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构建立了南宋,为何他还是千古罪人,他为何要杀岳飞

赵构建立了南宋,为何他还是千古罪人,他为何要杀岳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653 更新时间:2024/1/20 18:04:48

可以这么说,宋高宗赵构的继位是完全出乎意料的。身为徽宗第九子的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根本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若不是靖康之变,他肯定也只能安安分分的做一个亲王,终其一生,他也不敢对皇位有任何非分之想。

靖康之变,金人押解几乎整个皇族去北方

但靖康之变给了他继承皇位的机会,整个北方的赵宋皇族被一网打尽,徽宗的几十个儿子中就只剩下他一个,他竟然成了皇位的唯一继承者,皇位竟然真的从天而降,落到了他的头上。

有人说,就凭赵构在南方重建了大宋朝廷,使得华夏文明在南方立足这点上,他纵然称不上“千古一帝”,也是我华夏的有为之君。

然而,笔者却不这样认为。笔者恰恰认为他非但不是什么有为之君,而是一个千古罪人。正是他彻底葬送了收复半壁江山的契机,苟且偷安,使得华夏沉沦。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从宋金力量的对比来看。诚然,金军挟灭北宋、掳两帝之余威,入侵我国南方,如入无人之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国的力量已经不足以支撑起长期的战争消耗,而我国南方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反而是消耗得起的。而且当时的金人是一个野蛮落后的民族,掠夺成性,没有先进的生产力,这点上是远不如大宋的。只要时间一长,宋金力量必然会颠倒过来,到时宋反而会占据着极大的优势。

其次,再从两国民众的战意来看。很显然,宋人的战意更强。金人是侵略者,他们已经掠夺了无数的土地、金银财富和人民,而宋人是要收复大好河山,挽救被异族奴役的同胞。在四川战场,面对金人咄咄逼人的攻势,吴玠率领宋军众志成城,金人接连在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仙人关之战损兵折将,不能越雷池一步。在黄天荡,韩世忠的八千水军杀得金兀术的十万大军狼狈不堪。

南宋第一名将岳飞

当然,在所有抗金名将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然要数岳飞。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此时距离旧都开封不足百里,只要大宋朝廷上下一心,发动群众,联系北方的义军,收复大好河山,并非不可能。然而,就在此时,赵构连下十几道金牌,召回了岳飞,致使岳飞发出了“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的感慨!

由此可知,南宋朝廷在南方立足之后,宋金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原先的金强宋弱变成了宋强金弱,宋军在战场上已从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再努力一把,就很有可能将金人侵略者赶出去,收复大好河山。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赵构必将以“千古一帝”的形象永载史册,而他实际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但他却选择了与金人妥协,并且无耻地杀害了岳飞。

如今许多人将杀害岳飞的罪名扣在了秦桧头上,并塑像了几个铁像跪在了岳飞的墓前。然而,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只追究从犯的责任,而不追究主犯的责任,是不公平的。不能因为赵构是皇帝就放过了他。不错,在一千多年前,他是皇帝。然而,如今的我们,不能以各人的身份看问题。在我们今人的眼里,帝王将相也好、平民百姓也罢,他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做出了什么错事,就得承受什么样的责任。

岳飞墓前的秦桧等人的跪像

那么,赵构为何非得杀害岳飞呢?

有人说是畏惧岳飞迎回徽、钦二帝,如果他们回来的话,必然会影响到赵构的皇位。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并不正确。徽、钦二帝沦为亡国之君,在北方过着十分凄惨的、毫无尊严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回来,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哪里还会有什么别的奢望。再说,赵构的皇位已经稳固,整个朝廷全在他的控制之下,徽、钦二宗回来的话,顶多是过着衣食无忧、安逸自在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对他有什么威胁。

那么,赵构杀害岳飞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就是一种畏战、怯战。年青时的赵构可以说是一个伟男子、大丈夫,他主动要求去金营做人质,面对金军的威慑,可谓说是毫无惧色,以至于金人以为他是一个假的皇子,竟然将他给放了回去。

然而,在他做了皇帝之后,面对金人的进攻,东躲西藏,建炎建炎三年(1129年)旧历二月,金兵奔袭扬州,他狼狈渡江,经镇江府到杭州。迫于舆论压力,他不得不罢免汪伯彦黄潜善等人。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杀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宋高宗逼迫退位,史称苗刘兵变。文臣吕颐浩、张浚和武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起兵“勤王”,宋高宗得以“复辟”。

他继续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诉自已逃到南方后,“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要求金朝统治者“见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进军。对于抗金战争却不作任何有力的部署。

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舟山),漂泊海上,逃到温州(今属浙江)。建炎四年(1130年)夏,金兵撤离江南后,赵构才又回到绍兴府和临安府,才总算稳定了下来。

宋高宗赵构像

为何赵构在面对金人的态度,前后差距如此之大呢?这也不难理解,年青人血气方刚,喜欢表现自己的英雄气概,像汪精卫在清末的时候,不也想着刺杀清廷摄政王吗?然而人到了中年,血气衰退,就开始为自己算计了起来。而金人此时的攻势一浪高于一浪,将赵构吓破了胆,以至于他竟然阳痿了,终身不育而绝后。后来,他也只能从太祖子嗣中选择了一位来做太子。

面对金人的攻势,赵构精神崩溃了,只要能停战,他是什么要求都会答应的。他根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宋金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心想求和,哪怕是以国家栋梁岳飞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只可怜一代名将岳飞,竟然成了昏君懦弱的牺牲品!可怜可叹!

