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立太子后,向长孙无忌透露一件心事,长孙无忌顿起杀心

李世民立太子后,向长孙无忌透露一件心事,长孙无忌顿起杀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10 更新时间:2024/1/17 19:08:20

长孙无忌是关陇贵族集团的代表,对大唐开国有很大的贡献,同时他也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与李世民存在姻亲关系,因此很受李世民器重。

在玄武门事变中,长孙无忌更是力排众议,极力说服了秦王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兵变,从而攫取了皇帝位。

李世民登基后,从谏如流,开创了“贞观之治”。在纳谏这块上,李世民曾经问长孙无忌,在朝堂上大臣们都畅所欲言,你为何每次都一言不发,难道你对朕没有意见可提吗?

长孙无忌笑着回答:“陛下圣明,我听从您的意见都来不及,哪里有啥意见可提呢?”

长孙无忌对李世民非常地忠心耿耿,他的忠诚并不像其他大臣那样,是对整个国家忠诚,考虑问题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而他长孙无忌是从李世民个人利益出发。他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要把李世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李世民面对这样一位既是开国功臣,又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自然也是掏心掏肺的,有什么话都会对自己的这位大舅子说,有什么事也会会找这位大舅子商量,因此让他这位大舅子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原因也就说得通了。

但是就因为太相信他这位大舅子了,李世民虽英明一世,但也难免犯下过错,酿造了一桩唐朝历史上的冤案。

李世民晚年,在择立太子一事上,是煞费苦心。凌烟阁功臣画像完成后二个月,齐王李佑在齐州谋反被镇压,太子李承乾耻笑于李佑说:“齐王李佑谋反,他反个什么劲头,我离开皇宫只有百米之遥,我要是谋反,绝对不是这个结果!”

这事传到李世民耳朵里,李世民大怒,就把大逆不道的太子李承乾交给长孙无忌审讯。这下可把魏王李泰高兴坏了,以为太子之位非他莫属了。

李世民也以为魏王李泰比较合适,结果却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长孙无忌极力支持晋王李治当选太子之位。魏王李泰情急之下,就去恐吓晋王李治,东窗事发后被李世民以不仁义之名清除出太子人选。

长孙皇后共生三子,太子李承乾、二子李泰,三子李治。李承乾、李泰被废后,按道理李治是最佳人选了,而且也得到权臣长孙无忌的大力支持,这对太子之位的巩固是很有必要的。

在长孙无忌和众大臣共同劝谏下,李世民无奈,只能听从大臣们的意见,在朝堂上宣布李治为新任太子。可是不久,李世民却非常地后悔,因为太子李治天性性格柔弱,撑不起大事,这让他如何把大唐的江山放心地托付呢?

经过深思熟虑后,李世民觉得吴王李恪性格刚毅,也能礼贤下士,在百姓中的口碑也很好,是个能干大事的人,比较像他,唯一可惜的是血统不太纯正,非长孙皇后所生,而且还是隋炀帝的女儿所生。

李世民把他的这件心事,如实透露给长孙无忌,并言明想重新册立太子,立吴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立即表示反对:“陛下乃九五之尊,说话怎能出尔反尔呢?”

李世民这一说,不要紧,要命的是长孙无忌却从此惦记上吴王李恪这个人,对他心存芥蒂,他觉得只要李恪在,对太子李治继承君位就是个极大的威胁,是个定时炸弹,必须想办法清除。

这也是李世民始料未及的,他没想到长孙无忌心机那么深,对自己的儿子既然也敢动杀心。太子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就找了个借口污蔑李恪谋反,将李恪下了大狱。

吴王李恪临死前,破口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吴王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百姓都为他喊冤。

关于吴王李恪的死,李世民要负有一定责任,因为太过度相信权臣长孙无忌,考虑不周到,而负首要责任的当属长孙无忌。

但是历史总是很有趣味的,如果李治没能当上皇帝,被李恪所取代,或许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女皇武则天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结束,秦军到底死亡多少人,有三十万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长平之战秦军死亡多少人,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秦赵长平大战

    说赵军总兵力四十五万,投降后被坑杀四十万,也就是在长平之战中,赵军实际被秦军阵斩五万,而秦军却伤亡过半,达到三十万,这个网友表示赵军的战斗力逆天,可以平推咸阳了。[var1]不过我在那篇文章里确实没有说过,秦军伤亡达到三十万呀。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用得战术,充分的利用了地形的优势,在包围了赵括以后,派重

