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为何会走向衰亡?

唐朝为何会走向衰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105 更新时间:2024/1/26 8:04:49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总是能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而它创造的诸多政治及文化财富更是直至今天都值得深入探究,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但是,无论是再如何强盛的王朝,也终归会迎来灭亡的一天,唐朝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唐朝依靠着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做到了全面强盛,但随着这套政治制度的老化以及时代的变革,唐朝也最终走上了衰弱的道路。即便唐朝历史上也曾不断有人试图阻止这一进程,但依旧还是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势。

一、藩镇割据是唐朝走向衰弱的主要原因

1、节度使得设立是唐朝解决外部军事威胁的方法

唐朝之所以能够在其初期在军事层面呈现出对外无往不利的状态,府兵制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作为一项从西魏时期就开始实行的制度,府兵制不仅能够较大限度地团结国内统治阶级的力量,也能够极大提升军队战斗力,从而达到战无不胜的目的。

到了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对府兵制再度进行了改革,使唐朝军队的战斗力继续提高,正如李世民所说:“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也正是依靠着府兵制,唐朝初年对外几乎一直保持着战略进攻状态,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都有着唐朝军队的身影,周围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也都相继臣服,李世民天可汗的称呼也就此出现。

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府兵制开始走向崩溃。一方面,正是由于唐朝初期的大规模扩张,使得唐朝战线拉得过长,这不仅使唐朝的军事成本大幅度提高,而原本可以轮换的府兵中有很多也一辈子都无法再回到家乡,国内民众参军的积极性因此又大幅度降低。

另一方面,府兵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均田制在唐朝愈发严重的土地兼并之下也逐渐遭到破坏,不再能够给予府兵制以经济支撑。

久而久之,府兵制就成了一件流于形式的事情,在唐朝历史上消失不见。但与此同时,唐朝周边的军事压力却越来越大,面临着来自吐蕃、突厥、奚、契丹乃至阿拉伯等各方势力的轮番袭扰,整个唐朝在军事制度上面急需一种改革。

就在这种情况下,募兵制开始出现于历史舞台之上。每当唐朝政府分配的兵额无法满足边疆的军事防御所需时,边疆地区的军事长官就会自行招募士兵。由于这些士兵的生杀予夺大权都掌握在当地长官手中,这使他们对长官的忠诚程度远远大于皇帝,“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这些长官的军事权力便是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培养起来。

另外,当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唐朝的对外战略由原先的积极扩张改为保守防御,唐朝政府也因此在各个边疆地带驻扎防御力量,如长寿元年在安西四镇安插军队以控制塔里木通往中亚的道路;在天山北侧安置军队以防御突厥势力的侵犯。

此后随着时间的发展,边疆地区的军队数量越来越多,唐朝设立的节度使也越来越多。而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以保障胜利,唐朝中央政府不得不下放权力,继续将部分军事及政治乃至最后将经济权力都交给当地军队的长官,这便是节度使制权力的来源。

唐睿宗景云二年,贺拔延嗣成为河西节度使,标志着节度使这一官职的正式产生。可以说,节度使制度是一项适应唐朝社会变化的制度,无论是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的难以为继还是对外战略的转变,都是促成它产生的因素。

2、节度使制度后期极大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对唐朝政府来说,节度使势力越强大,唐朝边疆就越安全,整个唐朝自然也就变得安全。因此,在节度使制度初期产生之时,唐朝中央政府对节度使采取的是扶持倚仗的态度,这也促使节度使得势力不断增长。

到了唐玄宗时期,各个节度使势力加起来所拥有的军队多达四十九万,唐朝中央政府的禁军则只有十二万人,是唐朝外重内轻的主要表现。

然而,这一本应保卫唐朝安全的制度,却在后期对唐朝的灭亡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节度使势力的愈发强大,他们对唐朝中央政府逐渐产生不臣和觊觎之心,试图取而代之。再加上唐玄宗后期的昏庸无道,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不仅使唐玄宗之前苦心经营出来的盛世彻底毁灭,更为之后的唐朝埋下了祸乱的种子。虽然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唐朝中央政府的实力却在这次动乱当中遭到了极大削弱,再也无法对各方节度使势力形成压制态势。

