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既信巫术,吴国人投其所好,经常谈论吉祥符瑞之事。
孙皓向侍中韦曜询问对这件事的看法。
韦曜不以为然,说:“这不过是家里箱笼中的寻常事物罢了。”
韦曜担任左国史之职,孙皓想给自己的父亲、废太子孙和作纪。
韦曜反对说:“文皇帝没有登天子之位,应当作传,不应当作纪。”
孙皓心中不快,逐渐显露出对韦曜的谴责与怒气。
韦曜忧郁恐惧,于是上书,以自己年事已高为由,请求免去侍中及左国史二项官职,但孙皓不许。
有时韦曜得了病,孙皓就派医生,送医药,监视护理,催促他快些上朝。
孙皓喜欢召集群臣饮酒,一聚就是一整天,不管能不能喝,一律限定必须喝七升,喝不完的,就强行灌下。
韦曜平时酒量不过二升,孙皓因为韦曜曾是父亲孙和的老师,起初对他还网开一面,见他喝得差不多了,就叫人悄悄换上茶水,以茶代酒,免得他喝不下酒被强灌,那就尴尬了。
这就是成语“以茶代酒”的由来。
但后来,孙皓喝得兴起,就越来越强逼他喝酒了。
孙皓还有一大癖好,就是饮酒之后,经常支使近臣嘲弄公卿大臣,揭露他们的隐私和短处,以此取乐。
大臣们这时若有过失,就会被拘押起来,甚至杀头。
韦曜认为,不顾脸面地诽谤、中伤,会使人的内心增长怨恨情绪,使群臣之间不和睦,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每次轮到他提问,就算出难题,也只是局限在经义方面。
孙皓认为韦曜没有奉行他的命令,不忠心尽职,于是老账新恨一起清算,下令拘捕韦曜,投进监狱。
韦曜通过狱吏,上书陈词,献上自己写的书,希望以此求得赦免。
但孙皓却责备他的书又脏又破旧,愈加责怪他,最后杀死了他,把他的家族放逐到零陵。
九月,孙皓大赦罪人,把他的十一个子侄都封了王,每个王都配备三千士兵。
孙皓的爱妾指使进侍到集市上抢夺百姓的财物,主管集市贸易的中书丞、司市中郎将陈声是孙皓的宠臣,曾几次三番诋毁过王蕃,接到报告后,依法处理了这件事。
爱妾向孙皓告状。
孙皓勃然大怒,找了个借口,命人用烧红了的锯子,锯断陈声的头颅,把身躯扔到四望山下。
吴建衡二年(270年),吴帝孙皓的左夫人(张布的大女儿)去世,孙皓十分悲哀,思念过度,天天对着灵柩哭泣,几个月不出门,葬礼也办得非常隆重。
当时,由于何太后的缘故,何氏宗族骄傲专横,不可一世。
孙皓舅舅的儿子何都,相貌与孙皓长得非常相似,孙皓久不理朝政,民间流传谣言说:“吴主已经死了,现在在位的是何都。”
吴凤皇三年(274年),会稽也有谣言流传,说:“章安侯孙奋,将要成为天子。”
豫章太守张俊信以为真,孙奋的母亲仲姬的坟墓正好就在豫章,张俊就去孙奋的母亲墓前祭拜打扫。
临海太守奚熙写信给会稽太守郭诞,虽然没有议论国政,但郭诞给奚熙回信时,却没有提及民间流传谣言之事。
孙皓查知后大怒,把郭诞抓进监狱。
郭诞非常害怕,功曹邵畴安慰他说:“有我邵畴在,太守你不用发愁。”
于是邵畴跑到上级官吏那里,陈述说:“我置身本郡,位居州郡长官辅佐。我认为,人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纭,所说的本来并不是事实。我憎恨这种毁谤诬蔑的声音,不能够容忍这样的议论让天子看到,所以我想藏污纳垢,想隐瞒这些议论,不记录,不写成文字,以免让这种议论更加显露,更加广为流传。时间久了,这些议论自然会平静下来,事情也自然就平息了。所以郭诞放弃了他自己正确的主张,而默默地听从了我的意见。这次罪过,实在是因我而起,我不敢逃脱死罪,所以向主管部门认罪自首。”
官吏将邵畴的陈情上报孙皓,孙皓仍然生气。
邵畴担心无法免除郭诞的死罪,于是留下遗言自杀,为郭诞证明清白。
官吏再次将情况上报,孙皓便赦免了郭诞的死罪,把他送那建安去造船,同时十分赞赏邵畴的节义,下诏令郡县塑像纪念。
又派舅舅、三郡督何植去拘捕奚熙。
奚熙断绝海道,发兵防守,被部下所杀,首级送到建业。
孙皓又车裂了张俊,将奚熙和张俊都夷灭了三族。
又下诏取消章安侯孙奋的爵位,把他和五个儿子全部诛杀。
七月,孙皓派遣使者二十五人到各个州郡,查核叛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