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是怎样的?通过史料还原一个真实的岳飞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是怎样的?通过史料还原一个真实的岳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805 更新时间:2024/2/3 16:49:06

1127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首次北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飞在是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江红》。1140年(绍兴十年),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进至朱仙镇,离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岳家军士气高昂,高喊“直捣黄龙”。无奈宋高宗一心求和,以十二度金牌召岳飞回京。岳飞退兵前,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结果岳飞的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岳飞亦被杀害。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是怎样的?

当我们要真正去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应当去伪存真,去寻找最原始的资料。

关于岳飞最原始的史料如下:

南宋史学家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

南宋学者章颖的《南渡四将传》;

南宋史学家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岳飞的孙子岳珂编纂的《鄂王行实编年》、《鄂国金陀粹编》和《鄂国金陀续编》;

元朝官方修订的《宋史》和《金史》。

看过《宋史》和《金史》的朋友会发现:这两本书基本上就是照抄的前面几部史料。其中对岳飞介绍最详细的就是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不过由于岳珂是岳飞的亲孙子,所以它的真实性多少让人怀疑。

可是,正史为何对岳飞记录甚少?除了岳飞,岳家军的几个著名将领如张宪、杨再兴等也是如此,这就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惑了。

要找出其中的答案,估计只有去问当时主管南宋官方史料的秦桧和秦熺父子了,但又有谁能做到呢?

结合现存史料,我们尽可能地去还原一个真实的岳飞。

岳飞的身世——普通人家的神童

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出生于普通农家,母亲姚氏呼他为“五郎”,但我们仅知他有个弟弟叫岳翻,后死于杨再兴之手。

岳飞的父亲叫岳和,一个善良有正义感的普通农户,给了岳飞一个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成年前,岳飞拜了两位师父:

一位是武术大师周同,他主要教岳飞射术,尤其是左右开弓,这在冷兵器时代是从军的重要资本。后来岳飞正是凭借其出色的骑射能力从行伍中脱颖而出的。

一位是著名枪手陈广,他主要教岳飞器械,岳飞后来使用的几大兵器:枪、矛、大刀、锏,估计都和陈广的教导有一定关系,特别是他那杆枪,被小说演绎成了沥泉枪。

岳飞的婚姻是不幸的,他16岁就娶妻生子,但其妻刘氏竟抛弃家小和别人私奔了。后来刘氏的丈夫投奔了韩世忠,岳飞建节后,韩世忠让岳飞来把刘氏领回去,岳飞此时已娶了继妻李氏,不想和刘氏再续前缘,就送了500贯钱给刘氏,作为生育岳云、岳雷兄弟的报答。

李氏为岳飞生了剩下3个儿子:岳霖、岳震、岳霭(后改名岳霆),岳珂就是岳霖的儿子。

岳飞生活的时代背景——山雨欲来风满楼

要是在和平年代,岳飞估计就去参加科考了,但岳飞生活的年代一点儿都不平静。

公元1103年,岳飞出生,大宋和西夏、吐蕃爆发边境冲突,童贯前往督师;宋徽宗设置苏杭应奉局,花石纲由此愈演愈烈。

公元1111年,岳飞9岁,宋徽宗派童贯出使辽朝,认识了幽州人马植(后改名赵良嗣),马植献上“联金灭辽”之策,大宋开始和女真接触。

公元1115年,岳飞13岁,完颜阿骨打在取得对辽作战的初步胜利后称帝,女真建国,国号金。同年,金朝取得了对辽作战的决定性胜利:达鲁古城之战和护步答冈之战,从此辽朝兵败如山倒。

公元1118年,岳飞16岁,宋徽宗派马政从渤海湾渡海与金朝正式商议灭辽事宜。

公元1119年,岳飞17岁,宋江起义爆发,水浒英雄登场,但声势远没有《水浒传》说的那样浩大,108条好汉也只有36条好汉而已。

公元1120年,岳飞18岁,宋金达成著名的“海上之盟”,约期灭辽;同年,真正撼动宋朝稳定的方腊起义爆发。

公元1121年,岳飞19岁,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同年被平定。

公元1122年,岳飞20岁,童贯终于腾出手来奔赴河北,攻打北辽(此时大辽已土崩瓦解,其残存势力建北辽)。

岳飞的故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岳飞的4次投军——有心报国,无力回天

岳飞先后4次投军,为什么不好好地待在军营里,而要几进几出呢?这不能怪岳飞,只能说世事弄人吧!

