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昌起义”的总指挥,被孙中山评价为辛亥革命首功,结局如何?

“武昌起义”的总指挥,被孙中山评价为辛亥革命首功,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57 更新时间:2023/12/17 10:20:44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也被推举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为了表彰在武昌起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人士,1913年,民国政府为武昌起义的参与人员颁发了荣誉勋章,并表彰了这些辛亥革命的元勋。

说到辛亥革命的元勋,不得不提武昌起义的总指挥蒋翊武。孙中山先生曾经高度评价过蒋翊武,并且称赞他是辛亥革命的首功(“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那么,作为武昌起义的总指挥,蒋翊武后来的结局怎么样呢?

蒋翊武出生于1884年,湖南澧县人,出生于一个一般的手工业家庭。蒋翊武是长子,父亲节衣缩食供他读书,蒋翊武也在读书过程中接触到革命思想。当时清政府受列强欺压,积弱已久,蒋翊武也在革命过程中产生了反清思想。

1905年是蒋翊武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本想前往日本留学,不过因为日本歧视中国留学生,所以蒋翊武被迫留在上海。在上海期间,他进入革命人士办的中国公学,开始大量接触革命人士,并在他们的介绍下加入同盟会,开始创办报纸宣传革命思想,为将来武昌起义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蒋翊武的办报行为触动了清政府的利益,不久后他的报刊被迫停办,他也由上海前往武昌。当时武昌有一部分清政府的新军,他们的革命活动十分活跃,因此到达武昌后,蒋翊武也决定参加新军。1909年,蒋翊武加入新军,计划从新军内部策划推翻清政府的活动。

加入新军后,蒋翊武在新兵内部成立了学社,以文学社掩护革命活动。当时整个武昌的新军共有1.5万人,而加入文学社的人就高达3000人。可以说,从1909年加入新军,到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实施,两年时间里,蒋翊武已经把清政府的武昌新军基地经营成自己的革命阵地。

1911年9月24日,蒋翊武的文学社与湖北的另一个革命组织共进会共同策划了武昌起义,推举蒋翊武为武昌起义的总指挥,原定计划在10月16日举行起义。不过,10月9日,因为操作不慎,计划泄露,清政府开始大肆捕捉武昌的革命人士,迫不得已下,蒋翊武只能把起义时间提前到10月10日晚上。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清政府开始与革命党人交火,总指挥蒋翊武为了保存革命火种提前逃出武昌。武昌起义成功后两天,蒋翊武返回武昌,担任了起义军的护理总司令。在蒋翊武等人的策划下,各地纷纷响应武昌,辛亥革命成功,清政府灭亡。

可惜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蒋翊武也在袁世凯的邀请下前往北京,并被袁世凯授予陆军中将军衔。蒋翊武清楚袁世凯的真实目的,因此拒不接受这些职务。1912年,同盟会改组国民党后,蒋翊武担任了国民党参议,之后他开始在南方宣传国民党。1913年,蒋翊武在南下广西途中被广西军阀陆荣廷逮捕,于9月9日被杀害,年仅29岁。

值得一提的是,1921年,孙中山在桂林曾专门凭吊了蒋翊武的就义之处,并且为他亲笔题词,赞扬他是辛亥革命的首功。

参考资料:

《共和元勋蒋翊武》漫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德海之死,慈禧政治场上唯一的一次完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01汗马功劳咸丰皇帝驾崩后,已经成为太后的慈禧与八位顾命大臣在政治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慈禧准备拉恭亲王奕訢入伙,一起除掉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们。此时的慈禧与肃顺等人远在承德的避暑山庄,奕訢正在北京与英法联军的代表谈判,双方之间的沟通因为距离成为了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后,慈禧派心腹太监安德海负责联络。

  • 1906年,洪水滔天,受灾的清朝百姓遍地走,饥民的情况不忍直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1906年洪水,清朝水灾记录,清代洪水泛滥

    农田被洪水淹没,严重的情况下,农作物歉收甚至没有收成,许多人变得饥肠辘辘,到了生死攸关的情况。今天,通过一系列旧照片,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看看那时候的老百姓!逃离灾区并建立一个小破屋生活洪水使无数受害者流离失所,无法入睡。到1906年冬天,饥饿和寒冷都进入了灾区,无情地吞噬了受害者的健康和生命。

