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是战国七雄之一,为什么后来的政权很少再以“楚”为国号?

“楚”是战国七雄之一,为什么后来的政权很少再以“楚”为国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39 更新时间:2024/3/11 17:53:55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这首《中国历史朝代歌》,是我们中小学阶段必学的知识之一。但是,简单的朝代歌中略去了许多分裂时期割据政权的国号,比如十六国的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等,比如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这些割据政权的国号,经常会使用秦汉以前的名称,其中尤以战国七雄为主。可是,除了韩国因为实力最弱而不受青睐外,为何强大的“楚”在后世也鲜有出现?

国号从哪来?

国号是古代政权最直接的标志,因此历朝的开国君主,不管是一统王朝还是割据势力,都对国号的选用相当重视。国号关系一国之命运,代表其法统的承续,绝对不是随心所欲的即兴之做,那么古代的开国之君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国号呢?

国号的来源有几种方式。首先是根据地名,也就是政权的发迹之地,这是古代政权国号最常见的命名方式。相传大禹曾受封为夏伯,夏是古代的地名,在今天河南省阳翟一带,因此称其政权为“夏”;商朝的始祖契曾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商在今天河南省商丘一带,其后便以“商”来称其部落,商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var1]

商汤。来源/网络

其次,有些开国君主是前朝的臣子,他们往往将自己的爵号作为新建立政权的国号。比如西汉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被项羽分封为汉王,后来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国号就定为“汉”,史称西汉或者前汉;杨坚建立了隋朝,他的父亲杨忠曾帮助宇文觉建立政权,是北周的开国元勋,被周明帝封为隋国公,后来杨坚承袭了父亲的爵位,登上皇位后就以“隋”作为新政权的国号;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同样是北周的开国功臣,八柱国之一,他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这个爵位随后也被李渊所继承,李渊在正式称帝后也就选择了“唐”为国号。

[var1]

“楚汉之争”。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地名和爵位以外,还有的君主会选择一些有特别意义的字作为国号。比如元朝的国号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其中“元”有大、首等意思。

还有许多开国君主会沿用前朝已有的年号。其中有些是为了表明对前朝法统的延续。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称自己是“匈奴夏后氏之苗裔”,就以复兴大禹之业为名,定国号为“夏”;匈奴贵族刘渊是冒顿单于之后,他立志统一天下,以汉朝和匈奴有和亲之节而接续汉统,建立的政权取“汉”为国号;李克用作为沙陀贵族,因为曾帮助唐朝平定叛乱而被赐姓李氏,所以自视为李唐后裔,建立的政权也延续了“唐”的国号。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最终秦国攻灭六国而统一天下,但在漫长的岁月中,许多国号也逐渐成为地名,在此建立的政权也常常沿用了这些国号。羯族人石勒先在刘渊手下担任将军,后来又以襄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为根据地发展势力,而襄国乃战国时期赵国之地,所以建立的政权就以“赵”为国号,史称后赵;氐族首领苻洪占据了秦国故地关中,因此建立的政权以“秦”为国号,史称前秦。

[var1]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来源/网络

先秦以来的“楚”国号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楚国的王室是芈姓之族,根据传说,他们的始祖叫祝融。祝融在后世被尊为火神,后裔分为六姓,最后一个便是芈姓。

芈姓的祖先是鬻熊,他是周文王的臣子,三传到熊绎,受周成王分封,立国于丹阳,就是楚国的第一代君主。丹阳在今天的湖北秭归,当时国号为“荆”,后来迁都于郢,在今天的湖北江陵,才改国号为“楚”,后世常将“荆楚”连称。

“荆”和“楚”的本意都是落叶灌木,也代指了先秦时期农业开发较为落后的湖北等地区。《左传》中说楚国的先人们“筚路蓝缕,以山林”,就是他们驾驶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

[var1]

楚怀王熊槐。来源/电视剧《芈月传》剧照

楚国作为春秋霸主、战国七雄之一,疆域东至今苏、皖交界处,东南以长江为界,南到洞庭、鄱阳两湖之间,西达川、鄂、陕三省交界,北至秦岭、淮河一带,是当时面积最大的国家。即使在秦统一天下后,仍然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言。

但是,除了项羽以楚国贵族的身份建立了西楚,号为“西楚霸王”以外,后世却鲜见以“楚”为国号的政权出现。

这与“楚”字本身的含义有一定关系。“楚”与“荆”的本意相同,都是落叶灌木,其枝干坚韧,可以做杖,也就成为古代刑杖常用的材料,来捶打犯人。逐渐的,“楚”也就引申为“酸辛痛苦”之意。“苦楚”“痛楚”“凄楚”“酸楚”都是引申出来的词汇,这一含义显然不适合作为国号,而楚国在战国时期的悲惨命运也让其很少受到后世君主们的青睐。

