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北伐战略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提出北伐的战略,其北伐的一个关键便是荆州,从益州与荆州同时发兵,则霸业可成,荆州在诸葛亮北伐策略中的地位不容置疑。
但是诸葛亮北伐时荆州已经被东吴占领,要想夺回荆州就必然要伐吴,而“联吴抗曹”又是“隆中对”策略中的重点,且刘备夷陵之战的失利已经验证了伐吴道路的不通,没了荆州这一战略地位,诸葛亮又为何单一路从益州北伐呢?
蜀国内部矛盾
蜀国其实是三个国家中内部最为不稳定的那个,蜀国势力的构成可谓极为复杂,首先益州本来就有一些土著,后刘焉入川带去了一帮人,之后刘备入川又带去了两帮人,一帮是早期便跟随刘备的以关羽张飞为代表的团队,另一帮是以诸葛亮庞统为代表的荆襄团队。
这四个势力之间可谓是明争暗斗,刘备活着时还好,刘备的威望能力和个人魅力都能压着这帮人,但夷陵之战刘备却几乎耗尽了自己团队的老本,益州团队日益做大,能压制他们的便只有以诸葛亮为首的荆襄团队,所以刘备才会在临死前对诸葛亮说可以便宜行事,甚至可以取代刘禅。
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
所以明白了北伐的困难和蜀国内部的矛盾后,就自然明白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了,虽然北伐劳民伤财,且没有太大的建树,但这也能极大地转移内部矛盾为外部矛盾,把蜀国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伐魏战争中,这样众人内斗的注意力便被极大地转移,也很好地稳固了刘禅的皇位,稳固了蜀国内部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