甚至为了平定叛乱,唐朝政府还需要通过继续放纵他们的方式来求得他们的帮助,从而导致了直至唐朝灭亡也没有解决的藩镇割据问题。

在藩镇割据问题之下,唐朝皇帝再也没有了以往天子一呼百应的威严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拳头大就是硬道理的政治格局下,他们只能与各方藩镇相爱相杀,在尚未完全残破的格局当中竭力维持着一个大唐的存在。

3、财政问题是唐朝政府权威不再的根本

事实上,在节度使制度设立初期,财政大权依然是掌握在唐朝政府手中的。为了解决边疆军队的后勤供应问题,当时唐朝政府主要采取的是屯田制,即在当地开垦农田荒地以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起初,由屯田生产出来的粮食是由中央政府的度支来进行支配,这也是中央政府控制边疆军队的有效方法。

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却经常有军队因为无法及时获得物资而导致战败的情况出现。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以保卫边疆安全,唐朝政府不得不将这部分财政权力转移给节度使。

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食盐资源的管理权限也被交由给节度使,再度扩大了节度使的权力。当节度使连钱都有了,唐朝中央政府对他的挟制自然也就极大减弱,真正成了边疆地区的土皇帝。

此外,唐朝中央政府军队的弱小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在安史之乱后,北方地区普遍遭到极大破坏,曾经的富庶繁荣再难见到。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南方地区则成为了唐朝赋税的主要来源,正如韩愈曾经所说:当今赋出天下,而东南居十九。

但是,在唐朝后期,各个地区又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他们不仅对本就虚弱的唐朝政府再次给予了重大打击,同时还阻塞了江南地区与关中地区之间联系的通道,使长安几乎成为一座孤岛。

没有了外部援助的支持,唐朝中央政府军队所能组织起来的力量就变得极为有限,甚至还在随着时间的发展持续下降,黄巢之乱前的唐朝神策军有十万余人,后来变成五万余人,在唐朝末年则变为两万余人。如此薄弱的力量,唐朝政府自然难以同节度使抗衡了。

二、宦官干政是唐朝不可忽视的问题

安史之乱过后,唐朝政治陷入了另外一个怪圈。有鉴于各方节度使坐大导致中央政府权威大大降低的局面,唐朝皇帝开始对朝臣生出忌惮怀疑之心,转而任用宦官作为自己的心腹,这便是唐朝中后期著名的宦官干政产生的源头。

在此之前,唐朝统治者通过科举制的方式与地方豪族之间达成了一定的平衡,共同维护了上层统治阶级之间的稳定。虽然这些地方豪族占用了许多国家资源,但也确确实实培养出来了许多可堪大用的人才,如崔仁师张九龄等人,都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贤相。但是,随着他们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宦官便开始凌驾于他们之上,成为朝堂政事的主要决策者。

面对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统治者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发生的根本,去从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入手来实行改革以增加中央政府的权威,反倒是任用宦官来作为自己在朝堂上的耳目,从而达到控制朝廷的目的。

到了唐朝后期,朝廷当中已经在各个地方都充满了宦官的身影。之前的士大夫尚且还有着治国理政的能力与志向,但宦官则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当中,当他们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甚至还能够一手操控皇帝的废立,甘露之变的发生便是很好的例证。

久而久之,唐朝政治便往着愈加腐败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在与藩镇的斗争当中落败和灭亡。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唐朝历史上,无论是节度使制度还是宦官干政的产生,都是唐朝政府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专门推动的。从最开始来看,这些制度尚且还能够为稳定唐朝政局发挥出一定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们反倒成为了威胁唐朝存在的最大因素。

安史之乱之所以能够对唐朝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除了是因为它直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战争破坏外,还在于它对唐朝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动摇,从而使唐朝朝着一个难以逆转的深渊前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朱元璋的马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说在朱元璋从穷草根到帝王的奋斗路上,有哪件事最幸运,毫无疑问的一桩,就是娶到了马皇后这样的好媳妇。虽然,她的真实姓名已经不详,史料里大多尊称她“孝慈高皇后马氏”,但是她的一生,当得起后人最虔诚的敬意。不是因为“朱元璋妻子”的身份,而是一个温暖历史的品质——善良。马皇后出身书香门第的女子,在认识朱

