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有资格完成统一这一光荣任务的有7个国家,如果加上春秋时期的晋国就是8个国家,但最后这一任务却被起初最不被看好的秦国完成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秦国逆袭成功固然有许多原因,比如秦孝公时期卫国人商鞅主持的变法(商鞅变法)、秦民民风剽悍勇武善战、秦国地处西北坐拥关中平原和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地缘环境极好等等,这些都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研究过。今天我将从秦国的政治国际化入手分析,找到秦国最终胜出的原因。
[var1]
当年的秦国和今日的超级大国美国颇为相似,特别是在国际化这个层面,比这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在秦穆公时期就有来自虞国的百里奚作为秦国左庶长(相当于后世的丞相)辅佐秦穆公称霸西戎的故事,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相邦(宰相)几乎就被外国人给垄断了,且看以下几对CP。
秦孝公与商鞅。来自卫国的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是秦帝国第一桶金的发掘者,让秦国从一个地处西北的边缘国家崛起为左右天下国际格局的“超级大国”。
[var1]
秦惠文王与张仪。来自魏国的张仪,为秦惠文王献上连横之策,破解了秦国的外交困境,打破了六国合纵攻秦的图谋,使得秦国向东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时称大出于天下。
秦武王与甘茂。来自楚国的甘茂,为秦国打下了韩国的宜阳,此地是中原心腹之地,从此成为秦军进出中原的重要桥头堡,拓宽秦国战略优势,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
[var1]
秦昭襄王与范睢。来自魏国的范睢,以远交近攻的方略,对六国各个击破,为秦国逐一解决楚国、齐国、赵国三个秦国做足了功课,最终使得秦国对六国形成碾压之势。
秦孝文王与吕不韦。来自卫国的吕不韦在长平之战后改弦更张,缓和与列国的关系,实则是积蓄实力,准备一揽子解决。尤其是修正秦军之前的军功授爵制度,变重首级为重土地,减少了秦军的暴行,改变了秦军的残暴形象,减少了六国对秦国的恐惧。
[var1]
秦始皇与李斯。来自楚国的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并确立郡县制度,最终成就了威名赫赫的大秦帝国。
细思恐极的是,就连秦帝国的掘墓人赵高也是来自赵国,这岂能不让人深思。
除了上述这些长期担任宰相的人物,还有燕国的蔡泽、齐国的田文(孟尝君)、赵国的赵胜(平原君)等等,不计其数的外国人长期垄断了秦国的宰相位置。也正是这些异邦人,为秦国统一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这些人统一六国,正如贾谊所言,是六国灭了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