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苏轼的先祖,元宵夜写诗,夺得比赛冠军,诗歌流传千年

他是苏轼的先祖,元宵夜写诗,夺得比赛冠军,诗歌流传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33 更新时间:2024/1/27 15:09:05

在这浓重的节日气氛中,文人雅士们纷纷赋诗写文,纪念这新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在数百位诗人的作品中,有一首五律诗《正月十五夜》脱颖而出,被人们公认为最佳诗作。

诗中写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苏轼的先祖,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知名诗人苏味道

苏味道出生于贞观年间,九岁时他就已经能写诗赋文,和同乡李峤并称“苏李”,两人又和崔融、杜审言四人合称“文章四友”。其中,杜审言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爷爷。

669年,22岁的苏味道进士及第。当时负责选拔官吏的吏部侍郎裴行俭擅长鉴别人才,他看出苏味道非同一般,所以对他十分礼遇,不仅授予他县尉之职,还将女儿嫁给他。

苏味道有四个儿子,其中苏份就是后来眉山“三苏”之祖。

苏味道步入仕途后,曾经跟随裴行俭征讨突厥,在营中先后担任管书记兼监察御史、行军大总管等职。

684年,苏味道担任侍御史,负有纠弹百官的职责。

外戚大臣裴居道被第二次授予左金吾卫将军时,他想找个文采好的人为自己写谢表,听说苏味道擅长写文章,于是就把此事拜托给苏味道完成。

苏味道提笔一气呵成,文采斐然,逻辑严密,一时传为美谈。

苏味道在朝中任职之时,正是武则天执掌朝政时期。武则天注重人才,苏味道素有文名,这样的当世大才当然会得到重用和提拔。

688年,武承嗣声称在洛水中发现了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文字的石头,武则天大喜,于当年十二月亲自拜洛受图,唐睿宗李旦、太子以及文武百官都按照位次参加盛典。

唐味道也在观礼的大臣之中,他还遵照武则天旨意,做了一首五言诗《奉和受图温洛应制》。

苏味道一直仕途平稳,官职一路稳中有升,690年,苏味道升迁为凤阁舍人;694年,苏味道被提升为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位同宰相,达到他仕途的顶峰时期。

从694年到705年十余年时间,苏味道曾经三次拜相,堪称朝堂重臣,由此可见武则天对他的器重。

武则天看重人才,但是同时她又大量任用酷吏,武周之时告密之风盛行,大臣们常常人人自危,即使在路上遇见,彼此之间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味道的官职稳中有升,其中虽然有武则天提拔的因素,苏味道明哲保身的性格也是重要原因。

苏味道三次拜相,官居宰相之职长达数年,但是期间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业绩载于史册,因为他始终持有“模棱两可”的做事态度。

苏味道曾经亲口对别人说道: “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苏味道的大意是:做事不能太明白啊,不然如果犯了错误,必然会受到责备、怪罪,所以做事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就好了。

正因为苏味道这种模棱两可的做事态度,所以人送外号“苏模棱”。“苏模棱”的名字当然不大好听,但是在武周时期,又未尝不是保全自己的一种处事方法。

可惜,即使始终“模棱两可”如苏味道,也没能真的笑到最后。

武则天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所以朝中大臣都很讨好这两个人,苏味道也不例外,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牵连。

705年二月,也就是苏味道写下《正月十五夜》一个月后,在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的带领下,五百禁军冲入宫城,逼迫武则天禅位给太子李显,张氏兄弟被当场除去。

当时,苏味道担任的是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的职位,因为和张氏兄弟关系亲密,他被贬为眉州刺史。不久,苏味道被官复原职,可惜,他还没来得及赶去赴任就去世,时年58岁。

苏味道既是朝廷重臣,在初唐时期又是著名诗人,作为宫廷诗人,他的很多诗文都是“应制”而作,比如《正月十五夜》、《奉和受图温洛应制》等,所以诗句难免歌功颂德,大力体现当时的升平景象。但是,苏味道同样看重自己的诗人身份,所以他非常注意写作技巧,诗作因此经常写得庄严典雅、技法纯熟,既满足“应制诗”的要求,同时又具有写景自然、音调和谐、文采华艳等特点,对当时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唐诗》现存苏味道诗一卷共15首,其中可见他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和对新诗体的推动作用。

