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巨鹿之战,项羽是如何绕过章邯主力,攻击秦军甬道的?

巨鹿之战,项羽是如何绕过章邯主力,攻击秦军甬道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090 更新时间:2023/12/27 15:20:45

项梁在世时,项它和项羽是他帐下可独自带兵的两员大将,项它曾率军参与临济之战,项羽则远征襄城。项梁死后,虽然范增等人奉项羽为统帅,但实际上项氏内部资历最老的是项羽的叔父项缠,同样拥有嫡系军队的则是项它。面对秦军,项氏内部暂时还算团结,但项它绝不甘心屈居项羽之下。与其把项它留在身边掣肘,不如让他作为偏师牵制白马津方向的秦军,项羽、项它的分工也算合理。

楚军渡过黄河有一南一北两个点,南边是东郡的白马津,北边是济北郡平原津,章邯主防白马津,这是南方军队北上的传统路线,平原津一般是赵齐之间战争的渡河点。当时黄河下游河水泛滥,河流两侧还有相当宽度的沼泽地,本地渔民勉强能穿梭其间,人均负重几十斤的军队很容易陷入其中,战马更难通过。

此前齐王田儋在世,派齐将田都率军两万救援巨鹿,就是走平原津渡河。项羽作为一个楚国人,用齐国人的思维去考虑行军路线,这也是巨鹿之战关键点之一。

项羽的进军路线,是避开正面的章邯,直接支援巨鹿,攻击王离军。如果直面章邯,首先要面对白马津的杨熊,即使能击败对手,渡过黄河以后,楚军就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黄河以北章邯军是如何布局的。章邯进驻漳水流域后,将邯郸附近百姓全都迁到河内,方圆上百里,除了运粮的民夫和军队,再没其他闲杂人等,楚军的斥候根本打探不到有价值的信息。

章邯军号称有二十余万,而三川郡和颍川郡一带的内史保、赵贲二人,从长安出发时有四万人马,如今扩张到至少有八万人,然而章邯却一个都调不动。章邯实际兵力约十四万,分布在河内、邯郸、东郡广大地盘上,除去各地守军,机动力量约有八万。

章邯并没有把大本营部署在邯郸这座废城,而是将中军大帐设在洹水西岸的棘原,兵力有五万余人。章邯在棘原与巨鹿之间修筑甬道(粮道两旁筑起壁垒),有数万民夫往来期间输送粮草,也有多支军队在沿线跟随保护。秦军粮草从敖仓到白马津,再走陆地运到安阳,然后走洹水运到棘原,只要粮草供应充足,秦军可说立于不败之地。

秦军的兵力并不比诸侯军多,秦军最大的优势,是摆下方阵,万弩齐发,其强弓劲弩优势很大。章邯就是一心营造这个机会,希望在白马津或以北的平原地区列阵阻击,不但要击败对手,自身损失也要降到最低。

这个时期的战争,和战国有些类似,六国的子民,不会轻易投身秦营,秦军是打一个少一个,章邯要省着点打。

项羽军在历城造船时,齐王建(战国最后一个齐王)之孙田安率军从临淄赶来投奔,原来齐王田市和相国田荣赶走齐王田假,齐国内部很多人不满。田市和田荣为了控制齐国局势,没有派兵支援中原反秦战争,齐王建之孙田安本有资格继承齐王之位,要推翻田市实力不够,于是率六千多人前来投奔项羽。

有了田安这块招牌,楚军取得了不少渔船,迅速渡过济水。楚军北上一路城门大开,齐国百姓箪食壶浆相迎。平原县令不但献城,还把船只粮草都如数送给田安。

楚军从济北郡平原城西边的平原津渡过黄河,等于绕过整个东郡。这个过程中有了田安协助,楚军才争分夺秒完成战略大挪移,而章邯显然没料到楚军如此神速,来不及调动南部军队,导致处处被动。田安在灭秦的过程中杀敌效果不大,项羽却念念不忘其功劳,后来封为济北王。

楚军渡过黄河后,破釜沉舟,烧帐篷,持三日粮,以示与秦兵决一死战,不求生还。楚军上下知道有进无退,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

