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襄公为什么被嘲笑千年?毁约的不被耻笑,守约的却被讥为蠢猪

宋襄公为什么被嘲笑千年?毁约的不被耻笑,守约的却被讥为蠢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2 更新时间:2024/1/16 19:49:47

无论古今,契约精神都是一种稀有品质,因稀有,故被人们赞美。

[var1]

远古的人们信守承诺,但后来对承诺的信守,却常常遭人耻笑。这种变化,既是文化的变化,民风的变化,也是契约精神的变化。公元前七世纪,宋襄公“盂地会盟”被活捉、“泓水之战”被打败,因而让人骂为蠢猪,视为傻帽,但他坚守的,却恰恰是最宝贵的承诺。

“盂地会盟”被捉,是因为与楚王有约,赴“乘车之会”,非“兵车之会”;“泓水之战”让楚军完全渡河再战,导致兵败伤股,那也是他冒着兵败的危险,坚守当时还没完全丧失的战争礼义。

然而,毁约的不被耻笑,守约的却被讥为蠢猪。

从此,成者王,败者寇,契约精神被人放弃,权谋文化大行其道。

我相信,宋襄公之前,人们对信守承诺是视为当然的,不需要天天“五讲四美”来劝导。但随着背约潜伏的巨大利益和威权的诱惑,使很多人开始不惜冒背信弃义的骂名铤而走险,结果很多人因此成功了,成功的同时,还伴随着肉麻的吹捧和史书的美化,慢慢道义就成了另类,守诺就成了蠢猪。

[var1]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为让项羽释放自己的父母妻儿,派人游说项羽,与他签定停战协议,当家人获释,项羽东去,刘邦转眼就撕破脸皮,撕毁协议,掩杀过去,灭亡了信守承诺的项羽,后人却因此屡屡赞扬刘邦善于把握时机,识时务者为俊杰。

君子与小人对垒,受伤的总是君子,得意的总是小人。

虽然契约精神沦丧,但历史长河中,还是有很多人为此不懈坚守,但这样的坚守,在势利的人们眼里,却常常显得另类而弱智,受到嘲笑和讥讽,但从契约精神来看,这又是多么可贵的一种品质啊。

《春秋公羊传》便赞扬宋襄公“临大事而不忘大礼”行为的可贵。

董仲舒《春秋繁露》甚至说:“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不能因履约而胜,还不如坚持履约而败。

所以,要坚持契约精神,就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一旦仅以成败论英雄,则礼崩乐坏,人心不古,传统美德和社会道义弃之于敝屣,凡事不讲诚信,欲达目的不择手段,最后导致社会信用体系的崩盘,价值观念的颠倒错乱,人人为我,我亦只为我。

[var1]

幸好,也幸好有一些人,还是对传统道义和契约精神有着自发的坚守。

宋代张知甫《可书》记载说:

“仆大父讳问,字昌言,初与种世衡有旧。及居忧,世衡遗以汝州田十顷,辞不受,使者在涂而世衡卒。乃更还,其子诂用父命,不肯当,凡芜废者三十年。元丰间,邻人告官,移文两家皆不承。郡守刘斐因言于朝,赐名种张庄,给田州学以旌高谊。”

种世衡与张昌言都是宋仁宗时期的名臣,种世衡是边将,为后来“种家军”的开山鼻祖;张昌言是文臣,官至给事中。

张昌言是张知甫的祖父,当年与种世衡同朝为官,关系不错。有一次,张昌言回家丁忧,种世衡赠其田产十顷(150亩),大约已将馈赠文书和地契一同安排使者送达张昌言。

对于如此巨额馈赠,张昌年拒绝接受,但使者还未归,种世衡便去世了,张昌言还是不愿接受,原物奉还,种世衡的长子种诂却以此乃父命为由,拒绝收回,两家推来让去,以至这十顷之田荒芜达三十年。直到宋神宗元丰年间,因邻居报官,官府征求两家意见,最后将这个田划归州学,才最终了结此事。

在古代,田是养家糊口的命根子,邻居争地,每成世仇,兄弟争田,头破血流,而种、张二家却为信守父辈的承诺,相互谦让,让田地荒芜三十年,最后仍然拒绝接受和收回,直到田产充公。

[var1]

这在人们看来,不但造成浪费,而且荒唐可笑。然而,正是那这种不正常的行为,回归了正常的交际准则。

不因得失而改变,这就是契约。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丢荆州、失街亭、杀魏延,诸葛亮三次用人失误造成蜀汉的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延被杀对蜀国的影响,魏延守街亭知乎,夺街亭魏延完整版