[var1]

负荆请罪。来源/网络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号大多转换为地名的代表,“楚”也不例外,成为以今天湖南为主体地区的代称。

但是,作为政权的核心区,楚相比于秦、魏、赵、齐、燕有明显的劣势。一个政权想要稳固和发展,最重要的是人力和财力。

南宋之前,北方不管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人口规模都远远高于南方,所以只有立足于关中或中原的政权,才有角逐天下的资格。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占领关中,以长安为根基逐步统一了天下;刘秀起兵于南阳,以河北为根据地,陆续消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定都洛阳,成就了汉室的中兴。

南方虽然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但某些地区凭借险要的地形,往往也能具备割据一方的能力。巴蜀地区凭借北方的剑阁之险,经常出现割据政权,比如东汉时期的白帝公孙述、三国时期蜀汉刘备;吴越之地依靠长江天险,依托富庶的太湖平原也足以支撑起割据政权,比如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立东晋的皇族司马睿,因此蜀、吴在后世的国号中也颇为常见。

相对而言,楚地位置非常重要,是沟通中原、巴蜀和吴越地区的枢纽,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关羽镇守的荆州,正是楚地的主要地区。它南连五岭,绵延的群山是岭南地区的屏障;西据三峡,连山叠嶂,遮天蔽日,长达六、七百里,是入蜀川的重要通道;北接汉水,与中原重镇襄阳相对;东近九江,沿江而下可以直达吴越。和平时期,楚地的财力、人口不足以支撑独立的政权,战争时期又面临三个方向的军事压力,成为四战之地。

[var1]

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图。来源/网络

关羽镇守荆州时,试图北攻襄樊,威胁中原以配合蜀汉在关中的军事行动,但仍然派糜芳、傅士仁率重兵驻守江陵、南郡、公安等。一方面是给前线军队供给军资粮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备东吴。只是他没想到,这些人居然投降了东吴,最终导致关羽大本营被破,大意失荆州。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千百年来很少有政权能够以此为核心地区长久存在。

项羽的西楚之后,以“楚”为国号而得以立国者,只有五代十国马殷建立的楚国。那么,马楚是如何在群雄并立的时期存在下来的呢?

马楚的生存之道

马楚(又称“南楚”)政权的建立者是马殷,他家境贫寒,少年时期曾做过木工。唐末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引发了裘甫、庞勋的叛乱,后来又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起义。马殷在战争中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势力,控制了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后来被唐朝任命为武安军节度使,势力扩展到岭南以北,成为唐末南方一支重要的力量。

天佑四年(907年),朱温灭唐建梁,马殷因为上书“劝进”有功,被其封为楚王。朱温登上帝位后,马殷又上书请求依照秦王李世民的故事,开天策府、署置官员,继续维持在湖南的独立统治。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掉梁,建立了“后唐”。马殷也随之依附后唐。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李嗣源进封马殷为楚国王,准许他“立宫殿,置百官,皆如天子制”,作为割据政权的楚国也正式建立起来。

马殷建立的楚国,以长沙为中心,共传6王,历45年。马楚政权虽有一定的力量,但在群雄林立的五代十国中,同样不具有独自生存的能力。

[var1]

公元943年前后的马楚及其周边地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它的东部先有杨行密的吴政权,一直与中原王朝争雄;后有李昪的南唐,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西部先有王建的前蜀政权,后有孟知祥的后蜀政权。北方占据中原的政权,无论后梁、后唐,都是当时最强大政权。

楚国之所以能够维持下来,与马殷的外交政策有很大关系。他在入主楚地后,采取了“上奉天子、下抚士民”的策略,在朱温与杨行密争夺中原之时,果断选择投靠更为强大的后梁。这种选择使楚国得到了中原王朝的保护,具有了存在的能力。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杨吴派水军三万,占领楚国岳州,并以此为基地,与朗州兵水陆合力攻打楚国。朱温害怕楚国被打败会对自己不利,令荆襄、湖北等地的水师入援,大败杨吴军队。此后,这也成为马楚的基本国策,后来梁、唐、晋、汉、周几经更替,马楚一直选择依附中原王朝。