第一次投军

岳飞第一次投军隶属于抗金名将刘韐,本来干得好好的,却遭遇了父亲岳和的去世,岳飞为守孝而离开军营。

第二次投军

金宋战争爆发,岳飞再次投军,结果被第一代女真骑兵(以“衍庆功臣”为班底的那一批金兵)击败,岳飞靠突围才保住一命回到家乡。

第三次投军

回家后,岳飞再次投军,隶属于武翼大夫刘浩,先后立了一些功劳,做了一个下级军官。可是接下来他干的一件“傻事”直接让他被开除军籍。就是向宋高宗上了一道怒斥奸臣、力主北伐的千言书,结局可想而知。不过我认为,这是一种担当,鬼话谁不会说?可是有几个会说真话呢?

第四次投军

失望之极的岳飞最后以白身加入了河北抗金前线,隶属于抗金名将——王彦,直到遇到宗泽,他才真正在南宋军界站稳脚跟。

这4次投军经历虽然曲折,但给了岳飞足够的胆气和阅历,为他日后的腾飞打下了的铺垫。

岳飞的发迹——32岁建节

岳飞发迹要感谢2个人,当然,最重要的是靠他自己。

宗泽

岳飞违抗王彦军令,擅自脱离部队,投靠宗泽。宗泽不计前嫌,给了岳飞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可是宗泽准备在河北大干一番的愿望遭到朝廷反对,宗泽喊着“过河”的遗憾闭上了双眼,岳飞又归属了继任东京留守杜充。

杜充

岳飞要“感谢”的第二个人就是杜充,当然这个感谢要加个引号。

岳飞在杜充手下干了很多自己不情愿干的事,比如清剿义军张用、王善等。但又不得不承认,在杜充手下,岳飞的官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还有一点,正是杜充后来降金,才给了岳飞独立成军的机会,“岳家军”的雏形才开始形成。

公元1129年,岳飞27岁,赵构所在的杭州爆发了“苗刘兵变”,赵构一度退位,后又在张浚、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的勤王下,平定了叛乱,赵构得以复位。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因此被南宋官方誉为后来的“中兴四将”,这也是赵构为什么始终不杀韩世忠的原因。

此后,杜充接到了赵构放弃开封的命令,为阻挡金兵,杜充炸毁黄河堤坝后南撤,黄河因此而改道。

回到江南后,杜充任建康留守,随后兀术杀到,杜充不做准备,岳飞苦谏不听,等兀术从马家渡渡江,宋军才仓促应战,结果大败,岳飞退守建康城东。

杜充放弃建康(今南京),继续逃窜,建康失陷,通判杨邦乂被俘,死不屈服,英勇就义。岳飞转战后方,给追击赵构的兀术制造麻烦。

兀术“搜山检海”后,岳飞和韩世忠给了兀术沉重一击,岳飞趁机收复建康,将金军彻底赶出江南。随后岳飞又剿灭了江南的诸多游寇,凭借这一系列功绩,岳飞再次进入赵构的视野,赵构龙颜大悦,特赐“精忠岳飞”锦旗给岳飞,并给岳飞增兵。这就是“精忠岳飞”的由来,岳家军也迎来一次大规模的扩军。

接下来,岳飞的事业开始真正腾飞。当时金朝立的傀儡政权“伪齐”攻下了襄阳附近的六郡,对长江中游防线构成巨大威胁,岳飞主动申请收复襄阳六郡。获批后,岳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复襄阳六郡,成为大宋荆襄防区的主将(节度使兼制置使),岳飞因此成为大宋开国以来最年轻的建节者,此时他才32岁。

岳飞的3次北伐——强悍的岳家军

也就是从岳飞建节起,他就逐渐打造了一支“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铁军,就是我们俗称的——岳家军。

