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人卖铁器给匈奴,汉武帝却杀尽汉人、重赏匈奴,事后发现真高明

汉人卖铁器给匈奴,汉武帝却杀尽汉人、重赏匈奴,事后发现真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65 更新时间:2024/2/16 22:53:47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仅有的几个彻底征服外敌的王朝之一,汉武帝被称为千古一帝,正是因为他为汉朝解决了匈奴这个心腹大患,不但给汉朝换来了长久的和平,也让汉朝可以更好的发展,成就了一番霸业。

可征服匈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要在武力上征服匈奴,还要通过各种手段征服匈奴,尤其是那些归顺汉朝的匈奴人,要做到“为我所用”,这一点才是最难的地方,因此汉武帝开始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入手。

匈奴与汉朝

早在中原地区不断发展的同时,北方的草原也涌现出了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这些游牧部落战斗力极其强悍,多次和中原地区发生摩擦。

例如西周的灭亡,就可以看到戎族的影子,随后中原地区经历了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完成短暂的统一后,来到了汉朝,中原地区终于进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期。

与此同时,草原地区同样战争不断,不同部落之间互相征伐,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匈奴为主,其他部落臣服或者抵抗的局面,完成势力统一的匈奴很快和中原地区爆发了战争。

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打破匈奴,为中原地区换来了十年的和平,秦国统一后,不仅出现了长城,秦国还在北部边境长期驻军,和匈奴形成了对峙状态。

接下来,中原与匈奴同时完成了更新换代,刘邦登上皇位,匈奴也出现了冒顿单于这样的天之骄子,一场大战立刻爆发。

可惜的是,由于长时间的战乱,再加上中原地区还停留在步兵为主的时代,这次战斗,刘邦差点身陷战场,最终以多种代价才换来了汉朝的和平。

可以说,从汉朝建立开始,击败匈奴就是汉朝的主要目标,颇有当时秦国先后六位皇帝为统一付出的场面,不过汉朝并没有经历这么长的时间。

在文景两帝完成资源积累后,汉武帝出现了,他以张骞卫青霍去病等人的付出为代价,终于打败了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建立了西域都护府。

可战争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危机的结束,相反,新一轮的危机不得不预防,这份危机主要来源于归降的匈奴部队,当年霍去病凭借神奇的迂回战术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造就了:“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这一战不仅成功击溃匈奴的信心,还为汉朝带来了一个“双刃剑”:之前控制着河西走廊的浑邪王和休屠王部落选择向汉朝归降。

那么该如何处理这两支队伍呢?

利欲熏心

经过仔细商讨,汉武帝决定将这两支部队迁徙到汉朝内部,经过长时间的民族融合,让这两支部队彻底融入中原地区,成为中原的一部分。

从各方面角度来看,这都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如果将他们放在草原地区,即使加强监督,也很有可能再次培养一个匈奴。

如果进行屠杀,有可能引起哗变,战争再次爆发又是一场生灵涂炭,那时的汉朝经过多年的战争已然千疮百孔,无法承受战争的打击,就这样,两支匈奴部队来到了汉朝腹地。

对于这件事,汉朝官员表现的非常慎重,但很多百姓、官员和商人则欢呼雀跃,在他们看来,这是“暴富”征兆。

早在汉武帝之前,中原地区和匈奴地区的百姓已经开始频繁的商业互动,中原地区对草原地区的牛羊需求很大,匈奴地区则需要大量中原地区的农作物、铁等资源,再加上这两个部落几乎没有在战争中受到太大的损伤,他们在中原商人眼里简直移动的钱包。

一开始,和两个匈奴部落交易的以各地百姓为主,交易内容也是农作物、布匹和牛羊交易为主。

这种交易是汉武帝认可且十分支持的,可随着交易量不断增加,商人以及一部分官员开始按耐不住。

因为法律限制,商人与官员的交易内容还在以法律允许范围,但这种交易的利润十分有限,完全无法满足他们都胃口,因此他们选择铤而走险,在交易范围中加入了朝廷限制交易的铁器。

在古代社会当中,盐和铁是国家管制的物品,民间禁止交易,更不要说和匈奴进行交易了。

因为这是汉武帝开始,中原地区维持了2600年的“大买卖”,草原地区虽然生产牛羊,但在盐铁方面十分匮乏,必须依靠从中原地区获取。

获取方式无非两种:掠夺或者交易,这相当于一种变相的资源垄断,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这就是汉武帝能够获胜的优势之一。

那么当时的汉朝,在盐铁交易方面占据了怎样的高度呢?

