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云死后700年,常山又出了一名悍将,武功不输赵云却被骂千年

赵云死后700年,常山又出了一名悍将,武功不输赵云却被骂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589 更新时间:2024/2/10 6:18:41

而另外一个被大家铭记的武将就是赵云,赵云也是跟随刘备阵营的,他参加了很多战役,比如著名的长坂坡之战、汉水之战等。赵云不仅会打仗,他在政治策略的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赵云曾经建议刘备将田地、住宅返还给百姓,还曾劝谏刘备放弃讨伐吴国,这些建议都为刘备建立良好的政治形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赵云还是一个忠心不二的忠义之人,在刘备去世之后,他尽心尽力辅佐刘禅,死后还被封为“顺平侯”。赵云的功绩被记入史书,流传千古,他是家乡——常山的骄傲。

但是在数百年后,常山出了一个武功与赵云不相上下,却被众人鄙夷的人,他就是赵延寿。赵延寿原本姓刘,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县令,但是后来赵延寿父亲任职的那个县城被人攻占。赵延寿当时年龄小,长得有十分讨人喜欢,而且从小喜欢读书,非常懂事可人,一个赵姓将军便收养了他,赵延寿从此改为赵姓,名为延寿。

赵延寿虽然是一介武将,但是他长得非常清秀、俊逸,有一副翩翩公子的气派。再加上他的武功高强,赵延寿在成年后的发展还是很顺利的,后唐的皇帝非常看好他、欣赏他,为了能够更好地拉拢赵延寿,后唐皇帝还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嫁给了他。

成为皇亲国戚之后,赵延寿更受重视,后唐皇帝对他的戒备也越来越少,甚至还将兵权交给了赵延寿父子两个。赵延寿父子两个拿到兵权之后,还算是尽职尽责,后唐皇帝也没有任何起任何疑心。

但是后唐皇帝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两个令他重视的人却背叛了自己,也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当时后唐被契丹侵犯,边疆战乱不堪,整个国家的统治也岌岌可危,于是后唐皇帝派赵延寿父子两个人带兵征讨契丹。

赵延寿父子两个人到了契丹和后唐的战场的时候,他们发现后唐已经处于无力回天的地步。这两个人作为将领,不但没有带领军队奋起反抗,誓死守卫自己国家的领土,甚至还主动契丹人投降,做了契丹的眼目。

契丹的统治者对投降的赵延寿很看重,他知道赵延寿是一个有野心,很势利,又重权力的人,所以“投其所好”,将幽州赐予赵延寿,还将他封为“燕”。另外,契丹皇帝为了能够激发赵延寿更强烈的好胜心,让他之后更加尽忠尽责地为自己办事,承诺其在攻打下中原之后,给予他“中原皇帝”的称号。赵延寿信以为真,他完全抛弃了原本的国家和使命,成了不折不扣的“叛徒”。

赵延寿虽然背叛了国家,但是他还是保留着一点良知的。在辽国攻打至开封时,有十几万的士兵被迫投降。辽国皇帝原打算将这些人全部处决,极其残忍,可是赵延寿意外地阻止了他,他建议皇帝将这些人派去山西治理黄河水患。

辽国皇帝听取了他的意见,这十几万人最终被救了下来,不得不说,这是赵延寿一生中做得最有“良知”的一件事情了。不过,赵延寿的“皇帝梦”并没有实现,事实上,这个梦也不可能实现。

耶律并没有兑现之前的承诺,他觉得赵延寿位居高位之后很可能会背叛他,甚至反过来推翻他。但是为了补偿赵延寿,让其在日后还能为自己效命,耶律将赵延寿封为“大丞相”,只是这个“大丞相”并不像之前后唐皇帝赐予他的高位一样,名义上是丞相,实际上没有一点实权。

这个结果其实是情理之中的,试想一个背叛过自己国家、自己故土的人,怎么可能获得其他人的信任。耶律认为赵延寿不值得他全心全意相信,而当初的后唐因为他的背叛也对其骂声一片,到头来赵延寿空有一身武艺,背负的只剩下骂名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楚霸王项羽分封18路诸侯,他们的结局如何?只有三人功成名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死于刘邦和汉军之手(或因谋反、战败自杀)1.雍王章邯/2.塞王司马欣/3.翟王董翳三人是秦朝降将,章邯是秦国最后的名将,巨鹿之战前屡战屡胜,巨鹿之战和漳污之战两次败于项羽之手后投降,项羽分关中之地给三人目的是为了监视和围堵刘邦,使得刘邦困守汉中无法东出;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攻破雍王

