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与曹植谁更适合当接班人?曹丕的这三个闪光点曹植没有

曹丕与曹植谁更适合当接班人?曹丕的这三个闪光点曹植没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461 更新时间:2023/12/18 3:13:53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曹操、孙坚刘备三人可以说是建立三国的奠基人。而进位称帝,争夺天下之时,也有一件不得不考虑的大事,那就是立嗣。刘备与孙坚二人面临的立嗣选择还没有那么激烈,孙坚死时,只有孙策成人,位子自然是留给孙策。而刘备更不用说,只有一个刘禅,不立嗣给他还能给谁呢?但曹操却不同,他共生有25个儿子,其中杰出有才干的也不在少数,而曹操在其中,最为满意的还是曹丕曹植。那么曹丕和曹植谁更适合成为曹操的接班人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曹植给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当数曹丕称帝后,逼迫其写的"七步诗"。而据《三国志》记载:

曹植"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可见其的文学造诣是非常高的。而曹植除了才华横溢之外,身边更是有杨修这样的大谋臣出谋划策,自然会更得曹操的欢心。有次曹操在出征时,他的儿子都城门相送,但只有曹植作文送别,同样身为文学家的曹操,自然对其十分欣赏。但殊不知,令曹操欣赏的才华,却在后来成为他厌弃曹植的原因。

据史料记载,曹植在与杨修写信评论他人时,语言常常十分尖锐,又夹杂有几分自鸣得意之态。

以孔璋之才,不闲辞赋,而多自谓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还为狗者也。前为书啁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锺期不失听,于今称之。

这样随意作文,妄谈他人,恃宠而骄的态度,恰恰触犯了曹操的禁忌。再加上他生性自由散漫,嗜酒放纵,又多次耽误了军中正事,曹操对其的欣赏已经渐渐消失了。而后来曹植更是同杨修一起,揣度圣意,在曹操对其的考验中弄虚作假,最终惹怒曹操,将其排除在储君之列。

曹丕自幼便生活在军营,六岁开始学习骑射,十岁时就能便跟随其父曹操南征北战。而在军营中长大的曹丕更是学以致用,带兵打仗,极为熟练。而军营生活也为其养成沉稳内敛的性格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更何况虽然曹植的文采斐然,但是曹丕的文学造诣也与其差异不大。再加上曹丕的武力值远在曹植之上,综合考虑来说,还是曹丕更有实力位居储君。

而且相较于曹植的天真散漫,曹丕表现得更为谨慎老练,更适合与群臣打交道。他因为在幼时便生活在军营,知晓百姓生活,所以在治国理论和政治水平上,都比未吃过苦头的曹植要强得多。而且相比于不识人心的曹植,曹丕更能迎合曹魏中的世家大族,拉拢人心。

据《三国志》记载,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可见其在收买人心上是一把好手。就连心机深重的司马懿都曾评价曹丕道"潜龙勿用。"可知其城府之深。但不得不说,二者相比,还是曹丕能够坐稳那个位子。

在古代,君王立储君的做法,就是"立子以嫡不以长。"而曹植与曹丕相比,二者皆是为曹操妻子卞夫人所出,就没有嫡庶之分了。但是还有一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虽二者皆为嫡子,但曹丕却比曹植要大,是嫡长子的身份。曹操就算是再欣赏曹植的才华,再宠爱曹植,在选择承继人时,也不得不考虑这一点。况且还有袁绍刘表立幼而导致内部生乱,这样鲜活的例子存在,曹操又怎么会一意孤行呢?

而且曹操虽然喜爱曹植,但他最看重的还是自己打下的一片江山。据《三国志》记载:"植固执而行,不自雕励,喝酒不节。"这样一个放任自我,不修边幅,身在皇家却毫不拘束的曹植,或许会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但绝对不会是一个优秀的皇帝。为了确保曹魏政权的世代连续,曹操绝对不会让曹植这样一个放任自我的人当下一任皇帝。放弃了曹植,也就只剩下曹丕一人了。但曹丕表现出来的,却又都符合曹操心中对储君的要求,有心计,有能力,又为人谨慎,曹操自然会选择曹丕了。

由此可知,相比于生性散漫,不受约束的曹植,还是为人谨慎,城府深陈的曹丕更适合当曹操的接班人。

你是如何看待曹丕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许褚二十回合平吕布,张飞一百余合平吕布,两人武力差距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许褚二十回合平吕布后,曹操说“吕布非一人所敌”就让典韦上前帮忙,随后夏侯惇等人也一起杀到才逼退了吕布,但这并不能说许褚二十回合就不敌吕布,曹操之所以让典韦等人上前帮忙除了许褚和吕布确实有武力上的差距之外,至少还有两大原因:第一,许褚刚刚归顺曹操,当时估计也才二十岁出头,血气方刚不知吕布厉害,加上立功