《史记·平准书》曾记载:“以铸钱财过王者。”

《史记.货殖列传》曾记载:“以铁冶起,富至巨万。”

简单来说,只要汉朝能够掌握盐铁交易,尤其是铁,就能持续保证汉朝可以有足够的利润,同时形成对匈奴的压制,并且这份压制会一直持续下去。

可一些人偏偏利欲熏心,私下和匈奴部落进行铁器交易,往小了说,这种行为会影响整个汉朝的经济规则和方向,往大了说,当这些匈奴部落拥有汉朝最好的铁制兵器,又进入了中原腹地,他们对汉朝的威胁会无限放大,甚至有可能出现改朝换代,那么汉武帝面对这种情况是如何行动的呢?

汉武帝的措施

在得知这件事后,汉武帝虽然愤怒,可依旧即使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并很快下达的相关的命令:杀掉卖给匈奴铁器的汉人,奖赏购买铁器的匈奴人。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不分是非”的命令,可从政治角度来说,汉武帝的举措十分明智。

汉武帝杀死私自售卖铁器的汉人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杀鸡儆猴”。

因为这项交易属于违法交易,国有国法,针对这种行为必须有很强烈的反制措施,才能彻底根除这种行为再次出现。

事实证明,汉武帝的行动果断并且有效,在此之后,不管哪个朝代都将铁器牢牢的管控在国家的手中。

第二个目的则是“震慑”。

在这项交易中,参与的汉朝人和匈奴人都获益,因此汉武帝选择用这种方式震慑一下匈奴人,在匈奴人眼中,汉武帝对自己人毫不手软,对他们自然也不会客气,此番过后,匈奴人自然不会有继续购买铁器的胆子。

既然已经惩罚参与交易的汉人,为何汉武帝还要奖赏匈奴人呢,这就是汉武帝的聪明之处;

首先,通过奖赏可以让匈奴人对汉朝有足够的归属感,这两只匈奴部落属于战败的俘虏,对汉朝的归属心十分有限,通过这次奖赏,匈奴人可以不再惧怕汉朝,放下心融入汉朝,逐渐成为汉朝的一部分。

其次,这次交易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汉朝本土人,匈奴人一开始的交易目标一直保持在汉朝的允许范围内,并且匈奴人在交易后没有任何不轨的举动,全面听从汉朝对他们的安排。

这是汉武帝希望看到的场景,因此对他们进行了赏赐,这可以看做是对他们忠心的奖赏,也可以看做是对他们规范交易的认可。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汉武帝的眼中,这些匈奴人要比参与交易的汉朝人“有用”。

“士农工商”,我国古代的商人一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统治阶级所鄙视,而且他们的商业行为必须建立在国家稳定的基础上,简单来说,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和价值非常低。

反观这些匈奴人,他们是即战力,在战争爆发后可以立刻投入战场,为国家做出足够的贡献,因此权衡利弊之下,这些参与交易的人自然成为了牺牲品。

汉武帝能够打败匈奴,建立稳定的汉朝,和他高超的政治眼光密不可分,或许他也做做错事的时候,可大部分相关决策还是非常正确的,同时,汉武帝在商业上的眼光也非常强大。

早在文帝时期,为了富裕国家,多个行业对民间进行开放,其中就包括盐铁,这也造就了汉朝经济的快速腾飞,成为了汉武帝征战匈奴的筹码,不过在战争结束后,汉武帝发现商人反而成为了国家的“蛀虫”,他们只管着挣钱,却没有主动为国家做出贡献。

因此这次行动,也可以看做是汉武帝为收回盐铁等行业做出的铺垫,同时开始对汉朝的整体经济进行了整顿,最终早就了汉朝后续的强大。

结语:

汉武帝的强大,不只是勇气,同时也在于“格局”,汉武帝的格局非常大,他敢于用卫青,敢于任命霍去病,同时,他早早看到了资源对国家的影响,通过开启商业区域一点点的消磨匈奴,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壮举,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发展,除了强大的武力外,一个正确的发展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更多文章