  • 赵云两次舍命救刘阿斗,为何死后多年才被后主追封为侯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长坂坡单骑救阿斗】刘备新野战败,部下、妻子失散,赵云单枪匹马突破曹军包围,舍命救出幼子阿斗。【截江救阿斗】周瑜设下妙计,孙刘联姻,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孙权谎称母亲病重,刘备夫人试图带阿斗回东吴,被赵云和张飞在船上拦下,包住了刘备的血脉。一、历史赵云和小说赵云的不同《三国演义》小说中,赵云位列五虎上

  • 西汉猛将霍去病24岁离世,真的是因为瘟疫染病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霍去病在24岁的时候就突然去世了,此前没有任何征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霍去病的死亡记载是“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仅此而已,对霍去病的死因没有丝毫记载,这在史记里非常罕见,作为和霍去病同时代的人物,司马迁完全可以把霍去病的死因写得更加详细,为什么用一个“卒”草草带过呢?这也给后

  • 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结果令人匪夷所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的北伐战略“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提出北伐的战略,其北伐的一个关键便是荆州,从益州与荆州同时发

  • 诸葛亮北伐令世人感伤,为何孙权北伐却令世人发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虽说孙权有几次北伐也是如同诸葛亮一样无功而返,但令孙权成为笑柄的是逍遥津之战,此战孙权带领十万人却被张辽区区七千人击败,就连孙权都差点被张辽活捉,充分暴露了孙权军事素质的差劲。公元215年,孙权率领十万人攻打合肥,张辽趁吴军阵脚未稳,亲率八百登锋陷阵,一路杀到孙权中军大帐,并击杀吴军将领陈武,吴将宋

  • 项羽攻入咸阳,30万大军都挖不动秦始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从司马迁的《史记》当中,我们就能找到关于秦始皇陵的一些记载,上面明确写着“奇器珍怪徙臧满之”,说秦始皇陵内堆满了奇珍异宝。这样的陵墓不会没有人心动。就拿当年攻入咸阳的项羽来说,他就有充分的理由挖开秦始皇陵。正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对于秦始皇的恨是入骨的,项羽作为楚国人,自然对秦朝的一切痕迹都

  • 赵云离世后,托梦诸葛亮,只说9字,把诸葛亮吓得一身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三国时期名将很多,比如武艺无双的吕布,手持一杆方天画戟骑着赤兔马,以他那霸气的姿态趋势群雄。还有忠义无双的关羽,尽管出身于草莽之间,但凭借超高的学习能力练就一身本领,西凉猛将华雄,河北上将颜良文丑都不是他的对手,甚至还打出了水淹七军这样经典战争。但要说同时受到魏蜀吴三国喜欢的武将,那只有赵云一

  • 赵云长坂坡百万大军七进七出,关羽被二十万人围在麦城,徒唤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被世人所传颂。在那个时代当中,太多的英雄人物,在那里发光发热。不论是曹操的五子良将,还是孙权的江东十三虎臣,再加上刘备的五虎上将。他们每个人都是战功累累,为各自的阵营努力奋斗。但是在演义当中,有两个人物的出现,让整个三国里面当中刘皇叔的形象瞬间高大了起来。那么同为

  • 魏延并非想背叛蜀国,只不过想替代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对于魏延的印象都不是很好,认为魏延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但是事实上,魏延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并且想要光复汉室的名将,很受刘备的赏识,只不过一直受到诸葛亮的排挤,后来诸葛亮死后,魏延并非想背叛蜀国,只不过想替代诸葛亮罢了。【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

  • 史说三国:三七九 孙皓滥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孙皓既信巫术,吴国人投其所好,经常谈论吉祥符瑞之事。孙皓向侍中韦曜询问对这件事的看法。韦曜不以为然,说:“这不过是家里箱笼中的寻常事物罢了。”韦曜担任左国史之职,孙皓想给自己的父亲、废太子孙和作纪。韦曜反对说:“文皇帝没有登天子之位,应当作传,不应当作纪。”孙皓心中不快,逐渐显露出对韦曜的谴责与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