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档案中的石嘴山系列小故事(二十五)—— 少年壮志不言愁 几度风雨几春秋 ①

档案中的石嘴山系列小故事(二十五)—— 少年壮志不言愁 几度风雨几春秋 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73 更新时间:2024/1/16 18:44:51

(来源:石嘴山档案)

[var1]

加班生产

矿务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从建局初的一所小学发展到26 所,隶属矿务局教育处直管的学校10 所,隶属矿(厂)管理的学校16 所,分别分布在5 个矿区。

石炭井矿区学校

第一中学1959 年11 月16 日建校,位于石炭井光明前街,命名为石炭井煤矿建井公司职工子弟学校。1964 年9 月1 日,与小学分开,迁址石炭井化街,成立石炭井矿务局职工子弟中学。1972 年设高中部。1980 年9 月15 日更名为石炭井矿务局第一中学,迁址石炭井区丰安南街。1999 年5 月10 日经石嘴山市人民政府批准与第二中学合并,更名为石嘴山市民族实验中学。2002 年12 月,移交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管理,后更名为市十一中学。合并后的石炭井一中有289 名教师工、3280 名在校学生。石炭井一中是企业办学校的一个缩影,当时创造了矿区教育辉煌。

第二中学1980 年9 月15 日建校,位于石炭井区工人新村。1981 年9 月开办高中,1984 年9 月至1987 年7 月,高中部开设职业高中,先后开设7 个专业,三年共毕业职业高中生444 人。1988 年9 月恢复高中部。1999 年5 月10 日,经石嘴山市人民政府批准第二中学合并到第一中学。

第一小学1962 年9 月1 日建校,为石炭井矿务局职工子弟学校一矿分校,位于石炭井漩涡。1968 年12 月更名为矿务局第一煤矿职工子弟学校,迁址石炭井工人新村。1982 年4 月更名为矿务局第一小学,迁址石炭井区沙滩街。1977 年9 月至1982 年7 月设初中部。2002 年12 月,移交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管理。

第二小学1964 年9 月1 日建校,为石炭井矿务局职工子弟学校北街分校,位于石炭井新华北街。1968 年12 月,更名为矿务局第二煤矿职工子弟学校。1982 年4 月,更名为矿务局第二小学,迁址石炭井区文化街。1969 年3 月至1970 年1 月设初中部,后撤销初中部,1975 年9 月至1980 年7 月恢复初中部。2002 年12 月,移交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管理。

第三小学1961 年12 月8 日建校,为石炭井矿务局职工子弟学校三矿分校,位于石炭井三矿丰安北街。1965 年8 月,更名为矿务局第三煤矿小学,1975 年9 月至1982 年7 月,设初中部。1982 年7 月,更名为矿务局第三小学。2002 年12 月,移交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管理。

第四小学1968 年8 月建校,为石炭井矿务局家沟建井工程处职工子弟学校。1970 年更名为矿务局第四煤矿职工子弟学校,1982 年4 月,更名为矿务局第四小学,1975 年9 月至1982 年7 月,设初中部。1992 年7 月,撤并到矿务局第二小学。

第五小学1959 年11 月16 日建校,命名为石炭井煤矿建井公司职工子弟学校,位于石炭井光明前街。1964 年9 月1 日,中小学分离后更名为石炭井矿务局职工子弟学校,1971 年9 月,更名为矿务局工程处职工子弟学校,1982 年4 月,更名为矿务局第五小学。1960 年9 月至1964 年7 月1968 年9 月至1970 年8 月,都设立初中部,后撤销初中部,1972年9月至1982年7月,恢复初中部。1998年4月,撤并到矿务局第一小学。

第六小学1981年9月11日建校,命名为石炭井矿务局机关小学,位于石炭井区新建街。1982年4月,更名为矿务局第六小学。2002年12月,移交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管理。

(摘自《石嘴山老工业史话》) (未完待续)

审核:李世业

责编:

编辑:金玉珍

来源: 石嘴山市档案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教招】教育学常考:孔子的教育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

  • 万世师表 圣人孔子 墓地风水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孔子墓群,乃中国第一风水宝地,黄河缠玄武,泰山为乐,洙泗水交流,微山湖为库,微山岛,梁山为印,峄山为岸,大别山朝拜,千里大地,世间罕见。 说孔子73岁那年,预感到自己天命已尽,将不久于人世,在哀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之余,决定带领弟子出去勘选墓地。孔子死前曾将自己