更多文章

  • 为何说李渊是阴谋家,他使用了三个诈术,开创了大唐三百年的基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祖李渊像虽然许多史书在记载隋唐之际这段历史的时候,将大唐的建立说成主要是其子李世民的功劳。但在史实中,李渊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李渊的话,唐朝是不可能建立的。李渊父子决定起事时,周围只有几个核心幕僚知道。李渊治下的民众,其时未必支持李家父子。即便李渊的许多手下,也不是众志成城、坚定不移地

  • 如果崇祯过江建立南朝,还有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不太可能能重新振作。为什么这样说,主要是封建制度下,官僚阶级已经严重和民众脱离,觉得应该以他们为基础,而不是百姓为基础。毕竟官僚是相关制度的执行者,如果你动了官僚的核心利益,那你还想指望他们给你安心干活,压根不太可能。所以,一些东西不要过于理想化,而是要现实和理想相互搭配才可以完成你想做的事情。表面

  •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之前,把徐茂公贬任边疆,原来是巧妙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帮助太子李治施恩于李勣《资治通鉴》记载:上谓太子曰: “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 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这段记载很明确地阐述了唐太宗的良苦用心。唐太宗即

  • 陈友谅手下第一猛将,拒绝归顺朱元璋,结果活了一百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最后决定在鄱阳湖和陈友谅决一死战,此战对朱元璋很不利,陈友谅的水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各种水上战舰齐备,而朱元璋手底下只有几十条破船而已,其实在战争的一开始,朱元璋的军队处于下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陈友谅手底下有一员猛将张定边,他独自带着三条船,远离大队伍,直冲冲的向朱元璋而去,而一路上竟然无人可

  • 为了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战斗12载,倒在黎明前,李克农痛惜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新闸旅社住下后,起初的几天,李霞很少外出,他将一天中的许多时间都花在了站在窗口,打量这个既繁华又陌生的城市。此前,他几乎没有想过会来到上海,更没有想到上海会是他即将投入战斗的战场。几天之后,李霞一直在等待的几位同志终于出现在了新闸旅社。几位同志是不同时间分别来访的,李霞知道这是组织纪律,秘密电台的

  • 古代曾出现UFO?宋朝名臣沈括这样说的!为什么我们被隐瞒这么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梦溪笔谈》这本书,在这本书里面就记载记载着一些关于UFO的故事,不知道当时古人看到心里作何感想?那这本书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间,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顷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灿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

  • ​ 什么?《满江红》的原作者竟不是岳飞!历史闹了个大乌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电影《满江红》的热映把我们带回了南宋乱世的金戈铁马,无论是风波亭诡谲变换的风云还是抗金战场意犹未尽的壮烈,都让人壮怀激烈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对于《满江红》真实作者的质疑由来已久,自从民国四大历史学家余嘉锡对《满江红》的真实作者提出质疑后,关于《满江红》真实作者之迷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余嘉锡一向信奉“尽

  • 清明上河园里,我摇身一变,成了宋朝贤良淑德的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摇身一变,我成了大宋的一位贤淑良德的妇人,穿着大红的披风,摇曳生姿的和相公犬子一同游清明上河园。正月初四早晨六点,我们仨就启程去了古都开封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是按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坐落在八朝古都开封。公园再现了北宋的繁华景象,“一

  •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陆游与汉中的不解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陆游在骆谷,金鼓图片,晓战随金鼓全诗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宝章阁待制等职。繁忙的政事、军务之余,笔耕不辍,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

  • 张顺到死都不知道!他手里这封宋江写的劝降信,其实就是一张白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言归正传,张顺手中的劝降信到底是真是假?真的是一张白纸吗?众所周知宋江在率领梁山好汉攻打方腊之时一共是损失了70员战将,梁山好汉损失大半,梁山好汉在润州城、宣州道、毗陵郡、杭州城、歙州道、乌龙岭、昱岭関、清溪洞等地与方腊军激战。当宋江率领军队到达杭州城之时便遭到了方腊的极力阻击,梁山军马几乎是举步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