于登门承办筵席更是东京饮食业的一项重要服务项目。

烹调技艺的改进以及食材的增多,《梦梁录》一书就集有三百款饭菜。两京饮食,五光十色,各种精美菜肴,小吃名点,应有尽有。当时已经应用了烧、烤、煎、炸、蒸、炖、麻、炒等烹调方法,用炒的方法制作菜肴,改变了煮,烤,炸霸占烹饪领域的状况。

在《东京梦华录》书中就出现了一些以炒字开头的菜肴,如“旋炒栗子银杏”等。这个时候的餐饮原料有鱼、禽、蛋、蔬菜、果品等,此时已形成了地方风味的菜系,如南方菜、川菜、北食等已初显雏形,食的文化内涵也就更为广博。

烹调技艺的交流和民间的传播,则构成了两宋饮食文化的另一大特征。随着南宋的建立,政治中心的南迁,北方的饮食习惯随之南流,从而形成我国历史上的饮食习俗和烹饪技法的又一次交流。

如同《梦梁录·面食店》所言:“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由于食市的发展,讲究饮食之风遍及朝野上下,当时庖厨已与民间嫁娶丧葬、酒食游饮、节日尚食紧紧相连,从而使烹饪技艺在民间广为传播,为以后我国烹饪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打下了社会基础。

三.《东京梦华录》中的几种特色小吃

宋代的饮食极多,《东京梦华录》一书中更是用很大的一部分来介绍东京的日常小吃,我选择这本书中出现的几类小吃来作为代表的原因,一是它们的名称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是很陌生,这些小吃至今盛行不衰。

二是这些小吃在宋之前在文献上出现的极少或者没有出现过,可以说是在北宋时期出现或者是得到很好发展的特色小吃。最后是选取的这两种小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反映宋代的饮食文化的发展。

一果子。《东京梦华录》卷二中,孟元老独列一章,以饮食果子为题目,表明了果子在宋代饮食中的重要地位。在书中,果子是生果,干果,凉果,蜜饯,饼食的总称,宋代东京的使命对果子非常的喜爱,这也反应了宋代饮食文化的一种特色—素食之风。

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提高,食物越来越丰富,宋人的饮食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宋代之前其实是没有果子这一个名词的,果子的出现对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后的作用,它使得制作技术得到了发展,比如说用发酵的技术制作蒸饼,馒头等面食果子。

再者也使得东京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点心作坊和面食店,据《东京梦华录》卷四《饼店》记载:“唯武成王庙前海州张家,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每家有五十余炉”。

二包子。包子这个词可以说是从宋代才出现的,宋之前史籍中并未见有所记载,包子在《东京梦华录》中多次出现,如上文提到的“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

王楼能够发展成东京七十二家大酒店之一,全靠自己家独有的山洞梅花包子,从这就可见包子在东京人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南宋《都城纪胜》一书也详细写了当时都城临安的包子业的发展。

临安有专门卖包子的酒店,号为包子酒店,专卖鹅鸭肉馅的包子,可见,这一时期包子已经相当的普遍了。宋人喜欢吃包子,就连皇帝也不例外,“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

包子技艺发展到现在已经相当的成熟了,不仅有小笼包,灌汤包等多种包子烹饪形式,还在这些包子品种下分为各种带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包子,比如天津狗不理包子,开封灌汤包,苏州灌汤包,南京灌汤包等等。

通过翻阅史籍,北宋时期东京市民的饮食习俗和生活习惯完整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们高贵典雅,性情慵懒随和,经常呼朋唤友前去酒楼享受生活,“浮华使市民们失去了朴素和粗犷,他们的感情细腻丰富,品味较高”。

市民们相当的重视生活的情趣,致力于开发悠闲享受的日常。东京人的生活品味我们可以从饮食上一窥究竟,习惯与生活特点,带动了饮食行业的发展,也使得市场经济更加的活跃,并且还把传统的饮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可以说为后世的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转载自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王齐所写文章《浅谈北宋时期东京的饮食生活》。

参考文献:《宋代历史文化研究》《东京梦华录》《梦梁录》《都城纪事.》《武林旧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很少看到有关元朝的电视剧?不是导演不想拍!而是没法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元朝的建立在创建元朝之前,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曾因政权而走向分裂。忽必烈提倡汉化,而阿里不哥则坚持草原统治。在这场硝烟中,忽必烈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而汉人也因此而感到庆幸,因为在忽必烈的统治下,他们还能生存下去。在击败了阿里不哥后,忽必烈便创建了政权,至于国号,他引用了《易经》中的“大哉乾元”,将

  • 给朱元璋陪葬的妃子们,她们的死法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陪葬的妃子多吗,朱元璋陪葬的46个妃子视频,朱元璋长子朱标陪葬的妃子都有谁

