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宋金川陕之战看南宋军事问题:祖制之下的有限作为

从宋金川陕之战看南宋军事问题:祖制之下的有限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858 更新时间:2024/1/23 22:59:13

转载 黑龙江波涛

转藏

全屏

朗读

分享

金灭北宋之后,对于称帝南逃的赵构一路追击。1129年,完颜宗弼占领建康后率军继续南下追击赵构。到了1130年,金军因江南的密集河湖水网,使骑兵无法发挥优势,同时金军也不善水战;最终无法立足而北返。在北逃过程中,遭到韩世忠岳飞等军队的沉重打击。

因此,完颜宗弼自渡江南侵失利后就害怕渡江,再不敢轻易入侵江南。

在新形势下,金朝也改变了对南宋进攻的策略:一方面派秦桧作为内奸潜入南宋朝廷内部,进行诱降和破坏抗战活动;一方面在黄河与淮河之间的中原地区立刘豫为'大齐皇帝',在金与宋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

于是在1130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1130年九月,金在原北宋中原故地册立了伪齐;二是1130年10月秦桧“返回”了南宋。

此时的金朝在江淮方向,一有伪齐对抗南宋,二有秦桧从南宋内部策应。接下来,金朝就把军事进攻的重点转向了陕西。

川陕之战的概况

陕西在中原的西部,对于金已占领的中原地区是一个侧面威胁。

在建炎四年之前,宗弼率军侵掠东南,同时金军的西路军娄宝部则在攻打陕州(今三门峡市西)。但是,宋将李彦仙领兵固守,坚持两年,历大小二百余战,金军终不能前进。

李彦仙的经历与岳飞早期经历类似。1126年,他散家财募兵3000赴京勤王。到了京畿赴京,年轻气盛的李彦仙上书弹劾李纲,说李纲不会用兵。结果可想而知,李彦仙被官方下令追捕,他不得不改名逃匿。同年,金兵占领了河东,李彦仙再度从军。这一段经历,与岳飞非常像。

李彦仙固守陕州时,张浚命都统制曲端去救援,曲端却不听号令按兵不动,最后陕州城粮尽无援,1130年正月被金攻破,李彦仙投河自尽,壮烈殉国。李彦仙时年36岁,其全家也被金兵屠戮,只有一弟一子幸免于难。

其后,金兵长驱入关。宋军中只有曲端的副将吴玠率兵抗击,先后在青溪岭、彭原店战败了金军。

富平之战

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金朝又派宗辅率军到陕西,会合从江淮而来的宗弼军和在陕西的娄宝部,打算深入陕、川,然后顺长江东下,一举消灭南宋。

此时的金朝很狡猾,在江淮地区做了佯攻。赵构以为金兵将再次渡江南侵,又准备下海逃跑,但被大臣劝阻了。赵构于是命令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出兵,以牵制金兵南下。

张浚接到宋高宗出兵陕州的命令后,开始行动了。张浚召集了刘锡、吴玠、刘锜、孙渥、赵哲等秦川五路人马,共约30万,以刘锡为都统制,发檄文向金兵问罪,展开大规模的反击。

金兵则利用了宋朝兵将麻痹轻敌的思想,一举战胜了宋军。都统制刘锡率领的五路大军在富平一战就全军溃退,丢弃了大量军用物资。这就是'富平之战'。富平之战是宋军组织的一次大规模会战,但可惜的是一战即溃。金军进入了关陇。

和尚原之战

富平战败,张浚只率兵1000余人,退到蜀口的兴州(今陕西略阳),又从兴州逃入四川的阆州(今四川阆中)。南宋军队在陕西全部溃退,至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陕西五路基本上为金所占。 接着,金兵就向蜀口的前哨阵地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三十五里)进攻,目的是占领蜀口,进军入川。