高宗一朝是大宋收复河山的最好机会,过了这一村就再也不会有这店了。后来高宗禅位,孝宗继位。虽然孝宗有志于恢复,但此时金人已在北方立足,改变了原先掠夺的生活方式,也开始慢慢地消化自己的战利品,而且,高宗时期的那批能征善战的将军们死的死,老的死,即便有心也是无力北伐了。宋金之间的力量达到了一个平衡,谁也吃不了谁,也就只能是南北对峙了。

一百多年后,南宋朝廷的偏安一隅给华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由于只有半壁江山,不管是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远不能抗衡强大的蒙古帝国,在宋蒙战争中,虽然涌现出了无数的像王坚、李庭芝、姜才、文天祥、陆秀夫、张士杰等这样的仁人志士,全国军民依然是奋战到最后一刻,崖山一战,十万军民宁死不当亡国奴,选择了投海自尽!但爱国军民们的努力,仍旧挽救不了华夏的彻底沦陷!如果是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华夏政权,蒙古帝国是绝对灭亡不了华夏的!

悲壮的崖山海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赵构确实是中华文明的“千古罪人”!而以岳飞为首的要求收复失地的将士们,则是永远的民族英雄,理应受到万世的敬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年羹尧手握重兵,朝中更是无人敢惹,为何不自己称帝?答案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是清朝的大将军,官职非常高,抚远大将军、四川总督等头衔集于一身,为大清平定过多次叛乱,西藏、青海等边疆都是由他守护,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在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他在朝中,几乎没有人敢得罪他。皇帝在位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自己的臣子功高震主之后会造反,而年羹尧这位大将,不仅没有造反,甚至在要被皇帝赐死

  • 最忙碌的皇帝:永乐皇帝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他还数度主动出击蒙古,打的边界是无比宁静和平,为中华文明的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他还南征交趾(今越南),使得从汉唐以来数度脱离中华文明的交趾继续融入进来。一起来看看永乐大帝的一天生活:四更的时候,朱棣起床,然后开始沐浴更衣,让人梳理他的头发,修剪他的胡须,随后便喝点茶,吃点司礼监掌印

  • 曾国藩保举他当官,他却不给湘军粮饷,被人痛骂没良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该道器识才具,实堪大用,臣目中罕见其匹。曾国藩为什么对沈葆桢如此青睐?除了沈葆桢本人确实才德兼备,与曾国藩趣味相投外,恐怕还有一个原因。沈葆桢的岳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曾国藩与林则徐只有一面之缘,没有深交,更不是一个阵容的,但曾国藩一生对林则徐钦佩有加,多次在书信、日记中流露出对林则徐的仰慕之情。

  • 大清最勤政的皇帝:八子夺嫡惊心动魄,改革成就名垂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而20世纪九十年代初,作家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可以说对公众了解雍正形象有了很大影响,1999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更是彻底掀起了雍正热。近年来清宫戏、穿越剧里更是经常出现雍正的身影,冷热反差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大家对于雍正修改诏书篡位一事,更是争议不断。康熙晚年出现了诸多皇子争

  • 成吉思汗为什么不建立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国家政权与部落的区别在哪呢?国家政权的交接有固定秩序,大多是和平进行,统治者和统治人民相互依赖,人民主动和被动服从统治者,依靠税收维持国家运行;军队负责保护当地人民的安全,在有天灾时免除税务甚至救济难民。少数民族的部落不一样,政权的交接一般没有固定秩序,以武力夺取为主;没有固定疆土,打倒哪里吃到哪里

  • 如果清朝和西方列强死磕到底,不割地不赔款,结局将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从军事方面来说,清朝拥有几十万的八旗军队,但是这些军队到了后期已经烂到根子了,欺负老百姓还可以,真要真枪实刀的干架,绝对都会吓得尿裤子。而真正可堪一战的部队大概只有几万人,但这些部队也不一定听从政府指挥,军纪混乱是一方面,作战理念更是差的一塌糊涂,拿这样的部队跟正在全球各地殖民的西方列强作战简直不堪

  • 朱元璋把军粮交给商人运输,目的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地方官员告诉朱元璋说,军粮的事可让商人来做。怎么做呢?总不能让人白做吧,商人是重利的,没利的事绝不会去做,而只要有利可图,则争着去做。为了吸引商人运输军粮,朝廷把自己的食盐专营权卖给商人,允许商人销售食盐,具体办法是,商人把军粮运到指定地点,换取一张支票,拿着这张支票就可以到盐场领取食盐了。利益

  • 朱元璋郁郁而终,只因刘伯温死前留下1物,让他每天担惊受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应该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代开国皇帝,虽然严于律己,打击贪官,但是却因为在创建明朝后,为了将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将那些开国君臣全部都屠杀了。而且恢复了殉葬制度,所以很多人评价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却台薄情寡义了一些。在朱元璋还未得到天下之前,广招贤士,在他的身边很多人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还有刘

  • 如果康熙不把他流放致死,我国武器可以领先世界,又怎会落后挨打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流放三百里第几集,康熙全部老婆,于成龙把康熙感动哭了

    当我们将历史的年轮往前推进时,我们可以很清晰的记得,那个被称为天朝上国的国家曾是其他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不管是现在的美国还是俄罗斯,这些国家的实力远远不如鼎盛时期的中原大地。而到了前朝康熙时期,中国的气场却越来越弱,以至于这些“蛮夷”敢对中国肆意挑衅,原因何在?谁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发生?大家绝对想不到

  • 赵匡胤为什么没有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而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时间回到公元960年,经历了唐末以来梁唐晋汉周五个短命王朝的中国终于迎来了勉称一统的王朝宋帝国。赵匡胤黄袍加身,兄弟个个都得改名,三弟赵匡义改名赵光义,四弟赵匡美改名赵光美。后来赵光义当了皇帝,老四继续改名改成赵廷美。之所以改名就是避的皇帝的讳。正如哥仨频频改名一般,说明了起这个名字的时候算命先生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