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德海之死,慈禧政治场上唯一的一次完败

安德海之死,慈禧政治场上唯一的一次完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4 更新时间:2024/2/7 6:47:41

01

汗马功劳

咸丰皇帝驾崩后,已经成为太后的慈禧与八位顾命大臣在政治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慈禧准备拉恭亲王奕訢入伙,一起除掉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们。

此时的慈禧与肃顺等人远在承德的避暑山庄,奕訢正在北京与英法联军的代表谈判,双方之间的沟通因为距离成为了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后,慈禧派心腹太监安德海负责联络。

直到辛酉政变结束,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安德海被晋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了朝中显赫一时的人物。说到这里,还不足以展现安德海在慈禧心中的地位。

咸丰在世时便看出了慈禧的野心,于是特意写了一封密诏给老实的慈安太后。

密诏的大概内容是:如果慈禧能够安分守己,尽力辅佐慈安太后,那么大家相安无事;如果慈禧野心暴露,全朝上下都可以凭借这一密诏诛杀慈禧。

安德海通过特殊途径得知这封密诏的内容后,密报给了慈禧。才让慈禧轻易化解了咸丰临终前留下的最大杀招,解除了悬在这位政治女强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慈禧怕同治朝出现顺治朝的多尔衮康熙朝的鳌拜,一直在找机会对恭亲王奕訢发难,保证自己儿子能够顺利执政。又是在安德海的密谋下,慈禧借用一个御史成功弹劾了奕訢,从而实现了目的。

02

安享富贵

根据史书的记载,同治朝前期慈禧并没有过多专权。因为同治皇帝毕竟是她的亲儿子,母亲展现的政治铁腕都是在为自己的儿子保驾护航。

眼看朝廷的威胁减除,慈禧也安心当个享乐太后,大部分时间都逗留在西苑,每天除了吃喝就是看戏,这一切都在安德海精心的伺候之下。甚至两人还会穿上戏服,登上戏台过一把票友瘾。

当时还处于慈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太后没有太后的样子,天天就知道享乐,这自然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不过对于数年后慈禧的“勤于政事”,不知道当时的大臣们会不会后悔。

可是慈禧贵为太后,大臣们自然不能直接对着皇帝老妈开火。于是参安德海误导太后的折子铺天盖地的袭来,但慈禧也很够意思,非常维护安德海,无论言官们如何发难都被太后阻拦掉了。

不过这些奏折也会被皇帝看到,同治帝每天看着大家说安德海这不好那不好,如何误导自己的生母贪图享乐,皇帝自然对慈禧身边的宠宦恨得牙根痒痒。

03

大难临头

同治皇帝对安德海有多么不满,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安德海闲的没事跑到皇帝那里请求赐个字。皇帝练字的时候写幅字赐给近臣都是常有的事。

可同治对这位伺候自己母亲的太监早已不满,于是写了一个大大的“女”字。安德海看到“女”字心里还很不高兴,因为自己起码也是男儿残破之躯,“女”不是有点骂人的嫌疑了嘛。

满腹委屈的安德海便趁机将苦水倾倒给了慈禧。太后一听,吃了一惊。

因为安德海的“安”字少了头才变成了“女”!慈禧由此看出了皇帝的情绪,严厉训斥了安德海一顿让其小心做人。不过有太后护着,安德海在皇宫中也算平安无事。

“女”字事件并没有让其收敛许多,同治八年皇帝要大婚。这样的大型庆典所需之物都要重新从江南织造局采购。看到财机的安德海恳请太后让自己去经办。这样一来一回,加上地方官员的孝敬,那还不赚得盆丰钵满的。

可早在清朝建国之初,吸取了明朝太监乱政的教训,顺治帝立下了禁止太监擅自出京和禁止太监参政乱政的铁训。

很明显,这个规矩安德海是知道的,但他觉得有慈禧太后的庇护自己不会出问题。而从事实上看,安德海离京的事情压根就没有正式向皇帝报备,否则也不会落得“擅自出京”的罪名。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时安德海已经嚣张到了什么程度,压根就不把同治皇帝放在眼里。

出京的团队有一百多人,沿着运河浩浩荡荡地南下,一路上好不威风。行至山东界面,当地巡抚丁宝桢按照皇帝的命令捉拿安德海。

德州知府赵新按巡抚之命带兵进行捉拿,慑于淫威,赵知府没敢动手,坐视安德海的船队离开了辖区;赵新不成,丁宝桢又派东昌知府程绳武拦截,结果也是一样。

两个地方官如此不给力让丁巡抚彻底怒了,他派遣了自己的铁杆手下山东总兵王正起亲自捉拿。

提起丁宝桢,他还与我国一道名为“宫保鸡丁”的菜品有关。他任四川总督的时候,让家里的厨子将鲁菜“酱爆鸡丁”利用川菜做法合成了一道新菜,成为总督府的私房菜。

丁宝桢死后,被追封为“太子太保”。“太子太保”的封号又叫做“宫保”。后来川菜版“酱爆鸡丁”流传到民间后,被大家被起名为“宫保鸡丁”。

安德海被捉拿后声称是奉了慈禧太后的懿旨。但丁宝桢就是不听,一口咬定:按照祖训,太监出京就地正法。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04

