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刘备当时已经被汉献帝承认了皇室正统身份。诸葛亮作为一个儒生,有着强烈的正统观念,刘备是刘氏宗亲,有刘氏血统,属于“正统”,而曹操和孙权,都属于“非正统”,是“乱臣贼子”。要知道对于当时的名士而言,名声重于性命,且当时诸葛亮应该是心向大汉的。
2、他感激刘备的“三顾草庐之恩”。这种说法是出自诸葛亮本人,他在刘备死后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统一中原进行北伐时给后主刘禅上的《出师表》(相信大家都在高中时背过)中提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应该承认,诸葛亮的这种‘夫子自道’具有一定真实性,是他选择刘备的原因之一。要知道,当时能亲自去请的能做到三顾的少之又少,这样更能说明刘备的惜才爱才。
3、话语权很重要。刘备当时身边不乏猛将,关羽张飞赵云均是一等一的武将,缺的是真正有才干、有见识、有谋略的谋士,文武兼备才能成就大业。刘备之前吃败仗,也与他身边没有出谋划策的军师之才有关,当他有了徐庶,打了几次胜仗,更加明白了谋士的重要性,会更加惜才爱才,投其账下一是定能受到尊敬和重用,二是能施展自己的才干和抱负,三是有话语权。反观,曹操手下谋士太多,荀彧、程昱均有大才,去了不一定受重用;孙权也有周瑜。
4、刘备又有王霸之雄心和谋虑,并享有天下英雄的美誉,甚为世人爱戴,有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所向很重要,诸葛亮也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5、诸葛亮别无选择。当时英雄中,刘表无大志,刘璋暗弱,张鲁无大略,孙权那有哥哥诸葛瑾在,曹操爱才但多疑,且智商很高,自己能发挥得作用很小,也就只有刘备刘玄德了。
之前也有人说诸葛家是想分开共事三主,以后即使统一了,不管是谁,诸葛家也能流传下去。小编认为这种可能有但很小。从以上来看,诸葛亮选择刘备是对的,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
这场雨把诸葛亮的希望彻底扑灭了,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