项羽令当阳君英布与蒲将军率两万精锐为先锋,攻击棘原与巨鹿之间的甬道,目的是断掉王离的粮草供应。

甬道上的军队是跟随运粮车队移动的,一名秦军都尉率四千人,与上万民夫一起,正押送粮草辎重。

英布与蒲将军攻破甬道壁,利用局部优势兵力,杀秦军都尉,击破这支押粮军,民夫则一哄而散。秦军甬道切断了,而且英布军还以战养战,获得了大把粮草。

王离把军队分成八组,亲率两万,其余五万六千人分成七组,由七个将军统领,分别是:涉间、苏角、孟防、韩章、李迈、周熊、王官,各统领八千人。甬道被断后,王离令苏角率兵八千救援甬道,又令孟防率八千人马紧跟二十里。南边的章邯则派章平率一万人增援,配合王离军。

不过王离和章邯都低估了英布和蒲将军,这可是项羽麾下最能打的两员战将,项羽知道此战的意义,把精兵利器都派给了英布。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苏角折一阵后,立刻令孟防杀入战团,并向章平求援。章平是章邯之弟,自然不会为王离去拼命,只是来回在战场边缘骚扰楚军。

此战苏角、孟防损失了一半人马,被迫撤兵,章平则损失了数百人马,也向南撤退。

甬道是决不能丢的,王离改变战术,他与涉闲留守巨鹿。然后派韩章、李迈、周熊、王官的三万两千人马,加入战团。章邯也派长史司马欣率五千人马增援章平,这几乎是章邯援军的极限数。

秦军的将军,章邯与王离都是上将军,一个统率中央军,一个统率北军,章邯排位在王离之前。其次是裨将章平、涉间、苏角,这几个是副将,相当于中将。再次是孟防、韩章、李迈、周熊、王官等,相当于少将。

此时秦军在甬道分为两部分,总投入四万九千余人。北边以苏角为主将,率孟防、韩章、李迈、周熊、王官五将,领四万秦军迎战。南边的章平、司马欣主要是策应,率近一万四千多人马伺机增援。

项羽则派心腹郑昌率偏师五万迫近棘原,牵制秦军章邯主力。项羽则亲率龙且等猛将,领九万楚军,并先前英布与蒲将军的人马,合计近十万余人,杀入战团。

这是一场混战,双方杀得昏天黑地,各自战损上万。秦军八个将军参战,未能击退楚军,甬道彻底被断。

章邯在棘原,面对来势汹汹的郑昌军,对方却只是骚扰,反而筑垒城挖壕沟,只等章邯派军增援王离,这支楚军就会见机行事抄秦军后路。

此时甬道眼看守不住了,苏角下令执行第二套战术,撤回巨鹿。原来秦军在巨鹿有所布置,早前设想是在巨鹿迎战诸侯军。苏角令各路人马撤回巨鹿,利用防御工事对付楚军。楚军虽然截获了一批粮草,但最多只能供二十万楚军吃两天。

巨鹿存粮虽然不多,但耗下去楚军肯定先崩溃,所以退守巨鹿城外,反而是上策。

战场一片狼藉,满目都是敌我双方的尸体,以各种各样的姿势纠缠躺倒在一起,生者发出呻吟,地上各式武器浸泡在逐渐凝固的褐色血液里,疲惫不堪的战士躺在尸体上呼呼大睡。

项羽骑乌骓马巡视,眼前出现可怖一幕,只见一名浑身泥土混杂血液的将军,伏在一匹快死的战马上,用利刃割开动脉,大口喝着马颈上喷出的鲜血,他一脸马血,见项羽来了,转过头硬挤一丝苦笑。

项羽从盔甲上认出是英布,关切问道:“英将军还能战否?”

图-巨鹿县老漳河休闲生态游园

英布从战马上弹了起来,用水袋清洗脸部,嘶哑喊道:“血不是我的,还可再战五百合,不死不休。”

章平率败军回到章邯阵中,其他秦军向巨鹿撤退。北边的秦军六路齐退,苏角总览大军,自己一路放慢脚步,确保其他五路顺利抵达战斗位置。

苏角遇到英布,是这辈子最倒霉的一件事。只见英布虎背狼腰,风神峻烈,一道枪影,七上八下,戳倒秦军数十人马。惹得苏角性起,率一队精锐亲兵杀来。双方缠斗不休,山摇地动,天日无光。苏角终于不敌,英布用长枪插着他的首级示众,楚军士气大振。

楚军从杀一都尉截断甬道,到战胜八位秦将,可谓九战九胜。特别是阵斩苏角,气势如虹,自信心爆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汉帝国第一功臣韩信的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一个屌丝中的战斗机,人家刘邦再不济也是体制内,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工资不高但也饿不死,家里有个哥哥勤劳刻苦,时不时也会接济一下这个不中用的弟弟。韩信就没这么好了,自幼爸妈就没了,一个人在淮阴那旮旯流浪,又没有一技之长,力气还不大,苦力活都干不了,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最惨的时候,还跑到一个帮人家洗