  • 唐朝丞相出差数年,回来时妻子却怀孕了,丞相激动的大赞妻子贤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潘丞相,唐朝丞相令狐相如,唐朝丞相都用的什么碗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玉环受宠之后,他的家人也得到了唐玄宗的重用,杨玉环的堂哥杨国忠也因此飞黄腾达,官至丞相,封卫国公。但是杨国忠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是一个十足的大奸臣。杨国忠的妻子裴氏原本是一名妓女,杨国忠花重金将其赎回迎娶回家,对其是非常的宠爱,只要裴氏想要的,杨国忠都会满足,对裴氏的宠爱丝毫不

  • 南宋建立、扩建海军,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共有哪些军队,杭州南宋皇宫遗址复建,南宋异闻录

    作为一个农业文明,中国的发展重心长期处于北方内陆,对南方与沿海地带的重视程度则远远不及,造成了北强南弱的长期局面,塑造了几千年来中国的政治格局。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经济重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在南方成为全体国界的情况下,成为了整个南宋的中心。也正是在这样的改变之下,为了保卫南方

  • 唐代大将李靖选仆人,一个儒雅一个凶狠,李靖:我是武将我选凶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大将李靖,年轻时在霍山打猎为生。一天李靖狩猎空手而归,在路上他发现一群鹿。虽然天色渐渐黑了,他还是决定追上鹿群,看否猎到一两只。不幸的是他在深山之中迷路了,正郁闷时,忽见远处有灯火之光。李靖赶紧朝着灯火的方向奔去,走近灯火,一座高大的朱门宅院出现在眼前。李靖心想终于安全了,毕竟独自一人在深山之中

  •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是怎样的?通过史料还原一个真实的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岳飞简介岳飞墓地,岳飞电视剧中岳飞照片,岳飞结拜兄弟诬陷岳飞

    1127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首次北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飞在是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江红》。1140年(绍兴十年),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进至朱仙

  • 唐太宗给唐僧1本通关文牒,上面写6字,110个国王没人敢刁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送给唐僧三件宝物的名称,唐太宗给唐僧写的通关文,唐太宗为唐僧赐法号

    当时的大唐是世界强国,而李世民更是被尊为天可汗,威震四夷,所以周边的这些国家见到李世民亲笔书写的通关文牒自然绝不怠慢。而且西梁女儿国国王还体贴的把唐僧的三个徒弟的名字都写了上去,盖上印玺交给了唐僧。通关文牒上真真切切九国三地的印,算是真正的功德圆满了。先是“大唐陛下御赐”几个大字,就说明了,这是皇帝

  • 南宋的保命技巧是什么?收复北方失地就能抵御蒙古骑兵的冲击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1234年“端平入洛”战役的惨败已经说明:即使南宋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也根本无法抵挡蒙古的冲击!我们先看下什么是“端平入洛”?1234年,宋蒙联军攻陷金国最后一个据点蔡州,金哀宗完颜守绪自杀,金末帝完颜承麟被砍死,金国彻底灭亡。金国灭亡后,宋理宗派全子才发动收复北宋三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

  • 司马睿建立东晋,为何会形成王与马共治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而司马睿所建立的东晋王朝,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朝代,东晋政权虽然名义上司马家的天下,可东晋一百余年间真正掌权的皇帝并没几个,反而世人对于东晋政局还有着这样一句谚语,“王与马,共天下”。要知道古代君王对于自己的权利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也说过: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那么这东晋为何会形成“

  • 元朝十大行省中名称最怪的一个,“河南江北行省”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十个行省是哪十个呢?分别是: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再加上中书省直管的“腹里”地区(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和宣政院下辖地区(青藏高原),基本就是元朝的疆域了。元朝这些行省基本上名称大家也都听过,岭北和辽阳大家也能猜出来

  • 司马懿子孙建立的西晋王朝为何会迅速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1.君无远略,沉湎美色。一个王朝能否保持的久,跟开国帝王的计划策略有很大联系。都说新朝新气象,但是咱们在晋武帝司马炎身上却看不到锐意进取的情绪,反而是死气沉沉,毫无远略。宰相何尝经常参与宫殿宴会,有一次回来后对儿子们大发慨叹,说:“我每次参与宴会,从未听到皇帝议论治国理政的计划与策略,只是讲一些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