岳家军的规模最庞大的时候应该在7、8万人左右,他是一支以背嵬军为核心的由12支王牌军组成的多兵种集合。成员很复杂,从岳飞的相州班底到河北义士,再到各地匪军,还有朝廷的官军。但他们在岳飞手里就是一支无敌之师,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第一次北伐

公元1136年,为打击伪齐军,张良的后代张浚(据张氏宗谱记载)主持北伐,岳飞的母亲恰好在这时去世,岳飞被强行从守孝期拖出来主持襄阳路的北伐。

岳飞连战连捷,收复河南大片土地,可是正当他要再接再厉、继续前进的时候,收到了朝廷见好就收的命令,第一次北伐就此打住。

第二次北伐

同年,伪齐大军前来报复,佯攻淮西,实则攻荆襄。岳飞在被调动的情况下,坐怀不乱,从容指挥岳家军击退敌军,并在撤退途中设伏大破追兵,缴获大量物资,特别是马匹,为扩充背嵬、踏白和游奕军提供了重要保障。川陕名将吴玠和岳飞惺惺相惜,还特地为岳飞送来美女表示祝贺,不过被岳飞谢绝了。

第三次北伐

在秦桧的斡旋下,宋金曾经休战过一段时间,可是到了公元1140年,兀术发动政变,扳倒了主和派的完颜宗磐和完颜挞懒(即完颜昌,秦桧的再造恩人),金宋战事再起。

兀术很快在顺昌被南宋名将刘锜击败,岳飞趁机从荆襄北伐。但从一开始,赵构的目的就是防守,岳飞公然违抗赵构的旨意进攻,所以,这次北伐注定成为岳飞的绝唱。

岳飞一路势如破竹地收复河南大片土地,一直打到离开封只有几十里的朱仙镇,同时连结太行忠义社等河北、河南义军,准备合围开封。

兀术一度准备北渡黄河,可是在关键时候,赵构的一道道班师令成了岳飞的催命符,岳飞被迫撤军,从此再未北伐。

英雄的落幕——风波亭

岳飞虽屡次违抗圣命,但他都是为了国家、民族之复兴,且他对大宋立有大功,所以大家觉得赵构不会杀他。可是赵构竟连一条活路都不给我们的英雄,在将岳飞解除兵权后,硬是给他强行安上了罪名,秘密处决。据说地点在风波亭!

岳飞之死,岳珂的说法是:兀术给秦桧的书信上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金佗稡编》)。这也算是一种合理的解释吧!

岳飞死后,岳家军的事迹突然在宋朝的历史中销声匿迹,好像它从来没有就不曾闪耀过。这就是功臣的最终归宿么?只怕是那些心中有鬼的人从中作梗而已。

岳飞和赵构的恩怨——什么是忠?

岳飞和赵构的矛盾真的不可调和么?

上有其君、下有其臣,为什么汉武帝有卫(青)、霍(去病),唐太宗有徐(世勣)、苏(定方)?因为主子不同。看看赵构身边都有哪些人吧?只能说:岳飞没有遇到更合适的主子。

有人说岳飞是愚忠,为什么要听赵构的话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岳飞不听赵构的话,大宋会进一步分裂,这样更会加速大宋的灭亡;而听赵构的话,虽然恢复中原无望,但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大宋分裂。所以,岳飞选择了后者。这不是愚忠,这是“仁义”,以大众为仁,以国家为义,岳飞心中“忠”的,不是赵构,而是国家和民族,这才是一种大“忠”,荷国之重、担国之忧。

岳飞走了,但他的精神足以让那些活着的赵构和秦桧们蒙羞,国家需要这样的人,就像孙中山所说的那样:“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更多文章

  • 唐太宗给唐僧1本通关文牒,上面写6字,110个国王没人敢刁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送给唐僧三件宝物的名称,唐太宗给唐僧写的通关文,唐太宗为唐僧赐法号

    当时的大唐是世界强国,而李世民更是被尊为天可汗,威震四夷,所以周边的这些国家见到李世民亲笔书写的通关文牒自然绝不怠慢。而且西梁女儿国国王还体贴的把唐僧的三个徒弟的名字都写了上去,盖上印玺交给了唐僧。通关文牒上真真切切九国三地的印,算是真正的功德圆满了。先是“大唐陛下御赐”几个大字,就说明了,这是皇帝