  • 唐朝和日本的战争:把日本彻底打服,此后千年未敢挑衅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发生于公元663年,此战名为“白江口之战”,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倭军(4万余人,战船1000余艘),唐军(1.3万人,战舰170余艘)。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数倍的倭军打得大败,奠定了此后长达千年时间的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历史上与倭国的

  • 庞统临死前,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庞统为什么偏爱魏延,魏延与庞统的关系,庞统和魏延有什么关系

    卧龙先生自然不必多说,刘备三顾茅庐才求得先生出山,而诸葛亮也确实不负众望,他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驾崩之后仍旧忠心辅佐年幼的阿斗;这等忠义且才华横溢之人,实在是不可多得。少年凤雏那么凤雏又是何人呢?既然能与诸葛亮齐名,必定也不同凡响,但是凤雏庞统在蜀国的影响力却远不及诸葛亮,只因庞统看透

  • 西败后蜀、三征南唐,后周皇帝柴荣若多活几年,就没大宋啥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时也,命也。他们终究是徒留遗憾,只留给后人一个假如。假如他活着,那将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可惜没有假如,但丝毫不影响后来人对这些“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帝王给予高度评价。 朱元璋评价他,“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 后周的第二位君主柴荣,被誉“

  • 巨鹿之战,一战打断大秦的脊梁骨,20万秦军被坑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巨鹿之战秦军全军覆没,巨鹿之战的秦兵哪来的,巨鹿之战真的是秦军主力吗

    但是事情还没完,项燕有个孙子叫项羽,项羽还有个外号,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同志从小就不是个省油的灯,家里给他安排辅导老师上课,直接就被项羽给吓跑了,一分钟心疼一下老师的心里阴影面积。长大了之后一直游手好闲,某天看到秦始皇出巡的排场,被这拉风的排场雷到了,说出来那就超级霸气的话“彼可取而代之”,并立志要

  • 西安李晦墓隐藏一密室,专家研究后发现,这是所有唐朝古墓的一个特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古墓考察,陕西被开发的唐代古墓都有哪些,唐朝有几座保存完整的古墓

    古代贵族在修建古墓时,会安排大量的机关,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陪葬品,因此在现代古墓的挖掘中,经常会发现盗墓贼的尸体。在古墓中除了诺大的墓室之外,墓主人经常会单独修建一间密室,密室中通常会放置一些最珍贵的陪葬品,因此一座古墓中密室才是盗墓贼的目标所在。 前段时间,位于陕西省的西安市发现的古墓中,就惊现一座

  • 宦官赵高发动的沙丘宫之变为何可以成功?离不开这个人的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赵高也知道,光凭自己拿个遗诏出去,很难服众,他必须找一个同盟军,这个人必须得有威望,说出的话有分量,还得和老板的关系密切,只有这样,假事才能办成真的。赵高寻思来、寻思去,发现只有李斯符合上述条件。李斯,大秦帝国的丞相,也是大秦帝国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跟老板嬴政的关系极为密切,颇受老板的信任,服务大秦帝

  • 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碑上刻着55个字,才知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家一般想到的是他光辉的政绩,初唐在他的治理下实现了国泰民安。但李世民的皇位争夺之路,是一条血路,他亲自杀掉自己的手足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终才有机会成功登基。“玄武门之变”也是史学家们就李世民为人如何争论得最激烈的一点。李建成之墓在西安地区被发现,算是为李世民的性格之谜解惑了。

  • 西安出土一篇墓志铭,揭开唐宪宗的真实死因:唐代皇室的黑暗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这句话看似十分普通,但背后却隐藏了唐朝皇室一惊天丑闻。要知道“元和”为唐宪宗李纯年号,而“少帝”自然就是李纯所立的太子——唐穆宗李恒。 但“永新”二字让众多史学家惊讶不已,要知道不管是《资治通鉴》还是其他史籍中均没有关于“永新”年号的描述。而正史记载的是,李恒在李纯死后次年才弃用新年号“长庆”。 可

  • 被父亲与老婆的风采掩盖的一代明主唐高宗李治,被遗忘的永徽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高宗李治的历史评价,永徽之治与开元盛世,永徽之治24位功臣

    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李治,虚心纳谏、勤于政事、乾纲独断。登基之初,李治就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即位之后,重用太宗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颇有贞观之治之遗风。 唐高宗李治 在政事方面,李治鼓励大臣多进谏,特别是关于国计民生方面的问题。永徽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