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次在防守战中大胜的陆逊,在北伐的表现差强人意

两次在防守战中大胜的陆逊,在北伐的表现差强人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67 更新时间:2024/2/6 16:17:34

“夷陵之战”与“石亭之战”

“夷陵之战”被视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其实它算是“荆州之战”的余波。孙权趁关羽北伐的时候偷袭荆州,势必引起蜀汉与东吴之间的战争。刘备发动大军东下进攻荆州,但是在夷陵被东吴的军队拦截。于是引发了“夷陵之战”。

《三国演义》中为了凸显陆逊的形象,把“夷陵之战”描写得非常夸张。说刘备有七十万大军;又说陆逊是一个没有什么军事经历的书生。其实并非如此。刘备的军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八万一种是四万,好像后者的说法更主流一些。这样的话陆逊就不存在以少胜多的说法,因为陆逊本身有五万人,还占据主场优势。另外陆逊在当时也不是一个书生,已经有比较丰富的军事经验,只是缺少一次有含金量的战役来证明自己。

在“夷陵之战”当中,陆逊表现得足够谨慎,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形上的优势,几乎完全封锁了刘备东进的道路,让蜀汉军队的士气消磨殆尽;而后陆逊又发挥水军优势,利用水军沿长江水道迅速迂回到蜀汉军队的中间(由于地形关系,蜀汉军队组成连营),进行穿插、包围,最终取得了“夷陵之战”的彻底的胜利。

另外一场战役——“石亭之战”,虽然是东吴主动“挑衅”,但本质上也是一场防守战。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不惜断发向曹魏大司马曹休诈降,引诱曹休出兵接应自己。曹魏本来就有大举伐吴的计划,于是也就借这个机会主动进攻东吴,除了曹休以外还有贾逵、司马懿等多路军队。

曹休率领十万大军,计划穿过庐江郡响应鄱阳郡,孙权得知诈降的计划成功,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种重要的战役,孙权没有选择亲自挂帅,而是将重任放在陆逊身上。陆逊作为中军主将,率领全琮朱桓为左右偏将,与曹休在石亭交战。虽然曹休已经明白过来是诈降,但是名将的身份让他不愿意轻易撤退,而是主动与东吴交战。结果就是曹休惨败,如果不是贾逵的救援,搞不好十万大军都会被东吴包围歼灭。

陆逊在进攻战上的胜利

陆逊打赢了“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两次重要战役,坐实了他的三国名将的名号。小编不否认陆逊有卓越的军事能力,但是防御战毕竟具有优势,最容易出名将。其实陆逊本身也有进攻战上的表现,不过对手却不像刘备或者曹休那样有名气。

在“夷陵之战”之前,陆逊主要的对手是山越势力。在江东境内存在大大小小的依山为阻、不服从孙氏统治的豪强,被视为山越势力。陆逊做海昌屯田都尉的时候,吴郡、会稽郡、丹阳郡的山越势力很是活跃(事实上从孙策起兵到东吴后期,山越势力都比较活跃)。在这个时期陆逊先后消灭山越渠帅潘临和尤突。

陆逊与尤突的战事值得一提。时间是在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即公元216年),当时曹操要攻打濡须,孙权亲自率领军队防守。这个时候曹操就煽动鄱阳郡渠帅尤突反叛孙权。陆逊与贺齐讨破尤突,稳定住孙权的后方。另外还有一个山越渠帅叫做费栈,也是接受曹操的印绶起兵。孙权令陆逊进攻费栈。陆逊的军队不多,他多制造牙旗和鼓角,在夜中潜藏在山谷当中,然后突然发动进攻,一举击溃费栈。

除了攻打山越势力以外,陆逊还参与了“荆州之战”。他先是代替吕蒙降低关羽的戒心,让关羽削减荆州的防御支援襄阳、樊城;吕蒙“白衣渡江”攻克江陵之后,陆逊还击败詹晏、陈凤、邓辅、郭睦、文布、邓凯等刘备集团将领、太守、豪强;封锁峡口断绝关羽归路。所以说在“夷陵之战”之前,陆逊就算是沙场宿将了。

陆逊在北伐上的表现

陆逊在防御战中的表现非常亮眼,取得两次重要的胜利。不过在北伐曹魏的战争的表现中,陆逊的建树却并不多。在东吴嘉禾元年、曹魏太和六年(即公元232年),陆逊率领军队进攻庐江(曹魏所辖)。曹魏论者认为应该迅速扑救,满宠则认为应该放陆逊继续深入,因为东吴舍船步战的战斗力偏弱,到时候想撤退就困难了。然后满宠整兵向杨宜口进军。陆逊得到消息后趁夜撤退。

在东吴嘉禾三年、曹魏青龙二年(即公元234年),东吴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北伐,孙权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合肥新城;令孙韶、张承等人进攻广陵、淮阳;陆逊与诸葛瑾屯兵江夏,趁势进攻襄阳。结果这一次北伐并没有打开局面,孙权、孙韶、张承等人撤退。陆逊、诸葛瑾仍然羁留在襄阳。

陆逊派遣亲信韩扁向孙权汇报情况,不料被曹魏的军队抓住,东吴军队内部情况泄露出去。诸葛瑾表现得有些惶恐,不过陆逊仍然从容淡定。他先是令人种豆、游戏稳定军心,令敌人不敢轻易进攻;随后佯攻襄阳,逼迫敌人进城防守;最后跟随诸葛瑾安稳撤退,回军路上还攻掠了江夏的新市、安陆、石阳,稍微有所斩获。

