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解密:曹操已经梦见三马同槽,为什么不斩草除根?

历史解密:曹操已经梦见三马同槽,为什么不斩草除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33 更新时间:2024/2/10 6:38:37

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208年,进位丞相;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213年,封魏公。215年,征张鲁,取汉中。次年进爵为魏王。220年,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

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葬于高陵。

说到三国其实最终的目的还是统一大业,不管是蜀汉,还是东吴还是曹魏最后都是想着要统一的,其实这里面曹操的机会是最大的,但是最后其实并不是曹操统一了,而是司马家的司马炎了,所以这算得上是司马家窃取了曹操家的统一果实了,那么其实很早的时候曹操就已经梦见了三马同槽了,这已经很明显了,那么为什么曹操还是没有杀司马懿?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解析看看!

曹操为何不杀司马懿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骁骑校尉出身的曹操在家中招兵买马,逐步发展壮大,随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灭袁术、袁绍、马超等逐步平定了北方,建立曹魏政权。然而曹操戎马一生创立的基业,最终却被司马懿窃取,曹操终究还是为司马氏打天下。

司马懿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皇帝的托孤重臣,多谋善断,功勋卓著,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逐步对魏国进行蚕食,其玄孙司马睿最终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王朝。曹操也在梦中见到三马同食一槽的场景,也曾无数次怀疑司马懿谋反之心,然而曹操为何没有杀掉司马懿以绝后患,笔者认为有一下原因作为参考。

首先司马懿对于曹魏后期意义重大。

司马懿能征善战,又有奇策善谋,才能高深莫测。司马懿征战沙场可以平定外患,尤其是当时天下三分,局势未稳的时候,曹魏更需要像司马懿这样的奇才异士,司马懿对内可以辅政平乱,尤其是曹操死后,曹丕必然不能控制老臣,为太子留下一个能辅佐太子平衡朝政权利的大才极为重要。所以曹操不杀司马懿,是因为司马懿在曹魏后期发展上有很大作用。

其次司马懿善于隐忍,曹操找不到杀害司马懿的理由。

曹操在世时,司马懿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好臣子,司马懿不但工作通宵达旦,而且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即便是养马喂草的小事也不放过。可以说司马懿在曹操面前永远都是毕恭毕敬,办事不偏不倚,从不犯错,因此曹操既是有杀心,也找不到借口。据宣帝(司马炎对司马懿的加封)纪记载:“帝(司马懿)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曹操)随意遂平。”

再次司马懿与曹丕关系甚好,曹操又爱才不忍杀害。

曹操曾多次想杀司马懿,但司马懿对于曹丕夺取世子职位极为重要,于是每次曹丕都会为司马懿求情,甚至以性命相保。曹操爱才世人皆知,司马懿栋梁之才、国之重器曹操也是心知肚明,曹操曾许昌放走关羽,就连过五关斩六将也不许追究,都是因为关羽有才。也曾当阳放走赵云,最重要的是徐庶在曹营一言不发,曹操也未曾加害。故而司马懿纵然有狼子野心,曹操因其有才还是想加以任用。

最后三国魏晋都是世族政治,司马氏是北方大族,曹操曹操不会无缘无故而杀司马懿得罪北方世族,而司马懿确无谋反的真凭实据。

司马懿是东汉末年京兆尹司马防的儿子,兄弟八人,司马家已经是世族里面很有名望的人了,况且曹操与司马防交情深厚,曹操不可能冒着得罪北方世族的危险,去杀一个并不知道是否会谋反的人。

据史料记载,司马懿也许真的没有谋反之心,他诛杀曹爽也许只是寻求自保,完成魏明帝的遗志,曹爽当年飞扬跋扈,大肆铲除异己,并且有废帝自立的想法,司马懿诛杀曹爽也是合情合理,只是司马昭掌权后开始有谋反之心,司马睿正式执行篡权行动,真是天佑不测风云。