和尚原的宋守将吴玠有勇有谋,富平战败后宋军向川蜀方向溃逃,吴玠坚持认为,应该扼守和尚原这一战略要地。

吴玠于是招集溃散将士数千人,同将士们歃血为盟,誓死保卫和尚原。

绍兴元年 ( 1131年 )三月,金军开始攻打和尚原。金军没立部进攻和尚原,被宋军击败。五月,金军兵分两路。“没立自凤翔,乌鲁折合自阶、成,出散关,约日会和尚原”。吴玠率军奋力抵抗,“生获首领蕴逋,斩千户泼察胡”,使两路金军难以会合,金军失败。十月,宗弼率数万大军“造浮梁,跨渭水,自宝鸡边界营三十里,垒石为城”,第三次进攻和尚原。吴玠与吴璘率军与金军激战三昼夜,最终大获全胜,生擒宗翰的女婿等高官二十余人。宗弼本人则后心被射中两箭,其所率金军也被剿杀几尽。

和尚原之战是主战派经营川陕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扭转了富平之战后的失败情绪,粉碎了金兵自陕入川的计划。

饶凤关之战

和尚原败后,金朝改派撒离喝为陕西经略使,屯兵凤翔,与宋军对峙。之后金军采取迂回,绕开和尚原。绍兴二年 (1132年)十二月,金军先后攻占商州、金州、洋州。次年二月,又进攻饶凤关,吴玠则率兵日夜兼程三百里到达至饶凤关拒敌。金军利用降将的指点,从蟑溪岭绕到关后,乘夜攻克郭仲荀山寨,能够居高临下进攻饶凤关。宋军腹背受敌,吴玠战败,饶凤关失守。金军乘势占领了汉中,四川大震。

但是金军虽胜,也是惨胜,死伤已过半。此时宋军采取坚壁清野措施,使金军找不到补给,只能杀军马而食;等到马被吃光了,开始杀其军中的汉军做军粮。吴玠与刘子羽乘机出师反攻,金军被消灭大半,又发生了瘟疫,于是只得退军。宋军在饶凤关下发现马皮一万七千余张,可见此战之惨烈,陕西宋军以其实力扭转了战局。

仙人关之战

接下来,吴玠刘子羽考虑经营陕西保住四川的策略。他们认为和尚原离川蜀较远,供应不便,于是在仙人关附近的杀金坪修筑军寨。

仙人关处凤州 (今凤县)与兴州 (今略阳县)交界处,史书上说其“北控吐蕃,东连歧雍,西通蜀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绍兴三年(1133年)十一月,金军攻占领了和尚原。

宋军为了加强防御,在川陕一线作了布防调整:秦州、凤州、洋州一线,由吴玠负责,驻屯仙人关;金州、房州、巴州、达州一线,由王彦负责,驻屯通川;文州、龙州、威州、茂州一线,由刘锜负责,驻屯田西;洮州、岷州、阶州、成州一线,由关师古负责,驻屯武都。

宋军调整完不久,绍兴四年(1134年)春,金军为了夺取四川,宗弼与撒离喝率十余万人进攻仙人关,当时的宋军仅有三万人。金军采取了堡垒推进战术,连珠扎了四十余寨,决意要拿下仙人关进入四川。面对强敌,宋军也非常坚决,吴玠之弟吴璘“拔刀画地,谓诸将曰:‘死则死此,退者斩!’”因而仙人关之战十分惨烈。最终仙人关之战,宋军大获全胜。

金军经过仙人关之战后,不再妄动,双方进入僵持对峙阶段。直到1139年的第一次绍兴“和议”达成,金朝把陕西归还给宋朝。

从川陕之战看南宋军事的特点

川陕之战以先败后胜的方式结束,前后历时五年,最终稳固了川陕之界,保住了南宋对四川的稳定控制,为南宋政权的稳定建立了上游基础。

从川陕西之战中南宋的种种表现,我们能看出南宋抗金以及军事方面的一些特点。

首先,宋廷只在皇帝感觉危险时才会有全局意识

1130年赵构指示张浚在陕西发动对金战争,以减轻江淮金军的压力。而实际上从1127年秋到1130年的彭原店之战,陕西的宋军基本是自发组织抗金斗争,说得不好听就是朝廷似乎遗忘了他们。

