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隋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为何说隋朝十分特殊?

历史上真实的隋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为何说隋朝十分特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47 更新时间:2024/1/17 2:16:21

要想明白隋朝的历史意义,我们首先得简单回顾一下隋朝的历史。

公元581年,杨坚在长安登基,隋朝自此开国。杨坚原本是北周大将军杨忠的儿子,因为是北周宣宇文赟的岳父,所以得以掌握了实权。后来宇文赟病重的时候,本应率军南下灭陈的杨坚,篡改了宇文赟的诏书,留在京城辅政。宇文赟死后,杨坚辅佐自己的外孙子宇文阐做皇帝,自己做了大丞相。

然而此时的宇文阐,仅仅只有7岁而已,大权自然都掌握在杨坚手里。此后的两年里,杨坚不断铲除异己,巩固自身权位。两年之后,杨坚羽翼彻底丰满,终于逼迫自己的外孙子宇文阐禅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因为杨坚原本的封号,是随国公,所以建立的朝代,就应该叫做随朝。但是因为随有走的意思,不吉利,所以杨坚干脆选了一个谐音的‘隋’字,作为国号。

就这样,隋朝开国了。

隋朝刚建立的时候,控制的范围还仅仅只局限于原本北周的领土。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掌握在南陈政权手里。杨坚虽然有心直接南下灭陈,但是当时隋朝的实力却不足以如此。

一方面,杨坚刚刚登基,隋朝内部还有很多北周的旧臣,随时可能发动叛乱。杨坚需要用足够的力量和时间,去弹压这些北周旧臣,巩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当时的南陈政权,实力还很强大,如果强攻的话,损失会很大。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隋朝的北方,还有一个强大的突厥做邻居,牵制了隋朝大量的兵力,让隋朝无法全力南下灭陈。

于是,杨坚开始改换思路,登基之后,并未选择马上南下灭陈。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杨坚积极备战,整顿隋朝内部,进行各种改革。比如重新铸造统一的货币,重新统一各地的度量衡,鼓励商业发展。在杨坚的这一系列操作下,隋朝的国力开始迅速强大起来。

与此同时,杨坚采用了宰相高颎的策略,干扰南陈的农业生产,用各种手段消耗南陈的军事力量,让南陈政权持续衰落。

另外,在这几年当中,杨坚还把北方的突厥,当成了首先要解决的目标。在杨坚刚刚登基后,突厥原本想趁着中原内乱南下,却被杨坚给打了回来。击退突厥之后,杨坚采用了名将长孙晟的策略,对突厥施行分化打击的策略。

顺便多说一句,这位长孙晟,就是‘一箭双雕’这个典故的由来。而且,长孙晟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成了李世民的皇后,并且生下了唐高宗李治。

最终,在隋朝的强大攻势下,突厥彻底分裂成东突厥和西突厥,然后被隋朝暂时打服。

解决了北方的突厥,隋朝国力也已经足够强大。这个时候,杨坚开始准备统一全国了。

公元587年,在隋朝开国七年之后,杨坚废掉了西梁国号,将西梁国境,全部纳入隋朝的统治版图。西梁原本是南梁灭亡之后,北周扶持一些南梁皇室,在江陵地区建立的傀儡政权。隋朝开国之后,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接手了西梁。西梁本就是隋朝的附庸,所以这次灭亡,也没有引起任何动荡。

又过了一年之后,在彻底消化了西梁的地盘之后,杨坚派自己的次子杨广,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分三路大军,南下灭陈。在这次灭陈行动当中,隋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是刚刚成年的杨广,但实际上领兵的,是大将军杨素。在杨素的统领下,隋朝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攻入南陈都城建康,活捉了南陈皇帝陈叔宝

此后,在陈叔宝的诏令之下,其他尚未平定的南方地区,也都纷纷投降。就这样,在隋朝开国八年之后,隋朝终于彻底统一了天下,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中原地区数百年南北割据的局面。

统一天下之后,在杨坚的统治下,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进入了一段最强大的时期,后世史称开皇之治。隋朝统一天下之后,杨坚在全国推行‘均田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与此同时,杨坚减免赋税,轻徭役,在各地设置官办粮仓。开凿广通渠,极大的方便了关东地区的漕运。

在治理国内的同时,杨坚还不忘北方的突厥。此后,隋朝又两次向突厥开战,终于将昔日不可一世的强大突厥,彻底给打趴下了。经过杨坚数十年兢兢业业的治理,隋朝已经成为整个东亚地区,当之无愧的霸主。

但是,在隋朝国力蒸蒸日上的同时,杨坚本人,却因为继承人的问题,而时常感到头疼。

隋朝开国之后,杨坚的嫡长子杨勇,便被立为了太子。然而杨坚的次子杨广,却有着灭南陈的大功。杨广成年之后,也对太子之位产生了觊觎之心。在杨广的努力下,最终,杨坚最终还是决定,废掉了原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后来证明,这是杨坚一生当中,犯得最严重的一个错误。

