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先做对,再做好

孔子:先做对,再做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391 更新时间:2024/1/19 20:24:18

宽窄说“做对”靠智慧,不贪多求全;“做好”靠精微,积跬步致远。

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经常会陷入“既要、又要和还要”的选择中。

当面对复杂决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

孔子的回答是: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射,这里指的是射箭;皮,一般指的是布或兽皮,做成箭靶子,再画上熊虎豹,箭靶的中心叫鹄。主皮,就是贯穿箭靶。为字是二声,因为的意思;力不同科,指的是射箭的人力量不在一个级别。

[var1]

整句话翻译过来,意思是:“射箭不要射穿箭靶,因为一起射箭的人力量不同,这是古代传下来的符合道义的规则。”

要想理解孔子说话的深意,我们就要解释一下【射箭】的来历。

周武王姬发推翻商朝,建立大周后,一方面整顿礼乐,一方面分封诸侯国。

有一次他的弟弟周公姬旦来看望他,发现他忧心忡忡。

周公问哥哥,大业已成,为何还晚睡早起、这么辛劳呢?

姬发回答说:“殷商悖天逆祖,荼毒生灵,才有咱们大周的今天。我是在担心自己做不好,辜负了先祖和百姓的希望啊。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励精图治,用贤达,并且放马于华山之南,放牛于桃林之野,解除武装,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var1]

从此,代表先秦最高军事技术的射箭,从【军射】变成了【礼射】。

军射,是实战用的,要求又准又狠;礼射,是演礼用的,只要求射准就行。

因为提倡文治,那射箭就不能表现蛮力,这是礼乐治天下的基本要求。

孔子曾经说过:“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对这种倡导文治的系统高度赞同,又对礼崩乐坏的时局忧心忡忡,所以对弟子们强调,“射不主皮”——教育大家要汲取礼乐治国的基本精神。

其实,作为一代哲人,孔子专门强调这句话,还有其弘扬儒学的更深刻用意,分别是:

一、分对错,分轻重;

二、要留白,要中庸;

三、给面子,给台阶。

[var1]

— 01 —

分对错 分轻重

做一件事,你有好几个目标。比如我们会说:又快又好,多快好省。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指标之间肯定会彼此制约。那应该如何抉择呢?

以射箭为例:射中是一级指标,射穿是二级指标。如果我们一定要抉择,肯定选择先射中,后射穿。为了准确性,可以牺牲力量性。

这个道理很浅显:如果你想射杀一个猎物,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去拉弓,但用在双手稳定性上的力量不够,即便力道再大,射不中也白搭。而如果能够一击而中,即便猎物没有立刻死亡,但也造成了伤害,追着血迹就可以完成补射。

做复杂选择时,一定要先选最重要的目标,这是把事做对,如果还有余力,那就再去优化,这是把事做好。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想搞平衡,想达成多个目标,那就会“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往往是透支资源,顾此失彼。

— 02 —

要留白 要中庸

人生不是一次百米赛,而是一场马拉松。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好留后手,要把资源合理分配,保证自己有东山再起的心理能量和物质储备。

孔子不喜欢走极端,不主张梭哈,而主张“有道则行,无道则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本人的主张不为列国接纳,他就专心写书办教育,以待天时。

儒家,是长期主义者。

这个思想,在今天特别有现实意义。

现在的环境变化很快,不确定性在增加,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避免孤注一掷,把风险降到最低。

要学习孔子的留有后劲、循序渐进的做法,把战术性搏杀变为战略性聚焦,打一场信念与耐心的长期之战。

[var1]

— 03 —

给面子 给台阶

军射是为了比高下,而礼射则不然。

礼射不仅是为了纪念先人武功,也是一场社交大会。参加射箭表演的人,高低胖瘦年龄训练各不相同。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如同楚国的神箭手养由基一样的人物,一出场就百步穿杨,贯穿皮靶,众人在赞叹之余,不免心生妒忌。

在儒家精神中,和谐是最高的人际状态。

你箭法精准,力大无穷,这就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礼射精神给破坏了。

炫耀自己的能力,会招来羡慕嫉妒恨,第一不利于构建自己的涵养,第二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以孔子说,大家身高、体重、力量不在一个级别,射穿靶子说明不了什么。这个除了显示出你的争胜之心,带来潜在的危险,没有意义。