而后在东吴赤乌四年、曹魏正始二年(即公元241年),陆逊北伐攻克与武昌临江对峙的邾城,并且在邾城修建城防,在邾城驻军三万人,加强长江防线中段的稳固。这也是陆逊的最后一次北伐。

总的来说陆逊在北伐的战争中没有什么太大的战果,除了政治意味相当高的防守反击战——“石亭之战”(这场战役往往被人视为东吴的北伐,但是本质上并不是)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战果。不过陆逊的北伐大多是袭扰、蚕食或者配合孙权的主力军队行动,而非诸葛亮北伐那种战略意义重大的行动。陆逊在几次北伐当中游刃有余,虽然战果不多,但也几乎没有失败,所以也可以算是差强人意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重耳:骊姬之乱的受害者,在外流亡十九年,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骊姬(图据网络)骊姬姿色美艳,获得晋献公专宠,她擅长献媚取怜,而男人往往最吃这一套。儿子奚齐出生后,她想将奚齐立为太子,可是此时的太子位上坐着申生,于是贿赂晋献公的男宠梁五和东关嬖五,使得晋献公将申生和重耳、夷吾都派到了边远地区驻守。自从得了骊姬,晋献公就越发的疏远他的其他儿子们,甚至告

  • 刘邦临死前为何下令要杀掉自己的妹夫?他真的老糊涂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樊哙不仅仅是刘邦的连襟,更是他的救命恩人及得力干将,当年刘邦能在“鸿门宴”上逃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樊哙的辅助。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樊哙又帮助刘邦平定了臧荼等人的叛乱,给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刘邦的发小——燕王卢绾发动叛乱的时候,刘邦又任命樊哙前去平叛。正在樊哙带兵在外的时候,病榻上的刘邦却召见了陈平

  • 这个韩国间谍为嬴政献上一策,本想削弱秦国,却帮了秦国大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时,关中地区是秦国的基地,秦国所在的关中平原原本土地贫瘠,降雨量稀少,粮食产量不高,这极大的影响了秦国的国力。自古以来,所有的战争都遵循一个原则,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明雄厚的经济基础是战争胜利的保证。秦国若想统一全国,必须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于是,发展关中的农田水利,提高秦国的粮

  • 刘邦平定中原后为何不趁胜攻灭南越国?其真正原因究竟是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刘邦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打败了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其实汉朝建立之初,经过秦末的农民兼并战争,整个国家已经非常虚弱。那么,为什么刘邦平定中原后不继续功伐南越,一统天下呢?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1.没实力当时平定中原,整个国家满目疮痍,粮食也没有多少,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也已经疲惫不堪,中原刚

  • 长平之战赵国精锐尽失,为什么邯郸保卫战中,赵国能击退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长平之战时,起初赵军的将领是我们都熟知的廉颇将军,随着秦国的攻势愈发猛烈,廉颇在率领赵军,进行了几次交战之后都落败了,这使得廉颇清楚地认识到,与秦军硬碰硬的话,赵军不会占到便宜。因此廉颇才制定了坚守不出的战略,无论秦军怎么叫骂,廉颇就是不出城与之交战,这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长期的军事

  • 长平之战前,赵孝成王已经得到预兆,却仍经不住韩国土地的诱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孝成王长平之战,赵孝成王霸气片段,赵孝成王大秦帝国

    [var1]虽然白起指挥过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等等,其实都是不弱于长平之战的战绩。但是为世人所知的仍然只有长平之战,这是因为当时秦国是当时天下最强的国家,而赵国则被认为是唯一能

  • 唐朝时期正三品属于顶级大佬,那正一品和二品官员是怎样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为什么三品官最大,三品指哪三品,什么是三品

    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官员制度体系和结构,就比如周朝的分封制、秦朝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度、再就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这可是历史上有名的制度形式,而回归实际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的正三品官员属于当时金字塔顶端的人物,可在正三品之上还有正二品和正一品,可想而知他们的地位肯定是比正三品高的。那这样的人物手里有

  • 李世民的三儿子,临死前说了三个字,说了关于李世民的真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水,载舟覆舟,君如舟,行驶在人民和臣子的托举下。李世民手下不缺乏文臣武将,这都是因为他独特的目光,在万千人中挑选出魏征、尉迟恭、房玄龄、李靖、杜如晦等有真才实干之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其中也难免混杂着卑鄙小人。这人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人,张亮和侯君集的恶行与他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李世民在世时非常

  • 长平之战被坑杀40万,我感觉不靠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毕竟是首级论功,有的为了冒功,把自家伤兵的头都给拎去了。不过,后来秦军建立了严格的身份认定,严厉打击杀自己人冒功的。我估计有长平当地的平民在内,一起被杀,当然是在战争期间的不同地点,秦军一向以人头为功,人头越多功劳越大,因此到处杀人盈野,杀人盈城,死人多一点不奇怪。[var1]其实长

  • 李世民立太子后,向长孙无忌透露一件心事,长孙无忌顿起杀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治为什么要除掉长孙无忌,唐太宗长孙无忌,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谁厉害

    长孙无忌是关陇贵族集团的代表,对大唐开国有很大的贡献,同时他也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与李世民存在姻亲关系,因此很受李世民器重。在玄武门事变中,长孙无忌更是力排众议,极力说服了秦王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兵变,从而攫取了皇帝位。李世民登基后,从谏如流,开创了“贞观之治”。在纳谏这块上,李世民曾经问长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