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赏赐10车肉,霍去病为何放臭也不给士兵?9年后看出他真聪明

皇帝赏赐10车肉,霍去病为何放臭也不给士兵?9年后看出他真聪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34 更新时间:2023/12/18 3:14:12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首《横吹曲辞•出塞》,在他奉旨出塞慰问打败了吐蕃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途中写了这样一首诗。最后一句的汉将指的是霍去病,用来比喻唐将能兵勇。

说起古代能征善战的将军,霍去病应该能排得上号,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官居骠骑大将军,深受汉武帝的喜爱。古代将领大多数靠战功来获得赏赐,经常要出兵征战,为皇帝分忧。因此皇帝对外出征战的将领都极为交好,鼓励他们为自己,为国家战斗。

01

霍去病虽然出生不光彩,这是由于他的父亲霍仲孺与别人私通后所生的孩子,他的母亲是大汉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卫少儿,凭借卫家的这层关系,霍去病的人生有了很高的起点。如果没有这层关系,按照当时汉朝的分级情况,霍去病这样出生的人怕是一辈子只能在底层了。

凭借着卫家的关系,霍去病很早就成了汉武帝刘彻的近臣,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霍去病由于和汉武帝比较亲近,很快就受到了赏识,年仅17岁的他就有权带兵打仗,当了票姚校尉,跟随舅舅卫青出征,从此开了他的军事生涯。

霍去病在军事上造诣很深,作战也异常勇猛,在一次战斗中,他亲率800骑兵深入敌军大漠里,两次取得大胜,功冠全军。最终汉武帝奖励他的勇武,给了霍去病一千六百户,封为冠军侯。

17岁领兵作战的霍去病,在经过两年的军事生涯后,于19岁迎来了他的高峰。在官职上,19岁的霍去病被封为骠骑将军,取得了河西大战的胜利,一共消灭俘虏了匈奴数十万人,保卫了边境的安宁不说,为后续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此外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全歼匈奴主力,被封为狼居胥,权力达到了顶峰,官拜大司马。

02

霍去病出身贫穷,能官居大司马不仅靠着卫家的关系,与自己的努力也分不开的。但历史上对霍去病的评价大多数都是赞颂,但《史记》作者司马迁在写霍去病的时候,在语气上写的不是很友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司马公这样写道:

“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主要意思就是汉武帝赏赐给霍去病十车肉和好米,霍去病在行军途中没有吃完,把剩下的肉扔了也没有给士兵吃,何况同行的士兵还很饿。这件事在司马公的眼里应该想说明霍去病不爱惜士兵 ,认为霍去病骄奢淫逸,借着写史记批评一下他。

难道霍去病真的不爱惜士兵,因为自己了吗?显然不是的,任何一个将军,如果对自己的士兵不爱惜的话,那么他得不到士兵的拥护,自然就不能打胜仗。霍去病没有给士兵分享皇帝赏赐给他的肉,主要还是以下几点原因。

03

首先汉武帝赏赐的肉是给霍去病的,并没有特意说明是给全军将士的,作为一个臣子,与皇帝的关系看似亲密,实际上需要注意很多地方。就拿霍去病得到皇帝赏赐的肉来说,如果霍去病擅作主张,把肉分给了将士们,则的对皇帝的大不敬,会遭到猜忌的。

出征在外的将领,皇帝虽然是很信任的,但并不是百分百放心。如果霍去病把肉给了士兵,在皇帝的眼里他的行为就是收买人心,担心士兵们眼里只有霍去病而没有自己这个君王,这对霍去病很危险,自己随时可能会被处理掉。

霍去病宁可丢肉也不愿意给士兵吃,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士兵们不满意,但也保全了自己,避免自己遭到皇帝猜忌。因为皇帝一旦猜忌自己起来,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试想一下古代功高盖主的大将,有哪几个是善终的呢?

除了避免皇帝猜忌外,霍去病没有分肉给士兵还有其他原因,比如霍去病希望军队能保持战斗力,在沙漠中自己去夺取敌人的物资补给自己的军队,而不是坐享其成吃肉。这样的话军队的战斗力会削减,在沙漠行军的骑兵一旦作战失败,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霍去病这种做法在九年后也证明是对的,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给他举行了风光大葬,死后也享尽哀荣。相反九年后自己的舅舅卫青去世后,因为卫家在朝廷中盘踞的势力太大,卫家遭到了汉武帝的清洗,外戚掌权触动了汉武帝那个敏感的神经。相反霍去病因为自己的低调,没有掌权从而威胁皇权,保全了自己,这是霍去病的聪明之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因孙策错失良机,东吴则失去了成为正统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东汉末年,朝局动荡,瞬息万变,官渡之战迫在眉睫,当时的袁绍刚刚吞并了公孙瓒,又坐拥四州之地,气势空前强盛,欲进军许都。占据江东的孙策也想分口肉,曹操的情况却不太妙,面对北方强大的威胁和南方的虎视眈眈,一旦一方发动攻击,难免腹背受敌,尤其是此