  • 悲剧晚唐的代表诗人--杜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帝国的衰落,使唐王朝建立以来一以贯之的进取向上的精神和积极的自我调节力量彻底消失。作为思想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士大夫知识分子感到悲伤绝望,他们仰望盛唐文明,渴望济苍生、辅君王、扭转乱世、建立功业,然而,他们面对的却是混乱的政治,只能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晚唐文人悲剧感伤的心理,注定了他们笔下的诗

  • 有的放矢分享: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大唐风尚 —— 唐代金银器艺术专题展》中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风尚 —— 唐代金银器艺术专题展系列中篇乌兰察布市博物馆特展有的放矢分享由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承办的迎春特展:乌兰察布“周末休闲游·四季好去处”之冰雪旅游主题系列活动《大唐风尚——唐朝金银器艺术专题展》开年大展正式开展。本次展览以唐代金银艺术品为主题,从文化背景、时代审

  • 论时代的重要性:语文课本里的常客杜甫,生不逢时的诗人,一生过得有多悲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却鲜有人提杜甫过的,是怎样凄苦的一生?他爱国,爱百姓,爱妻儿,却无法在政治官场上容身,前半生工作难找,仕途失意。他爱写诗,才高八斗,却生不逢时,遇安史之乱东躲西逃,颠沛流离而无处安家。一辈子为了几两米折腰,结果儿子被饿死,茅屋顶被风掀翻,到处投靠奔走,求爷爷告奶奶献诗,终是一生穷困。杜甫呢,自

  • 长平之战非纸上谈兵之错,赵括背了两千多年的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40余万人。[var1]今日就让我们纸上谈兵,走进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当然,具体时间还存在着争议),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余万人。[var1][var1]这一战可

  • A002 如果当年曹操没有杀华佗,蜀汉和晋朝可能就没有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战法拆解,华佗死了战法还生效吗,孙权曹操关羽黑科技

    根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曹操没事就脑袋疼,估计是是脑血管堵塞啥的,发作的时候心乱目眩,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华佗一来给上个针灸按摩加个修脚啥的,就恢复正常了。经过华佗诊断,这病是慢性病,根本就不能去根,需要长期治疗,有点像高血压,终身伴随,手段一上就好,一撤就犯病,所以华佗作为健康顾问跟

  • 战国七雄们的经典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七雄大战,战国七雄各自的巅峰期,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故事

    [var1]齐国齐国是一个老牌列强,早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年代就率先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需要解释一下的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战国时期的齐国创立者不同,春秋时期的齐国由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姜子牙所创,史称“姜齐”。战国时期的齐国由姜齐末代权臣田和通过驱逐齐康公贿赂周安王获封诸侯而建,史称“田齐”。“田齐“在战国

  • 郭沫若晚年时,创作一部历史剧《武则天》,是在向江青献媚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郭沫若晚年时,还创作过一部历史剧《武则天》,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很多人质疑这部作品是在向江青献媚。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来看看这部作品的创作时间。郭沫若最早萌发创作这部历史剧的想法,是在1959年夏天,他一连参观了洛阳、西安、太原等地的文物古迹,在洛阳重点参观了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尤其

  • 燕国自诩周王朝正统,地盘也不小,为何统一不了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燕国是现在的哪里,燕国历史纪录片,秦灭燕国的过程

    [var1]第一,自然地理条件差。燕国位置偏北,气候较为寒冷。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比较低,所以燕国的开发程度很低,是列国公认苦寒之地。虽然燕国地盘不小,但人口稀少,燕国的人口还没有弹丸小国韩国多,是所有诸侯国中最少的,燕国人口始终在150万左右。在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就是生产力,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口少

  • 贞观六年,唐太宗给390名死刑犯“放假”探亲,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太宗时期发生的事件,唐太宗释放390人死囚,唐太宗真实的事件

    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争议颇多的一位皇帝。当年,他一手制造了玄武门之变,逼父弑弟,自拥为王,声名在外。不过,在李世民的政绩成在,似乎又不得不承认:他很有作为。著名的贞观盛世是历史上少有的繁华时代,值得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肯定。事实上,李世民是有自己的一套,经历了隋朝的倾亡之后,他从中看到了民心之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