  • 为何荆轲刺秦王时无人上去营救?原因很残酷!也说明秦朝命不久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心中都有疑问,为何那些在带着兵器的侍卫为什么就不能冲上前去和荆轲搏斗呢?[var1] 这是因为秦国是一个非常崇尚法家制度的国家,稍微触犯一点法律就可能是杀头之罪,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大殿里面被荆轲搅得一片混乱,如果在殿外候着的带着兵器的守卫们贸然向前,也说不清自己是来救驾还是行刺。。。

  • 秦国百姓听说国君病了,纷纷为国君祈福,国君知道后反而很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突如其来的马屁,拍得君一头雾水,就问他们此话从何说起。阎遏、公孙衍回答说:“尧、舜之时,还没听说过百姓为其健康而祈祷。如今大王生病了,百姓为您向神灵祈祷;病好了,百姓又为您向神灵还愿。正是这样让我们认为您的功德超过了尧、舜。”秦国的这位君,姓嬴名稷,就是企图用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的秦昭王

  • 秦灭六国一统晚了36年,这个人要负最大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时期,范雎向秦昭襄王表达了自己对一统的战略,认为只有“远交近攻”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致胜,秦昭襄王很是赞同范雎的战略,于是拜范雎为相国,开始重用范雎。这条策略可以看得出来秦昭襄王的深谋远虑,即先和远方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比如燕国、齐国、魏国、楚国等,接着攻打近处的国家,比如韩

  • 他是鲁国卿大夫,本有一手好牌,却因色欲当头,将好牌打得稀巴烂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恰巧这时莒国被徐国攻打,向鲁国求援,鲁文公派公孙敖前往莒国,交给他两项任务:一是通过外交手段解除徐国对莒国的威胁,二是为公子遂迎娶莒女。第一项任务完成得很顺利,第二项任务却被他执行得走了样。[var1]公孙敖被那位莒女的美貌深深打动,再加上他本就有私心,于是自作主张地霸占了她。公子遂非常生气,求鲁文

  • 齐国两大臣互相谩骂,骂着骂着两人惺惺相惜,一怒之下把国君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想到此,齐懿公停下车来,叫军士们把邴原的坟给挖开,将尸体从坟墓里拖出来施以刖刑。众军士一拥而上,从邴原的尸体上砍下了双脚。邴原的儿子邴歜也在众军士里面,随侍懿公左右。齐懿公问他:“你老爸的罪,该不该断足?”邴歜说该。齐懿公又问邴歜恨不恨他,邴歜说只有感激,没有怨恨。[var1]齐懿公大悦,把从邴氏家

  • 鲁国国君生病后,儿子拒给父亲饭食将其饿死,只因父亲思念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之后,叔孙豹找到了一个新的去处—齐国,他不但在齐国得到了一份高薪且稳定的工作,还当上了齐国世袭贵族——国氏的女婿,很快又添了两个大胖小子—老大孟丙、老二仲壬。[var1]一天晚上,叔孙豹做了个梦,梦见天塌了,眼看就要压到自己。这时,他忽然发现身后有一个人,黑皮肤、驼背、眍眼睛、猪嘴巴,完全没有人样。

  • 秦朝太监宰相赵高(五):迷惑秦王,讨好胡亥,谗言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赵高一家被秦王掳入秦国之际,秦国空前强大。秦王嬴政奋发有为,决心一鼓作气,消灭六国,建立由秦一统的天下。自公元前231年发动灭韩战争时算起,秦国仅用了短短的10年时间,先后消灭了韩、赵等国,这时的秦国,国力强盛,军士善战。在一统战争的后期,秦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节节胜利,锐不可挡。

  • 生在秦国的楚人昌平君:他用一生诠释了秦与楚如何相爱相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伴随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的广泛流传,秦国与楚国仿佛成了不共戴天之敌。但就两国王室的关系而言,秦楚两国与其说是死敌,更像是一对相爱相杀的CP。比起战国末年近百年的“相杀”,两国“相爱”的时间反倒更长些。而战国时代楚国的末代楚王昌平君,同时把秦楚的“爱恨情仇”发挥到极致,更有宿命感的是,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