射中箭靶是搞好生产力,不射穿箭靶是搞好生产关系。

社交场合谦逊低调,给别人留面子,是事业进步的充要条件。

[var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不韦如何用一个女子换来一个国家?后世对吕不韦有哪些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子楚跟吕不韦饮酒看见这位女子并喜欢上她,因此站起身来为吕不韦敬酒,请求把这个女子送给他,吕不韦很生气,但想到自己已经为子楚破了家产,为了进一步笼络他,就把这个女子献给子楚,邯郸女子隐瞒自己已有的身孕,过了十二个月,生下儿子名政。于是子楚把她立为夫人。秦昭王五十年,派王龄带兵包围邯郸,赵国

  • 秦灭六国背后的神秘组织,曾经风光一时,为何被历史淘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而一开始,它只是秦非子建立的一个附属小国,期间也是经过了长达百年的经营才开始参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争霸,那是什么让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附属小国一朝成为了中原的霸主?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国诸侯为了富兵强国开始招贤纳士,在文化上,各个学派各执一词,形成了多种思想流派,并招贤纳士广

  • 孔子气急也骂人,朽木不可雕也因此成千古名句,你知道他在骂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非常的熟悉,他提出的儒家思想在封建王朝时期就是很多朝代的主要治国理念,即使到了现在我们也非常推崇儒家学说,现在我们国家更是将孔子的思想推广到了国外,在很多地方都修建了孔子学院,还有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也都读过论语,不过这本书并不是由孔子一人所著,其中也还有他很多弟子的功

  • 战国最强大将,率领五万士兵,打败了秦国五十万的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各国都陷入了大混战当中,秦朝更是在最后完成了六国统一,秦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所以说秦朝在当时候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是不是秦朝在那个时候就没有对手,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有一个人就曾经带领自己国家的五万军队,打败了秦军的五十万士兵,这个人就是魏国的吴起。[var1]魏国在前期

  • 庞涓明知围魏救赵是计,为何还要往火坑里跳?阳谋让你躲无可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阴谋算计,其实都是可以躲开的,阴谋重在一个巧字,就是打蛇七寸,但是打不中就不能建功。阳谋则不然,大势堂皇,容不得避开,只能正面应对,阳谋想要避开,难以做到。[var1]所谓阳谋,就是根本不在乎对手看不看得出来,让对手别无选择,只能踩进圈套之中。历史上有三个阳谋,中招的人明知是火坑,却也不得不飞

  • 吴守立讲论语第26讲:为什么说孔子是一个坚定的素食主义者(3)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视频号:天第书院#视频号:成都少年演说班#视频号:吴守立谈家庭教育[var1]孔子之仕於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曰:“事道也。”“事道奚猎较也?”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曰:“奚不去也?”曰:“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

  • 春秋将战争打成了“游戏”,回合制模式,打赢了还不能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争,历经240年合计战争死亡人数不足万人,平均每年战死人数不到五十人,甚至还没有生老病死自然灾害死亡率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春秋时期的战争都是要讲“礼”,无论是“理”还是“礼”都要讲,不讲不行![var1]师出有名首先开战要讲理,必须得有理由,哪怕这个理由比较奇葩,比如“蔡姬荡舟”的故事,齐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刻字,挖掉其膝盖骨,孙膑报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本是同门生,相煎何太急。对于孙膑来说,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曾经的同门师兄弟庞涓,会对他下手且如此狠毒。刻字、断足、挖骨,这样的仇,他怎么不恨,怎能不报?庞涓对孙膑如此残忍,那么孙膑复仇的时候到底有多狠?孙膑和庞涓二人,自年少时,就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二人师出同门,理论上讲,作为同门师兄弟,感情应

  •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干嘛?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的功绩我毋庸置疑的,在此之前的周王朝虽说也是大统一,但是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因此实际上还是裂土分疆,而秦朝实行“郡县制”,让权力归于中央,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var1]在这之后,秦始皇更是废除了六国文字,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让整个国家开始朝着一个整体发展,文字、钱币、语言都消除了

  • 大秦帝国几十年的命运,竟然是由商人吕不韦一手策划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看准商机,抓住机会俗话说商人无利不图,无论是眼前能看到的利益,还是未来期间内可能会产生的利益,商人统统都不会放过。而正是因为商人这种天生对金钱的敏感因素,让商人吕不韦发现了一个一本万利,而且有风险极小的买卖,什么买卖啊,那就是投资庄襄王。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投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