曹操有理由杀司马懿,但也有足够的理由留有重用,但谁也没有想到,三马同食一槽居然变成了现实,你是如何看待曹操不杀司马懿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莽传02王政君的好运气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大家好,欢迎收听收看王莽传。上一期是咱这王莽传开篇。当时我就说了,开篇嘛,得交代创作的依托材料。都依托的是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两汉记这些权威史书。然后交代一下创作的思路。紧跟着说一下历史背景。上一期说了,王莽还暂时出不了场。今儿是第二期,我得跟您说,王莽同志今儿还出不

  • 曹操黎阳之战大败二袁,推进到邺城城下为何却突然撤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袁谭素来厌恶逢纪、审配二人,而辛评、郭图又与逢纪、审配二人矛盾很深,遂投靠了袁谭。等到袁绍去世后,众人都因袁谭年长,打算立其为继承人,但审配等人担心一旦袁谭被立,他们会为辛评等人所害,遂谎称接到了袁绍的遗命,拥立袁尚为继承人。等到袁谭回到邺城后,发现袁尚已经夺位,担任了冀州牧兼邺侯、督四州军事,遂只

  • 整体披露:河南考古人在匈奴贵族墓地发掘成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河南考古工作者在蒙古国匈奴贵族墓地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曾入选美国《考古》杂志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发掘出土的鎏金银龙等精美文物令人赞叹。这次考古还有什么发现?10月27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

  • 秦时明月:张良是流沙的创始人之一,为何不在流沙,反而去了儒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张良背景介绍他是胸怀大志的激进青年,洒脱不羁。出身韩国,家族“五代为相”。秦统一天下后,为桑海儒家小圣贤庄三当家,与掌门师兄伏念、二师兄颜路被并称为“齐鲁三杰”。虽身为儒家弟子,却反而与墨家慷慨济世的教义相投。他暗中帮助墨家等反秦势力,,又促成反秦联盟与“流沙”组织的利益合作,但也逐渐在无形中引起了

  • “司马昭之心”的历史由来,后三国时代有多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昭生于公元211年,正是由汉向三国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其父司马懿作为推进曹魏建国称帝的关键臣子,深受曹操及曹丕的信任,在曹丕逝世后成为指定的辅政重臣,一度令司马一族权倾朝野,事实上曹魏后期的实权也正是掌握在司马懿手里,而作为司马懿次子的司马昭,政治观念深受其父的影响。纵观司马昭登上权利巅峰的整个

  •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杀马谡?不给他机会反攻,夺回街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但刘备并不看好马谡,觉得他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临终前对诸葛亮千叮咛万嘱咐,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对主公之言熟记于心,给他一个参军,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多加栽培,并没有让他去带兵打仗,只是让他参议军事。的确,马谡算得上一个好军师,常常能有良策献给诸葛亮,而

  • 诗圣杜甫:世界吻他以痛,他却报之以歌,与诸葛亮成为异代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空前强大统一的王朝,自唐高祖李渊创世开国以来,历经二十一代君王(享国289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在唐朝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是极其繁荣,著名的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成为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

  • 史说三国:三四三 乐不思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成都形势一片混乱,走得仓猝,原来的蜀汉大臣一个都没跟在刘禅身边,只有秘书令郤正和殿中督张通舍弃妻儿老小,只身跟随,一路侍奉和保护。到达洛阳后,郤正又教导刘禅交际礼仪,使他的言谈举止合乎礼制,没犯什么错误。刘禅非常感慨,叹息不已,后悔自己了解郤正太晚了。其他人也赞赏郤正。三月十七日,魏朝廷下诏,封

  • 一家两代记述230年西汉历史 《典籍里的中国2》第二期识读《汉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包举一代,撰成一书”一家两代记述230年西汉历史《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经班彪、班固、班昭,班家两代人接续修撰,于东汉和帝年间成书。全书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共百篇,记述了230年的西汉历史。本期节目中,主持人王嘉宁将与三位“读书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

  • 秦始皇为什么要筑长城?只因得到一本书,上面有五字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秦始皇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要如何确保帝国的江山稳固,这样才能千秋万代;二是自己能不能永远不老不死,与世长存。对于第一个问题,秦始皇连出五招。第一招是“修驰道”,也就是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高速公路网”。第二招是“去险阻”,也就是拆毁六国在险要之处修建的长城巨堑和城郭要塞。