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能横扫六国的秦军,巨鹿之战却惨败,难道战斗力突然消失了?

能横扫六国的秦军,巨鹿之战却惨败,难道战斗力突然消失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381 更新时间:2024/1/22 2:42:33

[var1]

秦朝总共存在于我国历史中十四年,由开国时横扫六国到快灭国时被楚军以少胜多,真的是因为在这短短几年里,秦军自信膨胀,疏于训练而战力大幅下降么?其实不然,秦军还是当年强大的秦军,只是物是人非,另有原因罢。

[var1]

战中,章邯带领秦军驻扎棘原,而项羽带领楚军驻扎漳河南岸,两军对战,久久僵持而未战。项羽带军勇猛,致使秦军节节败退的消息传回秦朝廷,秦二世怒不可遏,要遣人到军营责问章邯。章邯得知此事十分害怕,派了长史司马欣会朝廷请示公事,探探口风。而司马欣连夜赶到咸阳后,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足足三天,掌事的赵高竟一直不肯接见,足见其不信任。

[var1]

司马欣见赵高态度如此,顿觉不妙,赶忙动身返回棘原军营。他害怕,甚至都没按照原路返回。果不其然赵高派人追赶,虽不知所为何事,但绝大可能不是好事。司马欣捡回小命,忐忑地找章邯报告:“赵高独揽当朝大权,手底下的人应该是不可能有作为的了。如今这场战争能打胜仗,返回朝廷不免让赵高嫉妒;要是不能获胜,楚军绝不会留我们活命。希望你能就此考虑一下当下的情况。”话外之意,章邯不是傻子,自然明白。

[var1]

而且在这个时候,陈馀写给章邯的信也到了,信中写着:“白起是秦国大将,南征攻陷楚都鄢郢,北征讨伐了赵括的军队,为秦朝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不胜数,最后还不是惨遭刺死。蒙恬也是如此,赶走了匈奴,还在榆中开辟了数千里土地,最后也依旧被杀害在了阳周。”章邯明白陈馀写信的意思,白起和蒙恬之死不是他们罪极应死,而是他们身上战功赫赫,在军中同生共死的兄弟间,享有着较高声誉,这不免威胁了秦帝的地位,便随便从法律上找来几条罪名,借此杀之。

同时,陈馀还说,秦二世身边的红人赵高本领不高,阿谀奉承的能力倒是炉火纯青。但秦二世阴晴难测,如今形势如此,就算是赵高也害怕未来哪天他拿自己开刀,便想着找别人来代替他遭受可能承受的灾祸。章邯在外带军时间长久,跟朝廷不免有些嫌隙,赵高可能因此盯上你了。

[var1]

就如今的局势而言,不是楚军要灭秦,而是上天要灭秦啊,这是不论智者还是愚者都能看明的。现在你依旧在外,甚至不能直言进谏,其实已经算是亡国之将了。孤身一人坚持着想和楚军继续僵持下去,换来的结局依旧死路一条,难道您不觉得可悲么?不如现在马上掉头和各诸侯联合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这和不论战争胜败,回朝即身受刑诛,妻儿连坐相比,哪个才是上上策呢?

[var1]

身边人都在明里暗里向章邯暗示,章邯自然也明白其中利弊,三番犹豫,终于秘密将军候始成派遣去和项羽签订和约。然而项羽没有接受和约,反而命令蒲日夜不停地率领军队渡过三户津。目的是在和秦军再次正面交战,结局也是不可逆改的,大败秦军。此后,章邯派人求见项羽,再次提出和约的要求。项羽这次考虑了章邯的请求,因为楚军在长久的僵持中,粮草已经不多,很快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其他军官的首肯,于是项羽便和章邯约好了日子在殷墟上会晤。

[var1]

见到传说中的猛将项羽,章邯竟然热泪盈眶,不禁流下了眼泪。像是找到了靠山,趁着酒兴,对赵高的种种劣行吐了不少苦水。按照和约,项羽封章邯为雍王,留他在了楚军军营中。同时,他还答应任命司马欣为上,统率投降的秦军担当先头部队,就此,巨鹿之战以章邯秦军投降为标志结束。

[var1]

当初诸侯军内的官兵被征徭役时,秦中的官兵大多待他们不善,如今章邯带领的秦军投降,自然被怀恨在心的诸侯军官兵当作奴隶一般使唤,侮辱。忍辱负重的秦军官兵在私底下讨论,认为章邯骗了他们投降。如果能够入关灭秦,自然不必担心生死问题;但如果不能,自己身在诸侯军军营,秦朝廷绝对会拿还在关中的家人是问。这么一想,还是让不少投降的官兵动摇了内心。

