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嘉不死,统一的就是魏国了

郭嘉不死,统一的就是魏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44 更新时间:2023/12/24 8:06:39

[var1]

这里要提一下,郭嘉在跟曹操之前有跟过袁绍,那时郭嘉21岁,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这说明曹操与袁绍最大的区别就是会用人,会识人。

[var1]

那么郭嘉在曹操身边做了哪些事情?

[var1]

一、在官渡之战的时候,郭嘉对曹操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

二、刘备投靠曹操时,郭嘉对曹操提出建议,“的确。但曹公举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出诚信用以招揽英雄俊杰,恐怕仍未做到。现今刘备有英雄名声,他在穷途末路时投靠我们而我们将他杀害,这是杀害贤士的恶名。那么智者、将士都会自疑,再次想选择谁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谁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声望,安危的选择,不可以不明察!”曹操亦有感于此,便不杀刘备。不过,郭嘉亦认为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而刘备得人心,不会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软禁刘备,但曹操却不接纳软禁刘备的计谋,为了使他心服于自己,反而对刘备更亲近。如果当时曹操软禁刘备,那三国就没有刘备什么事了,可是曹操心软却把刘备放了。后来跟曹操竞争天下的只有刘备一人而已。

三、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久而不胜,只有郭嘉看出,胜利时机马上就要到了,郭嘉劝曹操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四、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五、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控制抵御。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从上面五点可以看出,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我们是不是可以做这样的猜想,郭嘉不死的话,曹操统一三国的机会会不会更大些?这答案是肯定的。郭嘉可是说每出奇计算无遗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很重要吗?秦国怎么变得繁荣的? 商鞅为何受车裂之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叫商鞅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满怀希望的跑了过来。他见到秦孝公之后,和秦孝公大谈改革之道,结果深得秦孝公之心。一番商讨之后,秦孝公决定破格录用商鞅,让他实行变法。然而,当时秦国的贵族们却害怕变法之后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于是坚决的反对。[var1]他们的借口就是法律源自先祖的规定,怎能说该就该?而

  • 三国时,曹操身后站立“八虎上将”,他们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许褚许褚,外号“虎痴”,是曹操身边最厉害的猛将兼保镖。在曹营之中,唯一能和许褚匹敌的是猛将典韦,不幸战死在宛城。此后,曹营之中便再没人能胜过许褚。许褚力大无穷,能够拉着牛的尾巴行走一百多步,吓退贼兵。在潼关之战中,许褚一个眼神,令马超放弃生擒曹操的想法。许褚之猛,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

  • 解开墨子名字的谜团,墨子姓什么?翟乌是他的真名?他是外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墨子为什么叫墨子,墨子本名是什么,墨子个人成就简介

    [var1]清代周亮工《因树屋书影》更具体地提出:“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一方面认为他姓翟,并由姓转变成了名;一方面认为“墨”是“道”,是一种学派。近代学者江琼《读子卮言》承袭周亮工的说法,并作进一步证明,认为古代确实有“翟”这种姓氏,但根本就没有“墨”姓,而且战国诸子中儒、道、名、法、阴阳、纵横

  • 三国曹魏第一猛将:虽左眼被射瞎,但武力值不输关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瞎眼夏侯惇VS关羽这个有可能击败赵云的人就是夏侯惇了!当然,是没有眼瞎的夏侯惇。我们先来看看眼瞎的夏侯惇,战力有多么的强!下邳之战中,曹操先是命夏侯惇引诱关羽出城,然后让许褚和徐晃坚守拦截关羽的归路,使得关羽失去城池的庇护和补给,这样逼迫下,关羽才有可能投降。然而,即便以许褚和徐晃这么高强的战力,依

  • 三国曹魏最强谋士:他若不死,孔明不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郭嘉——三国最强的谋士郭嘉,三国时期曹操的部下,此人原本跟随袁绍,后来被荀彧推荐投到曹操手下。据描述郭嘉小时候便已经拥有预谋的能力,他曾说天下会大乱,而这一预谋最终实现了,东汉末年,天下动荡,社会不安,各个国家之间虎视眈眈。郭嘉跟随曹操多年,为曹操统一北方并建立政权都助了不少力,曹操对其也是十分看重

  • 秦国灭亡时,五十万大军按兵不动,只因之前秦始皇下了一道死命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当时,秦的主力部队一边驻守在北方边境一边在修长城。路途遥远,因此对于中原腹地的情况他们也没有办法。不过根据一些野史的说法,当时大秦的主力可不止是北方的这三十万人,南方还有五十万边军。秦朝灭亡时,这50万的大军为何按兵不动、见死不救?只因秦始皇下了一道死命令。[var1]在当时,大秦一统

  • 李斯女儿嫁给了扶苏,秦始皇死后,为什么李斯不帮扶苏却帮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斯为何不帮扶苏,主要还是李斯担心扶苏继位后,自身的地位权利将收到损害。这也是赵高主要抓住的李斯软肋,说服李斯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李斯和扶苏在政见上区别很大,李斯思想为法家思想,而扶苏的思想为儒家思想,当年李斯主张的焚书坑儒,扶苏言辞激烈反对李斯,也因此扶苏被秦始皇派往了长城军团当监军,如果扶苏继

  • 董卓临死前,喊出六个字,被人笑掉大牙,如今成为网络流行语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体型健壮,董卓从小就喜欢行侠仗义,经常和北方羌人打交道,称兄道弟。后来他爹离职之后,他跟随父亲回老家种地,羌人首领专门跑过来看望他,董卓大为感动,直接将耕牛宰了,款待众人。羌人首领见之,“哇”的一声哭了(热泪盈眶),转身就给董卓送来了上千头牲畜,董卓亦感动,毕竟是血赚啊。这一来一去,老感人了。因

  • 人情自古重多金,人生的昏暗不一定是坏事,看看苏秦怎么走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苏秦落魄时说的一句话,苏秦背剑女犯图片,历史上的苏秦

    [var1]苏秦没想到,秦国这虎狼之国,自商鞅变法之后,现在竟然如此的好,他本想出山第一战选择在秦国建功立业,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是他学识不够吗?都说秦国招贤纳才,他跟老师在山里修习十年,鬼谷子老师把他的毕生所学都传授于他,他怎么就在一个小小的秦国没有一处容身之地?苏秦口袋里空空如也,他有点恼恨自己

  • 董卓临死前,吕布大呼九个字,如今成网络流行语风靡大江南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整个三国时期,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无论你是奸雄还是英雄,似乎都可以摩拳擦掌在历史的风口浪尖面前做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不过有的可能是流芳百年的宏图大业,而有的则可能是遗臭万年的无耻之举。类似于曹操、刘备、孙权等等这样的英雄人物自不必说,因为正是由于他们辉煌功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