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因孙策错失良机,东吴则失去了成为正统的机会

因孙策错失良机,东吴则失去了成为正统的机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90 更新时间:2023/12/18 3:14:15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东汉末年,朝局动荡,瞬息万变,官渡之战迫在眉睫,当时的袁绍刚刚吞并了公孙瓒,又坐拥四州之地,气势空前强盛,欲进军许都。

占据江东的孙策也想分口肉,曹操的情况却不太妙,面对北方强大的威胁和南方的虎视眈眈,一旦一方发动攻击,难免腹背受敌,尤其是此时袁绍已蠢蠢欲动。所以,羽翼尚未丰满的他,急需想办法解除来自江东孙策的压力,避免大战来时后防崩溃。

打显然是不现实的,还是安抚来得实在,那么,怎么安抚?曹操选择了巧妙地利用“和亲”,暂且缓解了南部的威胁。孙策与曹操这方和亲后也没闲着,忙着自己的内部建设去了,不参与他们之间的争斗,当然,也错失了坐收“渔翁之利”的好时机。

虽然,不能维持永久的和平,但是,这短暂的喘息对于曹操来说也够了。其实,孙策这方完全可以不做君子,趁着曹操与袁绍开战之际抄曹操后路,杀他个措手不及。然而,不幸的是官渡之战中孙策初死,他的弟弟孙权刚刚上位,位置还没坐稳肯定是不会对外开战的,首要还是处理自己的内部问题,由此错过了良机。

东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末代皇帝汉献帝俨然成了香饽饽,毕竟,他是观念上的“正统”,而皇室衰微,挟天子以令诸侯又何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呢?谁能得到他,谁就能取得号令海外的主动权,一时间,各家都兴起了“迎汉献帝”之争。最早看出这个捷径的,便是袁绍的谋士沮授,然而,他的主人着实不顶用。

袁绍为人好谋无断,目光短浅,只看到汉献帝会成为他以后称帝道路上的绊脚石,却没考虑到他现在的战略价值,白白将先机拱手让人了。曹操和孙策显然不是此等目光短浅之辈,二者都欲“迎汉帝”,那么,究竟是谁“迎”到了呢?其实,早在初平三年,曹操座下有名的谋士毛玠就已经为他定下了“奉天子以令不臣”和“修耕植,蓄军资”这两条夺天下的方针了。

可以说,曹操本人对此也是十分信服并积极贯行。虽然,孙策方面也在曹操与袁绍交战时开始密谋置兵布将迎汉献帝,但是,终究还是不如曹操心理上的准备来得早。一寸早,一寸强,曹操最终还是抢先把握住了机会,在建安元年时带兵至洛阳迎献帝。而孙策方由于“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迎献帝”计划破产。

迎到了汉献帝,曹操后来可谓是顺风顺水,一跃成为了大将军,动辄就以天子口令号令天下,为自己披上了“正统”的外衣,可谓是威风堂堂。

而孙策这方本就错失良机,没了名义上的护身符,孙策之死更是雪上加霜,基本断送了争正统的机会,还成为了掣肘后来孙吴立国的原因之一。这么一看,好像江东集团两次错失良机(第一次偷袭曹操,第二次迎献帝)都是孙策之死这一“人祸”的责任。殊不知,孙策之死只是表面,他的死背后折射出的,则是江东内部重重激化的矛盾。

那么,孙策是怎么死的?

源于许贡,最后是被他的“客”所杀。许贡是何人?许贡其人,处于南方大族,地位显赫,喜欢交好北方的士人,并且,致力于维护汉朝正统,这点从过江东时,他上书给汉献帝的奏折中可窥见一斑。他劝汉献帝:“孙策割据江东必有企图,放于外必做乱,一定要小心。”然而,此表却未达献帝手中,反而落到了孙策手里。

孙策一看,这人已经开始怀疑我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遂联合朱治共同夹击许贡,许贡慌忙逃走,甚至投于山寇之下,最终还是被孙权杀了。然而,孙策欲杀许贡,却把自己给赔了进去。许贡身边一名豢养的客,严格来说还不能算客,客一般是给主人家出谋划策换取食住的,而许贡身边的充其量算是一些给予吃住就能为他赴汤蹈火的死士而已。

而就是这样的“客”,却杀死了孙策。

孙策的雄心壮志就这样终结了,不是在战火连绵的疆场,也不是在敌对的明枪暗箭里,仅仅终结在一名微不足道的“客”手中,令人唏嘘。这里,我们剥开现象看本质,许贡实际上代表的就是一种世家大族的利益,孙策与许贡之间的争斗实际就是北来人士与本地豪族之间的争斗。这二者之间的争斗并非偶然,更多地想来还是孙吴之间外交的一些问题吧。

参考资料:

