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地盘为何比明朝大得多?只因它实行了“一国五制”!

清朝地盘为何比明朝大得多?只因它实行了“一国五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02 更新时间:2024/1/29 20:47:42

考试制度。

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科举,造成汉族知识分子“九儒十丐”的悲惨境遇。清朝抓住汉人爱考试好当官的心理,坚持科举取士,即使反清复明的斗士也用博学鸿辞的特科来拉拢他们。通过科举制,清朝成功地使汉族知识分子埋头读书考功名之中,成功地稳定了统治秩序,像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都是清政府通过科举制吸收到自己的人才库,培养成“死忠”的。没有考上科举的大臣左宗棠竟深以为耻,晚年非要再去参加考试不可,吓得清廷慌忙特赐其进士出身。就这样清廷通过科举制控制了上亿人口的汉族及其广阔的领土,甚至有人说清廷灭亡就跟它废除科举,导致大量知识分子投身革命党有密切关系。

2.八旗制度。

清廷对付满族的主要手段是八旗制度。清王朝满族出身,满族人口较少,入关时不到二十万人。为了控制数量众多的汉族人,清廷一直坚持八旗制度来控制满族,将其打造成自己统治的战争机器。一方面清廷给旗人优越的政治及经济地位,旗人生下来就由国家供养,俗称“铁杆庄稼”,以此维护其民族向心力;另一方面旗人须以骑射为本,自备马匹、服装和武器,作为国家的战争机器,随时听众政府征召打仗。清廷还在各处要地建立满城,让旗人居处,不受汉人习俗干扰,专心骑射,监视防范其它民族造反。

就这样,清政府通过鼓励旗人练武,鼓励汉人学文,实现了满汉之间的均势。由于汉人平时缺少武备练习,一旦汉人造反,少量精于骑射的旗兵就可以迅速将其镇压。不过没想到的是,后来由于生活腐化,旗兵丧失了战斗力,太平天国一役,被打得溃不成军,大量满城旗民被屠。待到热兵器兴起后,骑射优势冰消瓦解,汉兵实力超越旗兵,这种满汉均势遂不存在,清廷的统治基础便摇摇欲坠了。

3.盟旗制度。

清廷对付蒙古族的主要手段是盟旗制度。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斗争绵延上千年,从周之猃狁,汉之匈奴,唐之突厥再到明清的蒙古,可谓络绎不绝,万里长城就是这种斗争的一个见证。但是汉民族一向缺乏对付草原民族的有效手段。到了清廷则不然,它在前代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盟旗制度,如绊马索一般成功地束缚住了蒙古族,将其打造成维护自己统治的重要工具。

盟旗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禁止游牧,划区定点放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口及马匹一旦被锁死在某一特定的区域,他们就很快一起失去了剽悍的战斗气质,不能像滚雪球一般在草原上壮大;特点之二就是众分诸侯,分化瓦解。有人笑话太平天国晚期封了二千多个王,其实这是洪秀全为了弥补自己政治军事上的无能,对众将的分化瓦解,在这方面清廷也不遑多让,对蒙古贵族一共封了300多个爵位,涉及人数3000多人,而且大多是世袭妄替的。相比之下,清廷自己世袭妄替的“铁帽子王”一共才12个。这样做使蒙古贵族矛盾重重,化解对清廷的威胁。

此外,清廷还采用满蒙通婚、公主和亲,满蒙贵族同在京师长大等方式拉拢优待,增进感情。当然,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不是那么好控制的,清廷另有许多花招来对付他们,如不让其学汉文化以愚民,不肯屈服的(如准噶尔部)都杀掉,弘扬喇嘛黄教鼓励其出家减少人口,近亲结婚、性病弥漫以损其健康等。就这样,既打又拉,清廷成功地将蒙古贵族笼络到旗下,并将其组成大量骑兵精锐来维护统治,震慑想造反的各族人民。

4.宗教制度。

清廷对付藏族的主要手段是宗教制度。藏地几乎全民信教,元朝萨迦派(花教)流行,明朝噶举派(白教)流行,清朝格鲁派(黄教)控制地方政权,并且在宗教上影响到蒙古地区。于是,清廷仿元明旧制,册封其首领,安定蒙古并控制藏地。清帝还以黄教为国教,以佛自称,神化自己地位。康熙被尊为无量寿佛转世,乾隆自称文殊菩萨转世,连慈禧也被人尊为老佛爷。元帝佞佛,喇嘛们趁机自抬身价,乌烟瘴气,八思巴甚至要求地位在忽必烈之上。清帝则直接以佛之化身自命,既自我神化愚民,又从宗教上增强了对藏人的控制权。

5.军事制度。

清廷对付回疆的主要手段是军事制度。回部信教比较虔诚,从唐至清,近千年而不绝。且回回内部团结,骜不驯,时时反抗清廷统治。但清廷信奉黄教,不可能再信回教,用类似藏地的手段对付回人。对此,清廷也无良法,只简单粗暴地实行军管制度,以高压政策,严刑峻法,甚或屠戮。一旦回汉冲突,严惩回人,挑拨民族关系并打击回部势力。此外,清政府也用其它方法如政教分离,尊重信仰等进行调剂,乾隆还娶香妃建寺庙拉拢回部。

