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商业和农业到底是什么样的 西汉重农抑商的原因是什么

西汉商业和农业到底是什么样的 西汉重农抑商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06 更新时间:2024/2/1 9:08:40

对西汉抑商扶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西汉为什么要抑商扶农,商业和农业的发展是?

汉昭帝即位时,所面临的国家状况不同于之前的历任帝,既无高祖时的贫弱,也无武帝时的富庶。在承接武帝所打造的盛世帝国之际,也继承了武帝的遗志。所谓武帝遗志,其实在武帝在位期间就曾多次提及。

从中可以看出武帝洞悉王朝的发展,以史为鉴,自己的武力征伐既是巩固已有的成果,也是为后世的发展打基础,而后世如果再行如此劳民伤财之举,必然会重蹈亡秦之辄。虽然后来卫太子被废,但武帝对于后世安民的意愿并没有动摇。

在征和四年,也就是武帝去世的前两年,下轮台之诏,封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思养民,封赵过为搜粟都尉因其能代田等,所有这些都是武帝为安后世而打得基础。甚至于昭帝即位后的具体事实,也表明对武帝后期安民意志的继承。

除了对武帝遗志的继承之外,从昭帝开始,虽然减少甚至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外部,尤其是和匈奴的直接战争。但是从武帝开始,西汉进入了天灾频发的时期。天灾影响直接的当属农业,史料中关于受灾情况的记载比比皆是。

如比岁不登,民匮于食、乃者民被水灾,颇匮于食等等,频繁的灾害后出现了民众久困,连年流离,离其城郭,相枕席于道路的问题。流民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政府的赋税收入,更是酿成社会起义动荡的主要因素。

灾害过后的流民问题,成为西汉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西汉后期没有武帝时强大的财政作为支持,而武帝时遗留的问题也需一并解决,故而武帝之后的王朝开始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昭帝即位后,同样对于士民强行进行了迁移,但不同的是,这次的迁徙是有偿的。虽然迁徙对于乡里豪绅的势力上,仍起着抑制的作用,但比起之前的多次无偿迁徙,显然已是缓和了很多。

同样的抑制政策在宣帝时曾实行过两次。本始元年迁徙各郡、国资产在百万以上的吏民往昭帝的墓地,平陵。元康元年又迁徙富豪之家往宣帝的杜陵。

在成帝鸿嘉二年,也曾徙富豪之家迁往昌陵定居。但昌陵因地势较低在建设中曾出现波折,故而侍中卫尉淳于长,曾数次建议昌陵的建设宜早止,徙家反故处。成帝对于昌陵事件也曾做出反应,但是否有回迁史料没有详细记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三年太上皇期间都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三年太上皇期间都在干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举办千叟宴据史料记载,这次的千叟宴空前的盛大,列名邀赏者达五千人之多,这么多人参加除了皇亲国戚之外,几乎掏空了朝廷的所有官职人员。到达现场参加的人数有3056人,都会得到不同的赏赐,最差也是赏了一顿饭,而那些超过百岁之人,乾隆皇帝还分别

  • 大历十才子是哪十位?大历年间10位诗人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历十才子,唐朝,历史解密

    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但这10人中的生卒年皆不详。其中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吉中孚五人生平不详。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

  • 魏国究竟是怎么迅速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魏国究竟是怎么迅速衰落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403年,曾经称霸北方的晋国土崩瓦解,被新生的韩、赵、魏三国所取代,群星灿烂的春秋时期从此结束,七大诸侯争雄的战国时期拉开了序幕。魏国在魏文侯君臣的变法图强下首先崛起,涌现出李悝、西门豹、乐羊、吴起等一大批贤臣名将,建立起华夏大地上第一

  • 公元220年发生了哪些大师?对三国影响巨大的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所谓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诸侯相争,最终魏蜀吴三家笑到了最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然而在220年,也可以说是最为难过的一年了,三个国家之间,都发生了剧烈的动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首先来说说魏国,可以说魏国的变化是最大的,这一年正月,魏王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王位,而在10个月之后,

  • 荀林父为何没有被杀掉?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荀林父,春秋,历史解密

    邲之战又被称作“两棠之役”,这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国与楚国之间的战争,最后的结局是晋国大败,而楚国取代了晋国,成为了春秋霸主。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是这次战役中晋军方面的总指挥,战役失败后,晋景公不但没有下令杀了他,反而还让其官复原职,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晋景公不杀荀林父的原因是什么?派荀林父出战

  • 晋国卿位之争,资历深却发迹慢的魏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晋国魏氏,战国,历史解密

    在晋国的世卿家族中,论起资历,魏氏与赵氏基本算同步,但魏氏的发迹却远较其他世卿家族缓慢。魏氏的先祖与周同姓,名为“高”,周武王时期,受封於毕,而被称为毕公高。其后,毕国绝封,毕国公族子孙离散。晋献公时期,毕公高之苗裔毕万有勇力而仕於晋。前661年,晋始作二军,晋献公自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

  • 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后人亦称“朱奉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肱,宋朝,历史解密

    朱肱(1050—1125年),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因曾官奉议郎,人称朱奉议。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无意为官,退而酿酒著书,其间对《伤寒论》深有研究,值朝廷重视医学,遍求精于医术之人,朱肱遂被征为医学博士,后因书苏东坡诗获罪,被贬于达州(今四川达县),次年还为朝奉

  • 曹操最初的盟友,此人究竟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最初的盟友,此人究竟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为了实现“人生抱负”先后组建过各类的“企业家联盟”。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后,各类联盟相继瓦解,曹操也走上了“独立创业”之路。曹操创业期间先后与袁绍、张邈等集团进行过结盟,但终其一生真正意义上的铁杆盟友只有一

  • 揭秘:三郤是怎么走向破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郤,春秋,历史解密

    三郤是春秋中期晋国出现的一个权臣集团,主要由郤锜、郤犨、郤至三人构建。三人皆晋国郤氏家族成员,时人称之三郤,又作三郄。三人皆有才干,为政要职,且关系密切协调,可谓同生共死。在晋国两百年的卿族斗争中,有一个普遍的的规律,但凡太过显赫的家族,最终总是难逃灭族的命运。正所谓“树大招风”。反观之,韩氏、魏氏

  • 十八世纪的意大利做干了哪些事情 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意大利,威尼斯,历史解密

    话说,意大利王国自成立以后,终于先是在公元1866年的时候从奥地利手里收回了威尼斯,接着就又在公元1870年的时候,收回了教皇的辖区,实现了全境的统一。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首先,让我们先将目光移到公元1860年5月6日的早晨,就会发现,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外的港口,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