【《三国志》、《孙策之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死前杀掉一人,众臣百思不解,2000年后在一个女人身上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刘彻去世之前,汉武帝是立过太子的,他就是戾太子刘据,刘据七岁立为太子,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太子刘据为政宽厚,深得民心。照这样下去,刘据是有可能继承皇位,但是当时汉武帝已经老了,有点昏庸,听信奸臣诬陷太子的话,以为太子要谋反,于是派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拒绝被捕而自杀。刘据去世以后,这位七十岁的

  • 马超被逼得走投无路,为何不投靠刘璋孙权,偏偏选中了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曹操也曾经差点折在马超手下,幸亏后来许褚救驾,否则曹操便直接报销了,这段故事后来被演义编写成"割须弃袍",此后曹操说了一句话:"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由此可见曹操对马超的忌惮。虽然马超很英勇,但他毕竟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使用离间计,终于让马超和韩遂反目,最终马超被重重围攻,自己的后方也被曹操攻

  • 鸿门宴真相:全因项羽优柔寡断失良机?不!与这一猪队友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详细讲述前,先来理理“鸿门宴”的主体人物:刘邦,刘邦队友张良、项羽,项羽队友范增、项羽猪队友项伯、刘邦武将樊哙。公元前206年某日,还未完全成气候的刘邦收到了神勇大将军项羽的宴请:前往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赴宴。这是一场凶多吉少的饭局,既如此,刘邦为何非得赴约呢?答案自然是因为:他没得选。很简单:若

  • 开国上将吴瑞林回忆响应张劲武指示学习东吴名将甘兴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939年4月中下旬,我带领警卫连从嘶马河北上和夏辅仁、董琰、李枚青同志会合后,便从边王许出发,以3天的时间率部到达文字观、常庄、响水湾一带暂驻。我和夏辅仁同志立即赶到博山去见正在那里指挥反秦作战的郭洪涛、张经武、王建安等同志,向他们报到,接受命令。一见面,他们热情表扬了我们在丈八丘和嘶马河的两次战

  • 秦始皇横扫六国,遇一美女神医,从此不立皇后,并下令修建阿房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统一六国遇美女神医嬴政在登基之后即便开始了自己横扫六国的谋略,在王翦、王离、蒙恬等大将军的统领之下,秦军可以说横扫无敌,期间有胜仗,自然也有败仗,在攻打岭南百越地区之时,秦国士兵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导致军中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军队无法打仗了,自然无法进攻,面对衰弱的秦军,百越士兵也没有擅自进攻,而是

  • 汉景帝本来有很多皇子,为什么窦太后还要让汉景帝传位给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汉景帝剧照)其一,汉景帝三年的时候,那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有一次,刘武进京去玩,汉景帝热情地款待了刘武。当时窦太后也在场。两兄弟在喝酒的时候,汉景帝自己说,将来要把皇位传给刘武。虽然刘武谦虚地推辞了,但是窦太后听见了。其二,刘武在当梁王的时候,经常进京。每次进京,汉景帝都用自己的车辇去接他,和他

  • 同样是挟天子,为何董卓失败了,曹操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些人物中,刚开始称霸的并没有笑到最后,刚开始不被重视的后来却成为一方豪杰。历史如这些人物不一般捉摸不定,曾经废立东汉皇帝的董卓,权倾一时,令诸位大臣敢怒不敢言的角色,后来被设计害死。设局害了董卓的王允,集团也没建立起多久,就给董卓集团的残余力量李傕、郭汜等给推翻了。王允在寻求铲除董卓时曾借生日之

  • 被曹操嫌弃的处士祢衡,怼天怼地,他到底为什么这样愤怒的活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祢衡,出生在冀州平原郡的一个平民之家。生于173年,死于198年。他出生于汉末,11岁时,见黄巾起义,此后十余年间,这群因饥饿造反的信徒至10万之众,搅得朝野上下动荡不安。16岁,见当朝天子汉灵帝去世,孩童刘辨登基,外戚何进拜大将军,西园军将领袁绍围皇宫,宦官张让挟持皇帝出逃,军阀董卓率军控制首都。

  • 在位一年的明仁宗开创的“仁宣之治”,为何能媲美“文景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后世对于大明王朝整体评价。纵观大明王朝,国祚276年,前后历经十六帝。在大明朝这十六位皇帝中,其中不缺乏昏庸无能、荒废政务的皇帝。如:万历皇帝、天启皇帝等。总体来讲,大明朝的十六帝给后世感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昏庸无能、荒废政务的皇帝。简单讲,从皇帝这个职业角度讲,根本

  • 刘禅在乱世中还能坚持做四十年皇帝,你还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了,小说中的刘备怒摔阿斗,并不是真的,而是虚构的,我们在此就不提了。毕竟,如果真有此事,也不能证明阿斗的“扶不起”,毕竟那时他还是个幼儿,什么也不懂。此外,另三件事的真实性,也是另有解释的。司马昭询问刘禅,对于蜀国是否有念想?而刘禅回答了那句此乐间,不思蜀。这个故事是《汉晋春秋》中的,真实性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