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放过曾静、张熙师徒俩,为何乾隆一登基,就把他们凌迟了?

雍正放过曾静、张熙师徒俩,为何乾隆一登基,就把他们凌迟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810 更新时间:2024/2/18 11:55:23

公元1728年秋,湖南郴州永兴县,有个考不上举人失意秀才曾静,派徒弟张熙(化名张倬)与其堂叔张勘,一同赶赴西安,向时任陕西总督岳钟琪投书策反。

(曾静剧照)

九月二十五日,二人抵达西安,随后开始多方打听,当了解到岳钟琪正深受雍正宠信,几乎无策反可能时,吓得堂叔张勘赶紧扔下张熙,孤身一人连夜跑路回了老家。

次日上午,身受恩师重托的张熙,义无反顾的去投策反书,他瞅准岳钟琪的轿子即将抵达总督署衙门前时,张熙手捧书信猛冲出路中间,拦住轿子,扬言有机密要事交予总督岳钟琪亲阅,并要求详细面谈。

岳钟琪好奇心起,叫手下接过书信,只见那书信封面上写着:“天吏元帅岳钟琪亲”,岳钟琪好奇更甚,叫手下人把投书人交给巡捕看守着。自己则急忙赶回总督署衙内,走进密室点起油灯,拆开书信细读。

(张熙剧照)

原来这是封策封反信!信末署名“南海无主游民夏靓、张倬”。

由于原信从未公开过,因此无从得知原内容,但从以后的审讯口供和《清文字狱档》中记载推测,信内容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强调“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

认为雍正是满洲女真人,是夷狄,“夷狄即是禽兽”,满人入主中原是夷狄窃据华夏正统皇位,是沐猴而冠!

且结合胡人无百年国运的畿语,满清已经八十余年了,这些年来“天运衰歇,地震天怒,鬼哭神号”,这是夷狄统治带来的恶果,所以要反对清朝的统治。

二、谴责雍正帝是失德的暴君。

列出雍正帝谋父(杀死康熙)、逼母(逼死太后)、弑兄(大阿哥二阿哥)、屠弟(八弟九弟)、贪利、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十大罪状。(雍正还把八弟胤禩骂做阿其那,满语意思是狗;把九弟允禟骂做塞思黑,满语意思是猪。)

如此失德之徒,根本无资格当皇帝。

三、指责雍正是用阴谋诡计而篡位的。

书信指出,当年康熙卧病在畅春园时,正是喝了雍正进献的一碗参汤而嗝屁。

之后,雍正又伙同隆科多率先控制京城,篡改遗诏,抢了十四阿哥的皇位。

雍正种种下作手段,为天地不容,使天下“寒暑易序,五谷少成”,出现“山崩川竭,地暗天昏”。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尸横遍野,反清愤忿,一触即发。

四、策划岳钟琪同谋共反。

最后,点出岳钟琪是宋代伟大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的后裔,无理由认贼(后金)为父,劝其继承先祖遗志,不应效忠胡人满清王朝,而要他用手中的重兵,适时地举事反清,为列祖列宗报仇,替大汉民族雪耻。

信末署名的所谓“无主游民”,不承认他们是满清王朝统治下的人民,无主即无华夏天子领导。

(岳钟琪)

却说岳钟琪看完书信,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惊怒之下,决定亲自审讯这个张倬。

可怜的张倬被吊起来打,被抽打得遍体鳞伤,出气多入气少,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住了,死也不屈服招供。

岳钟琪见怎么也无法令张倬开口,立即写奏折上书雍正,讲明详细情况,并表示希望能把张倬押解到京城审讯。

雍正看了奏折立即批复,说不用押解京城,并点出岳钟琪审讯手段过激了:“料理急些了,当缓缓设法诱之”。得了批复的岳钟琪,为撇清嫌疑,立马邀请了一位满州大员陕西巡抚西琳陪同审讯。

这一次,岳钟琪一改前态,笑容可掬的给张倬松绑,并亲自拉着他的手,奉其为座上宾,为其斟茶倒水,并开始影帝式表演。

先是长叹一声,然后缓缓流着眼泪,诚恳的盯着张倬双眼说:“义士,我岳某其实早有反清念头,只为处境艰难,不得已对义士动用刑讯,以图掩人耳目,看你是真是假。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三个月前,有个成都人卢宗汉,在街上大呼小叫,说我岳某人要带领川陕兵马造反,这个灭门诛族的举动,就如此被他高喊出来了,差点被狗皇帝抄斩满门,经此一事,岳某人成了惊弓之鸟,断不敢拿着全宗族的脑袋去冒失,希望兄弟能体谅岳某人的过激手段,却不成想兄弟是真汉子大丈夫,使兄弟受委屈了,请你原谅则个,兄弟给你赔不是了。”