公元604年,杨坚病重,杨广侍奉左右。据史书记载,杨坚病重期间,杨广曾调戏杨坚的妃子,导致杨坚产生了废黜杨广的念头。然而最终,就在杨坚产生这个念头之后,杨坚便突然暴毙。后世一直怀疑,是杨广弑杀了杨坚。

杨坚去世后,杨广登基为帝,史称隋炀帝

杨广登基之后,好大喜功,不顾隋朝国力是否能够承担,只想做作为的‘千古一帝’。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杨广在各地广修宫殿,方便自己外出巡游。开凿大运河,彻底沟通了南北水运体系。让南方的货物,可以通过漕运直接运输到北方。修造洛阳城,试图将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以此来避免传统关陇士族集团的掣肘。

另外,杨广还在杨坚改革的基础上,创立了科举制,彻底打破了以往纯粹由士族举荐做官的制度。科举制的诞生,对后世上千年的中国历史,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但是,杨广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操作,却极大地消耗了隋朝的国力,甚至让老百姓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而且,开创科举制、迁都洛阳这些事情,更是和传统关陇贵族集团的意愿,背道而驰,杨广也由此失去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

到了这个时候,隋朝已经是处于十分危险的边缘。然而对于隋朝的危险处境,杨广却依然无所顾忌,依然一意孤行。

大业七年,杨广从全国范围征兵,调集了上百万正规军队,以及数百万的后勤补给人员,组成强大的军事力量,征讨北方的高句丽。客观来说,杨广征讨高句丽的初衷是好的,因为当时的高句丽了,确实十分强大,时刻威胁着隋朝的边境安全。但问题是,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完全超出了隋朝国力承担的极限,让老百姓彻底活不下去了。

于是,大业七年,山东人王薄首先起兵,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大幕。

虽然后方民变四起,但杨广依然一意孤行,执意去打高句丽。然而在接下来的战争当中,隋军却因为杨广的指挥失利,一路惨败。数十万隋朝精锐,埋骨辽东。偏偏在这个时候,隋朝大贵族、杨素之子杨玄感,眼见各地民变四起,决心发动叛乱,对杨广取而代之。然而最终,杨玄感的这场叛乱,却以失败告终,最终被杨广镇压。

征讨高句丽的失败,再加上杨玄感起兵内讧,导致原本强大的隋朝精锐,近乎损失殆尽。到了这个时候,隋朝在各地的统治,已经开始摇摇欲坠起来。就连镇压各地的农民军,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面对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军起义,杨广此时也开始显得有些心灰意懒,再不复当年的雄心壮志。大业十二年,杨广带领十余万精锐,离开关中,前往江都地区,企图依靠还算稳固的南方,以备不测。在杨广看来,当时的农民军起义,主要以北方为主,南方则是相对平静。而隋朝在南方的统治,也还算稳固。依托南方建立割据政权的想法,或许是可行的。

但杨广的这个选择,则是从根本上断送了隋朝。因为杨广这次离开,几乎带走了关中地区最后一部分隋朝精锐。自此之后,关中地区就处于十分空虚的状态。而杨广麾下的士兵,因为大多是关中人,所以根本不愿跟杨广一起久居江都,纷纷开始叛逃。

而关中地区的空虚,则导致了很多关陇贵族,彻底抛弃了杨广。所以后来李渊起兵之后,才会一路轻松攻入长安,迅速控制整个关中地区。

到了大业十四年,隋朝在北方的统治,已经彻底瓦解,北方出现了李渊、薛举、李密、窦建德等诸多割据势力。南方也开始出现许多割据势力,让隋朝的统治彻底失效。直到这时,杨广依然一意孤行,丝毫不悔改自己的过错,反倒是沉迷于享乐。

大业十四年三月,杨广麾下的禁军,忽然发动叛乱,最后弑杀了杨广,立杨广的孙子杨浩为帝。在此之前,身在长安的李渊,同样立杨广的另一个孙子杨侑为帝。而在杨广死后,洛阳方面,也立了一个杨侗为帝。

但是没过多久之后,这三位小皇帝,都纷纷被杀,篡取了皇位。至此,隋朝也就彻底灭亡了。

从杨坚篡位登基,到杨广被杀失国,这期间虽然只过了仅仅37年的时间。但是隋朝统治的这37年里,却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改变。比如大运河的开凿,彻底凭水运沟通了南北,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而科举制的出现,则是打破了以往士族集团对上升通道的垄断,同时进一步加强的中央集权。

这两样创造性的改变,对中国的统一,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隋朝以前,中国分裂的时间和大一统的时间,几乎相当,甚至出现过南北朝这种长达数百年的割据分裂时期。但是在隋朝以后,唐宋元明清等几个朝代,几乎都是统一的时代居多,分裂的时代较短。