    诸葛亮有许多优点,以至身后两千多年,一直为人称道,成为文人的楷模。不过,任何人和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当时客观环境和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诸葛亮也有严重的缺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选人用人方面。荆州,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对于据有巴蜀的蜀汉政权,荆州更是东出中原争夺天下的门户和跳板。为此,镇守荆州战略

  • 三国枭雄之刘备:真正的草莽英雄,过人才能让人钦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和勇武肯定不沾边,那么才能呢?拜《三国演义》所赐,一说起刘备,首先想到的就是仁德,黑他的人则说他虚伪做作,假仁假义,不管怎样,这只是他的品质,那么刘备究竟具有怎样的才能呢,想必大家都很茫然。论武功,他顶多算个二把刀,除了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就没什么战绩了,论行军打仗,基本也是败多胜少,还有夷陵之

  • 三国乱世之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在第一回中出场。曹操一出场就显得不同凡响,是以将军的形象在剿灭黄巾起义的战场上呈现在读者面前。罗贯中先生是如此介绍曹操出场: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

  • 关羽武不如张飞马超 文不如卧龙凤雏 为何最受刘备重用?原因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中关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他虽然是刘备的部将,但是却受到诸多枭雄的青睐,比如最为有名的就是大枭雄曹操对关羽的无限青睐。在下邳兵败被俘后,关羽降曹,受到了格外厚重的礼遇。再比如樊城兵败,关羽被俘,孙权也是极力想劝降关羽,但是关羽没有接受。除了这些枭雄,在猛将中比如张辽,对关羽的评价也极其高。除

  • 如果晋大夫智伯灭韩赵魏,单独成为晋国国君,战国的形势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如果智伯没有失败晋国还能统一吗,智伯简介,韩赵魏三家灭智伯

    反而不如三家分晋后形成的韩赵魏三国强大。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假设出来的只能是个人的想象。[var1]三家分晋春秋时期的晋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诸侯国,一来晋国做了百年的霸主,二来晋国无公族。晋国自曲沃代翼之后,小宗取代大宗成为晋国的执政方,晋献公继位后,为防止公子作乱,诛杀晋国公子,固晋国无公族,其后果就

  • 秦始皇修筑长城要花多少钱,核算成人民币值多少?数字大的吓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万里长城,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月球上看地球,清晰可见的只有两个,东非大裂谷和万里长城。如此看来,万里长城是一个十分卓越巨大的工程。这其中蕴含着的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的时候,可是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数不清的人被征役前来务工,但是修建万里长城

  • 孙膑庞涓之争始于一个馒头?从鬼谷子的徒弟推测鬼谷子的人生精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庞涓虽不服气,但又不得不认输,也不得不佩服孙膑的聪明,庞涓气量狭小,嫉妒心强,从此怀恨在心,后来设计陷害才能超过自己的孙膑,以便自已能纵横江湖,天下无敌,但孙膑装疯得以逃生,后在两军对垒中诱杀了庞涓,算是报了大仇。鬼谷子两位得意弟子互相残杀,获利最大是他们的老师鬼谷子,最后成就了他的神勇,学生都这么

  • 刘备为何始终不重用赵云?因为赵云做的这三件事,让他彻底失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件事,赵云在长坂坡救下了幼主,此战是赵云一生最大的功劳了,但是这也是引起刘备对其产生疑心的导火索,当时赵云成功救出幼主后,有人告知刘备赵云已经向曹操投降了,刘备听后很是恼火,甚至是拿着兵器丢向禀报之人,就此可见,刘备心中之怒火。虽然说刘备心中很是相信赵云的人品,但是对于此事刘备一直是耿耿于怀的,

  • 刘备一生错过的3大名将,一人率800人打败10万人,一人看不起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可惜的是,当时刘备根本就不重视太史慈,最终太史慈归顺孙策,为江东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第二个便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大家都知道,张辽其实最开始跟随吕布,后来吕布到处逃窜,来到了刘备这里。此时关羽和张辽私交极好,就如同兄弟一样,可以这样说,当时刘备如果借助关羽的力量,将张辽笼络在身边,刘备集团的

  • 季君之乱:被忽略的秦国宗室叛乱,却是秦国大政偏离的起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么,这个公子稷究竟是何来历呢?他的上位又会对秦国政局带来什么样新的挑战呢?本期话题,我们从嬴稷的前半生开始聊起。在《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中,嬴稷从小就享受着与太子嬴荡几乎一样的宠爱和培养,但嬴稷本人表示,这纯粹是在扯淡。真实的历史上,嬴荡是秦王的唯一合法继承人,而嬴稷则是个完全透明的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