声情并茂说完的岳钟琪,泪流满面地诚恳道歉,就连旁边陪审的满人也配合的挤出了几滴狐狸之泪。

(岳钟琪剧照)

可怜的张倬,因出身贫穷老实,又无多少江湖见识,很快便原谅了岳钟琪对他的毒打,并开始信任他。

九月二十九日,岳钟琪安排好满人西琳在旁边窃听之后,又唤来张倬,要与其结拜为兄弟。

于是二人斩鸡头烧黄纸,焚香对天跪拜,叩头割血,发誓结为八拜之交,日后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共举义旗,并迎聘曾静为师,决心为推翻满清为己任,因此骗取了张倬的绝对信任。

张倬开始对岳钟琪推心置腹,不但将恩师曾静供出,还将诋毁清朝最严重的人的姓名住址,一一告诉了岳钟琪。

而奸诈的岳钟琪,得到了全部情报后,转身把张倬又送进了大牢,并写奏折上书给雍正,写明详细。

因此,雍正朝最残酷的文字狱一案拉开了序幕。

雍正立马派人到湖南抓拿曾静,并对其严刑逼供,曾静招架不住逼打而供认不讳,被押解至京师,张熙不久后也被押解到。

雍正再次经过审讯,发觉吕留良等反清派士子著作的书籍,大肆宣扬华夷思想,具有广泛煽动基础,结合政敌胤禩等人的流言,为患甚大。

1729年九月,雍正为了辟谣,将其与审讯曾静时的问答之词,编为一书,名叫《大义觉迷录》,派人带领曾静到江宁、杭州、苏州等地,进行大肆辟谣宣讲,对吕留良、胤禩等辈的不实言论,进行狠狠批驳。在全国掀起一轮轮舆论潮。

(《雍正王朝》里雍正与曾静对答剧照)

同时,雍正又大兴文字狱,将吕留良的遗著除诗文外全部焚毁,吕留良与其儿子吕葆中,虽然已死多时,但仍被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吕毅中、吕在宽皆判斩立决,吕氏宗族被诛,孙辈太小的,被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吕氏除孙辈太小,全被诛杀,要不是雍正怕杀戮太过激起民变,孙辈也要被屠戮一空。

严鸿逵因早死去,也被开棺戮尸,枭首示众,他的祖父、父、子孙、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男十六岁以上,皆斩立决,男十五以下,及严鸿逵之母、女、妻、妾,子之妻妾,俱解押到刑部,给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充公。

黄补庵常自称是吕留良的弟子,车鼎丰、、车鼎贲曾刊刻吕氏书籍,孙用克、周敬舆等私人藏吕氏书,均遭株连坐罪,死者甚众,非直属女眷多被押给别人为奴。

同时,与吕留良、严鸿逵有关系的,同事、同学、学生,全部受到牵连处罚,轻重不等。

至于曾静、张熙师徒俩,雍正认为他们受吕留良、严鸿逵等人书籍的蛊惑,实在是愚昧村夫,为祸不大,为了显示他的慈悲手段(雍正参禅),决定对师徒俩进行反常的宽大处理,不仅放过他们,还让他俩到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任职,操控他俩到处吹捧宣扬雍正的圣德。

(雍正王朝的曾静吹棒剧照)

1735年,十二月八日,雍正还特意为师徒俩下了保命圣旨:“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

43天后,乾隆即位后,以“泄臣民公愤”为由,将曾静、张熙立即凌迟处死。为何如此?

原来乾隆之所以与雍正在处置曾静、张熙谋反案上大相径庭,有他周密的考虑。

乾隆在继位前,全程目睹了这场文字案经过,他认识到:父王对曾静谋反案和吕留良文字狱案的公开审讯和批判,实际是把父王自己和反贼一起推上审判台,让天下人指指点点。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对“华夷之别”进行新新释、十大罪状的自我辩解、皇宫中的秘闻丑事泄露、皇子间尔我诈、文武大臣间明枪暗箭等等均有详细记录,不但损害了万乘之尊皇帝的神秘光辉形象,而且还暴露了国祚和宫廷的绝密,起到了反宣传作用,根本达不到使愚民们“觉迷”的目的,反而更增强愚民们的反清排满情绪。

因此必须彻底剪除、禁锢异端思想,防止其蔓延并肃清其流毒。同时留着这两个弥天重犯”当“反面教员”到处招摇,不但更难以起到“感化”教育的作用,反而证明他父皇的失德确有其事。

乾隆深思熟虑后,甘愿冒着违抗父王遗命的罪名,以雷霆手段诛杀了曾静、张熙,永绝后患。

乾隆此举,比其父深谋远虑的“出奇料理”低劣多了。

参考:《大义觉迷录》

更多文章

  • 顺治立储难下决断,康熙不受宠爱,最后却用一句话轻松搞定顺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最后一次见到顺治,立储之争,清朝秘密立储