总之,隋朝虽然国祚短暂,但是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的贡献,都是极其巨大的。虽然国祚很短,但这丝毫不影响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影响极大的大一统朝代。而隋朝的很多贡献,也为后来盛唐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更多文章

  • 悲愤而亡的南宋大将刘锜,背后是怎样浓烈的家国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扒拉文史2022-11-22 22:26辽宁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已关注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子刘锜完美地继承了父亲领兵作战的才能,见过他的人无不开口称赞一句少年将军,还得到了宋高宗的亲口夸奖。年少的刘锜跟随着父亲征战沙场,积攒了很多作战经验,在战场上所立下来的功劳丝毫不逊于岳飞将军,是南

  • 电影《满江红》中未出现的韩世忠,为何秦桧如此惧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 千古一帝的思维:李世民临终前,为何把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死前徐茂公贬官,徐茂公让李世民留下圣旨,李世民和徐茂公的关系

    李世民建立唐朝之后,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对他手下的大将李勣说,他想要为自己的儿子找一位值得托付的大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只有你能满足我的全部要求,希望你不要辜负我的期望啊,李勣听后非常感动,立即发誓会永远拥护唐朝。等到李勣喝醉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脱下自己的衣服,将它披在了李勣的身上。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这是

  • 宋徽宗的历史倒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李冬君/文不管人类以怎样巨浪般的热情,轮番拍击那些已经发生了的、不可动摇的时间,都会陷于各自“洞穴”里的认知困扰。幸而人类不仅怀有“巨浪般的热情”,还被上天赐予了超越自我的自由意志,感动了语言常常会额外给予思想以“灵感”的修辞,搭建不断拓宽视野的桥梁,如我们“想到的”。“想到”了赵佶史家观史,发现历

  • 历史上有哪些女性可比武则天?慈禧排在这位霸道公主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契丹王朝的霸道公主如果要说掌管朝政大权的话,慈禧太后算一个,当然慈禧太后在自己的执政生涯当中做得很一般,内斗满分,对外零分,所以实在很难跟武则天相比,同时慈禧太后这一生都只是太后而已,名为摄政太后,从未真正称帝,而在宋朝辽金时期,辽国出过了一位名叫耶律普速完的霸道女帝,在契丹王国的崛起走向巅峰过程中

  • 明朝科举考试,试卷上有这两个字,直接中举,毫无悬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防止作弊,明朝的科举还制定了规矩繁多的,流程严密的阅卷制度。以乡试为例,考生将试卷上交后,科举考试的阅卷机制就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般运作起来。首先收卷官会将试卷封存在箱子里,运送至贡院的收卷所。科举考试的外帘官和锦衣卫会坐镇与此,监督考卷的前期处理工作。考生的原卷又被称为“墨卷”,收卷所会对这些“

  • 他是魏征之后,擅使大刀,绰号“赛关公”,金兵看到他旗帜就吓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征斩马,天子策论魏征原文,高密魏征的个人简介

    这位英雄名叫魏胜,字彦威,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宿迁)人,出身普通农家,他有一个伟大的老祖宗——大唐名相魏征,但年头忒久远,足有十八世,可谓货真价实的“祖宗十八代”,魏胜沾不到祖宗半点光。魏胜北方的沦陷和金兵的暴行严重刺激了魏胜,他从此走上习武之路和抗金前线。魏胜擅长大刀,后世民间便给他起了个“赛关公

  • “君若无情我便休”,古代女子地位低,为何宋代女子有底气提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自秦始皇建立秦朝,中国正式迈入封建社会,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生根发芽。男权社会自然是男尊女卑,女性在婚姻上被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两个毫无关系的人捆绑到了一起。在古代婚姻里,女性被要求三从四德,丈夫犯错,婆家人和娘家人一起要求妻子原谅。如果丈夫下了大

  • 在刑场上救下岳飞并举荐重用800多年了,镇江人一直祭祀着垂死“三呼”的岳飞恩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了开封城,刚当皇帝的宋钦宗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地给金人,金人得到好处后,答应退兵。年底,金兵不讲武德,又来抢劫。宋钦宗赶紧派自己的九弟康王赵构出使求和。”2月6日,资深文史爱好者、镇江知名网友“小李探花”,和记者谈起宗泽,因为《满江红》,因为岳飞,一段传诵了近千年的传

  • 古代盛世众多,但却只有隋朝“开皇之治”被称为奇迹,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历史上令人印象深刻且存在时间短的王朝,很多人都会想到秦朝以及隋朝。其中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它给中国后续历史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隋朝则因为其“开皇之治”而备受人们关注。曾经有人说隋朝的“开皇之治”是一个奇迹,可明明在古代两千年封建历史中出现过很多盛世,为什么人们仅仅对隋朝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