    朱元璋贫苦出身他当过和尚要过饭,他知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担心子孙的江山会如刘邦一样被外戚专权,又迷信死后会孤独,需要人伺候,他看到元朝皇帝也有殉葬,元末不能管理后宫,后宫嫔妃私通外臣,收受贿络淫乱无礼法,为了防微杜渐永绝后患,他就在弥留之际给即将登上宝座的朱允炆留下一道遗诏,其中有四个字:责殉诸妃

  • 岳飞墓前原本跪着5人,为何现在只剩4人?还有一人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民族用自己鲜血淋淋的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这一道理,泱泱华夏五千年,历经了无数次的朝代更迭,到了晚清时期及近代,一个东方大国沦落到西方列强肆意践踏的地步。但中华儿女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凝聚和感召下,经过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在抗日战争期间,华

  • 靖康之耻:耻辱到何程度,公主嫔妃的遭遇还不如娼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靖康之乱的资料,靖康最惨公主是谁,靖康美女

    唯一没有的便是尊严,他的女人简直被金人们踏遍了,而且对他的后妃也是格外的轻视。根据历史资料《皇朝通志》的说明,说是满清的爱新觉罗家族几乎都是徽钦两个皇帝的后代们。虽然这种说法听上去有些不妥,但是这都是有根据的,清朝时期的满族和金国的女真族本来是同一个族,甚至连努尔哈赤都有可能是宋徽宗后妃所生的,只不

  • 明朝永宁公主,遭民间富家子弟骗婚,终身不识闺房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永宁公主怎么死的,关宁永宁公主全文免费阅读,永宁第一美女是谁

    而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每个朝代也都有着数量众多的公主。这些公主有的掌控权势拥有着极其奢华的享受,比如唐朝的太平公主。而也有着像文成公主这样为了国家的和平嫁入偏远之地苦寒一生的存在。除了这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公主之外,在明朝还有着这样一位永宁公主。虽然名为永宁但是她的一生过的却一点也不安宁,不仅被骗婚嫁

  • 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两位发小前来要官,为啥一个被砍头一个高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当皇帝后两个发小上门讨官,汤和和朱元璋是发小吗,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发小前来要官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之后,也有两个儿时的玩伴过来找他,这两个人都是他小时候一起打闹的朋友。本来发小重逢,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和庆祝的事情,但为什么是一个被杀头,一个却升官了呢?原来这其中蕴含的,是为人处世的说话技巧和情商的展现。一、幼时经历朱元璋在小的时候,家庭条件十分艰苦,全家人经常过着

  • 朱元璋的一项政策百姓叫好,死后就被废除,再没皇帝愿意恢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废除了什么制度,朱元璋胡军版废除宰相制是哪一集,朱元璋颁布的三个法令

    正因为朱元璋出身草莽,深知底层人民生活的贫苦,痛恨贪官污吏。因此,他建立的王朝,对官员极为严酷苛刻,但对百姓去无比宽容。后世称朱元璋是暴君,但他的“暴”是对官员“暴”,而不是对老百姓。朱元璋为了限制官员,照顾百姓,制定很多从前没有,后世也再没启用过的制度。其中一项就是:押官面圣。顾名思义,就是老百姓

  • 易中天为何认为明朝是中国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最窝囊的朝代,易中天谈明朝完整版,明朝皇帝评价易中天

    我看过很多评价明朝的人,其实都是在田忌赛马的模式在批判明朝,也就是拿明朝缺陷与其它王朝的优势做对比,用这种极其不公平的方法做对比,别说是明朝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可以看作是最黑暗、最腐朽、最残忍的时代,包括现在,下面具体说说明朝的黑暗、腐朽、残忍。关于明朝,前两任皇帝朱元璋朱棣脾气暴躁,残酷嗜

  • 公主:天下贪官你是杀不完的,朱元璋回答五个字,却万古流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对贪官的狠话,朱元璋治理贪官,朱元璋处理贪官

    中国历代皇帝对那种欺压百姓,贪污的官员更是厌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正因为朱元璋出身平民在孩童时期受尽欺凌,所以他对那些欺压姓百姓、贪得无厌的官员甚是厌恶。所以从那时候起,因为受尽贪官的欺压,他便发誓让一定要那些贪官得到应有惩罚。后来经过他努力,一步步走上了皇帝的位置,也正是因为有滔天的

  • 明朝的这位皇帝,竟然当了两次皇帝?而且都和太监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太监洪宝,明朝皇帝和太监的关系,明朝那些事儿太监

    很多读者这个时候就感到奇怪了,中国古代皇帝,要么是子承父位,要么图谋篡位,也有少量的弟继兄位,就是没有听说过,有两次登基为帝的。那么明英宗为何当了两次皇帝?又为什么说两次当皇帝和太监有关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释明白。朱祁镇出生于宣德二年(1427年),他的父亲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三年(14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