    其实,顺治皇帝并无心将龙椅宝座交给玄烨,只因造化弄人,玄烨才有幸能登上皇位。若不是这一巧合,中国历史上恐怕要失去一位优秀的皇帝了。说来有些滑稽,但是玄烨能够继承皇位还要感谢他曾经得过天花病。当然也离不开玄烨自己远大的志向和美好的品质。顺治掌控政权之后,采取一系列政策稳固自己的政权。天下逐渐稳定下来,

  • 阴魂不散!清朝为什么害怕白莲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冤死的人阴魂会不散吗,白莲教标志,三破白莲教大结局

    白莲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鬼魅般的存在。它似乎从未在哪个朝代走入舞台的中心,可在中国历朝历代的黑暗角落中,又总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哪里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哪里就有白莲教。它也让清朝朝野上下真正体会到了李诚儒所说的“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01 阴魂不散白莲教嘉庆元年,1796年,湖广总督毕沅遇到了

  • 雍正为何推行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最终效果如何?引发怎样讨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雍正王朝》用了大量画面对雍正关于耗羡归公和养廉银进行演绎,从很多角度还原了历史面目。雍正元年,刚刚即位的新皇帝雍正如同魔术师一般接连向帝国推出多重改革,大部分是围绕清朝治理所开展的内容。在元旦给地方官员下发文告时,雍正首次提出钱粮火耗问题“竭小民衣食之资,供官司奴隶之用。”并且在文告中说,早

  • “武昌起义”的总指挥,被孙中山评价为辛亥革命首功,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也被推举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为了表彰在武昌起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人士,1913年,民国政府为武昌起义的参与人员颁发了荣誉勋章,并表彰了这些辛亥革命的元勋。说到辛亥革命的元勋,不得不提武昌起义的总指挥蒋翊武。孙中山先生曾经高度评价过蒋翊武,并且称赞他是辛亥革命的

  • 安德海之死,慈禧政治场上唯一的一次完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01汗马功劳咸丰皇帝驾崩后,已经成为太后的慈禧与八位顾命大臣在政治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慈禧准备拉恭亲王奕訢入伙,一起除掉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们。此时的慈禧与肃顺等人远在承德的避暑山庄,奕訢正在北京与英法联军的代表谈判,双方之间的沟通因为距离成为了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后,慈禧派心腹太监安德海负责联络。

  • 1906年,洪水滔天,受灾的清朝百姓遍地走,饥民的情况不忍直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1906年洪水,清朝水灾记录,清代洪水泛滥

    农田被洪水淹没,严重的情况下,农作物歉收甚至没有收成,许多人变得饥肠辘辘,到了生死攸关的情况。今天,通过一系列旧照片,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看看那时候的老百姓!逃离灾区并建立一个小破屋生活洪水使无数受害者流离失所,无法入睡。到1906年冬天,饥饿和寒冷都进入了灾区,无情地吞噬了受害者的健康和生命。

  • 百年前,张之洞临终前悲叹“我死后,中国可能要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不计其数将大厦挽救于倾颓的杰出历史人物,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一个王朝的生命得以延续多年,同时无数无辜平民百姓的生命也被拯救。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就算时隔多年,还是会被他们舍己为国的精神所感动,因为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所在。在百年前,有这样一个名人,他在临终前曾经发出悲叹

  • 1852年,一清军小兵随手开了一炮,却让太平天国迅速崩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洪秀全封了五人为王,即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让他们镇守四方,对抗清朝。最初的太平军,发展的确非常快。因为那时候大家心中都有着一股信念,认为只要拿下了天下,好日子就来了。由于百姓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故而大家信心十足,齐心协力一同和清政府

  • 北洋军阀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洋十大军阀简介,北洋三大军阀图片大全,北洋军阀历史地位如何

    (中为袁世凯)一、北洋军阀政府混战的目的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袁世凯死了以后,北洋政府确实对全国各地缺乏掌控,北洋军阀各霸一方,当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土皇帝,形成了实际的分裂。但是不管怎么说,北洋军阀主观上还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他们互相混战的目的,还是要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为了各霸一方,当个土皇帝。

  • 美国人将清朝女人买走,当成“动物”展览,收费50美分,观看身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美国女人购买清朝动物,英国人拍到清朝女人,西方观察清朝奴隶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朝代,它的灭亡也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但是它的结束却也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是在外国的侵略中灭亡的。在1840年的时候,鸦片战争的爆发,从这场战争开始一直到最后的抗日战争,百姓都过着一段民不聊生的生活,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变化的有多快。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