  • 诸葛亮5次北伐全都失败,为何还能成为“武庙十哲”?能力被低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十哲中有一位是非常的特殊,他就是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给人的形象是一种文臣的感觉,而不是武将。其他的人,如白起、孙武、乐毅等,给人的印象是身穿盔甲,骑马打仗的武将风范,可是诸葛亮却是一种羽扇纶巾,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感觉。可是纵观诸葛亮的一生,戎马生涯占据他人生的一多半,他的军事才能突出的

  • 长坂坡,刘备两个16岁的女儿被曹操俘虏,赵云为何不救只救阿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刘备拖家带口,家中妾室子女众多,并非只有刘禅一人,在刘禅以外,当时被困曹营的还有刘备的两个小女儿,为何赵云对她们不管不顾呢?建安十三年,刘表去世,刘表的儿子刘琮继位,刘琮胆小怕事,没有主见,当时曹操大军压境,刘琮丝毫抵抗都没有,径直降荆州拱手让出,拜在了曹操手下,而曹操大军压境之事,他并没有告诉

  • 汉景帝削掉诸侯多少国土导致七国之乱?看地图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公元前156年,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当年就嫁宗室女给匈奴军臣单于。公元前155年,再嫁宗室女给匈奴军臣单于。汉景帝为何连续两年和亲,汉朝五年内三次和亲,因为文帝已经预感到汉朝诸侯山雨欲来,景帝则感受到内战近在眼前。汉初人口约1300万,诸侯国占了约850万。汉初封国

  • 张飞遇刺必有幕后主使,诸葛亮知道却不敢说,刘备为何不肯深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丈八蛇矛黑面神,阵中喋血人丧魂。----《张飞》从这首诗的形容不难看出来,正是形容三国时期的一员猛将张飞,与关羽并成为“万人敌”,由此就可以看出来张飞的厉害之处了。就更不要说他在刘备手底立下的汗马功劳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名将,他没有死于敌人的刀下,却被部下给暗杀了。这令大家十分疑惑的同时也纷纷认定张飞

  • 孙权偷袭荆州是对是错?战略上没有问题,只是错看了天下形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219年,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兵锋达到了鼎盛,就连身经百战的曹操也要“退避三舍”,无奈选择迁都来暂避关羽兵锋。紧要关头,司马懿等人进谏,给出了破敌之策。突破口便是孙权,孙刘虽然是联盟,但是,早已经形似神离。孙权一直向刘备索要当初借给刘备作为根据地得江夏,而刘备让孙权彻底感受到了“欠钱才是爷”的真理。司

  • 葭萌关下,如果张飞不出战马超,蜀汉将领中仅2人能有一战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马超和张飞为什么打起来呢?通过《三国演义》剧情介绍得知,刘备因为庞统战死和刘璋撕破脸皮,率领大军进攻川蜀地区,刘璋连连战败之后,在无奈之下只能向他的死敌张鲁求救,看见有利可图的张鲁便派遣因被曹操打败投靠自己的马超前往救援。马超到达葭萌关后,和张飞大战了一百多回合,两人之间胜负未分,杀得兴起。刘备担心

  • 皇帝赏赐10车肉,霍去病为何放臭也不给士兵?9年后看出他真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首《横吹曲辞•出塞》,在他奉旨出塞慰问打败了吐蕃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途中写了这样一首诗。最后一句的汉将指的是霍去病,用来比喻唐将能兵勇。说起古代能征善战的将军,霍去病应该能排得上号,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官居骠骑大将军,深受汉武帝的喜爱。古代将领大多数靠战功来获得赏赐,经常要

  • 因孙策错失良机,东吴则失去了成为正统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东汉末年,朝局动荡,瞬息万变,官渡之战迫在眉睫,当时的袁绍刚刚吞并了公孙瓒,又坐拥四州之地,气势空前强盛,欲进军许都。占据江东的孙策也想分口肉,曹操的情况却不太妙,面对北方强大的威胁和南方的虎视眈眈,一旦一方发动攻击,难免腹背受敌,尤其是此

  • 汉武帝死前杀掉一人,众臣百思不解,2000年后在一个女人身上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刘彻去世之前,汉武帝是立过太子的,他就是戾太子刘据,刘据七岁立为太子,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太子刘据为政宽厚,深得民心。照这样下去,刘据是有可能继承皇位,但是当时汉武帝已经老了,有点昏庸,听信奸臣诬陷太子的话,以为太子要谋反,于是派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拒绝被捕而自杀。刘据去世以后,这位七十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