  • 南宋的保命技巧是什么?收复北方失地就能抵御蒙古骑兵的冲击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1234年“端平入洛”战役的惨败已经说明:即使南宋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也根本无法抵挡蒙古的冲击!我们先看下什么是“端平入洛”?1234年,宋蒙联军攻陷金国最后一个据点蔡州,金哀宗完颜守绪自杀,金末帝完颜承麟被砍死,金国彻底灭亡。金国灭亡后,宋理宗派全子才发动收复北宋三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

  • 司马睿建立东晋,为何会形成王与马共治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而司马睿所建立的东晋王朝,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朝代,东晋政权虽然名义上司马家的天下,可东晋一百余年间真正掌权的皇帝并没几个,反而世人对于东晋政局还有着这样一句谚语,“王与马,共天下”。要知道古代君王对于自己的权利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也说过: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那么这东晋为何会形成“

  • 元朝十大行省中名称最怪的一个,“河南江北行省”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十个行省是哪十个呢?分别是: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再加上中书省直管的“腹里”地区(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和宣政院下辖地区(青藏高原),基本就是元朝的疆域了。元朝这些行省基本上名称大家也都听过,岭北和辽阳大家也能猜出来

  • 司马懿子孙建立的西晋王朝为何会迅速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1.君无远略,沉湎美色。一个王朝能否保持的久,跟开国帝王的计划策略有很大联系。都说新朝新气象,但是咱们在晋武帝司马炎身上却看不到锐意进取的情绪,反而是死气沉沉,毫无远略。宰相何尝经常参与宫殿宴会,有一次回来后对儿子们大发慨叹,说:“我每次参与宴会,从未听到皇帝议论治国理政的计划与策略,只是讲一些平时

  • 包拯的后代现在如何?35代后人从不外出打工,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包拯后人现状图解,包拯的后代都有哪些,包拯后代现在怎样

    在《包青天》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忠臣包拯,包拯在这么长的岁月当中都是清廉忠诚的代表人物,包拯在百姓的心中就是为民请命的好官,对待案件也是公正严谨,不因为任何的权势而屈服。在朝廷的百官当中,包拯是一位在自己的职位上尽职尽责的好官,也是百官的榜样,带领百官尽职尽责。悲惨童年‍包拯是生活在富庶的宋朝,古书上说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干了什么荒唐事,被废了太子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知道后勃然大怒,送这个乐童去了极乐世界。李承乾被骂得狗血淋头,太子位差点不保。就这他还不思悔改,反而在东宫为称心建了一座灵堂,还为他塑像,让宫人日夜焚香祭奠,追赠官爵,常常为失去称心而泪流满面,还装病几个月都不上班。《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太常乐人年十余岁,美姿容,善歌舞,承乾特加宠幸,号

  • 元世祖忽必烈,四方无虞,民康物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民康物阜的意思,物阜民康最新消息,民康物阜下联是什么

    郝经在中统元年(1260年)农历十一月给南宋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书信《再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中对元世祖忽必烈的评价是:“今主上应期开运,资赋英明,喜衣冠,崇礼乐,乐贤下士,甚得中土之心,久为诸王推戴。稽诸气数,观其德度,汉高帝、唐太宗、魏孝文之流也。” (“汉高帝”指的是汉高祖刘邦,“高祖”为庙号,“

  • 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次年秋天自觉回来,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太宗放走390名死囚,唐太宗去世各国的情况,唐太宗放400死囚回家过年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自古以来,宽厚待人的统治者比起独裁残暴的统治者更能得民心。唐太宗曾经放了390名死囚回家探亲,放行的时候唐太宗与死囚们约定次年的秋天那些死囚会自觉地回来,这种宽大的政策换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抢来的皇位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个颇有政绩的皇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唐朝迎来了

  • 只做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看看他在北京42天都干了哪些愚蠢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1644年的春天,李自成终于打到了北京城,当时的政府也是太腐败了,还不得人心,所以当李自成率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入城时居然还受到了京城人们的欢迎,这待遇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李自成打江山容易,却守不住,他一共坐了42天皇帝,就被赶走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从当初受人爱戴到逃跑的过程中,下面这些事使他很快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