好巧不巧,这些讨论被诸侯军听了去,并禀报了项羽。项羽认为他们肯定心存不服,要是到了关中正面和秦军相对抗,保不准出现策反的内鬼。于是便招来黥布、蒲商议,要把这些人全部杀掉,只留下章邯、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在军中。接到命令后,楚军连夜将秦军二十余万人全部杀死并坑埋到了新安城南下。

[var1]

秦军还是原来强大的秦军,依旧能够横扫六国、大败匈奴的秦军,不过是因为权臣和皇帝的无能,致使他们的首领无奈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只能作出一个看似错误,但能保命的选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景定二年(1261)正月,皇太子“谒孔子于太学,请以张栻、吕祖谦列从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常棣tandy2022-08-31 08:00陕西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宋明理学何时确立官方哲学地位?有学者说是在元代,有学者说是在南宋中期,有学者说是在南宋理宗时。理宗逝世后,朝臣在为他

  • 战国韩国如此弱小,为何故地颖川却出了那么多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之中的韩国,几乎是“弱鸡”一般的存在。从三家分晋开始,韩国的历史就是一段被周边魏、赵、楚、秦不断欺负的故事。它的地盘越来越小,国力越来越弱,虽有申不害变法暂时振作,但很快又变成大国博弈之下的牺牲品,最终,在秦人的铁蹄下,韩国率先亡国,秦军踩在韩国的故土之上东出,实现了一统天下。[var

  • 窃符救赵后,流亡在外的信陵君为何声威不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人物千千万,太史公也是有偏宠的。于是,我们看到《史记》里出现了一位让人眼前一亮再亮的人物——魏信陵君公子无忌。在太史公笔下,信陵君既是儒雅潇洒的贵公子,又是担当世事的真英雄。儒雅的他礼贤下士,为弱者复仇,与屠者在市井谈笑风生;英雄的他洞悉局势,窃符救赵,后又率五国之军,将秦国打得只能保守防御。

  • 述说历史的孔子镜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工作近期又有新发现,考古人员从墓里散落的漆木、铜构件复原出“孔子像漆衣镜屏”。这件集“穿衣镜”和“屏风”功能于一体的古代“组合式家具”引发关注。[var1]2015年11月,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画有迄今为止所有载体上发现的最早孔子像,不过出土时镜屏主体四分五裂,许多漆木碎片

  • 魏国和蜀国灭亡后,为何东吴还能在晋朝的压力下顶住15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灭蜀的名将和士兵损失殆尽要灭掉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军队和将领。然而灭蜀的第一功臣邓艾还有钟会却在灭蜀之后,受到姜维的蛊惑,两大军事集团火并。后来姜维也死于这一场大动荡中!当然这一切都在司马昭的掌控之中,他就是要让邓艾和钟会双双火并死掉,毕竟他们还是忠于曹魏的。这一次的损失使得暂时调动不

  • 档案中的石嘴山系列小故事(二十五)—— 少年壮志不言愁 几度风雨几春秋 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石嘴山档案)[var1]加班生产矿务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从建局初的一所小学发展到26 所,隶属矿务局教育处直管的学校10 所,隶属矿(厂)管理的学校16 所,分别分布在5 个矿区。石炭井矿区学校第一中学1959 年11 月16 日建校,位于石炭井光明前街,命名为石炭井煤矿建井公司职工子弟学校

  • 【教招】教育学常考:孔子的教育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

  • 万世师表 圣人孔子 墓地风水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孔子墓群,乃中国第一风水宝地,黄河缠玄武,泰山为乐,洙泗水交流,微山湖为库,微山岛,梁山为印,峄山为岸,大别山朝拜,千里大地,世间罕见。 说孔子73岁那年,预感到自己天命已尽,将不久于人世,在哀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之余,决定带领弟子出去勘选墓地。孔子死前曾将自己

  • 为何荆轲刺秦王时无人上去营救?原因很残酷!也说明秦朝命不久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心中都有疑问,为何那些在带着兵器的侍卫为什么就不能冲上前去和荆轲搏斗呢?[var1] 这是因为秦国是一个非常崇尚法家制度的国家,稍微触犯一点法律就可能是杀头之罪,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大殿里面被荆轲搅得一片混乱,如果在殿外候着的带着兵器的守卫们贸然向前,也说不清自己是来救驾还是行刺。。。

  • 秦国百姓听说国君病了,纷纷为国君祈福,国君知道后反而很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突如其来的马屁,拍得君一头雾水,就问他们此话从何说起。阎遏、公孙衍回答说:“尧、舜之时,还没听说过百姓为其健康而祈祷。如今大王生病了,百姓为您向神灵祈祷;病好了,百姓又为您向神灵还愿。正是这样让我们认为您的功德超过了尧、舜。”秦国的这位君,姓嬴名稷,就是企图用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的秦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