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商鞅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满怀希望的跑了过来。他见到秦孝公之后,和秦孝公大谈改革之道,结果深得秦孝公之心。一番商讨之后,秦孝公决定破格录用商鞅,让他实行变法。然而,当时秦国的贵族们却害怕变法之后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于是坚决的反对。
[var1]
他们的借口就是法律源自先祖的规定,怎能说该就该?而商鞅针对当时秦国的国情,和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最终将贵族们的观点一一驳倒。反对了,秦孝公便授予商鞅改革的大权,在全国推行变法。
商鞅认为,变法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民能相信新法会被彻底的实施。为此,商鞅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来长的木头,并在城门上张贴着告示,上面写着:谁要是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给他十金的奖赏。
[var1]
不一会儿,这里就聚集了很多人,大家议论纷纷,可是没人动手。商鞅有点着急,于是就把赏金加到了五十金。五十金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来说,可是一个大数目啊!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结果终于一个人走上来,把一根木头扛起来从南门往北门走。一路上,很多群众都在围观,看他是不是真的能得到五十金的奖励!
到了北门之后,商鞅果真说到做到。这时,人们都开始相信商鞅了,很快,这件事情就传遍了全国。商鞅眼见时机成熟,于是就将新法颁布下来。
[var1]
新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经济上,鼓励人民开荒为田,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化;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要是因重商而轻农或懒惰而导致贫穷的人,全家都要罚为做官府的奴婢;统一度量衡,从而确保国家的赋税收入。
政治上,把秦国的首都从雍城迁到咸阳;把全国分为三十一个县,有中央直接委派专人进行管理。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今后将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
[var1]
经过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开始逐渐的强大起来。到了战国后期,秦国已经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虽然使秦国强大起来,可是严重的损害了秦国贵族们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保护的屏障,遭到贵族们的诬害,结果被被车裂而死。所谓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有时也不用车,而是用马或是牛直接来拉,是一种十分残酷的刑罚。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