除了依附中原王朝,马楚对邻国采取了和好的策略,从不轻启战端。马殷先后与岭南的刘隐、吴越的钱镠实行和亲,保持了很好的关系。北方实力相对弱小,依附于淮南政权的荆南虽然曾经扣留楚国的朝贡使,掠夺中原王朝赐予的财物,一度挑起战端,但马殷仍然采取攻而不灭、存为“捍弊”的策略,不主动打破各政权之间的平衡。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楚国在战乱频繁的五代十国时期能够延续下来,并以湖南地区为核心建立了西楚以后唯一一个以“楚”为号的政权。

随着北宋的统一,作为割据政权的“楚”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在此之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群雄林立的乱世,“楚”国号也不再出现于史书之上,成为统一王朝的一部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夫差为什么会放过勾践?真的因为西施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中大败来犯的越军后,乘胜长驱攻入越国腹地,越王勾践仅剩五千残兵退保会稽山。大好形势之下,吴国君臣却就如何处置越国发生了重大分歧——以伍子胥为代表的一派,指出越国“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生存竞争的矛盾不可调和,主张乘势灭

  • 楚国王都,千年巨城:寿春如何沦为今天的一个古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在古代曾经长期兴盛、历史爱好者人尽皆知、现在却在新闻中难寻踪迹的城市,“寿春”绝对算得上一个。这里曾经是江淮流域的头号重镇,很长时间内,地位都看齐甚至超越了另一个江淮大都市徐州。可是,说起这座曾经频繁出现在史书中的城市现在怎么样了,恐怕很少有人能说得上来。不过,说到“淮南牛肉汤”这个在华东地区

  • “三国时代”的第四国:燕国为何不配拥有姓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的燕山东麓,穿过群山重叠,辽河平原一望平野,这里存在着一个隐匿于《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之外的“第四国”——燕国。伫立辽左,怅望中原。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燕国,以及围绕燕国发生的往事旧闻。辽东:边陲之地与割据天堂在诸侯纷争的乱世里,燕国并没有另外三国的知名度,无论是在浩如烟海的史

  • 被吴国攻破首都、鞭尸先王后,楚国如何完成复仇,一统东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末年,吴国攻入楚国郢都,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实际上,吴军攻破郢都时,楚平王已经病死许久,另一个导致伍子胥父兄被杀的佞臣费无极,更是在吴国入侵前许多年被楚国人自己清理门户杀掉了。所谓的“为伍子胥复仇”,无非是吴国为自己在郢都地区大规模烧杀抢掠寻找一个借口。[var1]伍子胥。图源/电视剧《东周列国

  • 燕国的真名是什么?曾随是否为一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荀子·儒效》[var1]周礼在鲁按照战国思想家荀子的说法,西周早年一共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与周王室同姓(姬姓)的诸侯国占了绝大多数,有53个之多。这其实也不奇怪,武王伐纣以后周人的分封对象,当然包括神农氏、黄帝、尧、舜、

  •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他到底走了多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人,说春秋时代是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当然是对的。但春秋(取通行说法,前770-前476)大约三百年的时间跨度,具体到孔子生活的这一段,却又有点不大对。这时周王朝早已衰落,天子只占据着洛阳周围的一小块地盘和天下共主的虚名。天下诸侯争霸,当时有四大强国——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

  • 秦国宰相——铸铜范睢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铸铜人物雕塑,范雎雕塑,秦国宰相战国政治家,纵横家,铸铜范雎人物雕塑铸铜人物雕塑,范雎,秦国宰相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诬陷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公元前271年,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主张将韩、魏、赵作为

  • 解密涨知识之战争史:秦国历史上失败的三次战役,你知道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封为诸侯,正式成为一方诸侯国。后秦穆公灭西戎十二国,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至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诸夏。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皇朝这世上没有一直胜利而不失败的人,即便被称为常胜将军,也不能保证每一场战争的胜利。秦国灭六国的时候也是如此,虽然大秦铁骑最终踏

  • 古代名人智慧:孙膑马分三辈胜齐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孙膑受庞涓迫害而被齐国使者带回齐国后,将军田忌爱惜他的才能,对他十分器重,与他每天谈论兵书战策,把他敬若上宾。孙膑很是感激,常常思量:“该怎么报答将军呢?”田忌喜欢马,经常和齐王以及那些公子们赛马并赌输赢,但老是输,每次赛马回来,总是闷闷不乐。孙膑注意到这种情况,赛马时便细细观察田忌的马和

  • 赞华读史|孙膑是如何一招制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各类人才“望旆来归”,从而达到“群贤毕至”的状态呢?我国古代的典故或许能给现在的我们些许启示。战国时期,魏国派军队进攻赵国。魏国的军队很快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赵国眼看抵挡不住魏的攻势,赶紧派人向齐国求救。[var1]齐国大将田忌受齐王派遣,准备率兵前去解救邯郸。这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