金对陕西的进攻,直到建炎元年(1127年)秋才开始,金军以娄室为统帅,大举进攻陕西。在这之前,称帝的赵构没有想到要调用他们主动出击。

之后这种朝廷感觉有危难才令武将出击的情况屡屡发生。一旦危难过去,则又尽行苟且,忙于求和。

比如绍兴十年(1140年)的顺昌之战。金废除和议侵宋,当年五月刘锜率王彦旧部八字军坚守顺昌,以少胜多,把金军打得大败,连退35里。宗弼亲率大军来援。刘锜以逸待劳,并在金兵水源投毒使金兵中毒。结果宗弼大败。此战震动了金朝,金朝开始把燕京珍宝北运,准备彻底北逃放弃中原。当时有人建议宋廷乘胜出兵直追。但宋高宗赵构不同意,反而严令刘锜退军。

之后不久岳飞又创造了郾城大捷,一样的被赵构阻拦,不许乘胜追击。

宋高宗一贯做法就是:他感觉危险了,就让众将开打;等他感觉安全了,就立刻停战求和。根本不考虑全局,不想着恢复中原故土。

其次,民间人士的家国情怀浓烈,积极抗金,士气可用。

金人以异族的身份进入中原,其表现出的是十足的盗匪形象。其残暴统治激起了中原人们自发地奋起反抗。像李彦仙那样散家财募兵卫国的人不少。李彦仙最初对金军取攻势时,接连获胜,宋高宗曾经对辅臣说:“近知彦仙与金人战,再三获捷,朕喜而不寐。”

在开封保卫战期间,就有王善、丁进、王再兴、李贵、杨进等众多的义军首领率部赴渊京畿。在各地坚持斗争的有河内人王彦领导的八字军、活跃在山西陕西河北一带的红巾军(有一次战斗中,差点生擒完颜宗翰)、五马山寨义军(在河北山西等地活动)、梁山泊水军(梁山泊起义农民,以梁山泊为据点,坚持抗金战斗)等等。

第三,南宋将领之间多有内耗,以至于失败

比如著名将领曲端。他以能征善战而著称,威名远播,震慑金人。曲端与吴玠在陕西皆有重名,当时陕西人称他们俩:有文有武是曲大,有谋有勇是吴大。他们带领的军队也训练有素,不扰民。

但是,众将领之间的关系就复杂了。在平时看不出来,到了关键时刻则产生祸患。他们的问题在于各自为政,互不应援,导致宋军被金军各个击破。

建炎二年(1128年)六月,南宋任命延安知府王庶节制陕西六路军马,曲端为节制司都统制。然而,曲端却根本不甘于做王庶的下属。当年十一月,金军攻鄜延,王庶多次派人令曲端出兵增援,曲端却不听节制,坐视延安失守。1130年正月,吴玠与金军撒离喝部战于彭原店。一开始时金军遭到宋军沉重打击,但金军经过整顿后再次发动猛攻,吴玠难以抵抗,驻扎在附近的曲端(时为吴玠上级)不但不出兵支援,反而退至泾州,最终吴玠大败。事后曲端还以吴玠违背他的节制为由,将吴玠降级。曲端和吴玠也从此不和。

1130年,曲端的上司是张浚。在陕州之战中,李彦仙奋力固守,多次挫败金军,最后城中食尽,李彦仙只有一些豆子,他煮豆给将士们吃,自己只喝汤。期间,李彦仙多次告急于张浚,张浚一面送金币犒劳军队,一面派曲端派兵援救,但曲端却嫉妒李彦仙比自己官位高,拒不听令。最终致使陕州孤立无援而失守,李彦仙投河殉国。