  • 汉武帝死前杀掉一人,众臣百思不解,2000年后在一个女人身上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刘彻去世之前,汉武帝是立过太子的,他就是戾太子刘据,刘据七岁立为太子,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太子刘据为政宽厚,深得民心。照这样下去,刘据是有可能继承皇位,但是当时汉武帝已经老了,有点昏庸,听信奸臣诬陷太子的话,以为太子要谋反,于是派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拒绝被捕而自杀。刘据去世以后,这位七十岁的

  • 马超被逼得走投无路,为何不投靠刘璋孙权,偏偏选中了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曹操也曾经差点折在马超手下,幸亏后来许褚救驾,否则曹操便直接报销了,这段故事后来被演义编写成"割须弃袍",此后曹操说了一句话:"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由此可见曹操对马超的忌惮。虽然马超很英勇,但他毕竟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使用离间计,终于让马超和韩遂反目,最终马超被重重围攻,自己的后方也被曹操攻

  • 鸿门宴真相:全因项羽优柔寡断失良机?不!与这一猪队友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详细讲述前,先来理理“鸿门宴”的主体人物:刘邦,刘邦队友张良、项羽,项羽队友范增、项羽猪队友项伯、刘邦武将樊哙。公元前206年某日,还未完全成气候的刘邦收到了神勇大将军项羽的宴请:前往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赴宴。这是一场凶多吉少的饭局,既如此,刘邦为何非得赴约呢?答案自然是因为:他没得选。很简单:若

  • 开国上将吴瑞林回忆响应张劲武指示学习东吴名将甘兴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939年4月中下旬,我带领警卫连从嘶马河北上和夏辅仁、董琰、李枚青同志会合后,便从边王许出发,以3天的时间率部到达文字观、常庄、响水湾一带暂驻。我和夏辅仁同志立即赶到博山去见正在那里指挥反秦作战的郭洪涛、张经武、王建安等同志,向他们报到,接受命令。一见面,他们热情表扬了我们在丈八丘和嘶马河的两次战

  • 秦始皇横扫六国,遇一美女神医,从此不立皇后,并下令修建阿房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统一六国遇美女神医嬴政在登基之后即便开始了自己横扫六国的谋略,在王翦、王离、蒙恬等大将军的统领之下,秦军可以说横扫无敌,期间有胜仗,自然也有败仗,在攻打岭南百越地区之时,秦国士兵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导致军中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军队无法打仗了,自然无法进攻,面对衰弱的秦军,百越士兵也没有擅自进攻,而是

  • 汉景帝本来有很多皇子,为什么窦太后还要让汉景帝传位给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汉景帝剧照)其一,汉景帝三年的时候,那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有一次,刘武进京去玩,汉景帝热情地款待了刘武。当时窦太后也在场。两兄弟在喝酒的时候,汉景帝自己说,将来要把皇位传给刘武。虽然刘武谦虚地推辞了,但是窦太后听见了。其二,刘武在当梁王的时候,经常进京。每次进京,汉景帝都用自己的车辇去接他,和他

  • 同样是挟天子,为何董卓失败了,曹操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些人物中,刚开始称霸的并没有笑到最后,刚开始不被重视的后来却成为一方豪杰。历史如这些人物不一般捉摸不定,曾经废立东汉皇帝的董卓,权倾一时,令诸位大臣敢怒不敢言的角色,后来被设计害死。设局害了董卓的王允,集团也没建立起多久,就给董卓集团的残余力量李傕、郭汜等给推翻了。王允在寻求铲除董卓时曾借生日之

  • 被曹操嫌弃的处士祢衡,怼天怼地,他到底为什么这样愤怒的活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祢衡,出生在冀州平原郡的一个平民之家。生于173年,死于198年。他出生于汉末,11岁时,见黄巾起义,此后十余年间,这群因饥饿造反的信徒至10万之众,搅得朝野上下动荡不安。16岁,见当朝天子汉灵帝去世,孩童刘辨登基,外戚何进拜大将军,西园军将领袁绍围皇宫,宦官张让挟持皇帝出逃,军阀董卓率军控制首都。

  • 在位一年的明仁宗开创的“仁宣之治”,为何能媲美“文景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后世对于大明王朝整体评价。纵观大明王朝,国祚276年,前后历经十六帝。在大明朝这十六位皇帝中,其中不缺乏昏庸无能、荒废政务的皇帝。如:万历皇帝、天启皇帝等。总体来讲,大明朝的十六帝给后世感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昏庸无能、荒废政务的皇帝。简单讲,从皇帝这个职业角度讲,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