  • 巨鹿之战,项羽是如何绕过章邯主力,攻击秦军甬道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项梁在世时,项它和项羽是他帐下可独自带兵的两员大将,项它曾率军参与临济之战,项羽则远征襄城。项梁死后,虽然范增等人奉项羽为统帅,但实际上项氏内部资历最老的是项羽的叔父项缠,同样拥有嫡系军队的则是项它。面对秦军,项氏内部暂时还算团结,但项它绝不甘心屈居项羽之下。与其把项它留在身边掣肘,不如让他作为偏师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汉帝国第一功臣韩信的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一个屌丝中的战斗机,人家刘邦再不济也是体制内,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工资不高但也饿不死,家里有个哥哥勤劳刻苦,时不时也会接济一下这个不中用的弟弟。韩信就没这么好了,自幼爸妈就没了,一个人在淮阴那旮旯流浪,又没有一技之长,力气还不大,苦力活都干不了,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最惨的时候,还跑到一个帮人家洗

  • 唐朝和日本的战争:把日本彻底打服,此后千年未敢挑衅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发生于公元663年,此战名为“白江口之战”,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倭军(4万余人,战船1000余艘),唐军(1.3万人,战舰170余艘)。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数倍的倭军打得大败,奠定了此后长达千年时间的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历史上与倭国的

  • 庞统临死前,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庞统为什么偏爱魏延,魏延与庞统的关系,庞统和魏延有什么关系

    卧龙先生自然不必多说,刘备三顾茅庐才求得先生出山,而诸葛亮也确实不负众望,他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驾崩之后仍旧忠心辅佐年幼的阿斗;这等忠义且才华横溢之人,实在是不可多得。少年凤雏那么凤雏又是何人呢?既然能与诸葛亮齐名,必定也不同凡响,但是凤雏庞统在蜀国的影响力却远不及诸葛亮,只因庞统看透

  • 西败后蜀、三征南唐,后周皇帝柴荣若多活几年,就没大宋啥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时也,命也。他们终究是徒留遗憾,只留给后人一个假如。假如他活着,那将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可惜没有假如,但丝毫不影响后来人对这些“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帝王给予高度评价。 朱元璋评价他,“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 后周的第二位君主柴荣,被誉“

  • 巨鹿之战,一战打断大秦的脊梁骨,20万秦军被坑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巨鹿之战秦军全军覆没,巨鹿之战的秦兵哪来的,巨鹿之战真的是秦军主力吗

    但是事情还没完,项燕有个孙子叫项羽,项羽还有个外号,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同志从小就不是个省油的灯,家里给他安排辅导老师上课,直接就被项羽给吓跑了,一分钟心疼一下老师的心里阴影面积。长大了之后一直游手好闲,某天看到秦始皇出巡的排场,被这拉风的排场雷到了,说出来那就超级霸气的话“彼可取而代之”,并立志要

  • 西安李晦墓隐藏一密室,专家研究后发现,这是所有唐朝古墓的一个特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古墓考察,陕西被开发的唐代古墓都有哪些,唐朝有几座保存完整的古墓

    古代贵族在修建古墓时,会安排大量的机关,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陪葬品,因此在现代古墓的挖掘中,经常会发现盗墓贼的尸体。在古墓中除了诺大的墓室之外,墓主人经常会单独修建一间密室,密室中通常会放置一些最珍贵的陪葬品,因此一座古墓中密室才是盗墓贼的目标所在。 前段时间,位于陕西省的西安市发现的古墓中,就惊现一座

  • 宦官赵高发动的沙丘宫之变为何可以成功?离不开这个人的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赵高也知道,光凭自己拿个遗诏出去,很难服众,他必须找一个同盟军,这个人必须得有威望,说出的话有分量,还得和老板的关系密切,只有这样,假事才能办成真的。赵高寻思来、寻思去,发现只有李斯符合上述条件。李斯,大秦帝国的丞相,也是大秦帝国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跟老板嬴政的关系极为密切,颇受老板的信任,服务大秦帝

  • 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碑上刻着55个字,才知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家一般想到的是他光辉的政绩,初唐在他的治理下实现了国泰民安。但李世民的皇位争夺之路,是一条血路,他亲自杀掉自己的手足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终才有机会成功登基。“玄武门之变”也是史学家们就李世民为人如何争论得最激烈的一点。李建成之墓在西安地区被发现,算是为李世民的性格之谜解惑了。

  • 西安出土一篇墓志铭,揭开唐宪宗的真实死因:唐代皇室的黑暗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这句话看似十分普通,但背后却隐藏了唐朝皇室一惊天丑闻。要知道“元和”为唐宪宗李纯年号,而“少帝”自然就是李纯所立的太子——唐穆宗李恒。 但“永新”二字让众多史学家惊讶不已,要知道不管是《资治通鉴》还是其他史籍中均没有关于“永新”年号的描述。而正史记载的是,李恒在李纯死后次年才弃用新年号“长庆”。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