第四,战果有时候取决于战斗意志的强弱,战斗意志强,则获胜概率大。

军事斗争中,如果一方没有战斗意志,那么必然失败,在冷兵器时代尤其如此。这一点从开封两次被围能看的清楚。宋军多数守将惧敌如虎,不战自溃,因此金军才能一路顺利地长驱直入抵达北宋首都。金军第一次过黄河时,只找到几首小船,每次只能载7~8人,就这样还能把大军渡过黄河,因为南岸宋军早已吓跑了。

但是,一旦宋军坚决抵抗甚至反攻,战况就完全不同了。

如和尚原之战,吴玠收新败之兵,本应为战力薄弱之师。但是吴玠坚持抗战,并与众位将士歃血为盟,誓死抵抗金军。最终吴玠率数千将士,分别于1131年三月、五月、十月三次打退数倍于己的金军。

1134年的仙人关之战也是如此,主将吴璘战斗意志坚决,誓与阵地共存亡,断绝了众人弃关逃跑的念头,最终以3万人战胜金军10万人。

当然战斗意志不是万能的。只是在双方力量和地形地势结合之后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起决定作用。比如饶凤关之战,虽然宋军战意坚决,但无奈腹背受敌,只能撤退。

如果宋军都能据城做坚决抵抗,金军怎能如此顺利地仅仅两年就消灭了北宋呢?

第五,西北之地多有壮怀激烈之士,勇武善战

自古以来,关陕地区的人就崇尚武功。从北魏开始,直至隋唐五代和北宋,这种尚武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名将,宋朝当时就有“取财于东南,而募兵于西北”的说法。

南宋初年,名将也多出自川陕地区。韩世忠是陕西绥德人,李彦仙是宁州彭原人(今甘肃宁县),吴玠吴璘兄弟是德顺军人(今甘肃省静宁县),曲端是镇戎军人(今宁夏固原),刘锜是德顺军人(今甘肃省静宁县)。这些主战派将领都可堪称一代骁将,史籍多有记载。

比如,史称李彦仙:“严厉不可犯,以信义治陕,犯令者虽贵不贷。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

结束语

以今日眼光看去,南宋朝廷在军事上始终奉行消极防御政策:敌人来攻了,可以防守;敌人退了,宋军也该退。至于反击、全局反攻以收复失地,从来不在南宋朝廷的选项里。

究其原因,这与宋朝“崇文抑武、以文驭武”的一贯政策有莫大关系。

南宋初年家国危亡,这个特殊形势使得武将的权力和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但武将权力地位的提高,与宋朝以文抑武的祖宗家法发生了冲突。南宋朝廷的执政文官集团,不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尽管他们在对金和战问题上纷争不已,相互倾轧排挤,但他们在限制武将权力和“崇文抑武”的认识上则是一致的。他们处处防范武将权力地位的提高,只要有适当的时机,便想方设法削弱武将权力,重新回到“以文驭武”的轨道上来。

宋朝的家法和武将权力地位提高的矛盾,始终贯穿于南宋初年统治集团的上层权力斗争之中。这个矛盾随着抗金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最终,宋廷为了控制武将、防止内患,不惜放弃恢复失地、偏安江左、与金朝息兵议和。最终武将的权力地位又回到宋朝传统“以文抑武”的立国思想之下。

至此,我们大致可以明白赵构对金的态度:在祖宗制度基因控制下,以保皇权为第一要务,因循苟且。

(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隋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为何说隋朝十分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穿越到隋朝娶了隋朝公主,隋朝为何叫隋朝,隋朝杨坚的哪个儿子能保住隋朝

    要想明白隋朝的历史意义,我们首先得简单回顾一下隋朝的历史。公元581年,杨坚在长安登基,隋朝自此开国。杨坚原本是北周大将军杨忠的儿子,因为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岳父,所以得以掌握了实权。后来宇文赟病重的时候,本应率军南下灭陈的杨坚,篡改了宇文赟的诏书,留在京城辅政。宇文赟死后,杨坚辅佐自己的外孙子宇文阐