风云变幻

很明显,正法安德海是同治皇帝的意思,但他之所以敢与垂帘听政的母亲对着干,是因为得到了位置更高的慈安太后的支持。这是慈禧唯一一次在政治上处于绝对的孤立地位。

这次事件的影响不小,

一则东宫与西宫两太后发生了裂痕,慈禧没有想到一向老实的慈安太后敢与自己的亲儿子联手对付自己。于是她下定决心将高于自己的慈安排挤出权力圈。

二则慈禧没有想到同治会和别人联手对付自己,看来亲儿子也不过如此。待同治皇帝驾崩后,慈禧一手扶上了光绪,并将其牢牢抓在手里。亲儿子都不可靠,何况是外甥呢。

三则整件事的最大得益者反倒是“宫保”丁宝桢。慈禧看到了他敢担当,再加上他秉公执法,慈禧认为其是“担当之臣”。由此可以看出慈禧太后的老谋深算。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李金钖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906年,洪水滔天,受灾的清朝百姓遍地走,饥民的情况不忍直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1906年洪水,清朝水灾记录,清代洪水泛滥

    农田被洪水淹没,严重的情况下,农作物歉收甚至没有收成,许多人变得饥肠辘辘,到了生死攸关的情况。今天,通过一系列旧照片,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看看那时候的老百姓!逃离灾区并建立一个小破屋生活洪水使无数受害者流离失所,无法入睡。到1906年冬天,饥饿和寒冷都进入了灾区,无情地吞噬了受害者的健康和生命。

  • 百年前,张之洞临终前悲叹“我死后,中国可能要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不计其数将大厦挽救于倾颓的杰出历史人物,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一个王朝的生命得以延续多年,同时无数无辜平民百姓的生命也被拯救。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就算时隔多年,还是会被他们舍己为国的精神所感动,因为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所在。在百年前,有这样一个名人,他在临终前曾经发出悲叹

  • 1852年,一清军小兵随手开了一炮,却让太平天国迅速崩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洪秀全封了五人为王,即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让他们镇守四方,对抗清朝。最初的太平军,发展的确非常快。因为那时候大家心中都有着一股信念,认为只要拿下了天下,好日子就来了。由于百姓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故而大家信心十足,齐心协力一同和清政府

  • 北洋军阀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洋十大军阀简介,北洋三大军阀图片大全,北洋军阀历史地位如何

    (中为袁世凯)一、北洋军阀政府混战的目的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袁世凯死了以后,北洋政府确实对全国各地缺乏掌控,北洋军阀各霸一方,当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土皇帝,形成了实际的分裂。但是不管怎么说,北洋军阀主观上还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他们互相混战的目的,还是要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为了各霸一方,当个土皇帝。

  • 美国人将清朝女人买走,当成“动物”展览,收费50美分,观看身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美国女人购买清朝动物,英国人拍到清朝女人,西方观察清朝奴隶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朝代,它的灭亡也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但是它的结束却也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是在外国的侵略中灭亡的。在1840年的时候,鸦片战争的爆发,从这场战争开始一直到最后的抗日战争,百姓都过着一段民不聊生的生活,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变化的有多快。鸦片战争

  • 美国独立是在1783年,那一年清朝在干嘛?说出来你可能会感到气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时期美国怎么样了,清朝时的美国在哪,清朝的美国是什么样子的

    如今美国在各个方面极力打压我国,或许就是觉察到我国日后会对美国的地位造成威胁,常言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来形容美国的心态十分贴切。我国曾经的历史地位很高,周围很多国家都会定期派出使臣,到我国进行学习。读到强汉盛唐的历史总会让人心生自豪,再把目光放到清朝,心境就大为不同了。从明朝最为繁盛的万历

  • 谭嗣同卖掉新疆,不仅为个人变法,更为还掉大清朝的两亿贷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谭嗣同简历个人资料,谭嗣同是被谁打死的,谭嗣同历史评价

    谭嗣同在去世的时候只有33岁,处于人生的大好年华,他心中有着一番抱负,欲通过变法来推翻旧时代,但很可惜,他没能如愿。其实在发生"戊戌变法"的时候,谭嗣同是有机会和梁启超等人逃走的,但是在关键时刻谭嗣同放弃了这一想法,他认为现在国人的思想过于愚昧,他要用鲜血来唤醒还在沉睡的民众,因此他被慈禧皇后处死

  • 为何英国人两次访问清朝都拒绝“磕头“?清朝大臣:英国人太顽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马戛尔尼访华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曾两次派出访华使团。第一次在乾隆58年,由马戛尔尼率领。第二次在嘉庆21年,由阿美士德率领。两次访华都以失败告终。马戛尔尼见到乾隆后希望增加通商口岸,被乾隆一口回绝,说大清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英国商品;第二次更惨,长途跋涉的阿美士德抵达圆明园后,嘉庆皇帝要立

  • 曾国藩和王阳明为何“文武双全“?这2个智慧“密码“,启发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曾国藩如何看待王阳明,曾国藩是不是推崇王阳明,曾国藩与王阳明比较

    曾国藩自称很"愚笨"。13岁那年,他在书房里背诵一篇300字的短文,但背了很长时间都没背出来。这时候有个贼光顾他家,躲在房梁上伺机下手,可左等右等,曾国藩就是背不下来。贼实在听不下去,便从房梁上跳下来大怒道:"像你这么笨的人还读什么书?"说完便把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前后考了7次秀才,直

  • 陕西一条铁路,仍在用清朝铁轨,文物专家:每一根都是国家级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从1881年开始,到1912年,清政府的版图上一共出现了数十条铁路,这些铁路有的是西方列强修筑的,也有清政府修建的,比如著名的京张铁路,就是由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的。这些清朝修建的铁路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大部分已被高速铁路所替代,但仍有少部分还在使用,比如陕西省略阳县境内的宝成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