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结束,秦军到底死亡多少人,有三十万么?

长平之战结束,秦军到底死亡多少人,有三十万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2 更新时间:2023/12/13 5:55:40

说赵军总兵力四十五万,投降后被坑杀四十万,也就是在长平之战中,赵军实际被秦军阵斩五万,而秦军却伤亡过半,达到三十万,这个网友表示赵军的战斗力逆天,可以平推咸阳了。

[var1]

不过我在那篇文章里确实没有说过,秦军伤亡达到三十万呀。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用得战术,充分的利用了地形的优势,在包围了赵括以后,派重兵筑墙来加固包围圈,明显的意图就是要把赵军饿死在包围圈中。

而突围战中,伤亡巨大的往往是突围的一方。在反突围作战中,面对饿的手软脚软的赵军,秦军赵军的伤亡总数一比一都算赵军战斗力逆天,更何况打出三十比五来呢。

[var1]

这个三十万的伤亡是怎么来的呢?来自于白起的一句话:“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出自《史记》),白起的这句话意思,被网友认为是秦军打长平之战,死亡过半。而长平之战秦军参战人数为六十万,死亡过半就是死亡了三十万,于是就有了长平之战秦军死亡三十万的结论。

长平之战,秦死者过半,百度百科上也采用了这种说法,我就不淡定了,必须站出来说道说道。

首先呢,白起确实说过这句话,史记也是有记载的,但是这句话要联系上下文语境,不然单独摘出来读,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原文是这样的: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拔之;司马梗定太原。······正月,皆罢兵。

[var1]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

武安君呢也就是白起了,这段的意思是,长平之战后,到了四十八年(也就是长平之战结束一年以后),秦军才真正拿下上党,然后分兵两路,一路打皮牢,一路打太原。四十九年一月,不打了,然后四十九年九月,秦国又发兵打赵国邯郸。当时白起病了,不能出战。结果秦军进攻邯郸没打下来,然后秦王征发士兵补充前线(添油战术),结果又损失了五个校,还是没有拿下邯郸。

秦王坐不住了,恰好这时候白起病好了,秦王就想让白起为帅打邯郸,白起就说邯郸呀,不好打,而且呢,和我们关系不好的诸侯都派兵驰援邯郸。“现在我们这边是什么情况呢,虽然在长平取得了辉煌战果,但到现在秦国士兵死亡超过一半,国内也没有粮食了。”······

显然,说长平之战秦国死了一半兵,是断章取义。白起所说,死者过半,国内空说的是秦国兵败邯郸城下的时候,而非长平。

再者死者过半指的是秦国的总兵力,而非长平之战的六十万兵。

[var1]

白起

要知道,到兵败邯郸之时,秦军这几年可没消停过。为了得到上党郡,发兵攻打韩国重镇野望城,次年发动和赵国的长平之战,前期和廉颇相持,后期和赵括决战,活埋了四十万赵军之后又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完全把上党占领。然后呢?北打太原,东打皮牢,注意,说道攻占皮牢,司马迁用了“拔之”,说明这是一场攻城战(估计损失不少)。最后损兵折将于邯郸城下,秦王再次征发秦人去打邯郸,说明第一次攻邯郸之战战损就很厉害。而第二次攻打邯郸之战,直接折损了五个校。到此为止,秦军已近连续作战五年之久,高强度的作战损失秦国一半的军队可以说很合理。

那么,长平之战,秦军到底战损多少呢?这一点没有史料依据,我不好说一个具体数字。但好在有赵国作参考,赵国被阵斩五万,那么作为包围方的秦国,损失再大也不会超过五万之数。

对此,诸位网友怎么看呢?请指正。

更多文章

  • 悲剧晚唐的代表诗人--杜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帝国的衰落,使唐王朝建立以来一以贯之的进取向上的精神和积极的自我调节力量彻底消失。作为思想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士大夫知识分子感到悲伤绝望,他们仰望盛唐文明,渴望济苍生、辅君王、扭转乱世、建立功业,然而,他们面对的却是混乱的政治,只能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晚唐文人悲剧感伤的心理,注定了他们笔下的诗