  • 百年前,张之洞临终前悲叹“我死后,中国可能要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不计其数将大厦挽救于倾颓的杰出历史人物,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一个王朝的生命得以延续多年,同时无数无辜平民百姓的生命也被拯救。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就算时隔多年,还是会被他们舍己为国的精神所感动,因为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所在。在百年前,有这样一个名人,他在临终前曾经发出悲叹

  • 1852年,一清军小兵随手开了一炮,却让太平天国迅速崩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洪秀全封了五人为王,即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让他们镇守四方,对抗清朝。最初的太平军,发展的确非常快。因为那时候大家心中都有着一股信念,认为只要拿下了天下,好日子就来了。由于百姓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故而大家信心十足,齐心协力一同和清政府

  • 北洋军阀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洋十大军阀简介,北洋三大军阀图片大全,北洋军阀历史地位如何

    (中为袁世凯)一、北洋军阀政府混战的目的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袁世凯死了以后,北洋政府确实对全国各地缺乏掌控,北洋军阀各霸一方,当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土皇帝,形成了实际的分裂。但是不管怎么说,北洋军阀主观上还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他们互相混战的目的,还是要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为了各霸一方,当个土皇帝。

  • 美国人将清朝女人买走,当成“动物”展览,收费50美分,观看身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美国女人购买清朝动物,英国人拍到清朝女人,西方观察清朝奴隶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朝代,它的灭亡也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但是它的结束却也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是在外国的侵略中灭亡的。在1840年的时候,鸦片战争的爆发,从这场战争开始一直到最后的抗日战争,百姓都过着一段民不聊生的生活,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变化的有多快。鸦片战争

  • 美国独立是在1783年,那一年清朝在干嘛?说出来你可能会感到气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时期美国怎么样了,清朝时的美国在哪,清朝的美国是什么样子的

    如今美国在各个方面极力打压我国,或许就是觉察到我国日后会对美国的地位造成威胁,常言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来形容美国的心态十分贴切。我国曾经的历史地位很高,周围很多国家都会定期派出使臣,到我国进行学习。读到强汉盛唐的历史总会让人心生自豪,再把目光放到清朝,心境就大为不同了。从明朝最为繁盛的万历

  • 谭嗣同卖掉新疆,不仅为个人变法,更为还掉大清朝的两亿贷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谭嗣同简历个人资料,谭嗣同是被谁打死的,谭嗣同历史评价

    谭嗣同在去世的时候只有33岁,处于人生的大好年华,他心中有着一番抱负,欲通过变法来推翻旧时代,但很可惜,他没能如愿。其实在发生"戊戌变法"的时候,谭嗣同是有机会和梁启超等人逃走的,但是在关键时刻谭嗣同放弃了这一想法,他认为现在国人的思想过于愚昧,他要用鲜血来唤醒还在沉睡的民众,因此他被慈禧皇后处死

  • 为何英国人两次访问清朝都拒绝“磕头“?清朝大臣:英国人太顽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马戛尔尼访华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曾两次派出访华使团。第一次在乾隆58年,由马戛尔尼率领。第二次在嘉庆21年,由阿美士德率领。两次访华都以失败告终。马戛尔尼见到乾隆后希望增加通商口岸,被乾隆一口回绝,说大清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英国商品;第二次更惨,长途跋涉的阿美士德抵达圆明园后,嘉庆皇帝要立

  • 曾国藩和王阳明为何“文武双全“?这2个智慧“密码“,启发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曾国藩如何看待王阳明,曾国藩是不是推崇王阳明,曾国藩与王阳明比较

    曾国藩自称很"愚笨"。13岁那年,他在书房里背诵一篇300字的短文,但背了很长时间都没背出来。这时候有个贼光顾他家,躲在房梁上伺机下手,可左等右等,曾国藩就是背不下来。贼实在听不下去,便从房梁上跳下来大怒道:"像你这么笨的人还读什么书?"说完便把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前后考了7次秀才,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