相比元清两朝,汉族建立的宋明两朝只关心汉地疆土,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并不上心。如宋兵拿下四川后欲兵取云贵,宋太祖玉斧在大渡河一划说什么“此外非我所有”,这些地方就不要了。明太祖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不仅对于汉唐之西域领土不上心,连甘肃故土也漠不关心。相比之下,满清贵族野心勃勃,一心扩大地盘,遂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边疆地区统治,以“一国五制”之手段,合五族地盘,为今天的中国领土形成奠定基础。美中不足的是,清廷沿袭历朝不重视海外领土的观念,不在海外拓土,又怀着自私心理,将东北视为保留地,严禁汉人移民。这些措施直到晚年才更改,导致边疆人口过少,被鬼子啃掉不少地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宫中女子都穿什么鞋?原来清宫剧骗了我们这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穿旗袍搭配平底鞋的话,那么旗袍就要拖地了,这样会使整个人看起来邋里邋遢,那么穿上一双花盆底,就将整个人的身高给拉长了,很多旗袍也不会拖地。并且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就像我们现在穿高跟鞋的女人那样。但其实,花盆底只有宫中女子才能有权利去穿。因此在清朝,除了花盆底之外,还有其他的旗鞋,像是平底鞋。这种鞋

  • 藩王制度弊端很多,为何朱元璋仍然坚持使用?他的考虑可能很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藩王制度保护不了嫡系一家,但可以保护朱氏一族 藩王制度的特点,就在于一家一姓之人带兵镇守四方!这就造成明朝的一个独特的现象:放眼天下,所有的领兵军阀都是朱家人!这对于朱元璋的嫡传一系绝非好事,因为这些藩王都是实力派人物,真要是造反,嫡系未必是对手。后来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就是这一情况的实证!

  • 蔡伯俙三岁被赐予进士,宋仁宗登基后,为何永世不准他入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入仕的三种方式,驸马不能入仕从哪朝开始,一生不曾入仕的唐代诗人是

    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宋史·本纪·卷十二》这是《宋史》中关于宋仁宗的评价。 古代时就有许多神童,比如秦国时期的甘罗,三国时期的曹冲,唐朝时期的诗人李贺。他们均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对,惊艳了时光。当然也有如方仲永这样的神童,却因为后天不努力,而最终江郎才尽。 因此一个神童,要

  • 蓝玉案爆发后,朱元璋对一大臣说:我答应过你父亲,给你留个全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此案也是继“胡惟庸案”之后的第二大规模屠杀案件,此案共计诛杀1.5万人。然而,在这场蓝玉案中也牵扯出了朱同,朱同之父朱升曾为朱元璋献计谋划,功劳之高。为此,朱元璋许诺朱升的儿子一个全尸,谁也不曾想到,当初两人一诺,日后竟然成了真相。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太子朱标 这句诺

  • 老十四胤禵本来呼声最高,又获康熙大力栽培,为何败给胤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十四子胤禵结局,胤禛和胤禵关系怎么样,十四阿哥胤禵什么时候死

    胤禵则在争储的过程中一直很高调。起先他支持声望最高的八阿哥胤禩,甚至为了胤禩不惜与康熙对立。后来由于他年青有为,文武皆备,得到了康熙的青睐。不仅在康熙晚年出巡时随驾左右,还在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入侵西藏时,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十万清军前往平叛。胤禵这也是第一次率军出征。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

  • 清朝后妃收入有多少?太后年薪60万,皇后30万,最少的月薪700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皇后一年俸禄,清代皇后薪水,清朝后妃待遇排行

    事实上,这种认识并不符合历史。按照情理推测,也不难理解。富商大贾养小三可以一掷千金,那是因为他养的小三数量有限,当他的小三数以百计时,他还能够如此豪爽大方吗?况且,人也以稀为贵,当女人多了,男人就会产生厌倦感,即使有能力豪爽大方,也未必愿意。皇帝也是男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土豪,自然也是如此。皇帝

  • 雍正王朝中为何十三阿哥朝服颜色与众不同?导演你是在剧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非常经典的清宫剧,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之前火了好几年。不过在看剧的时候除了感叹皇帝儿子多以外。你还注意到了那些细节?那就是为何十三阿哥朝服的颜色与众不同呢?接下来我们常规的分析一下。一、我想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都觉得朝服应该是和自身的地位有关系。除了皇帝和太子穿黄色的朝服,其余人大都是穿石

  • 侍卫跳河救太子,朱元璋:穿戴整齐​的​升官,脱掉衣服的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奇皇帝朱元璋,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太子朱标跳河是哪一集

    想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家史,人人都不得不伸出大拇指称赞一句传奇。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食不果腹的乞讨僧人,到一路战无不胜,结束元朝统治的统帅,靠的绝对不是好运气。后世对于朱元璋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疑心太重,总担心自己的政权被推翻,所以总是不遗余力地打压朝臣;有的人说他爱民如子,因为自己出

  • 大清亡了之后,宫女们为什么都不愿意出宫,只因她们还能做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清灭亡后宫女去哪了,八国联军杀了多少宫女,慈禧太后吐痰让宫女拿啥接的

    大家经常可以从电视中看到,有些宫女想尽办法要逃出皇宫,结果基本都是被抓了回来,严重的人直接被处死;或者是有些宫女用尽所有的方法要吸引皇帝的注意,特别得到临幸,从此飞黄腾达。所以说,很多人都认为,宫女要么想要逃出宫得到自由,找一个好男人度过余生;要么就是得到皇帝的宠爱,从那以后成为皇帝身边的女人,掌管

  • 腐儒瞎指挥导致灭夏计划大败,沈括退出政坛反成为天才科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沈括怎么死的,沈括经历,沈括身世有多厉害

    徐禧的迂腐表现,战败是必然的徐禧是宋神宗器重的一名文官,“重文轻武”是宋朝的一贯特色,众将对其非常敬畏。当然,敬畏的其实是皇权。其实,徐禧学文学得已经很迂腐了。迂腐表现一:西夏兵杀到,前锋还没来得及列好阵,拒绝趁机冲杀。当时,高永能(大将高永亨的兄长,那时已经年近七旬)就建议:趁此机会攻击他定能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