  • 有的放矢分享: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大唐风尚 —— 唐代金银器艺术专题展》中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风尚 —— 唐代金银器艺术专题展系列中篇乌兰察布市博物馆特展有的放矢分享由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承办的迎春特展:乌兰察布“周末休闲游·四季好去处”之冰雪旅游主题系列活动《大唐风尚——唐朝金银器艺术专题展》开年大展正式开展。本次展览以唐代金银艺术品为主题,从文化背景、时代审

  • 论时代的重要性:语文课本里的常客杜甫,生不逢时的诗人,一生过得有多悲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却鲜有人提杜甫过的,是怎样凄苦的一生?他爱国,爱百姓,爱妻儿,却无法在政治官场上容身,前半生工作难找,仕途失意。他爱写诗,才高八斗,却生不逢时,遇安史之乱东躲西逃,颠沛流离而无处安家。一辈子为了几两米折腰,结果儿子被饿死,茅屋顶被风掀翻,到处投靠奔走,求爷爷告奶奶献诗,终是一生穷困。杜甫呢,自

  • 长平之战非纸上谈兵之错,赵括背了两千多年的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40余万人。[var1]今日就让我们纸上谈兵,走进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当然,具体时间还存在着争议),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余万人。[var1][var1]这一战可

  • A002 如果当年曹操没有杀华佗,蜀汉和晋朝可能就没有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战法拆解,华佗死了战法还生效吗,孙权曹操关羽黑科技

    根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曹操没事就脑袋疼,估计是是脑血管堵塞啥的,发作的时候心乱目眩,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华佗一来给上个针灸按摩加个修脚啥的,就恢复正常了。经过华佗诊断,这病是慢性病,根本就不能去根,需要长期治疗,有点像高血压,终身伴随,手段一上就好,一撤就犯病,所以华佗作为健康顾问跟

  • 战国七雄们的经典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七雄大战,战国七雄各自的巅峰期,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故事

    [var1]齐国齐国是一个老牌列强,早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年代就率先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需要解释一下的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战国时期的齐国创立者不同,春秋时期的齐国由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姜子牙所创,史称“姜齐”。战国时期的齐国由姜齐末代权臣田和通过驱逐齐康公贿赂周安王获封诸侯而建,史称“田齐”。“田齐“在战国

  • 郭沫若晚年时,创作一部历史剧《武则天》,是在向江青献媚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郭沫若晚年时,还创作过一部历史剧《武则天》,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很多人质疑这部作品是在向江青献媚。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来看看这部作品的创作时间。郭沫若最早萌发创作这部历史剧的想法,是在1959年夏天,他一连参观了洛阳、西安、太原等地的文物古迹,在洛阳重点参观了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尤其

  • 燕国自诩周王朝正统,地盘也不小,为何统一不了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燕国是现在的哪里,燕国历史纪录片,秦灭燕国的过程

    [var1]第一,自然地理条件差。燕国位置偏北,气候较为寒冷。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比较低,所以燕国的开发程度很低,是列国公认苦寒之地。虽然燕国地盘不小,但人口稀少,燕国的人口还没有弹丸小国韩国多,是所有诸侯国中最少的,燕国人口始终在150万左右。在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就是生产力,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口少

  • 贞观六年,唐太宗给390名死刑犯“放假”探亲,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太宗时期发生的事件,唐太宗释放390人死囚,唐太宗真实的事件

    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争议颇多的一位皇帝。当年,他一手制造了玄武门之变,逼父弑弟,自拥为王,声名在外。不过,在李世民的政绩成在,似乎又不得不承认:他很有作为。著名的贞观盛世是历史上少有的繁华时代,值得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肯定。事实上,李世民是有自己的一套,经历了隋朝的倾亡之后,他从中看到了民心之向的

  • 原是齐国首都城管,逆袭做了几个国家总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王室都姓田(西周和春秋时姓姜,姜子牙的后代嘛,但后来被田家篡了,正所谓“田氏代齐”),田单呢,算是王族,早年的职业是齐国都城临淄的“市椽”,也就是一个管理首都市场的官儿,类似于今天的城管队长。[var1]田单公元前284年,一件惊天大事改变了齐国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田单的命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