  • 悲愤而亡的南宋大将刘锜,背后是怎样浓烈的家国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扒拉文史2022-11-22 22:26辽宁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已关注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子刘锜完美地继承了父亲领兵作战的才能,见过他的人无不开口称赞一句少年将军,还得到了宋高宗的亲口夸奖。年少的刘锜跟随着父亲征战沙场,积攒了很多作战经验,在战场上所立下来的功劳丝毫不逊于岳飞将军,是南

  • 电影《满江红》中未出现的韩世忠,为何秦桧如此惧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 千古一帝的思维:李世民临终前,为何把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死前徐茂公贬官,徐茂公让李世民留下圣旨,李世民和徐茂公的关系

    李世民建立唐朝之后,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对他手下的大将李勣说,他想要为自己的儿子找一位值得托付的大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只有你能满足我的全部要求,希望你不要辜负我的期望啊,李勣听后非常感动,立即发誓会永远拥护唐朝。等到李勣喝醉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脱下自己的衣服,将它披在了李勣的身上。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这是

  • 宋徽宗的历史倒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李冬君/文不管人类以怎样巨浪般的热情,轮番拍击那些已经发生了的、不可动摇的时间,都会陷于各自“洞穴”里的认知困扰。幸而人类不仅怀有“巨浪般的热情”,还被上天赐予了超越自我的自由意志,感动了语言常常会额外给予思想以“灵感”的修辞,搭建不断拓宽视野的桥梁,如我们“想到的”。“想到”了赵佶史家观史,发现历

  • 历史上有哪些女性可比武则天?慈禧排在这位霸道公主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契丹王朝的霸道公主如果要说掌管朝政大权的话,慈禧太后算一个,当然慈禧太后在自己的执政生涯当中做得很一般,内斗满分,对外零分,所以实在很难跟武则天相比,同时慈禧太后这一生都只是太后而已,名为摄政太后,从未真正称帝,而在宋朝辽金时期,辽国出过了一位名叫耶律普速完的霸道女帝,在契丹王国的崛起走向巅峰过程中

  • 明朝科举考试,试卷上有这两个字,直接中举,毫无悬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防止作弊,明朝的科举还制定了规矩繁多的,流程严密的阅卷制度。以乡试为例,考生将试卷上交后,科举考试的阅卷机制就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般运作起来。首先收卷官会将试卷封存在箱子里,运送至贡院的收卷所。科举考试的外帘官和锦衣卫会坐镇与此,监督考卷的前期处理工作。考生的原卷又被称为“墨卷”,收卷所会对这些“

  • 他是魏征之后,擅使大刀,绰号“赛关公”,金兵看到他旗帜就吓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征斩马,天子策论魏征原文,高密魏征的个人简介

    这位英雄名叫魏胜,字彦威,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宿迁)人,出身普通农家,他有一个伟大的老祖宗——大唐名相魏征,但年头忒久远,足有十八世,可谓货真价实的“祖宗十八代”,魏胜沾不到祖宗半点光。魏胜北方的沦陷和金兵的暴行严重刺激了魏胜,他从此走上习武之路和抗金前线。魏胜擅长大刀,后世民间便给他起了个“赛关公

  • “君若无情我便休”,古代女子地位低,为何宋代女子有底气提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自秦始皇建立秦朝,中国正式迈入封建社会,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生根发芽。男权社会自然是男尊女卑,女性在婚姻上被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两个毫无关系的人捆绑到了一起。在古代婚姻里,女性被要求三从四德,丈夫犯错,婆家人和娘家人一起要求妻子原谅。如果丈夫下了大

  • 在刑场上救下岳飞并举荐重用800多年了,镇江人一直祭祀着垂死“三呼”的岳飞恩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了开封城,刚当皇帝的宋钦宗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地给金人,金人得到好处后,答应退兵。年底,金兵不讲武德,又来抢劫。宋钦宗赶紧派自己的九弟康王赵构出使求和。”2月6日,资深文史爱好者、镇江知名网友“小李探花”,和记者谈起宗泽,因为《满江红》,因为岳飞,一段传诵了近千年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